古鎮有著猶如邊城般的悠遠與寧靜氣質,質樸而典雅。長長的老街,串起了青磚木構小居,堅持燒柴火的小吃店,散發特有的清香。鎮上至今保留著糖罐小賣部、木雕等傳統的明清木板房店鋪,古老宅院散發著古樸的氣質,人們的生活安寧祥和。
「霍童溪畔古村落,山環水繞映碧波。古樹遮蔭好襯景,只待遊人入畫軸。」在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西北部的霍童山腳下,有一個早在唐代就被列為道教三十六洞天第二十一位的歷史文化古鎮——霍童古鎮,值得世人到此一遊。
古鎮平日裡沒有太多遊客踏訪,周圍的山水環境沒有遭到破壞,依然保持著幾百年來清幽典雅的古韻。傳說周朝時有霍童真人,居霍林洞,古鎮由此得名。古鎮境內不僅植被良好,以國家森林公園、峽谷瀑布和眾多植物園著稱,還保存著較為完整的明清風格的老街區,散布著各種各樣的古蹟,如全國道教四大名宮之一的鶴林宮、「不到支提枉為僧」的宗教聖地——支提山華嚴寺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隋代古水渠等。
古屋夾道的老街修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34)前後,長1700米,現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64座,即使幾百年的光景過去了,依然煥發著明清時期的光彩。街上有一根矗立了200年的木旗杆,街盡頭有象徵文運昌盛的文昌閣、武運昌盛的武勝廟。
霍童的時光像是被定格了一樣,幾百年的光景過去了,古民居大多還保留了先民的群居特色,各個宗族以先後順序建立自己的集居地,通常以一家一戶或一戶多家為特徵,後來又分出了青磚、木質結構及三合土牆三種外觀。青磚外觀的,自然是當年的大戶人家,沿著街尾路邊而建的青磚大院,每戶大門前都有一個雕刻精美的牌匾,上書「雲蒸霞蔚」等字樣,院內的對聯和雕花的木欄,有意無意透露各家各戶的淵源脈絡。嵌在木窗上的雕花,從明朝至今,盛開了幾百年光景,如今已蛛塵加身呈現出寂寞的表情,卻又拒絕凋零。
長長的老街,串起了青磚木構小居,堅持燒柴火的小吃店,散發特有的清香,猶如邊城般的悠遠與寧靜氣質,質樸而典雅。鎮上至今保留著糖罐小賣部、木雕等傳統的明清木板房店鋪,古老宅院散發著古樸的氣質,人們的生活安寧祥和。
福建省唯一不受汙染的母親河——霍童溪自西向東貫穿整個古鎮,豐富而秀麗的自然景觀林立兩岸。霍童的山形山景錯落有序,層層遞進,蜿蜒曲折。老君巖、雙鯉朝天、獅子峰、睡美人等景點林立霍童溪兩岸,皆栩栩如生,構成一條風光綺麗的農耕文化觀光走廊。
石橋村是霍童古鎮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該村歷史悠久,其開基始祖黃鞠是隋朝諫議大夫,因不滿朝政,掛冠攜眷入閩。黃鞠帶來了中原發達的農耕技術和文化,他立足石橋村後,興修水利,發展農墾,從此開創了霍童「耕讀傳家」的歷史。石橋村至今民風淳樸,名勝古蹟甚多,村外山清水秀,是霍童溪流域人文風景的核心。
說到霍童,不可不提作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霍童線獅。線獅在線繩的牽連下,不僅能展示出坐立、蹲臥、甦醒、伸展、登山等不同的形態,通過老藝人的集體操控,連尋球、追球、得球等獅子戲球的高難度動作也不在話下。這些都奠定了霍童線獅在中國民俗文化中的地位,有「中華絕活」的美名。
古老的街道,安靜的市井,數百年的古建築,優美的山水,更有古樸好客的村民,都讓你流連忘返,想安靜地留在此地。你會和霍童來一次親密的約會嗎?歡迎點讚,分享,吐槽評論,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