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屯古鎮風景一角
對魯屯古鎮嚮往已久,但由於工作繁忙,一直未能成行。上周末,終得空閒,加之天氣晴好,遂前往心心所念的魯屯古鎮遊覽一番。
車路旁紫色鼠尾草在陽光的照耀下,格外美麗,這讓我對古鎮之行充滿了期待。從此行約數分鐘,穿過一座橋,即到達古鎮範圍。站在橋上憑欄而眺,但見天空白雲悠閒自在地遊走飄移,河水在陽光下閃爍著粼粼波光,野鴨在河水中浮沉嬉戲,亭臺廊榭倒映在水中,此情此景,美麗極了。
在魯屯古鎮這樣的地方遊玩,切不可疾步如風,更不可走馬觀花,需得將心沉下來,靜下來,慢慢欣賞,細細品味,方能品出魯屯古色古香的韻味之美和其散發的誘人魅力。當然,河邊除了美景,美人也必不可少,有時走著走著,就會遇見一些穿越而來的古裝美女,一襲漢服動人心扉,她們或端坐於亭臺之中蒲扇輕搖,或蓮步輕邁穿河而過,風兒撩動著她們的秀髮裙擺,空氣中似有淡淡的香。
小橋流水人家
穿橋而過,沿著精品一條街又行數分鐘,一座刻有魯屯古鎮四個大字的牌坊出現在眼前。此牌坊雖為今人所造,但觀之,飛簷翹角,雕龍刻鳳,還有各種瑞獸和祥雲圖案,說其精美絕倫亦不為過。穿過牌坊,仿佛穿越到了另一個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這裡是一條「古街」,一條小河將古街一分為二。河上,吱吱呀呀的木製水車仿佛在唱著一首時光舊曲,聽著聽著,一下將人拉回到那些老舊的時光裡,並且在不知不覺中沉醉其間,再也不願醒來。還有沿河兩岸茂盛的景觀植被和樹木,以及那些掩映其中的亭臺迴廊,再加上精緻的石橋,「小橋流水人家」的意境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古街」上,各種美味小吃和手工藝品琳琅滿目,遊客若是購買旅遊紀念品,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一款。除了小吃和工藝品,臨街還有許多古裝服飾租賃商店,花一些銀兩將自己捯飭捯飭,過一把「做古人」的癮,絕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體驗。由於古裝服飾租賃的緣故,所以在街上常常會遇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有趣的人,比如頭戴鬥笠坐於街邊手執長劍的「俠客」父子,比如身著布依服飾拍婚紗照的新人,比如漢服加身,一路拍照一路狂笑的一家人等等。
總之,漫步穿行在「古街」上,遊人會在無意識中被「同化」,由此深深鄉愁湧上心頭。此情此景,此時此刻,仿佛自己已非遠道而來的遊客,而是一個回家的孩子,一個土生土長的魯屯人。
古鎮小吃
當然,在魯屯古鎮,如果玩餓了,吃食也是非常多的。但在眾多吃食中,我以為小吃是最誘人的,如烤腸、盒子粑、洋芋粑、涼粉、麻糖(麥芽糖)等,雖然這些小吃非常常見,或許你會覺得沒多大意思或是已經吃膩了,但我的感覺是,在古鎮吃總感覺比其他地方的都要香。或許在古鎮,我們吃的早已不是小吃,而是小吃之外的一種回憶,一段讓人沉醉回味的舊時光。
古城牆
在魯屯古鎮,吃喝玩樂只是一方面,感悟了解古鎮的歷史亦是非常必要的。魯屯古鎮位於義龍山地旅遊運動休閒博覽園內。據資料記載,明洪武二十二年(1439年)各族人民起義,普安楊屯(今樓下鎮)之千戶所遂移至此,洪武二十三年(1440年)置安南守御所於此,築於楊拉山(今東北境的七孔塘),並命名為「魯屯」,這一命名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魯屯成為廣大遊客,探秘往事,感受儒家傳統禮儀,體驗多民族奇風異俗,品嘗見所未見的舌尖美味,欣賞自然風光的奇妙旅行之地。
但魯屯古鎮最吸引人的還是「魯屯牌坊群」。橫跨於古鎮小街上的4座精美的石牌坊,宛如一串璀璨的明珠。該石牌坊群以宏偉壯麗而聞名遐邇,吸引著古往今來的遊客。但4座石牌坊中的一座於1966年被拆毀,令人惋惜。其餘三座保存尚好,分別為「李汝蘭之母百歲坊」建於道光十八年(公元1839年);「李錦章百歲坊」建於道光二十五年(公元1846年);「黃健勳之母李氏節孝坊」建於道光十九年(公元1840年),均跨路而建,為四柱三間五樓式結構。其中,位於魯屯街中岔路口的黃氏坊最為精緻絕妙,此坊建於清道光年間,高、寬均為7米,鉚榫結構,牢而堅固。坊底為束腰須彌座,四柱立於須彌座上。8根八稜方柱,均用完整的石料加工而成。魯屯石牌坊群的造型、結構、工藝、圖案,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卓越的智慧和才能,實為一件精美的古建築珍品。除了魯屯牌坊群,古鎮還有古城牆遺址等。
魯屯古鎮雖在許多人眼裡根本沒啥看頭,但我要說,對於走馬觀花的人,確實如此,但只要你慢慢走近他,了解他,你就會發現,魯屯古鎮仿佛一段珍貴的舊時光,當你真正品味出期間韻味之時,你還會發現,自己早已沉醉其間,再也不願醒來。
【來源:中國黔西南】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