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拉赫瑪尼諾夫是18-20世紀最具原創性的鋼琴作品作曲家

2020-12-22 鋼琴名師苑

來源:「古典調頻」網站刊發時間:2020-02-25 12:36:29

據英國「古典調頻」網站消息,近期在EPJ Data Science期刊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拉赫瑪尼諾夫是古典音樂史上最具原創性的鋼琴作品作曲家,巴赫、勃拉姆斯和孟德爾頌排列其後。韓國科學技術院的研究團隊從「影響度」(與前輩作曲家鋼琴作品的差異)和「創新度」(與作曲家本人早期鋼琴作品的差異)兩個維度研究了1700-1900年間(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和浪漫主義時期)19位作曲家的900部古典鋼琴作品,發現拉赫瑪尼諾夫的鋼琴作品與前輩作曲家的鋼琴作品重合度最小,同時與自身早期鋼琴作品相比,創新性也最高。

貝多芬被視為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之間的過渡人物,在該論文涉及到的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中「影響度」得分最高,但其後期作品與本人前期作品的重合度較高。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海頓和莫扎特在同一時期作曲家中的「影響度」得分也較高,但是兩人作品同樣在「創新度」上得分較低。而勃拉姆斯和孟德爾頌等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的「創新度」得分較高。

論文通訊作者樸州永(Juyong Park)表示,團隊的研究模式能夠評估出過去與未來音樂作品之間重合的旋律與和聲,分析音樂巨匠是如何相互影響的,從而嘗試總結出西方音樂風格的演變歷程。而選取1700-1900年是因為這一時期形成的許多音樂風格至今仍很有影響力。但此項研究只囊括了鋼琴作品,如果將其它作品納入研究範圍,結果可能會有所不同。 (國家大劇院 編譯)

相關焦點

  • 拉赫瑪尼諾夫 - 第二鋼琴三重奏「悲歌」,作品第9號
    24歲的拉赫瑪尼諾夫,1897年處於19世紀到20世紀之交之際的俄國正受到沙皇的黑暗統治,社會動蕩不安,拉赫瑪尼諾夫在這種惡劣的社會環境下對自己的前途與出路感到悲觀。1892年,拉赫根據普希金的長詩,僅用了19天就創作出獨幕歌劇《阿列格》,並以之取得了莫斯科音樂學院畢業作品的金牌。同年10月,柴可夫斯基買到《阿列格》的曲譜,表示「非常喜歡」,並稱讚拉赫瑪尼諾夫有「真正的作曲家的天賦」,甚至提出將自己的歌劇《約蘭塔》與拉赫瑪尼諾夫的《阿列格》一同演出。
  • 裡赫特版《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堪稱名版中的名版!
    《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是俄羅斯的作曲家、指揮家及鋼琴演奏家拉赫瑪尼諾夫最成功的代表作之一,此曲既有李斯特般的強烈風格和高難度,又有俄羅斯傳統音樂特有的廣泛詠唱性與質樸的情緒表現力。
  • 傳奇鋼琴大師帶來俄羅斯浪漫經典
    普列特涅夫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張素芹)昨晚,傳奇鋼琴大師米哈伊爾·普列特涅夫攜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在廣州大劇院演繹拉赫瑪尼諾夫的兩部傳世名作《第二鋼琴協奏曲》和《交響舞曲》,帶領觀眾感受了俄羅斯浪漫經典。
  • 「音樂派·名家」青年作曲家方崬清談「拉三」
    「拉三」被稱為「世界上最難演奏的作品」是名副其實的。真實生活中的戴維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教授西裡爾·史密斯(Cyril Smith),曾形容演奏一次「拉三」在體力上的付出等於「鏟十噸煤」。1909年11月,拉赫瑪尼諾夫本人作為鋼琴獨奏者在紐約首演時,也把自己這首協奏曲戲稱為「大象之作」,以比喻其龐大與沉重。
  • 18世紀西方鋼琴教學歷史發展
    18世紀的鋼琴教學研究第一架鋼琴是由義大利人克裡斯託福裡製造的,雖在18世紀初即已誕生,但這種鋼琴的性能並不完善,所以一直與古鋼琴共同並存了10多年,直到後來又經過50年左右的不斷改進與加功完善,鋼琴才成為古典時期的主要鍵盤樂器,終於取代了古鋼琴。
  • 古典名曲賞析37 十九世紀浪漫絕響,《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帕格02:47來自麥霖藝術學院曲目介紹《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第18變奏》——拉赫瑪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俄語:Рапсодия на тему Паганини,英語:Rhapsody on a Theme of Paganini),俄羅斯裔美國藉作曲家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曼尼諾夫在
  • 鋼琴界無人不知拉赫瑪尼諾夫,但他這三部作品背後故事卻無人知曉
    浪漫主義和民族主義是19世紀西方音樂中最重要的兩股力量,前者注重個人的情感抒發,後者訴求群體的精神表達。這兩條創作道路看似矛盾,卻最終於世紀之交在一個人的身上合流,這便是著名作曲家謝爾蓋·拉赫瑪尼諾夫。
  • 古典樂迷一定要知道的25位鋼琴家!
    他的保留曲集相當豐富,包括從巴洛克時期到20世紀眾多作曲家的作品,尤其是巴赫、貝多芬、舒伯特、蕭邦、舒曼、李斯特、勃拉姆斯。阿勞被認為是20世紀貝多芬鋼琴作品最佳詮釋者和最偉大的詮釋者之一。他生在俄羅斯,6歲習琴,獲得國際蕭邦鋼琴大賽二等獎、伊莉莎白王后大賽一等獎、柴科夫斯基國際鋼琴大賽一等獎。他錄製過大量拉赫瑪尼諾夫和蕭邦、貝多芬、莫扎特、斯克裡亞賓、普羅科菲耶夫和勃拉姆斯等作曲家的鋼琴作品。
  • 國際少兒鋼琴比賽常用曲目——普朗克:鋼琴組曲第三樂章
    我們都知道,關於貝多芬第十七號d小調鋼琴奏鳴曲的意境,貝多芬曾經告訴他的學生兼秘書辛德勒:「去讀莎士比亞的《暴風雨》吧!」不過,像暴風雨這樣的五幕大型戲劇,包含了大多的信息量。究竟貝多芬作品反映的是《暴風雨》中的哪一幕?亦或是哪一個段落?都足以讓學者們百年來爭論不休。不過,這樣的爭論也是學術研究中最有趣的一部分!
  • 感受鋼琴與靈魂的交融,聆聽拉赫瑪尼諾夫《悲歌》
    1893年,當一代音樂巨擘柴可夫斯基帶著病痛離開人間之後,拉赫瑪尼諾夫心情哀傷,為了緬懷一代大師,他寫下了堪稱絕筆的悲歌三重奏,以獻給天堂中的偉人。琴韻悲哀寂寥,餘音嫋嫋,不絕如縷,憂鬱之情盡釋其中。每一次,聽完由鋼琴主奏的旋律,悲情的淚水就會從我的眼中奪眶而出。
  • 史上最偉大的25位鋼琴家!看看誰和貝多芬莫扎特一起上榜了?
    他的唱片種類繁多,包括拉赫瑪尼諾夫和蕭邦的鋼琴作品、貝多芬的完整奏鳴曲、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以及斯克裡亞賓、普羅克菲耶夫和勃拉姆斯的作品。他與20世紀很多知名人士合作過,包括指揮喬治·索爾蒂、祖賓·梅塔和伯納德·海廷克。  05  Daniel Barenboim  (1942-)
  • 鋼琴藝術賞析爾雅課答案
    20世紀誕生的鋼琴家中,可以說是在鋼琴演奏技巧方面最完美、最富創造性的一位。20世紀極富傳奇色彩的鋼琴英傑和鋼琴隱士()。,我們可以看出他想用20世紀的音樂語言將()集於一身。(1.0分)我的答案: ×24古爾德是英國二十世紀最具精神魅力的鋼琴演奏家之一。
  • 拉赫瑪尼諾夫的「滑鐵盧」因為指揮喝高了,這部老電影仿佛在說他
    電影開篇處火車進站的轟鳴聲、濃霧以及遠處喑啞的鐘聲,與俄羅斯作曲家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開篇模仿鐘聲的低沉和弦互為呼應,似也預示了男女主角相遇相愛又無奈離別的悲傷結局。而見證這錯愛的,除了火車站旁邊那間簡陋餐廳,除了兩人盡興聊天時手邊的熱茶之外,還有拉赫瑪尼諾夫為人熟知的第二鋼琴協奏曲。古典音樂片段在電影中的出場,通常點到即止,而像《相見恨晚》這般以同一作品貫穿始終的案例,確是少有。箇中原由,固然因為這部被樂迷暱稱為「拉二」的作品抒情繾綣,映照愛情中的失落迷茫,與劇情配合得宜,另外還在於拉赫瑪尼諾夫寫作此曲的緣由,也和失意與傷感有關。
  • 看不懂作曲家的鋼琴作品編號?沒事,看這裡!(史卡拉第)
    【作曲家的鋼琴作品編號】我們經常見到一些古典音樂作品的名字後面都帶由字母和數字組成的編號,例如 OP.37、K.545、KV525、RV4、D112等。那麼,你知道這些標號都是什麼意思嗎?你會解讀它們嗎?今天,就讓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吧。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作品編號。作品編號是標記作曲家作品順序的號數。它用「OP.」表示。
  • 精華:鋼琴品牌眾多,究竟怎樣選擇?(家長必看)鋼琴品牌推薦
    至今生產鋼琴總數:600000餘架 2019年8月20日上午9:10,南京日報現場見證——舒曼第60萬架鋼琴下生產線。使用貝希斯坦的音樂大師:鋼琴魔王李斯特(自己購買了3架貝希斯坦鋼琴)、拉赫瑪尼諾夫、華格納、德彪西、漢斯·馮·彪羅、威廉·貝克豪斯、喬治·博列特 等等八大唯一:
  • 卡拉揚與懷森伯格演繹柴科夫斯基與拉赫瑪尼諾夫
    卡拉揚與懷森伯格演繹柴科夫斯基與拉赫瑪尼諾夫他們曾合作演出大量音樂作品,該視頻中包含兩部鋼琴協奏曲:柴科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和拉赫瑪尼諾夫的《第二鋼琴協奏曲》。
  • 世界十大鋼琴家 全球最著名的鋼琴演奏家
    蕭邦是歷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 學習鋼琴不僅要會彈!還要知道俄羅斯民族樂派代表性人物及其作品
    雖然俄羅斯的音樂到此時已經形成了一些特點,也出現了一些作品,但是俄羅斯作曲家不滿足於單純模仿西歐音樂,他們對本國的民間音樂進行了大量研究。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俄羅斯湧現出大批對俄羅斯鋼琴音樂作出重大貢獻的優秀作曲家。
  • 2020鋼琴比賽著名鋼琴家、作曲家崔世光擔任「李斯特紀念獎」評委
    由香港國際音樂家協會主辦的2020鋼琴比賽-2020「李斯特紀念獎」國際鋼琴公開賽,特邀著名鋼琴家、作曲家崔世光擔任本次鋼琴比賽評委。崔世光,旅美華裔鋼琴家、作曲家。曾擔任中國中央樂團鋼琴獨奏家和創作組成員,上海音樂出版社籤約全球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