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油畫《加歇醫生的肖像》在3分鐘內拍出8250萬美元的高價。
《沒鬍子的自畫像》拍出了7150萬美元,《鳶尾花》5300萬美元,《向日葵》4000萬美元。
在荷蘭會場上拍賣的一封信,最後成交價格75萬英鎊,堪稱史上最貴的信。
這些都來自同一個人,那就是天才畫家梵谷,他是後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19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
人們對他頂禮膜拜,以買到他的畫為榮,然而這一切都與梵谷無關。
生前的梵谷窮困潦倒,他的畫從來沒得到大眾的賞識,唯一賣出去的作品是《紅色的葡萄園》,價格僅為1000美元。
梵谷的一生都是孤苦的、被嫌棄的,他的父母也視之如敝屣。
1853年,梵谷出生在荷蘭津德爾特一個牧師家庭,父親是牧師,擁有一套很大的洋房。
梵谷有個哥哥,剛出生時就夭折了,為了紀念這個孩子,父母給梵谷取了和哥哥一樣的名字「文森特」。
梵谷的媽媽一直沉浸在喪子之痛中,根本無法全身心照顧梵谷,加上後來又有了妹妹弟弟,梵谷更享受不到多少母愛了。
幼年生活給梵谷造成的心理創傷,直接影響了他的一生。
小時候的梵谷性格叛逆、孤僻,與同學格格不入,他早早就輟學了。
16歲那年,在伯父的推薦下,梵谷進了「古比爾」海牙分店當學徒。他在那裡表現很出色,很快就得到重用做了店長,完全是個有為青年。
如果穩定發展下去,梵谷極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快樂而富有的畫商,而不是一個一生悽苦的藝術家了。
20歲時,因為出色的表現,梵谷被公司派遣到倫敦工作,年薪90英鎊,比他當牧師的父親收入要高很多。
然而人生無常,命運的畫筆把梵谷的人生畫向另一個方向,他的幾段失敗戀情也成了幕後推手,把他的人生推向了無盡的黑暗和深淵。
在倫敦的第一年,梵谷就愛上了房東19歲的女兒尤金妮亞,一個身材高大,臉型硬朗,喜歡穿著黑色大褂的女孩兒。
梵谷對她一見鍾情,默默滋生著愛戀,他自作多情的以為尤金妮亞也喜歡自己。
當他終於開口向尤金妮亞表白時,慘遭尤金妮亞的拒絕,她說自己已經和先前的房客私定了終身。
面對尤金妮亞的決絕,梵谷的內心被絕望的暴風雨佔據,陷入深深的沮喪中。
梵谷的第二段戀情是愛上了自己的表姐凱·沃斯,那時表姐剛剛失去丈夫,帶著8歲的兒子。
梵谷對表姐的遭遇非常同情,這份同情慢慢轉變成一種深深的愛戀,但梵谷他沒有改變之前追求尤金妮亞的莽撞。他唐突而漫無邊際的表白,直接遭到表姐的拒絕。
不過梵谷並沒有放棄,反而跑到表姐家,要求見見她。梵谷將手放到燭火上,說:「如果你不答應,我就不放開。」他火熱的愛沒有得到回應,反而被所有人視為瘋子。
渴望愛情的梵谷,連連受挫,他不甘心卻又無可奈何。
心情苦悶時,梵谷一杯接一杯喝酒,一個人搖搖晃晃跑到紅燈區,然後他遇到了茜恩,一個更加落魄的妓女。
茜恩長得不好看,臉上儘是雀斑和皺紋,流過兩次產,遇到梵谷時,正有孕在身。
梵谷被這個苦命的女人深深地吸引,發誓要娶她,一輩子不離不棄。
他將所有的溫柔都給了茜恩,哪怕茜恩罵他、打他,都沒想過離開她。因為茜恩,梵谷染上了性病,即使這樣梵谷也沒有怨言。
可是梵谷只是個窮畫家,根本賺不到錢養活茜恩,她指責梵谷:「你畫那個能賣錢嗎?別把孩子的奶粉錢花了。」
梵谷思考良久,最後決定和茜恩分開。這是梵谷第一次主動拋棄女人,也是僅有的一次,這件事讓梵谷內疚不已。
在感情方面屢受挫折的梵谷,一頭扎到宗教世界裡,他想成為一名牧師或傳教士。
1878年,梵谷跑到歐洲最艱苦的一個礦區,他想通過宗教和信仰把光明帶到窮苦礦工的生活裡。
他單槍匹馬的找煤礦老闆要求給礦工們加工資,不但被老闆拒絕,還被威脅如果再多管閒事就把他關進瘋人院。
在礦區的那段艱苦生活,給了梵谷大量靈感。
幾年之後,他畫出了生平第一幅傑作《吃土豆的人》,種土豆的農夫們在晦暗的燈光下,把粗糙的大手伸向暗影裡盤子的土豆。
整幅畫顯得陰暗而晦澀,卻充分反映出了梵谷的社會道德感,他覺得自己與這些貧窮勞動者之間有某種精神和感情上的共鳴。
1986年,梵谷33歲,他帶著《吃土豆的人》跑到巴黎,想靠這幅畫在巴黎闖出一片天地,可惜沒人願意買這樣一幅礙眼又影響食慾的畫。
梵谷只好另謀出路,他開始接觸印象派,想要走出只屬於自己的藝術創新之路。
接下來他畫了那幅有名的《向日葵》,梵谷筆下的向日葵僅由絢麗的黃色色系組合,用黃色的背景來襯託黃色的向日葵,但卻並不顯得單調。
《向日葵》堪稱梵谷的化身,它像一團團熊熊的烈火,誘發每個人心中的希望與熱情。
在梵谷眼裡,黃色是太陽的顏色,陽光又象徵愛情,因此具有特殊意義,在梵谷短暫的人生裡畫向日葵是熱愛生命的表現。
梵谷熱愛生命,卻又在藝術面前,走向自我毀滅。
在梵谷短暫的人生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梵谷的弟弟提奧。
提奧心甘情願的支持梵谷,不僅給梵谷經濟上的幫助,還在梵谷遇到情感問題時給予無私的幫助。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沒有提奧,這世上就不會有梵谷。
梵谷自己也在信中說,弟弟提奧是他的至親、知音和支柱。
他一生中給提奧寫作無數封信,在這些信中,娓娓敘述著自己的藝術見解,在藝術探索中的孤獨寂寞,字裡行間更滲透著濃濃的手足之情。
梵谷在小鎮阿爾勒租了一棟兩層樓的小屋,並刷成了自己最喜歡的黃色,取名黃色小屋,這是他的個人工作室。
他邀請好朋友高更入駐,高更比梵谷大5歲,是僅次於提奧的重要人物。
最初,兩人的關係很完美,共同散步、共同作畫,即便有分歧,只表現為理論上的探討。
僅僅過了一個月,梵谷與高更的關係開始變差,兩人經常為了一個問題爭得面紅耳赤,好幾次差點大打出手。在這時期,發生了一起令人震驚的惡性事件。
梵谷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畫像作品中,他頭上纏著繃帶,面龐消瘦,眼睛深深地陷進入,流露出一生悲憤和絕望的表情。
梵谷頭上纏著繃帶,是因為左耳少了一塊,這是藝術史上極其有名的「割耳事件」。
關於「割耳事件」,有三種說法:
第一個說法,高更告辭離開那天夜裡,梵谷突然從後面衝了上來,在高更面前咔嚓一下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了。
第二個說法,梵谷的耳朵是高更割下來的,為了保護小夥伴,梵谷一直對外界說是自己割的。
第三個說法與高更無關,梵谷確實是自己把耳朵割下來的,然後送給了一個叫阿夏勒的妓女。
不管哪個說法是真的,只能說明一點,梵谷正在被精神疾病一點點的摧毀。
1889年,梵谷在精神病院,創造出了著名的作品《星夜》,畫面中的夜空、星星及柏樹的造型都是十分誇張、狂野、奇怪的,讓人捉摸不定。
那些像海浪及火焰一樣翻騰的畫像充滿著憂鬱和幻覺,那巨大的捲曲旋轉的星雲,那一團團誇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輪令人難以置信的橙黃色的明月,讓人油然而生一種絕望和恐怖之情。
1890年春末,梵谷搬到了臨近巴黎的奧維爾村,在這裡創作了《麥田上的鴉群》,畫面裡那條路似乎是條死路,線條顯得生硬而沒有秩序,充滿著不安的氣氛,麥田上的烏鴉向遠方飛去,似乎預示著梵谷心中的痛苦與壓抑,已經到了爆發的邊緣。
1890年7月27日,37歲的梵谷拿起一把左輪手槍,對著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
他捂著傷口,踉踉蹌蹌的走回了公寓,在槍響29個小時後,梵谷離開了人世。他留給弟弟最後一句話是:「悲傷將會無時不在」。
關於梵谷的死因,還有另一個說法是被兩個熊孩子意外開槍射殺的,不管這種說法並沒有確鑿的證據,只能算是一種推測。
現如今阿姆斯特丹的梵谷博物館內,藏有他的200幅畫作,1000多張手稿、十幾本複印畫集、4本畫稿和750多封書信。
生前梵谷的作品無人問津,而如今這裡常常排隊,世界各地的人們都來到博物館欣賞梵谷的畫作,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梵谷的一生充滿世俗意義的失敗,沒有名利、沒有愛情、貧困交加、受盡了冷遇和摧殘,死後換來了藝術的崇高和輝煌。
這樣的人生,你會想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