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催的畫家之梵谷——生前悽風苦雨,死後舉世無雙

2020-11-21 藝海無涯

人生在世,命運迥異,有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路順暢,平步青雲。有的人生就是一部《悲慘世界》

梵谷自畫像

1853年生於荷蘭教牧師家庭,因為從小性格孤僻,1859年6歲送進津德爾特的公立學校,後慘不忍睹的學習環境導致他越來越叛逆,1861年10月底退學。11歲到16歲期間又頻繁地換了三所學校,最後是實在是學校裡留不住的孩子,被叔叔安排到海牙古皮爾總店的學徒,這也是他第一份工作。好日子也就一年多,擁有權力的叔叔得了病,上司看梵谷不爽,被各種子虛烏有的「流言」所打壓。苦逼的日子又持續了兩年之久。

1873年1月底,被調入古皮爾倫敦分行。工作也不如意幹了三年實在受不了,1876年離開了。

1876年4月英國拉姆斯蓋特當教師,幹了沒倆月又丟了。 7月,在伊斯列瓦斯當助教,擁有雙份工作,另外一份是助理牧師。幹了三個月,又拜拜了。

1877年1月-4月,在多德雷赫特書店任職;5月,赴阿姆斯特丹,為投考神學院積極攻讀,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1878年7月,和父親一起傳教,幹了不足一年,由於工作過於熱情,被踢出教會。還能因為工作積極熱情,被開除,這TM得有多被。

1880年,春遊奎姆,住在礦工家,開始走上創作的道路;1882年,跟表姐夫安東尼·莫夫學油畫。開始藝術創作已經是30歲了。

1881年回到艾登向表姐凱(Kee Vos-Stricker)求婚,遭到拒絕。

1884年秋季,鄰居的女兒、比文森特年長十歲的瑪戈特·貝格曼,在梵谷獻身於繪畫時一直陪伴著他,並愛上梵谷,梵谷也予以回報(儘管沒有貝格曼的那般滿腔熱情)。他們決議結婚,但遭到雙方家人反對。

《吃土豆的人》

1885年,創作《吃土豆的人》;3月26日父親因中風去世,被妹妹安娜說是他害死了父親。被家人認為自己殺了父親。 九月,梵谷遭指控,指他讓他的一名年輕農家模特懷了身孕,天主教村神父於是禁止村民為梵谷做模特。

1886年,進入 美術學院 學習,但與老師對立,1個月後退學。這一段時間在巴黎住在弟弟公寓,往來書信少,經理無從考證。

1887年,由於與不斷發展的當代法國藝術運動接近,調色板變得愈來愈明亮;兩次在勞工階級的咖啡館的牆上展出自己的作品;同年,同畢沙羅、德加、修拉、塞尚相識並交往,之後開始認為自己是弟弟的累贅便離開了巴黎。 [7]

1888年2月,赴普羅旺斯阿爾勒,住在卡萊爾咖啡館;5月,租下拉馬丁廣場上2號的「黃房子」,並創作《阿爾的吊橋》; 6月,繪製《絲柏》系列 ;10月23日,保羅·高更來與他同住;12月23日因失望與自責,將所有不屬於自己的錯誤攬到自己身上,割下了一小塊耳朵;高更返巴黎隨後不再和他相見,之後文森特曾多次想和高更和好,但高更稱「萬一他發病了就危險了」。

1889年1月,創作《纏繃帶的自畫像》; 5月8日,入住聖雷米療養院; 6月,在盛雷米療養院創作了《星月夜》。 7月,完成最後一幅作品《麥田群鴉》;7月27日,他朝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並於7月29日在弟弟提奧的懷中去世;7月30日,在奧威爾舉行葬禮。

37歲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生活好像也太不如意了,學業:9歲就第一次退學,後3年換了三個學習,後來學美術給老師對立又被退學,工作:不是被排擠就是被開除,幹什麼什麼不如意,家庭:除了弟弟一直對梵谷關照外,從小就被認為是壞孩子,妹妹還懷疑自己殺害父親;愛情更是渴望而不可及,追求總被拒絕,好在遇到一個喜歡自己的人還被家人反對。友情:倒是認識了一些藝術上的朋友,深交一個高更,最後還被絕交。畫畫:又賣不出去,有誰畫喜歡一個瘋子一樣的人的作品呢。完全就是生無可戀。

細想梵谷這一生,事事不如意,也想而知梵谷性格得有多麼不招人呢喜歡,他得了癲癇還有高度抑鬱,換成誰,這樣的生活能怕是很難撐到37歲。

他死後,弟弟不久也掛了,是弟媳婦把梵谷和弟弟的信件和他的作品,公開於眾才引起了人民的關注,才有了梵谷後來的影響。

今天, 梵谷是表現主義的先驅,並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德國表現主義。梵谷那些曾引起他同時代大多數人迷惘的作品,那些不讓人在意的作品,如今是很多藏家望塵莫及的,其作品更是國際油畫拍賣市場上的遙遙領先者。

生前是多麼多麼的悲催,死後是多麼多麼的大咖!!如果他在天上知道這一切,不止是哭是笑。

相關焦點

  • 梵谷生前的最後一幅畫,帶你認識一個不一樣的梵谷
    梵谷是19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他的作品,為後人所頂禮膜拜,畫家們提及梵谷便肅然起敬。梵谷生前的畫作,大多有著一種旺盛的生命力,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讚頌。如他的《向日葵》、《海邊的卡夫卡》等等。文藝界都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名人在世的時候往往得不到同時代的認同,而在死後成名。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影片先由真人演員來表演電影中的情節,再由畫家進行繪畫創作,將真實的場景、人物繪製成為「梵谷風格」的電影畫面。這部電影以梵谷生前未寄出的信為線索,通過梵谷朋友兒子的視角講述了梵谷生前的一些故事,並以此來探尋梵谷死亡的真相。
  • 天才總是孤獨的,奇幻星空下藏著畫家梵谷,無處安放的靈魂
    青年梵谷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曾懷揣著一顆虔誠和慈愛之心作了無薪教士。在給弟弟提奧的一封信中,梵谷寫到:「人來到世上,不僅僅是為了享受快樂,甚至也不能僅僅停留於誠實。人來到世上應該為人類做些大事,應當爭取崇高克服粗俗,這種粗俗,阻撓著每個人的生存。"
  • 37歲梵谷:性病纏身,情路坎坷,生前無人問津,死後卻萬人吹捧
    在荷蘭會場上拍賣的一封信,最後成交價格75萬英鎊,堪稱史上最貴的信。這些都來自同一個人,那就是天才畫家梵谷,他是後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被譽為19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人們對他頂禮膜拜,以買到他的畫為榮,然而這一切都與梵谷無關。
  • 藝術一刻|梵谷生前唯一賣出的油畫
    藝術一刻|梵谷生前唯一賣出的油畫 2020-10-23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至愛梵谷 星空閃爍
    毋庸置疑,這是一部用心至極的電影,125位畫家在專門建立的畫室裡,集中作畫三年,總製作時間長達7年,這部電影的幀頻是1秒12幀,也就說,我們看到的每一秒畫面都是由12幅油畫構成的,整整65000幅油畫,在這個喧囂的,商業爛片遍地的時節著實難得。
  • 有一種藝術叫孤獨——《至愛梵谷》
    最近,偶然間得以欣賞到一部電影——《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該片以郵差兒子阿爾芒的視角,講述了在梵谷去世後,他為把梵谷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尋找畫家生活軌跡的奇妙旅程,隨之揭開的是畫家梵谷的死亡之謎……也許該電影的取材內容並不新穎,但令我震驚的是,該片全景皆採用的是梵谷畫作中的油畫形式,每個場景、每個人物、每個動作都是還原梵谷的藝術人生,其逼真程度仿佛令人在一夕之間見證了文森特·梵谷所有的作品。
  • 熱愛生活的梵谷為什麼會選擇自殺?生前最後一幅畫隱藏了什麼信息
    不管是梵谷的信件還是作品,我們都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熱愛生命,渴望生活的畫家。那麼,在他死之前究竟發生了什麼,讓梵谷選擇結束生命?連續被解僱,讓梵谷明白了自己不適合社會生活最終宣布,我要成為畫家家人對他想當畫家這件事,也不抱什麼希望,因為幹什麼都三分熱度的梵谷,也不會做出什麼成就的。
  • 生前只賣出去過一幅畫的藝術家梵谷
    ——中國畫家豐子愷割耳事件的背後罈子了解梵谷並不是一開始從畫作了解,而是因為「割耳」事件的原因使罈子對於文森特·梵谷有了一個模糊的大體印象,「割耳事件」那年文森特·梵谷在法國一個名叫阿爾的小鎮與高更住在一起(據說是62天),由於文森特·梵谷與高更的藝術表達不同產生差異兩人每天都在瘋狂的吵鬧
  • 畢卡索和梵谷,兩大藝術天才的悲喜人生
    畢卡索和梵谷是西方現代美術史的兩大奇蹟。把他們放在一起對比,讓人唏噓。梵谷比畢卡索大28歲,畢卡索卻比梵谷多活了55年。梵谷作品畢卡索情商高,善於炒作,梵谷有自閉症,害怕和人交往;畢卡索14歲就考入藝術學校,很早就聞名於世,畫的價格一路高歌,生前名利雙收。
  • 不朽的梵谷-梵谷在當代受寵
    梵谷,荷蘭畫家(1853-1890)。他生前創作了864幅作品,無人問津;如今,全球各地都遍布梵谷星空藝術館。梵谷以色彩的搭配最為著名,他是表現主義先驅,野獸派藝術和表現主義藝術都受他影響。梵谷唯一一副賣出的畫《紅色葡萄園》;在展覽中被一位朋友的妹妹以400法郎購買,買畫的初衷是同情和安慰梵谷。在阿爾期間梵谷開始著重於強烈色彩的表現;在寂廖的夜空與星辰物語。梵谷是那麼純粹,他的畫作主題都是那樸實無華的鄉間風景。
  • 大清最悲催的帝王:生前被捧上了天,死後卻被開棺鞭屍、挫骨揚灰
    大清唯一生前沒坐過皇位卻行使皇權的人,而且他與孝莊太后「不清不楚」地關係始終熱度不減,被現代清宮劇反覆追捧炒作。他就是輔立順治入主中原的攝政王多爾袞。公元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突然病逝。此時的多爾袞離皇位最近,身後不光有兩白旗的鼎力相助,連正紅、正藍旗中都有部分宗室暗中支持他。
  • 那些生前落魄死後卻大放光彩的天才
    直到1843年,才由劉維爾肯定伽羅瓦結果之正確、獨創與深邃,並在1846年將它發表。 嗟乎哀哉,一代大神,就這樣只活了21歲,但在數學界,卻開創了一個群的學派,死後熠熠生輝。
  • 梵谷與他的名畫《向日葵》
    著名荷蘭畫家梵谷是現代印象派繪畫藝術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向日葵》幾乎無人不曉。梵谷非常喜歡畫向日葵,這幾乎成了梵谷的代表作品。那麼梵谷到底畫過幾幅《向日葵》,為此有人專門作過統計,認為梵谷一生一共畫過11幅《向日葵》。
  • 今天很多人在紀念梵谷,但你不會真正喜歡他
    這個瘋狂的畫家或許怎麼也不會想到,100多年後的這天,在一個他從未曾踏足的異國,會有一群人紀念著他的生和死。也許他更想不到的是,生前連自己都養不活的他,死後卻有一大群人靠他活著。關於梵谷的一生,有太多的話題值得談論,你能找到各種素材和作品去了解他,有傳記,有電影,有他親手寫下的信件,還有最重要的,他留下的畫作。
  • 他生前畫作一文不值,死後隨便一幅畫價值千萬,其實我們都不懂他
    提起梵谷,相比大家並不陌生,去年在北京參加藝術家研討會,晚上結束路過文化廳時,遇到自己久違的恩師,他在點評我的畫作不足和長處之時,才發現自己的進步空間很大,虛心請教之下不覺聊到梵谷,恩師對梵谷先生也是各十分崇拜,家裡的客廳之中至今還擺放著在學畫時臨摹的那張梵谷的《星空》。
  • 梵谷之所以偉大,是藏在作品裡的藝術精神偉大
    梵谷家境其實並不貧寒,其家族在政商界也小有建樹,在這裡就不討論了。梵谷1979年在沒有領到許可證的情況下傳教,被解除傳教士職務後,在1880年下決心成為畫家,1882年,跟表姐夫安東尼·莫夫學油畫,然後走上了曲折的藝術的道路,直至1890年7月29日梵谷自殺。從27歲至37歲,10年間梵谷創作畫作超過二千幅畫,包括約900幅油畫。
  • 文森特·梵谷全傳:我們生來孤獨
    1888年2月,梵谷離開喧鬧的都市,隻身來到法國南部的田野。 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他們眼裡的瘋子,就是人類世界最偉大的畫家梵谷,就是在這個時期,就是在這片美麗的田野,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油畫作品《向日葵》誕生了!
  • 油畫電影《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向所有梵谷迷的最高致敬
    然而,金子總會發光,這句話在梵谷身上還是得到了應驗。梵谷的作品擁有金子般的品質和價值,即使他生前不會發光,死後經過時間長河的大浪淘沙,總會熠熠生輝。導演這個人就是1980年出生于波蘭的當代著名女導演多洛塔·科別拉,她是眾多「梵谷死忠粉」裡邊最有擔當的一個,因為執導《至愛梵谷·星空之謎》這部傳記類影片,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沉淪與救贖之間,濃鬱色彩背後的熾熱靈魂
    執導這部傳記類動畫電影的波蘭畫家兼導演多洛塔·科別拉和休·韋爾什曼都是19世紀最傑出的藝術家——梵谷的忠實粉絲,結合了真人電影和油畫藝術的獨特藝術風格,給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體驗和心靈感受。本片故事設定為梵谷去世後,梵谷熟識的郵差兒子阿爾芒為把梵谷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尋找畫家生活軌跡的旅程,並期望通過尋訪梵谷筆下的人物來揭開梵谷死亡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