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總是孤獨的,奇幻星空下藏著畫家梵谷,無處安放的靈魂

2020-12-19 元元的天下

哲學家康德說過:「有兩樣東西越是經常而持久地,對它們進行反覆思考,它們就越使心靈充滿常新,且日益增長的驚讚和敬畏:我頭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則。」

1853年,舉世聞名的繪畫大師文森特·梵谷,出生在荷蘭一個叫做準德爾特的小鎮。童年家鄉美麗的風景,給小梵谷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以及對大自然終生的熱愛。

梵谷作品《夜間咖啡館—室外》

那時他常常抬頭看上的星空,想必充滿著孩子氣的幻想,嚮往著宇宙中無盡美好的日子,如向日葵般怒放盛開。

青年梵谷對生活充滿了熱情,曾懷揣著一顆虔誠和慈愛之心作了無薪教士。在給弟弟提奧的一封信中,梵谷寫到:

「人來到世上,不僅僅是為了享受快樂,甚至也不能僅僅停留於誠實。人來到世上應該為人類做些大事,應當爭取崇高克服粗俗,這種粗俗,阻撓著每個人的生存。"

梵谷悲憫著眾生,卻沒有得到命運的垂青。

在博裡納日,他儘其所有接濟窮人,幫助礦難中的傷者和病人。他衣著襤褸,臉上抹著黑色煤灰,與髒兮兮的礦工們混在一起。這些都被視為有辱教會尊嚴,在教會多次警告無效的情況下,梵谷被解聘了。

在經過一番痛苦的思考之後,27歲的梵谷決定轉身投身繪畫,希望藉助對藝術美的表達,來實現自我解脫的目的。

他的感情生活非常不順,連著向三個女人求愛,都遭到拒絕。三段無望的愛情和生活的挫折,讓他變得焦慮,最後在醫院和精神病院之間過完了餘生。

梵谷自畫像

在世人不解的痴狂繪畫生涯中,唯有畫筆是梵谷一生的愛人。

他把一腔熱情,轉化為了震撼人心的藝術畫作。梵谷畫了不少勞動者的作品,農民,礦工,手工業者,麥田,向日葵,星空等等,利用色彩來表達對生活的強烈感受。

梵谷將主觀情感注入到對畫面的探索,啟發了表現主義藝術的產生,由此敞開了20世紀的現代藝術的大門。他說:「作畫我並不謀求準確,我要更有力地表現我自己」。這份執念為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藝術財富。

與其他畫家相比,梵谷的自畫像作品最多的,一生創作了四十多幅自畫像。他曾說,希望一個世紀之後自己畫的肖像,在世人的眼裡會如同一個個幽靈。僅在1886年就畫有十來幅。

畫中他眼神憂傷迷離、絕望無助的令人戰慄。

梵谷自畫像

梵谷將主觀的情緒,通通傾洩在畫布上,才有了與眾不同的《星空》

梵谷患有癲癇症和抑鬱症,一直受著病症折磨。但即使在精神極不穩定的狀態下,他也沒有放下畫筆。在法國南部的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時所畫的《星空》,描繪了聖雷米小鎮的夜景。

這幅《星空》的畫面呈現出令人眩目奇幻的景象:碩大神奇的星星,螺旋狀的星雲,伸向浩渺宇宙空間的璀璨星河;扭動升騰的絲柏,如火焰般在夜色裡舞動;呈漩渦狀翻滾的天空,海浪般起伏的山坡教堂和村莊,幾乎要將那一小片寧靜的村舍吞噬。

梵谷作品《星空》

《星空》模仿了日本浮世繪風格,卻是梵谷心中的虛幻星空,——深邃的星空下,畫家無處安放他流浪的靈魂。

它並不是我們眼中真實的星空模樣。即使作為非專業的的欣賞者,也能真切感受到畫面的流動感,一切都不是靜止平面的,充滿了情緒化的動感,映射出了他不平靜的內心世界。

或許天才都是孤獨的,梵谷始終不被人理解和接受。

同行塞尚視他為畫畫的瘋子,高更與他不歡而散。他的思想和行為,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導致了他一生都在孤獨的深淵中苦苦掙扎,最後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以畫為生命的他對生活的要求並不高,將作品以500法郎賣出,卻是梵谷生前最大的奢望。可惜至死也只賣出一幅,價格不過400法郎。

生前寂寞,死後風光。在梵谷死後不久,社會上就開始評定他是一流畫家,他的畫成了收藏家的寵兒,諸多作品賣出了天價。可這對畫家梵谷來說,一切來得太遲了些。

梵谷作品

每當仰望浩瀚的夜空,看見閃爍的星星,想起梵谷的《星空》總會感嘆:上天給予了他驚世駭俗的才華,肉身卻承擔不起這份使命。

所以梵谷也沒有逃過天才不是早死,或瘋掉的魔咒結局。

大家都知道梵谷有一個支持他畫畫的弟弟,不知他有個早夭的哥哥。喪子之痛讓母親陷入無盡的悲傷,對次子梵谷疏於親近,這為畫家的人生埋下了悲劇的註腳。

這位曠世奇才一生中賣出去的唯一畫作:《紅色的葡萄園》

1890年7月27日,梵谷走進在普羅旺斯那片金黃色的麥田裡,向自己的胸口開了一槍,兩天後在弟弟提奧的懷中死去。

臨終前,他微弱地說道:「我希望現在能回家了」。

相關焦點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孤獨而又細膩的靈魂,藏著對藝術的痴迷
    --梵谷最近我剛剛看完由多洛塔·科別拉、休·韋爾什曼執導的傳記類動畫影片《至愛梵谷·星空之謎》,這部電影是由一百多位畫家參與的全手繪65000幅油畫串聯起來的動態油畫電影,這也是人們用這樣獨有的方式來集體致敬這位繪畫天才梵谷。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沉淪與救贖之間,濃鬱色彩背後的熾熱靈魂
    (可我總覺得梵谷是出於善良包庇別人)關於梵谷的死因,電影以羅生門式的不同觀點,對此作出了不同的論斷,此外在梵谷畫作裡真實出現過的人物,如唐吉老爹、瑪格麗特、艾德琳·拉烏等都基於自己的理解對梵谷的所作所為作出描述和評價,拼湊還原了這位幾近瘋癲的藝術天才的多面性,也令觀眾觸摸了梵谷孤獨、悲愴但又絢爛無比的內心世界。
  • 至愛梵谷 星空閃爍
    毋庸置疑,這是一部用心至極的電影,125位畫家在專門建立的畫室裡,集中作畫三年,總製作時間長達7年,這部電影的幀頻是1秒12幀,也就說,我們看到的每一秒畫面都是由12幅油畫構成的,整整65000幅油畫,在這個喧囂的,商業爛片遍地的時節著實難得。
  • 他和她,兩個著名畫家傳奇的一生!「合尚故事匯」
    一個內心充滿愛的渴望的孤獨的男人。集中在他身上的那幾個關鍵詞:癲癇、瘋狂、自殺、貧窮、無人問津的天才......她說:「美麗是我直面痛苦的方式。」>01·梵谷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當我畫一個男人,我就要畫出他滔滔的一生。」
  • 《挪威的森林》|無處安放的青春,無處安放的孤獨
    而那些正處於自我價值判斷與定位期的年輕人們,正如小說中的渡邊、直子、綠子、玲子、永澤、初美……他們脆弱的人生理想在殘酷的社會現實面前不堪一擊,他們迷失了人生的方向,無所適從,無力改變,只能在自我設定的牢籠中陷入迷亂與恐慌,獨自舔舐青春的孤獨與無助。
  • 文森特·梵谷:天才和瘋子介於一線之間,其實他只是個孤獨的人
    像今天我們要聊到的梵谷,就是這樣一個神話。《星月夜》,文森特·梵谷,1889年提起梵谷,大多數人或許會聯想到「天才畫家」、「割耳」、「瘋子」、「自殺」、「星空」、「向日葵」這些零散的、抽象的關鍵詞。卻無法立刻與文森特·梵谷,這個具象的、有靈魂的人物聯繫起來。
  • 文森特·梵谷全傳:我們生來孤獨
    18歲的梵谷已立志做一名優秀畫家了。家裡的親人都不贊成他作畫,只有弟弟理解並支持他。他曾對弟弟提奧說:「我有一種作畫的強烈衝動……」他起初師從海牙畫家莫夫,在學習中他對荷蘭畫家倫勃朗和法國畫家德拉克洛瓦、米勒的藝術產生了濃興趣,並認識到藝術與生活的密切關係。
  • 一片動蕩的靈魂—細讀梵谷的《星空》
    梵谷筆下的夜空是一片靈魂動蕩的領域——在似要爆炸的星星下是安詳寧靜的村莊,火焰燃燒一般的柏樹連接著地面與星空,空中掛著光芒四射的雲朵與如太陽一般明亮的月亮。星空 梵谷在《星空》這幅畫中,他所有的筆觸都具有完整的色彩肌理變化、延伸與走向。
  • 《至愛梵谷·星空之謎》致敬背後,藏著對坎坷人生的思考與堅持
    人生後半程,梵谷在弟弟的鼓勵與支持下開始學畫,直至離世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卻留下了超過800幅作品,這在當時一個不可想像的數量,可見他對於繪畫的熱愛與和高產。與其他知名的畫家相比,例如西班牙浪漫主義畫派畫家戈雅,六十年內的產量也不過如此。
  • 究竟是哪10幅畫作成就梵谷一生?逝後名揚世界,天才必飽受磨難!
    天才必飽受磨難,歷經磨難。靈魂畫家梵谷作為表現主義美術大師,梵谷的作品就是他一生的「自敘傳」,他的畫就是他的靈魂的生命外化。梵谷的畫觸動我們的不是一般性的審美體驗,而是生命的震撼,一種面對苦難的倔強與執著。
  • 六萬多張畫,組成被嫌棄的梵谷的一生《至愛梵谷·星空之謎》
    「看看這頭頂的星空,簡直是另一個世界……就在我們面前,我們卻對它一無所知,就像眼前的梵谷一樣。」關於人物傳記電影,我們看過真人版、看過動畫版,而用梵谷的畫作為其傳記的主角,這一想法確實是非同凡響。《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世界上第一部全手繪油畫電影。
  • 梵谷逝世125周年由125位畫家打造而成,以梵谷的方式致敬梵谷
    1890年7月27日,梵谷像往常一樣,帶著自己的繪畫工具出門。卻帶著槍傷而歸,在返回旅館房間的兩日後離世。37歲的荷蘭天才畫家文森特梵谷,結束了自己孤寂而又渺渺的一生。與電影中不同的是,最後在他的身邊陪伴他的,始終只有那個一直不離不棄的弟弟提奧。
  • 首次剖析向日葵自畫像星空裡的秘聞, 解讀梵谷信仰與瘋狂
    首次剖析向日葵自畫像星空裡的秘聞, 解讀梵谷信仰與瘋狂 2020-08-21 18: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海上鋼琴師》無處安放的孤獨
    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人的追捧和掌聲。他也開始愛,愛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然而他最後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 梵谷:以孤獨的自我抗爭,活出「異鄉人」的最美姿態
    文/衛敏十九世紀的後印象派代表荷蘭籍畫家梵谷,以其震撼人心的畫作與別具個性的藝術表現影響了無數藝術創作家;而法國存在主義代表作家加繆的作品《異鄉人》,同樣以獨具特色的敘述風格與雋永深刻的思想,深刻影響了無數後人,並成為二十世紀的文學經典。
  • 不一樣的梵谷系列:插畫師用童趣的筆觸,致敬可愛又孤獨的梵谷
    不一樣的梵谷系列:插畫師用童趣的筆觸,致敬可愛又孤獨的梵谷提到不羈、狂熱、抑鬱、孤僻、窮困潦倒等等形容詞,你首先會想到什麼?Moghaddam畫中的梵谷,與自己的畫作同框出現,畫中的梵谷不再是那個頹廢、邋遢的怪人,而是一位對於世界和美好有著最純真嚮往的大男孩,他與他嚮往的田園牧歌融為一體,他在田野中放風箏,星空下,他在屋頂上觀望雲和月,自在的騎行於山野爛漫處,背著他的畫稿,臉上露出了久違的微笑。
  • 37歲是畫家的魔咒?盤點美術史上37歲就英年早逝的天才畫家
    大家都知道梵谷只活了37歲,也為之惋惜,其實美術史上還有好幾位天才畫家也是37歲就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4、梵谷(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後印象派畫家,生於荷蘭,死於法國。梵谷對色彩的偏好幾乎達到了一種癲狂的狀態,他的畫作中的色彩都是較為奔放、誇張的,這也深深地影響了20世紀的表現主義和野獸派繪畫。
  • 梵谷不曾想到有人會為他而歌
    一百多年前的1889年,梵谷在法國精神病院裡,用誇張的筆觸手法,生動地描繪變化著的星空,取名為《The Starry Night》並在畫作留下他的名字「Vincent」,成為梵谷日後的畫作之一。以觀看者的角度,詩人般的手筆向我們展示一幅又一幅的優美畫卷,體味梵谷的心境之苦和命運跌宕。Don Mclean以其無比純淨的聲音,表達了對這位天才畫家的深深的理解與敬意。從這首歌中,我們也能體會到一種惺惺相惜的情感。
  • 《我有一片星空》梵谷在精神病院374天的生活和115幅畫背後的故事
    梵谷在聖保羅的作品反映了他在精神病院時期的生活,也反映了當時他內心的世界。▲《我有一片星空——凡·高在精神病院不為人知的故事》書影(崢小蜜攝)《我有一片星空——凡·高在精神病院不為人知的故事》正是一部講述梵谷在精神病院時期生活的作品。
  • 油畫電影《至愛梵谷·星空之謎》,是向所有梵谷迷的最高致敬
    」裡邊最有擔當的一個,因為執導《至愛梵谷·星空之謎》這部傳記類影片,並於2017年夏天逐步在全球上映,讓她一炮走紅。為了藝術,梵谷什麼都可以放下,我多洛塔為什麼不能像梵谷那樣放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呢?只有懂得取捨,才能「笑看庭前花開花落 靜觀天邊雲捲雲舒」,活出精彩的人生。這一次,多洛塔的靈魂徹底被梵谷徵服了,她開始用自己的生命去鑑賞梵谷的生命,執意要做梵谷靈魂上的知己,打算用一部電影來註解梵谷的藝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