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18日起,敦煌、雲岡、龍門三大石窟藝術聯展在河南洛陽舉行。 闞力 攝
中新網洛陽10月20日電 題:穿越時空看中國三大石窟首次聯展:數位化讓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 闞力
為期三個月的首次中國三大石窟藝術聯展自18日起在河南洛陽開展。此番聯展打破不可移動文物的空間壁壘,敦煌、龍門、雲崗三大石窟「聚首」向外界呈現逾千年前的蒼穹模樣和雕琢、繪畫技藝。浙江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副院長李志榮闡述,「三窟聯展是數位化帶來的可能性。」
圖為唐代菩薩像殘件展示 闞力 攝
在洛陽博物館的聯展敦煌廳,敦煌莫高窟早期彩塑代表作之一,北魏禪定佛像嘴角的一絲微笑,讓來訪者一眼入千年。這是莫高窟第259窟的坐佛形象複製品,它的展出得益於,近年中國3D列印技術與石質文物的深入結合。
3D列印版的禪定坐佛,是莫高窟參與此次聯展的200件(套)展品之一。其展品共包括文物8件、複製洞窟3個、複製彩塑5件、精美壁畫臨摹品及其它圖片等
圖為敦煌莫高窟第275窟複製品 闞力 攝
特別是,莫高窟展出的第3窟、第275窟、第285窟三個複製洞窟及第432窟的中心塔柱,讓觀者頗為驚嘆。「你看窟裡的內容多豐富逼真,既有西方的大力士藥叉,又有中國的大力士烏獲。」第285窟複製洞窟內,一位文化學者如是說。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賈濯非認為,數位技術在文物的研究和展示方面,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和範疇,如此次聯展,數位技術把不能移動的文物移動了,也讓觀者可以觸碰歷史,感受歷史。
圖為莫高窟彩塑代表作之一菩薩胸像複製品 闞力 攝
雲岡石窟在此次聯展上,展出文物近40件(套)、複製窟龕3件,圖片近百張。其中,第20窟大佛3D列印品、第13窟南壁7立佛龕3D列印等比例複製品,雲岡石窟藝術凸顯。
在雲岡石窟廳,幾名觀者在徵求講解員同意後,用手撫摸著一尊高大的觀世音像。「摸著凹凸不平的表面,講解員不說是3D列印品,還以為是真品呢!」幾名觀者一臉不可思議。
圖為一名觀展者用手機記錄3D列印的莫高窟菩薩像 李超慶 攝
「哪怕是沒有走到雲岡石窟前,你也可以身臨其境看到這個雕刻。」講解員高娜向中新社記者表示,3D列印的觀世音像表面還噴上了一層砂漿,讓北魏時期砂巖石刻的觸感更加逼真。
通過VR技術還原虛擬洞窟是石窟展示的一大突破,龍門石窟對此做了深入嘗試。龍門石窟研究院院長史家珍說,此次聯展推出了洞窟VR,用虛擬的形式還原一些被破壞的精美佛像,呈現其初始狀態。
聯展上,龍門石窟以院藏文物、3D列印窟龕、洞窟VR等展品形式,呈現精品文物近70件(套)、3D高保真列印窟龕6件,圖片近百張,其中一些考古發掘出土的精品文物是首次展出。
圖為幾名觀展者用手觸摸3D列印的菩薩像 李超慶 攝
「龍門、雲崗和敦煌這三大石窟,為什麼可以在天地之中開個會?」浙江大學文化遺產學院副院長李志榮生動舉例,三窟聯展是數位化帶來的可能性。她說,3D列印等多種形式,可以讓不可移動文物走進民眾,特別是海外民眾。
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遺產,佛教石窟寺生動展現了內涵豐富的絲路文化。據悉,敦煌莫高窟、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分別於1987年、2000年、2001年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今年是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周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