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氣三時作陣雲,寒聲一夜傳刁鬥。相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勳?」從古至今徵戰沙場的將士們,沒有哪一個是不讓人佩服的,他們身上總是有著一股「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從容瀟灑,比如說今天要說的這位萬毅將軍,就在一槍被崩了臉後,還大笑:鬼子一槍幫我美了容!而這又是什麼樣的一個故事?
萬毅出生於1907年的滿族農民家庭,8歲時開始上學,1925年考入東北軍陸軍步兵科,1930年以成績第一畢業,受到張學良的無限嘉獎,並隨其去往南京,從此出生入死。因為優秀的領導能力和軍事能力,他連升好幾次,先是少校團副,後來是代團長,1935年才29歲是東北軍最年紀的中校團長,不能不謂一句「風華正茂」。
而那件事情就發生於他親自率領兄弟們打鬼子後的第6年,1943年的11月23日,正值反日軍鬥爭如火如荼時期,萬毅作為八路軍濱海支隊長,也時刻做好了迎戰的準備,就在這個時候,偵察排長氣喘籲籲跑到了那面前,大驚失色地報告:「快快快!白葦河邊有日軍準備渡河!」
但萬毅和很多隊長都不太一樣,他不是走那種沉穩淡定路線的,而是非常積極開朗的人,6年的艱苦鬥爭生涯並沒有磨去他身上的少年感,自然也保有著珍貴的少年意氣,於是聽到有戰事,他的第一反應不是憂慮,而是當即拍著木桌站起來,興奮得兩眼發光:「來得好啊,正愁日子無聊!」
萬毅叫來弟兄們,籌措調動彈藥,安排伏擊任務,準備先在日軍還沒有渡河就直接全殲,讓他們死在邊上。不過召集花了點時間,等他們趕到白葦河的時候,日軍已經在河面了,這時候想要伏擊已經不太可能,只能進行大規模的機槍掃射,才能最快速度的在鬼子上岸前,將他們全部消滅。
八路軍手上其實一直都是最差的裝備資源,萬毅這邊也沒有什麼高端武器,只有從日軍那裡繳獲過來的一挺重機槍,而且因為這種槍子彈特殊,暫時沒有人造得出來,手上擁有的又不多,所以是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拿出來用的。不過他拿出來卻也發現暫時好像使不出什麼勁,因為蘆葦草繁密又長,阻擊手根本沒有辦法瞄準。那怎麼辦?
眼看著日軍一點點逼近河岸,萬毅急得抓耳撓腮,最後一把撈起望遠鏡說:「我來方向,你來射擊!」於是萬毅站了起來開始為狙擊手觀察,而狙擊手通過他的指揮,很快掃倒了一片日軍,讓日軍很是慌亂了起來,但不等萬毅得意的笑,對方的狙擊手也很快找到了他,並且立馬扣動了扳機。
這一顆子彈在萬毅恰好轉頭時,從他的臉頰邊險險飛了過去,但是萬毅很快反應自己是被發現了,但是他沒有辦法,也絲毫不能退怯,更不可能讓自己的兄弟來冒險代勞,於是他硬著頭皮依然停在原地,進行冷靜的指揮,不過因為位置的暴露就相當於生死已經給出去一半了,所以第二次他沒有前面那般的好運。
鬼子這位狙擊手的目標當然是一槍爆頭,不可能會給他回去療傷的可能,所以這依然衝著他的頭來,但是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還是會有一點小小的偏差,但這即便是偏差也夠萬毅受的了,因為這一槍竟然直接從右臉橫貫過去,然後擊碎了他至少7顆牙齒,並且舌頭也被洞穿,萬毅也直接倒了下去……
旁邊的戰友是渾身一涼,忙不迭就將他背出了戰場,請求醫院的醫生進行治療,這一次手術非常艱險,即便主刀的是奧地利非常有名的羅生特醫生,不過幸好2個月之後萬毅就已經能被允許出院了。當時他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問戰事如何,大家告訴他有救援來得及時,鬼子被打了個屁滾尿流,他當時雖然不能大笑,但是那眼角眉梢高興十足。
而出院之後第一件事,萬毅也不能免俗的要找個鏡子來照一照,這一照他又是哈哈大笑:「鬼子一槍幫我美了容!看這倆酒窩還挺對稱的!」原來那顆子彈還是在他臉上留下了兩個傷疤,但是他卻覺得這是「酒窩」,不得不說被他的笑容和自信,以及自信中透露出來的那股強大感染,這兩個凹進去的洞,確實「甜美」得很。
其後一直到新中國成立,萬毅一直用他的精神保家衛國,又因為出色和優秀的能力,還留下了一個「怕只怕萬毅」的牛逼哄哄的說法,1955年時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3個大勳章,於1997年逝世。他親自書寫的關於那段歲月的書籍有《在廬山會議上》《萬毅將軍回憶錄》,而他的精神會和萬千的英魂凝聚成為中國旗幟上的一顆心,並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