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變了,「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藍圖」無法阻止中國的崛起

2020-12-22 火星方陣

作者:王德華

一份詳細描述美國對中國崛起反應的新文件顯示,華盛頓對中國是多麼的無知。美國似乎想搞冷戰,而中國則在追求更多的全球一體化。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星期二(11月17日)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名稱為《挑戰中國的要素》。這份所謂的「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藍圖」,列出了阻止中國崛起為超級大國的10大任務。這份報告是美國新冷戰的具體措施,旨在塑造和指導美國未來幾代人的對華政策。

它是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室撰寫的,冷戰期間的「遏制戰略之父」喬治·凱南曾擔任過這個部門的主任,又被描述為「凱南樣本」(Kennan- type)。凱南在20世紀40年代末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在冷戰時期美國的遏制外交政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足為奇的是,這份長達70多頁的新文件,試圖將中國定義為美國的意識形態對手。這就意味著中美競爭是意識形態之爭,是你死我活的,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

這份文件意義重大,因為它代表著最極端反華分子蓬佩奧的另一種嘗試,即留下對華新冷戰的外交遺產,並束縛拜登政府的手腳 。最引人注目的是,將反華思維其制度化,融入美國的官僚機構。

這份文件的目標,是阻止中美關係「回歸正常」的聲明。考慮到歷史上的相似之處,在陳述這份文件時引用凱南的說法很有吸引力,但這並不準確,相反,它暴露蓬佩奧自己對中國的無知。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不是蘇聯。蓬佩奧仍停留在1991年以前的思維模式,編造歪理邪說給自己立牌坊。

世界已經變了。

在最初的冷戰期間,蘇聯存在於所謂的「全球經濟」之外,只與東歐集團進行貿易。這種孤立極大地提高了全球意識形態鬥爭的利害關係,但也導致了蘇聯最終的停滯和滅亡。

然而,美國的外交政策制定者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中國是不同的。中國是一個經濟和工業超級大國,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是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不是一個孤立的參與者,幾十年來一直是全球增長的推動力量。

就是前幾天,中國及亞太國家打造超級經濟圈RCEP。彭博新聞社的報導認為 「這是北京過去十年尋求更大程度經濟一體化的高潮」。它還是中國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的具體表現。

中國政府認為,與外部世界的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因此它並不像美國政客們所設想的那樣,要在全球意識形態上取得勝利,更不謀求在世界推廣自已的社會制度。相反,中國尋求維持一種和平環境,以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在領土問題上劃定紅線。

為此,《今日俄羅斯》評論稱,相比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的學說,21世紀中國的身份認同更為重要。因此,把中國描繪成一個「生或死」的對手是錯誤的。在經濟利益面前,美國想組建反華聯盟的如意算盤是南柯一夢。

美國一位高級官員向Axios表示,「其他國家仍未意識到,中國共產黨決心重塑世界秩序,以謀求全球領先地位。」然而恰恰相反,這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這份文件揭示了美國對不可挑戰的霸權的渴望,美國不接受一個變化的世界,更不接受一個崛起的中國,美國並不真的害怕共產主義的滲透或顛覆。他們擔心的是,一個真正有能力超越它的國家的出現。

「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藍圖」是紙上談兵。除了口號還是口號,沒有一條能夠落實。用老辦法處理新時代的問題,這是黔驢技窮。只要中國的軍事體量夠大,就不存在戰爭的可能,除非美國喪心病狂,想要相互毀滅,否則就是擺擺樣子罷了。任何國家,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相關焦點

  • 美國:中國計劃2050年完成崛起大業,必須用一切手段阻止
    據美國媒體近日報導,美國政府資助的著名智庫蘭徳公司為五角大樓撰寫的一份報告稱,美國應該為應對一個在完全不同於美國的社會制度下"崛起"的中國做準備。該報告分析了四種可能的2050年情況,即中國"獲勝"(意味著中國完成崛起大業)、"部分崛起"(意味著實現了大部分或一部分但並非全部目標)、"停滯"(意味著中國的抱負遭遇失敗)還是"內爆"(意味著政權本身將受到威脅或者其領土發生了分裂)。這份報告得出結論稱,在2050年中國"部分崛起"和"停滯"是最有可能出現的結果。
  • 中國崛起,美國必須接受
    導讀:丹尼爾·格羅斯,歐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於11月5日發表了一篇文章,講得是美國應該要接受中國的崛起,這篇文章在海外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丹尼爾·格羅斯認為,如果美國一味地對中國崛起進行阻擾,那麼不僅不會使中國崛起停滯,美國反而要付出非常沉痛的代價。美國目前將中國當成了一個巨大的威脅,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最近的總統大選中鬧得不可開交,然而兩黨對待中國這個問題上卻達成了高度的一致,他們都將中國視作美國的「敵人」,不惜一切代價阻止中國的崛起。
  • 獨家:美國重建第一艦隊無法遏制中國崛起
    前言美國海軍研究協會網站(USNI)11月18日報導,美海軍部長Kenneth Braithwaite表示,他將在印度洋和太平洋鄰近地區重建第一艦隊,重點是全面加深印太地區盟國之間的軍事聯繫,以達到遏制中國崛起的目的。遏制而不是合作,美國海軍第一艦隊能夠遏制中國崛起麼?
  • 北約秘書長:未把中國視為敵人,但要應對中國崛起的「安全後果」
    據北約網站發布的演講實錄,斯託爾滕貝格先是渲染了一波中國「威脅」,宣稱中國的崛起「從根本上改變了全球力量平衡,加劇了經濟和技術霸權的爭奪,加大對開放社會和個人自由的威脅」等等。當被問及北約是否將中國視為敵人時,斯託爾滕貝格予以否認:「北約不認為中國是新的敵人或對手。」
  • 中國崛起再次被美國阻攔,烏克蘭會倒向美國?拒絕與中國合作
    中國經歷過內戰,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經歷過數以萬計的戰爭,在美蘇「夾擊」下臥薪嘗膽,熬過蘇聯解體,抵擋美國「隔空攻擊」,中國的崛起向世人們證明 中國實力不容忽視,如今中國崛起再次被美國阻攔,烏克蘭會倒向美國?拒絕與中國合作!
  • 為什麼說中國的崛起是美國前所未有的挑戰?
    原本美國人點頭同意我們加入WTO,是想改造我們;可是,20年後,發現我們正在改造這個世界。  這種時空角色的互換,確實是充滿魔幻色彩的。  放眼全球過去20年所有國家GDP的走勢,人家都是不溫不火,唯有我們是一柱擎天。  早期,美國人在應對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時,快樂的發現中國天量廉價勞動力。
  • 打垮華為不會讓美國勝利,美經濟學專家承認:這不會阻止中國崛起
    其實不僅僅是美國的基礎設備停留在20世紀,就連很多美國經濟學家的觀點也都停留在冷戰時期,就比如「美國企業研究所」的經濟學家德雷克·錫澤斯。他就是當初鼓吹「中美脫鉤」的人之一,在他看來美國想要通過制裁中國企業來阻止中國崛起十分困難。
  • 金燦榮:過去十年,最肯定中國崛起的是美國精英,最否認中國崛起的是...
    製作/胡適真【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烏元春】2021環球時報年會12月5日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的主題是「疫情下世界·危局與變局」。在議題一「中美關係會迎來轉機」的討論中,關於中美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直言,美國戰略界對中國的重視度超過政治界,「過去十年都是這樣的,最肯定中國崛起的是美國的精英層,最否認中國崛起的是中國『公知』」。
  • 為何美國害怕中國崛起,卻不害怕印度崛起?也許這才是合理解釋
    正因為中國、俄羅斯、伊朗等國無懼於美國的淫威,以致於美國氣急敗壞,將其視為敵對國家,極力打壓他們的崛起,而中國這艘巨輪乘風破浪,隱隱有趕超美國之勢,這就更加令美國坐立不安,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在疫情問題上甩鍋推責,極力妖魔化、汙名化中國,以及在涉港涉疆問題上的為所欲為,都是其害怕中國崛起而枉費心機做出的卑劣舉動。
  • 中國崛起勢不可擋,專家:美國要學會接受
    導語:11月5日,世界報業某網站刊發了一篇由丹尼爾·格羅斯撰寫的名為《美國必須接受中國的崛起》的文章。丹尼爾·格羅斯在文章中指出,選舉與分歧是如影隨形,今年是有史以來最為激烈的美國大選,其結果對美國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雖然民主黨與共和黨在諸多問題上都存在著分歧。但在阻礙「中國必要性」問題上卻出乎意料達成了一致見解。在美國政府部分官員看來,中國對經濟的影響,是中國取得不公平經濟和技術進步主要原因。
  • 韓和元:大國崛起招致的危險及應對——德國崛起初期的應對和啟示
    第二,經濟發展加深了亞洲社會和西方之間,主要是與美國之間的衝突的強度,並增強了亞洲社會在鬥爭中取勝的能力。第三,中國這個亞洲最大國家的經濟增長會擴大其在該地區的影響,以及恢復其在東亞傳統霸權的可能性,迫使其他國家要麼『搭車』和適應這一發展,要麼『用均勢來平衡』和試圖遏制中國的影響。」
  • 中國已經崛起,為何西方國家仍舊排斥中國?
    如果比拼歷史,那麼擁有五千年文明,建立過無數強大帝國,創造過燦爛輝煌文化且一直延續到今天的中國,定會讓世界各國望洋興嘆,欲追不能!然而世界上的事情從來都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一目了然的;也同樣不是靠吃老本,拼祖宗就能讓自己的小日子活得有滋有味,贏得別人的認同的。自從中國在近代以來逐漸落後於世界,長期佔據世界一極的中華帝國就逐漸走向崩潰。
  • 北約稱中國崛起對自己沒威脅,卻要求中國消減核武
    6月8日,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說:中國的崛起改變了全球力量平衡,但不會成為北約的敵人。隨後話鋒一轉:北約應該對中國崛起引起的「安全後果」作出評估。6月18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北約秘書長再次重申:面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崛起,北約沒有感到迫在眉睫的威脅。
  • 北約將發改革報告:如何應對中國軍事崛起!
    報告稱,儘管在未來十年間俄羅斯仍將是北約的主要對手,但該組織也必須更認真地思考如何應對中國及其軍事崛起。「中國不再是西方所期望的友善貿易夥伴,而是我們這個世紀不斷崛起的力量,北約必須適應。」報導稱,一位看到報告的北約外交官這樣說。
  • 中國比蘇聯弱小,為何蘇聯解體了,中國卻不斷崛起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國家之間的競爭和發展很多時候都取決於國家的實力。也就是國家實力越是強悍,那麼這個國家也就越是具有力量,能夠更加有效的應對外部風險,從而實現國家的穩定發展。現在世界那些發展好的國家,基本上也是國力非常強悍的國家,所以弱國是很難競爭過強國的。
  • 《中國的崛起:美國未來的競爭與挑戰》:中美日的三角關係
    中國崛起帶來的影響仍將緩慢,但不可避免地將日本推向小泉和安倍設定的地緣戰略方向。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安全政策的基石仍是與美國的同盟。由於中國的崛起,這一同盟提供的安全保證事實上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更為宏大的聯盟架構中,日本提升在關鍵領域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就像美國將會發現如果沒有日本的支持,其很難維持在亞洲的地位。
  • 科技崛起!實業崛起!中國崛起!
    如果可以,我想說,請給中國的汽車工業一點信心,他們必將會更好!說到2019年最熱門的話題,應該就是華為5G和華為自主研發了「鴻蒙」系統了。華為,一家中國的民營企業,卻讓美國總統害怕了。在中國民族工業最落魄的時候,他扛起了實業救國這面大旗!他一生創辦了20多家企業,370多所學校!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紡織專業學校,為中國的紡織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張謇的人生,是一代有民族情懷的實業家真實寫照,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實業!記得那首歌怎麼唱嗎?
  • 王立新:美國的崛起與現代中國——重評歷史上的「門戶開放」
    今天,我想藉此機會與大家進行交流,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崛起,對於亞太地區,特別是對於中國來說,究竟意味著什麼。美國的崛起究竟是損害了中國的利益,還是有利於中國的安全與利益?當時中國人是如何看待美國崛起的?是否歡迎作為新興強國的美國在亞太地區擴展其影響力?
  • 過去20年,美國走向衰落有4個關鍵節點!中國為何卻能迅速崛起?
    20年前被認為是美國發展的頂峰,當時美國GDP超過10萬億美元,佔世界的比重超過三成。相比之下,蘇聯解體近10年,繼承者俄羅斯家道中落;日本則經歷了「失去的10年」;而中國雖發展迅速,但GDP還不到美國1/8,遠無法與美國相提並論。所以當時的美國成了天下無敵的世界霸主。
  • 《中國的崛起:美國未來的競爭與挑戰》:雄心和焦慮
    一個正在崛起的雄心勃勃的大國和一個守成大國正在為東亞的領導權而較量。然而,一個作為世界最強的集權國家,另一個作為世界最強的民主國家,它們之間的較量也涉及觀念,涉及對正義、道德、合法性的界定,也關乎秩序和自由。今天,中國與美國都不想要戰爭,雙方睿智的治國之道都致力於在幾年甚至幾十年內避免戰爭,也許時間長到足以使條件發生改變,使對抗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