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德華
一份詳細描述美國對中國崛起反應的新文件顯示,華盛頓對中國是多麼的無知。美國似乎想搞冷戰,而中國則在追求更多的全球一體化。
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星期二(11月17日)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名稱為《挑戰中國的要素》。這份所謂的「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藍圖」,列出了阻止中國崛起為超級大國的10大任務。這份報告是美國新冷戰的具體措施,旨在塑造和指導美國未來幾代人的對華政策。
它是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室撰寫的,冷戰期間的「遏制戰略之父」喬治·凱南曾擔任過這個部門的主任,又被描述為「凱南樣本」(Kennan- type)。凱南在20世紀40年代末撰寫了一系列文章,在冷戰時期美國的遏制外交政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足為奇的是,這份長達70多頁的新文件,試圖將中國定義為美國的意識形態對手。這就意味著中美競爭是意識形態之爭,是你死我活的,沒有任何妥協的空間。
這份文件意義重大,因為它代表著最極端反華分子蓬佩奧的另一種嘗試,即留下對華新冷戰的外交遺產,並束縛拜登政府的手腳 。最引人注目的是,將反華思維其制度化,融入美國的官僚機構。
這份文件的目標,是阻止中美關係「回歸正常」的聲明。考慮到歷史上的相似之處,在陳述這份文件時引用凱南的說法很有吸引力,但這並不準確,相反,它暴露蓬佩奧自己對中國的無知。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中國不是蘇聯。蓬佩奧仍停留在1991年以前的思維模式,編造歪理邪說給自己立牌坊。
世界已經變了。
在最初的冷戰期間,蘇聯存在於所謂的「全球經濟」之外,只與東歐集團進行貿易。這種孤立極大地提高了全球意識形態鬥爭的利害關係,但也導致了蘇聯最終的停滯和滅亡。
然而,美國的外交政策制定者們沒有意識到的是,中國是不同的。中國是一個經濟和工業超級大國,與全球經濟深度融合,是130多個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不是一個孤立的參與者,幾十年來一直是全球增長的推動力量。
就是前幾天,中國及亞太國家打造超級經濟圈RCEP。彭博新聞社的報導認為 「這是北京過去十年尋求更大程度經濟一體化的高潮」。它還是中國同世界經濟和國際體系深度融合的具體表現。
中國政府認為,與外部世界的經濟一體化對經濟增長至關重要,因此它並不像美國政客們所設想的那樣,要在全球意識形態上取得勝利,更不謀求在世界推廣自已的社會制度。相反,中國尋求維持一種和平環境,以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在領土問題上劃定紅線。
為此,《今日俄羅斯》評論稱,相比傳統的馬克思主義的學說,21世紀中國的身份認同更為重要。因此,把中國描繪成一個「生或死」的對手是錯誤的。在經濟利益面前,美國想組建反華聯盟的如意算盤是南柯一夢。
美國一位高級官員向Axios表示,「其他國家仍未意識到,中國共產黨決心重塑世界秩序,以謀求全球領先地位。」然而恰恰相反,這是美國,而不是中國。
這份文件揭示了美國對不可挑戰的霸權的渴望,美國不接受一個變化的世界,更不接受一個崛起的中國,美國並不真的害怕共產主義的滲透或顛覆。他們擔心的是,一個真正有能力超越它的國家的出現。
「美國應對中國崛起的藍圖」是紙上談兵。除了口號還是口號,沒有一條能夠落實。用老辦法處理新時代的問題,這是黔驢技窮。只要中國的軍事體量夠大,就不存在戰爭的可能,除非美國喪心病狂,想要相互毀滅,否則就是擺擺樣子罷了。任何國家,任何勢力都阻擋不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