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眾多山頭中,魯智深所在的二龍山實力最強嗎?

2020-12-22 自說文史

儘管水滸說的是梁山好漢,但實際上,在七十一回108將大聚義之前,整個水滸的世界中,並不只有梁山一處勢力。

比如書中明確提到過周通、李忠佔據桃花山,孔明和孔亮兄弟,與官府鬧翻後落草桃花山;樊瑞、李袞和項充霸著芒碭山;史進、朱武等人在少華山;飲馬川有鄧飛、裴宣等人;黃門山則有歐鵬、蔣敬等人。

顯然,當時勢力不止梁山一家。如果問哪一處山頭的實力最強?有讀者認為是二龍山。

這裡說的二龍山,是指巔峰時期的二龍山。最初,二龍山沒有人落草佔據,只有寺廟與和尚。後來,寺廟裡的住持可能覺得清貧日子不好過,遂帶著和尚們一起還俗做強人了,住持叫鄧龍,綽號金眼虎。再後來,魯智深和楊志沒有去處,在曹正的計策下,兩人殺了鄧龍,霸佔了二龍山。

沒多久,武松、張清、孫二娘、施恩、曹正也都紛紛落草二龍山。此時,二龍山有七八位頭領,四五百小嘍囉,實力達到巔峰,的確強大。很多讀者甚至據此認為,魯智深、楊志和武松排名高,也是因為二龍山實力強。

這種說法靠譜嗎?在我看來,沒有道理。

且不說排名和山頭實力沒關係,即便只看這時候的二龍山,也不能說是實力最強大的山頭勢力。因為,頭領武藝高強不代表山頭實力強。

一些讀者認為,二龍山有魯智深、武松、楊志三大高手,所以二龍山實力最強。這種看法是沒有道理的,頭領武藝高,的確是山頭實力的證明,但不是決定作用。起決定作用的是,有沒有合格的軍師和一把手,讓頭領和嘍囉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很可惜的是,二龍山沒有軍師,更沒有合格的一把手。

二龍山有過幾次行動,第一次是救援李忠、周通,圍攻呼延灼。魯智深和楊志分別與呼延灼單挑過,都沒有分出勝負。一連三天,都是如此,只是一味地打下去,沒有想到用計策,更沒有想過找更厲害的援軍。

這還不止,最要命的是,魯智深很衝動,即便是武松也攔不住他。

史進本來落草少華山,後來為救畫匠王義的女兒,孤身刺殺賀太守,不幸被捉。二龍山那會兒已經歸順梁山,魯智深得知史進被抓,也要去刺殺賀太守,救出史進。這個方法很不好,朱武勸諫他不聽,連武松也勸不住魯智深。

朱武又勸道:「吾師且息怒!武都頭也論得是。」魯智深焦躁起來……眾人那裡勸得住,當晚又諫不從。明早,起個四更,提了禪杖,帶了戒刀,徑奔華州去了。武松道:「不聽我說,此去必然有失。」

果然,魯智深才到華州,就被賀太守識破身份,並抓到。而且,魯智深怕挨打,直接說以後宋江會帶領梁山好漢來救他。

就魯智深這麼衝動的勁兒,做一軍之頭領尚可,讓他做寨主,如果沒有旁人約束他,怎麼能讓山寨發揮出真正的實力?一人做錯事還不怕,就怕帶著一支隊伍,一股腦兒往前衝,那可就真的損失大了。

所以說,不是頭領武藝高,就能說山頭整體實力強。

還有人極力抬高魯智深和武松,說他們武功天下第一,無人能敵,連盧俊義都不是對手,想以此證明二龍山實力強。

如果魯智深和武松那麼厲害,後來梁山誘盧俊義上山時,何必要派眾多高手去和他車輪戰?直接派魯智深或者武松單挑不就行了嗎?就算他們真的武藝第一,也不能說明二龍山實力最強。

呂布還三國第一猛將呢,後來他還奪了兵糧足備的徐州城呢,結果如何?沒有做到天下無敵吧?沒人說他實力最強吧?照樣死於非命。

不信,看看史進攻打芒碭山就知道了。

當下項充、李袞……兩個好漢舞動團牌齊上,直滾入陣來。史進等攔當不住,後軍先走。史進前軍抵敵,朱武等中軍吶喊,各自逃生……史進險些兒中了飛刀。楊春轉身得遲,被一飛刀,戰馬著傷,棄了馬,逃命走了。

芒碭山就樊瑞、李袞和項充三個頭領,他們武藝均不如史進,但是,這一戰,樊瑞沒用法術的情況下,史進戰敗,楊春棄馬逃命,軍士死傷過半。要知道,他們還帶著軍師朱武呢,又如何?不一樣被人家胖揍?

退一步想像,如果樊瑞用了法術,會怎麼樣?史進能不能活下來都難說。

芒碭山為什麼這麼厲害?因為他們人多,書中說他們有三千人馬。他們可以利用士兵數量的優勢,直接衝破敵方陣營,包括後面朱武的「鯤化為鵬陣」,吹噓有多厲害,結果遼軍一起湧上來,啥陣法也沒用,這就是人多的好處。

二龍山沒有軍師,沒有合格的一把手,小嘍囉也不是最多的,既然如此,又怎麼能說二龍山實力強呢?

相關焦點

  • 二龍山消亡史:明明還有一戰之力,卻被人帶偏了節奏
    二龍山,除了梁山之外最強的山頭,在青州地區跺一腳都會顫三顫的存在,鼎盛時期的它卻不可思議地被梁山吞併,這到底是是怎麼回事呢?實力強勁的二龍山二龍山鼎盛時期一共有七個人,山上三個大頭領:魯智深、楊志、武松。山下有四個小頭領,分別是:施恩、曹正、孫二娘、張青。
  • 《水滸傳》中最喜愛的角色,花和尚魯智深頓悟的成佛之路(下)
    日子一長問題就出來了,潑皮們的欣賞水平太低,魯智深一身的驚人武藝,苦於沒有識貨的,痛苦加煩悶,這一天又是常規的武術表演加喝酒吹牛,池塘邊的柳樹上,烏鴉在聲聲的叫著夏天,一股無名火在他的心中激蕩,接下來就是足以載入水滸吉尼斯的驚人操作,他用實際行動解釋了,武功只是輔助,原力才是正途。
  • 水滸裡只有一個好漢,魯智深一生,詮釋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真英雄
    但是若說梁山一百單八將,真的都是英雄嗎?其實不然,水滸中有兩類人,一類是「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好漢,另一類則屬於被吼的那一群人。初看水滸,熱血沸騰中往往忽略了一些細節。李逵能夠當幾天假縣令,幫百姓聲張正義,也能為了逼朱仝上山,害了無辜的小衙內。武松景陽岡上打虎,為民除害,但是血濺鴛鴦樓時又「無差別」攻擊,波及了無辜的家丁丫環。
  • 魯智深是梁山唯一好漢?來看看他的黑點
    據統計,在《水滸》中,作者寫了近千名人物,光是梁山就有108位有名有姓的好漢。不過,限於篇幅,這108將不可能都一一細說,所以書中只有宋江、林衝、吳用、魯智深、武松、李逵、盧俊義等十餘人故事較多,其他人大多只作簡短介紹,或者乾脆一筆帶過,連一句臺詞都沒有。而作者極力塑造的人物中,魯智深是最受讀者喜愛的人物之一。
  • 林衝得意弟子,此人足智多謀,魯智深楊志不如他,金聖歎評價很高
    曹正建議楊志入夥二龍山寶珠寺,投奔金眼虎鄧龍,楊志在半路上碰到一位無禮和尚,二人大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互相通名報姓後,才知道這位和尚,便是大名鼎鼎的魯智深。曹正倒身下拜魯智深也想入夥二龍山,可鄧龍跟王倫一樣心胸狹隘,看到魯智深手段高強,怕他搶奪寨主之位,不肯收留。
  • 宋江編造九天玄女故事,魯智深和武松不信,吳用和公孫勝信了嗎?
    宋江的忠義是信不得的,這一點看過水滸原著的都知道。但是這裡也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撒謊別瞞當鄉人,智多星吳用和入雲龍公孫勝都是個中行家,是不那麼好忽悠的,他們心裡都明白:如果宋江能解釋清楚三件事,玄女天書就是真的,反之,宋江就是拿大家當缺心眼兒。
  • 水滸故事:花榮、魯智深各逞英雄,盧俊義飛馬流星,連取田虎兩城
    按照小說的說法,諸將還很歡喜,這種設定,就與《水滸》眾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產生了巨大的區別,所以很多人認為,這一部分不屬於原著內容,然後才有了刪除二十回,將小說定為一百回的舉動。的確,這二十回中,我們再也看不到林衝的隱忍,魯智深的豁達,反而一個個的,都變成了戰爭的工具。
  • 水滸中,小人物獨具大智慧之操刀者乃真英雄也
    水滸傳》是一本關於英雄與俠義的浪漫之作,書中的不光對出身好的好漢們進行濃墨重彩的刻畫,對於一些出身低微的,甚至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也有所側重。一、小人物在歷史上的大作用其實,小人物是歷史長河中不容忽視的一股力量。一掃六合的秦王朝就是在小戍卒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下,拉開了滅亡序幕的。
  • 細讀水滸:一百零八將的武功
    在水滸中的那片快意恩仇的世界裡,人人形象飽滿,各個武義非凡,百餘位兄弟將士們的情熱得發燙、義堅得可怖。他們用手中的刀叉劍戟實現心中的道與義,成為華夏民族幾世幾代情義的標杆。可這一個個俠義之士中總會有個比較,那麼究竟是誰的武功最強?水滸一百零八將中武功第一之人自然毫無爭議,第二到底是武松、魯智深,還是林衝呢?
  • 魯智深綽號「花和尚」的由來
    而魯智深的綽號,卻是在水滸第十六回中才出現。當時魯智深在二龍山腳下遇到楊志,魯智深道:「人見洒家背上有花繡,都叫俺做花和尚魯智深。」至此,魯智深終於有了自己的專屬綽號,從而魯智深的江湖地位也瞬間提升。可是有心的人就要問了, 魯智深的綽號為什麼會是「花和尚」呢?
  • 日本版水滸,武松像野人,看到魯智深已蒙圈
    在這個版本的水滸傳中,武松的戲份並不多,因為在日本人心目中,真正的水滸英雄是魯智深,魯智深無論是在道德品質,還是個人性格,抑或是做事方式都受到更多人的認同。而武松呢,雖然有打虎壯舉,但是他動輒殺人,尤其是在蜈蚣嶺和鴛鴦樓上的濫殺無辜,讓人難以接受。
  • 108將綽號只有他一人只叫行者,跟班魯智深?
    水滸傳英雄好漢一般是有一個響亮綽號的 是武松的武功不好或者是人品不好嗎?也不是,他抵禦了潘金蓮的美女誘惑,為了義氣幫施恩戰鬥,對朋友宋江、魯智深、楊志等等都很真誠,絕非人品不佳之人! 那作者施耐庵,為什麼跟他安排一個這麼不響亮的綽號呢? 原來,《水滸傳》也是有修行思想的!跟我們印象中的打打殺殺截然不同!
  • 魯智深朋友眾多,真正的知己並非林衝,而是排名八十七位的他
    儘管魯智深並沒有參與援救宋江的江州劫法場及後來的火燒無為軍等行動,但他與梁山好漢的交往從怒打鎮關西時便已經開始。直到離開二龍山為止,與魯智深打過交道的梁山好漢多達十多位。那麼,誰才是最了解魯智深的梁山好漢呢?
  • 《三國演義》中有人能夠像魯智深一樣倒拔垂楊柳嗎
    《三國演義》中,是沒有人能夠拔起大相國寺中的那顆垂楊柳的。即便是「虎痴」許褚能夠拉著牛尾倒退幾步,也絕不可能拔起這顆垂楊柳。其他如《水滸傳》中所說的「關王」,也不過能夠掄起八十一斤的大刀而已。那麼,是不是說《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沒有魯智深那般神力,便拔不起大相國寺中的那顆垂楊柳了嗎?
  • 魯智深:欲望橫流的世界裡,孤獨地成佛
    論武藝、論出身、論智謀,魯智深都不是最高的,他給人的印象,最多是一個樂哈哈的大胖和尚,而且這和尚還不怎麼守規矩,要吃狗肉,要喝酒,還打壞了廟門,如何能和菩薩羅漢扯上半點關係?然而,細讀《水滸》中有關他的章節,你會發現,這樣的評價並不誇大,魯智深在整部小說中,是熾天使一般的存在。
  • 武松是水滸愛好者公認的英雄好漢,但他有一個汙點不可磨滅
    歡迎大家來到大學有術如果問大家一句誰是水滸中真正的英雄好漢,武松這個名字一定名列前茅,在人們的印象中,武松是一個嫉惡如仇,敢作敢當且武功高強的人,首先先讓我們看一下武松有哪些突出事跡。景陽岡打虎最開始我們知道武松的時候就是打虎英雄武松,作為水滸中的主人公,這也是他該有的主角光環。武松在途徑景陽岡在崗下店家裡喝酒,幡上寫著「三碗不過崗」,武松這等英雄自然不當回事,店小二說,這酒剛烈,崗上還有大虎,他偏不信,喝了十八碗後,獨自一人上崗,最後借著酒勁打死了大虎。
  • 中考語文名著閱讀人物系列專題複習:《水滸傳》之魯智深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魯智深在桃花村為劉太公解除逼婚之憂。假扮太公小女,打了來莊逼親的桃花山二頭領周通,大頭領李忠為二頭領報仇,與魯達相認。李忠、魯達、劉太公三人到桃花山聚義廳,休了親事。4.單打二龍山魯智深因林衝到滄州,得罪了高俅,被官差捉拿,逃到孟州十字坡時,與菜園子張青、母夜叉孫二娘結識。因聞二龍山寶珠寺可以安身,便來入夥,不料寨主鄧龍不肯,又打不過魯智深,便把山下三座關牢牢地拴住,不管魯智深怎樣叫罵,就是不出來廝殺。魯智深與楊志、曹正設計殺死了鄧龍,搶佔了二龍山,做了山寨之主。
  • 元代故事裡的(水滸傳)魯智深。
    我們現在讀《水滸傳》,發現其中眾多好漢都打了一輩子光棍,比如武松李逵等人。打光棍也還罷了,總有個父母手足吧,像武松李逵宋江,書中都寫了他們的親人,唯獨有一位重量級人物,仿佛生來就是孤家寡人,獨來獨往。他就是「花和尚」魯智深。
  • 二三十人肯為他赴湯蹈火:梁山一百單八將,為何魯智深朋友最多?
    讀者諸君都知道,三皈五戒,也叫三歸五戒,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解釋,智真長老對魯智深提出的是三歸五戒:「一要歸依三寶,二要歸奉佛法,三要歸敬師友:此是三歸。五戒者:一不要殺生,二不要偷盜,三不要邪淫,四不要貪酒,五不要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