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水滸說的是梁山好漢,但實際上,在七十一回108將大聚義之前,整個水滸的世界中,並不只有梁山一處勢力。
比如書中明確提到過周通、李忠佔據桃花山,孔明和孔亮兄弟,與官府鬧翻後落草桃花山;樊瑞、李袞和項充霸著芒碭山;史進、朱武等人在少華山;飲馬川有鄧飛、裴宣等人;黃門山則有歐鵬、蔣敬等人。
顯然,當時勢力不止梁山一家。如果問哪一處山頭的實力最強?有讀者認為是二龍山。
這裡說的二龍山,是指巔峰時期的二龍山。最初,二龍山沒有人落草佔據,只有寺廟與和尚。後來,寺廟裡的住持可能覺得清貧日子不好過,遂帶著和尚們一起還俗做強人了,住持叫鄧龍,綽號金眼虎。再後來,魯智深和楊志沒有去處,在曹正的計策下,兩人殺了鄧龍,霸佔了二龍山。
沒多久,武松、張清、孫二娘、施恩、曹正也都紛紛落草二龍山。此時,二龍山有七八位頭領,四五百小嘍囉,實力達到巔峰,的確強大。很多讀者甚至據此認為,魯智深、楊志和武松排名高,也是因為二龍山實力強。
這種說法靠譜嗎?在我看來,沒有道理。
且不說排名和山頭實力沒關係,即便只看這時候的二龍山,也不能說是實力最強大的山頭勢力。因為,頭領武藝高強不代表山頭實力強。
一些讀者認為,二龍山有魯智深、武松、楊志三大高手,所以二龍山實力最強。這種看法是沒有道理的,頭領武藝高,的確是山頭實力的證明,但不是決定作用。起決定作用的是,有沒有合格的軍師和一把手,讓頭領和嘍囉發揮出最大的效果。
很可惜的是,二龍山沒有軍師,更沒有合格的一把手。
二龍山有過幾次行動,第一次是救援李忠、周通,圍攻呼延灼。魯智深和楊志分別與呼延灼單挑過,都沒有分出勝負。一連三天,都是如此,只是一味地打下去,沒有想到用計策,更沒有想過找更厲害的援軍。
這還不止,最要命的是,魯智深很衝動,即便是武松也攔不住他。
史進本來落草少華山,後來為救畫匠王義的女兒,孤身刺殺賀太守,不幸被捉。二龍山那會兒已經歸順梁山,魯智深得知史進被抓,也要去刺殺賀太守,救出史進。這個方法很不好,朱武勸諫他不聽,連武松也勸不住魯智深。
朱武又勸道:「吾師且息怒!武都頭也論得是。」魯智深焦躁起來……眾人那裡勸得住,當晚又諫不從。明早,起個四更,提了禪杖,帶了戒刀,徑奔華州去了。武松道:「不聽我說,此去必然有失。」
果然,魯智深才到華州,就被賀太守識破身份,並抓到。而且,魯智深怕挨打,直接說以後宋江會帶領梁山好漢來救他。
就魯智深這麼衝動的勁兒,做一軍之頭領尚可,讓他做寨主,如果沒有旁人約束他,怎麼能讓山寨發揮出真正的實力?一人做錯事還不怕,就怕帶著一支隊伍,一股腦兒往前衝,那可就真的損失大了。
所以說,不是頭領武藝高,就能說山頭整體實力強。
還有人極力抬高魯智深和武松,說他們武功天下第一,無人能敵,連盧俊義都不是對手,想以此證明二龍山實力強。
如果魯智深和武松那麼厲害,後來梁山誘盧俊義上山時,何必要派眾多高手去和他車輪戰?直接派魯智深或者武松單挑不就行了嗎?就算他們真的武藝第一,也不能說明二龍山實力最強。
呂布還三國第一猛將呢,後來他還奪了兵糧足備的徐州城呢,結果如何?沒有做到天下無敵吧?沒人說他實力最強吧?照樣死於非命。
不信,看看史進攻打芒碭山就知道了。
當下項充、李袞……兩個好漢舞動團牌齊上,直滾入陣來。史進等攔當不住,後軍先走。史進前軍抵敵,朱武等中軍吶喊,各自逃生……史進險些兒中了飛刀。楊春轉身得遲,被一飛刀,戰馬著傷,棄了馬,逃命走了。
芒碭山就樊瑞、李袞和項充三個頭領,他們武藝均不如史進,但是,這一戰,樊瑞沒用法術的情況下,史進戰敗,楊春棄馬逃命,軍士死傷過半。要知道,他們還帶著軍師朱武呢,又如何?不一樣被人家胖揍?
退一步想像,如果樊瑞用了法術,會怎麼樣?史進能不能活下來都難說。
芒碭山為什麼這麼厲害?因為他們人多,書中說他們有三千人馬。他們可以利用士兵數量的優勢,直接衝破敵方陣營,包括後面朱武的「鯤化為鵬陣」,吹噓有多厲害,結果遼軍一起湧上來,啥陣法也沒用,這就是人多的好處。
二龍山沒有軍師,沒有合格的一把手,小嘍囉也不是最多的,既然如此,又怎麼能說二龍山實力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