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網際網路行業的高速發展,使得大量的傳統行業轉換了經營模式,凡是沒有重視此次轉型的企業,大都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以音樂行業為例,目前國內的音樂平臺有不少,但幾乎沒有一家可以趕超騰訊音樂,就算是深受用戶追捧的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在騰訊音樂面前也不得不「低頭」,因為騰訊音樂是國內音樂平臺當之無愧的No.1。
2014年,在國內同行都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騰訊音樂重拳出擊,直接和世界三大音樂巨頭之一的華納音樂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這個消息造成的轟動還沒平息,騰訊音樂又一次震驚了界內同行和無數吃瓜群眾。
剛「拿下」華納才一個月,騰訊音樂又和索尼音樂達成了合作關係,擁有對方在中國地區的數位音樂版權管理、推廣和分銷權力。世界三大音樂巨頭,只剩下了一家環球音樂。
作為一家「佔有欲」極強的音樂公司,三年之後,騰訊音樂終於和環球音樂達成了合作共識,對方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分銷業務從此屬於騰訊音樂。這三次大手筆,直接坐實了騰訊音樂國內獨大的地位,其他的音樂公司只能發出不甘的慨嘆。
掌握了三家音樂巨頭在國內的版權,騰訊音樂自然就有了制定遊戲規則的能力,因為這一點,網易雲音樂還曾和對方達成一段為期幾年的合作關係。只不過最終還是因為版權起了糾紛,兩家音樂公司從此徹底「反目成仇」。
騰訊音樂和索尼等音樂公司籤訂的協議只有三年,為了確立更長久的合作關係、鞏固自己在國內的地位,騰訊音樂上市前先後向華納、索尼發行了2億多美元的股票,之後它又斥34億美元的巨資拿下了環球音樂10%的股份。
背靠騰訊這棵大樹,騰訊音樂接二連三的大手筆確實令很多同行羨慕。當然,百度扶持的太合音樂、阿里扶持的蝦米音樂、網易旗下的網易雲音樂同樣也不可小覷,三年前他們也參與了環球音樂中國版權的競爭。最終,騰訊音樂付出了十倍的代價才得償所願。
隨著我國版權法的出臺,騰訊音樂的高投入正在逐漸得到回報,如果沒有變數的話,騰訊音樂在國內的地位終究是不可撼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