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音樂重金砸來的版權,卻只能讓聽歌的用戶付出9塊錢

2020-12-17 虎嗅APP

新冠疫情讓線上娛樂產業得到爆發式增長的例子最近我們已經見的太多,而同為線上流媒體平臺,就當所以人都認為騰訊音樂同樣會因此受益時,其最新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反而讓人意外。

騰訊音樂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其總營收同比增長10%至63.1億元,低於市場預期的63.32億元;淨利潤為10.5億元,同比下降8.7%;毛利潤為19.77億元,同比下降2.75%;毛利率為31.3%,同比下滑4.1個百分點。社交娛樂服務月度平均每位付費用戶收入下降12.9%至111.1元。

如果要從整份財報中找出什麼亮點,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4270萬同比增長50.4%大概是為數不多值得一提的增長點了。

▲ 騰訊音樂在線音樂服務和社交娛樂服務的關鍵運營指標

事實上就在幾天後,其母公司騰訊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報中,也能看到第一季度因為所謂的「宅經濟」對於各式在線娛樂服務增長的帶動,但身處騰訊大文娛生態中卻獨立上市的騰訊音樂未能跟上大勢,營收增速放緩、淨利潤下滑以及直播業務ARPPU (平均每用戶收入)下降,都讓國內最大的音樂流媒體平臺顯得狼狽不堪。

提到齊全的音樂版權,國內的音樂流媒體用戶依然會想到騰訊音樂,因為它憑藉早早獨家集齊的索尼、華納和環球三大全球最大音樂版權庫,長期以來都讓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等競爭對手處在尷尬的境地。

不過坐擁豪華的版權庫似乎並未讓騰訊音樂的增長一帆風順,而從收入結構來看,市值接近200億美元的騰訊音樂更像是騰訊這一龐然大物放置在直播這盤大棋中的一枚小棋子。

搶版權成本高企,但超6億月活用戶依然不願聽歌花錢

騰訊音樂的業務構成並不複雜,截止2020年第一季度基本可以劃分為兩塊,一是音樂流媒體服務,QQ音樂、酷我音樂、酷狗音樂等多個平臺讓騰訊在國內的音樂版權上一家獨大,三款產品的市場佔有率超過 70%;二是全民K歌、酷狗直播、酷我聚星的直播和在線K歌及社區業務。這便是騰訊音樂在財報中劃分的在線音樂業務和社交娛樂業務。

騰訊音樂的商業策略很清晰,一方面靠不斷收購音樂版權儘可能吸引用戶並保持在線音樂業務的壟斷地位,另一方面則是靠社交娛樂業務即各色直播來真正實現變現。

在2016年,騰訊音樂的兩大主營業務對於營收的貢獻幾乎還是五五開,但隨著國內直播市場的不斷擴大,其社交娛樂服務的營收增速遠超在線音樂服務,在2018年騰訊音樂獨立上市時,社交娛樂服務的收入佔比已經高達70%。

而2020年一季度報顯示,目前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務收入42.67億元,佔到總收入的67.61%,在線音樂業務收入20.44億元,佔總收入32.39%。

在線音樂業務的MAU(月活躍用戶數)為 6.57億,同比增長0.5%,付費用戶數量為4270萬人,同比增長50.4%,然而付費率其實只有6.5%,較上一季度環比僅增長了0.3%,且每位用戶的付費能力為9.4 元,同比提升了1.1元,而較上一季度僅提升了0.1元。

如果稍作對比便可以知道騰訊音樂在其音樂主業上有多麼疲弱,而同年在美股上市的國際音樂流媒體平臺Spotify,今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擁有2.86億月活躍用戶,其中付費用戶1.3億,付費率超過45%,付費用戶貢獻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近90%。

雖然都是音樂流媒體平臺,並且騰訊音樂和Spotify還交叉持股,雙方各為對方的第三大股東。但騰訊音樂接近70%收入來自直播打賞,Spotify 90%收入靠在線音樂付費。

▲ Spotify 2020年Q1財報

從收入體量上看,Spotify 是騰訊業務音樂的幾乎3倍,音樂付費用戶比例接近50% 也遠高於騰訊音樂的6.5%。同時雖然依然需要為音樂版權付出高額成本,但Spotify在2020年第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的淨利潤為100萬歐元,依靠訂閱人數的不斷上漲同比實現了扭虧為盈。

高額的版權成本同樣是騰訊音樂無法迴避的現實,為人所稱道的「最全曲庫」很大程度上需要持續不斷的版權投入。

騰訊音樂的運營成本主要也體現在兩部分:音樂版權費用,以及與直播主播的收入分成。

在版權方面,由於需要保持其壟斷地位,騰訊音樂的投入依然不遺餘力。

2020年3月31日,騰訊音樂宣布參與收購環球音樂10%的股權,繼續鞏固在音樂版權的地位。除此之外,騰訊音樂延伸戰略布局,打造了更多的內容服務,與閱文集團合作布局長音頻,孵化原創音樂人,舉辦線上音樂會TME LIVE等等,這些增加了騰訊音樂的內容支出。

並且,除了繼續加強音樂版權方面的投入,面對直播市場的激烈競爭,為了增強平臺的直播競爭力,騰訊音樂在社交娛樂業務上支付的分成費也顯著增加,以上因素疊加導致騰訊音樂在2020年一季度的營業成本增長17.04%,達43.34億元人民幣。

騰訊音樂的營業成本高企一直是侵蝕利潤的重要原因,過去在營收增速較快時這一問題或許還並不明顯。

2019年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騰訊音樂的營收分別為57.4億元、59億元、65.1億元和72.9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4%、31%、31%和35.1%,而2020年一季度的營收增速僅10%,增速明顯放緩,雖然成本增速也是五個季度來最低,但無奈營收降幅實在太大,直接導致了利潤大幅下滑。

▲ 騰訊音樂2019年~2020年營收數據

事實上,騰訊音樂的營收增速在2019年四季度的時候就已經低於了成本增速,而在2020年一季度,成本增速更是大幅超越營收增速。

然而音樂版權的成本在長期來看是很難降低的,國內其他音樂流媒體平臺網易雲音樂、短視頻平臺抖音等都在在加大力度購買版權。

去年8月抖音對外宣布,已先後與包括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環球詞曲、太合音樂、華納盛世等在內的多家唱片及詞曲版權公司達成合作,抖音獲得這些公司全曲庫音樂使用權。最近網易雲音樂也宣布與華納、滾石、太合音樂等版權公司達成了新的合作。

在各大平臺搶奪版權競爭態勢之下,未來音樂版權費用仍然將是一筆高昂的支出,騰訊音樂要想繼續維持平臺優勢,減少這方面的成本支出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

而騰訊音樂每個季度為音樂版權付出的大量成本,卻很難讓用戶產生直接消費的衝動,有超過6億的月活用戶依然不願為聽歌花錢是擺在騰訊音樂面前一個最大的問題。當然騰訊音樂要面對的難題還不遠止這一個。

社交娛樂群雄環伺,長音頻變現道阻且長

騰訊音樂本質上更像是一家靠音樂業務為直播吸引用戶和流量的直播公司。

總體來看,騰訊音樂的付費用戶佔比非常小。而在從付費用戶的具體付費項目佔比來看,騰訊音樂的用戶更願意為帶有社交屬性的直播打賞、全民K歌的虛擬禮物、增值會員付費,而為音樂單曲、數字專輯付費的意願則明顯偏低。

▲ 騰訊音樂 2020Q1 財報

即便如此,從財報來看,騰訊音樂的社交娛樂業務如今的處境也不容樂觀,2020年第一季度作為營收主力的社交娛樂板塊出現了付費率下滑的情況,付費率從2019年四季度的5.5%下滑到本季度的5%,直接回到了2019年第三季度的水平,下滑明顯。

受到疫情影響,社交娛樂業務不論是MAU還是付費用戶都實現了增長。

但尷尬的是,疫情同樣帶來了負面效應——那就是收入下降與不確定性增長導致用戶在娛樂消費方面更加審慎,更多依靠衝動消費的直播打賞與虛擬禮物業務受到了明顯影響,社交娛樂業務的ARPPU在2020年一季度出現了下滑,同比下降12.9%至111.1元,而上季度該業務的ARPPU值為138.5元,剛剛創出新高。疊加廣告收入下滑和提高在線歌手的收入分成比例等因素,都讓騰訊音樂的支柱性收入再難維持整體的高增長。

目前在直播領域,依據不同的內容屬性,可以分為秀場直播、遊戲直播、社交直播、音樂直播等。平臺實際上也是中間商,將主播的才藝包裝起來賣給用戶,而與購物網站或專業視頻平臺唯一不同的是,幾乎所有直播用戶並不一定必須付費才能看到這些主播表演。

在直播的這幾個領域中,騰訊唯一自營的便是騰訊音樂旗下的音樂類直播。此外,騰訊還參股了遊戲直播的兩家領頭羊公司鬥魚、虎牙,同時投資的快手和B站目前都是秀場直播的參與者。如果說音樂直播有什麼壁壘,版權自然是其中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相對來說最小的政策風險。

但即便是音樂直播,如今也不再是騰訊音樂一枝獨秀,網易雲音樂同樣也在將自己的幾億用戶向旗下的LOOK直播平臺引流,而在音樂直播方面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快速擴張則更是一支無法忽視的力量。

▲ LOOK 直播官網截圖

同時在騰訊音樂最為強勢的在線K歌市場,如今的競爭也呈現白熱化,除了騰訊的全民K歌之外,阿里在去年也上線了唱鴨、鯨鳴等兩款K歌應用,今年3月網易雲音樂也上線了一款名為音街的K歌應用,開始強化其音樂社區的社交屬性。

在前有追兵後有堵截的情況下,今年4月23日,騰訊音樂宣布長音頻戰略並推出長音頻新產品牌「酷我暢聽」,通過與集團內網文平臺閱文加強合作,進一步深入長音頻領域。對此,騰訊音樂CEO彭迦信也表示:「長音頻將是未來TME持續發力的戰略領域,集團將加速推動音樂與音頻的融合發展」。

從策略上看,騰訊音樂與Spotify都在做類似的嘗試,後者在最近兩年一直專注於擴張日益增長的播客市場,在最新一季的財報會議上,Spotify CEO丹尼爾·埃克也表示:「現在我們的播客數量已經增長了3倍,超過了100萬。我們曾經是播客的小玩家,現在我們在十幾個市場中排名第一,而且在我們不是第一的市場中增長非常快。」

不過騰訊音樂從音樂到音頻的戰略轉向更像是應激反應而非理性選擇,因為在音樂與音樂直播之外的音頻市場,目前國內已經有荔枝、喜馬拉雅、蜻蜓FM三足鼎立,荔枝在今年初剛剛上市,但這家自稱是「中國最大音頻平臺」的公司至今仍未實現盈利,更為黑色幽默的是其超過99%的營收其實都來自UGC音頻直播,不論是播客還是其他各色長音頻都很難讓用戶買單。另一邊,喜馬拉雅和蜻蜓FM則同樣都還沒能如何解決盈利的困局。

以騰訊音樂的體量與資源進入長音頻市場,自然可以預想到其在短時間內將會帶來用戶量的提升,但為了吸引這些用戶又意味著一個時期內大量的成本投入,原本就已經有些入不敷出的營收能支持多久這樣的戰略實驗?並且如果絕大多數用戶依然不願付費,這場實驗大概也很難看到盡頭。

相關焦點

  • 聽歌收費,下載付費,新一輪音樂版權之爭拉開帷幕!
    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內對盜版音視頻的打擊,大批提供破解音樂的網站幾乎全部關閉,現在市面上主流的音樂軟體都開始進行收費,想要完整聽完一首歌曲就需要付費成為會員,而普通用戶只能試聽幾十秒前奏。音樂版權之爭很多用戶都有這樣的發現,我們在網易雲中搜索周杰倫的歌曲的時候,很意外地發現在網易雲音樂中居然無法搜索到,而在QQ音樂和酷狗音樂中卻可以使用,這究竟是為什麼呢?因為版權原因。
  • 音樂版權之爭為何如此瘋狂?
    也許這個時代不再需要簡單的聽歌軟體,也許將來每個APP都要與social和盈利掛鈎,情懷不能當飯吃,就像如今的蝦米音樂,再精緻的用戶體驗都沒能拯救其商業運營方面的沒落。這筆淨賠1700多萬的生意背後,是網易云為搶佔用戶的瘋狂舉動,也是整個網絡音樂市場版權廝殺的殘酷映射。2020年,當騰訊音樂集團與網易音樂集團成功佔領90%以上的音樂市場時,保守估計兩家公司在購買音樂版權方面的費用已經突破了百億大關。
  • 騰訊音樂拿下日本動漫廠牌MAGES版權 網友:這是要充值的節奏
    想要讓用戶充值成為會員,那麼版權一定要多,而騰訊就是這麼幹的。今天,騰訊方面公開表示,日本動漫廠牌MAGES、5pb、Stand-up!作品在QQ音樂上線。據悉,MAGES.旗下除彩音、今井麻美、純情のアフィリア、伊藤加奈子、佐々木恵梨和Zwei等眾多高人氣藝人組合歌曲版權之外,還有包括《秋之回憶》《命運石之門》等多個熱門遊戲的原聲帶OST音樂版權。
  • 一個音樂軟體不聽歌,還版權意識提高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個問題,手機裡下載了很多的音樂軟體,可是依舊不能滿足你聽歌的欲望,引得網友們紛紛吐槽;商家到底是怎麼了?是他們提高了版權意識嗎?還是有其他的隱情呢?
  • 網易雲,qq音樂,酷狗音樂國外聽歌受版權限制怎麼解除
    很多同學到了國外生活就發生很多不方便,比如看個國內是電影或者電視劇視頻音樂都有限制,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在國內上愛奇藝,騰訊視頻,網易雲看電影聽歌不都正常的嗎,怎麼到了國外就不行了呢。小夥伴們會發現幾乎絕大多數國內app的海外版權協議存在授權地區的限制,許多平時常聽的歌現在聽不到了,只好天天循環播放之前在國內下載好的單曲。打開網易雲,qq音樂,酷狗音樂,收藏列表裡2/3以上的歌都是灰的!想為自己的idol打個榜,買了黑膠唱片或綠鑽會員還是不能聽。因此今天教大家網易雲,qq音樂,酷狗音樂國外聽歌怎麼解除限制的方法及歌單變灰問題。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侯德洋:QQ音樂,不止於聽歌
    另一方面,我們自己也在探索為如何讓用戶足不出戶,即可享受高品質的音樂內容」,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副總裁侯德洋(Dennis Hau)告訴36氪。    一方面,它們需要更多的創新內容來承接用戶的依賴——根據第三方研究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在線音樂APP的活躍用戶規模在今年6月達到6.55億,月人均使用時長為232分鐘;另一方面,從唱片公司、明星到素人,整個音樂行業也對音樂類APP有了更多的期待——作為流量入口的音樂APP,能不能用自身的內容生態,反哺行業上遊?對於侯德洋和他帶領的QQ音樂來說,這顯然是個關鍵時刻。
  • 騰訊音樂,王冠能戴多久?
    營收高增長的原因2019年全年營業收入254億,同比增長34%;經營利潤46.22億,同比增長126.7%騰訊音樂並非簡單的在線音樂平臺,而是集多種功能於一身的音樂娛樂終端,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全民K歌四大平臺為用戶提供了聽歌、唱歌、直播和社交全流程的完整體驗。
  • 騰訊音樂繼續擴大版權:將向華納音樂投資2億美元
    作為中國第一聽歌軟體,騰訊音樂的優勢無人能撼動,說到底還是版權足夠強大。據外媒報導,中國網際網路巨頭騰訊(Tencent)擬向華納音樂集團(Warner Music Group)投資2億美元,交易正在談判當中。
  • 老虎證券:版權制勝的時代 騰訊音樂玩的還是社交那一套
    在版權制勝的時代,自製內容成了競爭者異軍突起的成功之路,於是視頻網站開始發芽,愛奇藝和B站各霸一方,即便騰訊視頻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抬高報價,掌握大部分版權,他們然可以通過自製劇、自製綜藝、用戶UGC一爭高下。但音樂不同,音樂作品的打開頻率遠高於視頻,尤其是用戶有偏好的作品。
  • 騰訊音樂嘗試新玩法?手握版權也難掩焦慮
    從近期的種種動作,不難看出騰訊音樂是有份焦慮在裡面的。按理說當今的在線音樂市場中,騰訊音樂處於絕對的「霸主」地位。既有騰訊整體作為靠山,又有三個非常有名的音樂應用相互支撐,故而騰訊音樂的財力和實力都不容小覷,此外在版權方面騰訊音樂也有著非常明顯的優勢,這樣的騰訊音樂還在焦慮什麼呢?
  • 版權為王:正版音樂進入紅利時代
    ,10月份以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為代表的騰訊音樂月活用戶累加達到4.5億,而阿里系的網易雲音樂和蝦米音樂分別只有8895萬和2236萬。報告中稱「音樂行業頭部企業競爭壁壘已經形成」,騰訊音樂一家獨大,領跑優勢明顯。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發展到今天的格局印證了「得版權者得天下」的業態趨勢;與此同時,不少樂迷擔心蝦米音樂或將面臨關停。有關人士呼籲,發現小眾音樂人、推廣多元化音樂風格、獨具特色的平臺應該得到更多關注。
  • 匯聚全網音樂,當貝酷狗音樂在線免費聽歌
    匯聚全網音樂,當貝酷狗音樂在線免費聽歌 2020年07月13日 17:07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我覺得是版權,在如今這個競爭環境激烈的音樂類行業來說,想要擁有足夠多的用戶觀眾,當然還是要在版權數量和用戶體驗上壓倒對手才能形成競爭優勢。
  • 國內三大音樂巨頭的版權之爭,騰訊音樂通過不斷收購一家獨大
    以音樂行業為例,目前國內的音樂平臺有不少,但幾乎沒有一家可以趕超騰訊音樂,就算是深受用戶追捧的網易雲音樂、蝦米音樂,在騰訊音樂面前也不得不「低頭」,因為騰訊音樂是國內音樂平臺當之無愧的No.1。剛「拿下」華納才一個月,騰訊音樂又和索尼音樂達成了合作關係,擁有對方在中國地區的數位音樂版權管理、推廣和分銷權力。世界三大音樂巨頭,只剩下了一家環球音樂。作為一家「佔有欲」極強的音樂公司,三年之後,騰訊音樂終於和環球音樂達成了合作共識,對方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分銷業務從此屬於騰訊音樂。
  • TEM一統音樂版權後你聽歌方便嗎?下一個倒下的會是網易雲嗎?
    02TME一統江山 TME全稱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有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豆瓣FM、全民K歌等音樂軟體,2018年的雙十二在紐交所上市。 時間來到了2015年,版權局下令停止傳播使用未授權的軟體,市場再一次迎來洗牌,幾個大體量軟體的用戶開始來回橫跳,這首歌需要來QQ音樂,那首歌需要去網易雲,極大地增加了用戶的成本,另一方面很多音樂版權開始瘋狂漲價,平臺運營成本也在不斷提高。
  • 還用付費才能聽歌的軟體嗎?當貝酷狗音樂免費聽歌
    對於一款音樂類的APP 來說,什麼東西才是最重要的呢?我覺得是版權,在如今這個競爭環境激烈的音樂類行業來說,想要擁有足夠多的用戶觀眾,當然還是要在版權數量和用戶體驗上壓倒對手才能形成競爭優勢。
  • 聽歌中途插廣告,QQ音樂為何不顧吃相?
    緊接著,震耳欲聾的電音響起,配上激昂的廣告詞,一秒把你從床上踹回蹦迪現場…這種體驗想想都令人「智熄」,但如果你是 QQ 音樂的用戶,這可能就是你未來聽歌的日常——根據網友反饋,昨天起,QQ 音樂開始在聽歌過程中隨機插入 15 秒語音廣告。
  • B站綁索尼、騰訊綁環球,在線音樂平臺版權模式「嬗變」
    僅在3月,騰訊音樂完成了對周杰倫獨家版權的續約;網易雲音樂與滾石唱片、日本傑尼斯事務所達成合作;太合音樂與阿里達成版權合作。另一方面,流媒體版權搶奪的空間縮減,也加速了在線音樂平臺與唱片公司關於綁定模式的探尋。
  • 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受邀成都數字版權博覽會 獻策產業生態與商業模式...
    11月27日,2020年成都數字版權交易博覽會(以下簡稱:博覽會)在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拉開帷幕,作為中國在線音樂娛樂服務領航者,騰訊音樂娛樂集團(以下簡稱"騰訊音樂")受邀參展本屆博覽會。該款產品由騰訊音樂與即唱科技攜手推出,集合了高清娛樂主機、高品質耳機、演出級專業麥克風等頂級配置,搭載了騰訊音樂全民K歌深度定製雲點歌系統,擁有1700多萬首正版曲庫,為用戶提供錄音棚級別沉浸式的不擾民K歌體驗。
  • 騰訊音樂、網易雲音樂反覆博弈
    如果說綜藝節目可以用「買不起」來適當規避在音樂版權上的開支,那對於在線音樂平臺而言,版權的購買則更像是一個「甜蜜的負擔」。在今年2月底網易披露2019年財報時,網易的老闆丁磊就曾公開表達對中國音樂版權現狀的不滿,認為在購買版權方面付出了超過合理價格的成本,「我們希望在未來能夠回歸一個合理理性的版權費用。」
  • QQ音樂插播聽歌廣告,我卻不想作出譴責
    如果你不是QQ音樂的付費會員,昨天的更新恐怕會讓你難以接受:有用戶發現,從昨天開始,QQ音樂會在你聽歌的間隙,自動插入15秒左右的語音廣告,甚至部分會員也聲稱,在歌曲切換的時候聽到了廣告。QQ音樂的這一做法,嚴重傷害到了用戶體驗。但在憤慨之餘我們也要思考:坐擁全球第三多付費用戶的QQ音樂,為何還如此「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