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在地獄,眼在天堂:你知道本溪有哪三條經典的戶外徒步線路嗎

2020-12-14 隨遇SZLIN

戶外徒步,是一項方興未艾的運動項目。因其在強身健體的同時,還能夠領略原生態的自然風光和厚重的人文景觀,所以深受大眾的喜愛,並且受眾群體十分的廣泛。

無論是一個人或是三倆好友相約的毅步同行,沿著山間小徑攀爬行走;還是十幾人組隊徒步穿越,在設定的線路上協同完成。都能夠獲得放鬆身心,回歸自然的良好體驗。

戶外徒步即是旅行,也不完全是傳統意義上的旅行。徒步穿越就有著探險體驗、挑戰自身極限的性質。「驢道」上流傳的「腳在地獄,眼在天堂」之說,就道出了它的危險程度,不乏有折戟塵沙事例。這遠遠超出了旅行的範疇。

戶外徒步,根據強度、環境、安全因素等指標,可細化成三大類。

第一類:徒步穿越

徒步穿越,是指在設定區域裡,靠徒步行走來完成起點到終點的活動過程。中間可能要跨越諸如山嶺、叢林、沙漠、雪原、溪流、峽谷等危險地貌地帶。要求個人要有較高的野外綜合技能,集登山、攀巖、漂流、溯溪、野外生存於一體。要具備良好的體能,穩定的心理素質和道德水準,同時還要有樂於助人的團隊精神。

第二類:徒步旅行

徒步旅行,是指含有明確的目的地,在郊區、農村或者山野間較為熟悉的線路上,依靠徒步進行的中長距離的健身遊覽活動。起點到終點的距離可長可短,線路中有「主觀規避、客觀允許」的條件。行進區間沒有過於危險的地貌地帶。要求個人具備野外活動知識,掌握生存技能,有健康的體魄和心理素質。

第三類:徒步行走。

徒步行走,是指在規範的線路上「溜達」或「暴走」的短距離戶外活動。對活動能力沒有硬性要求,活動區域內不存在客觀上的危險性,可理解為休閒式散步運動。

在外人看來,戶外徒步是一種苦行,是自虐的行為。靠自己的雙腿一步一步地丈量著遠方,沒有乘坐交通工具呼嘯而過的那種舒坦與愜意。

誠然,從舒適度方面來看,戶外徒步的確勞心勞力,並且存在一定的危險性。但是,體驗感卻是獨一無二的。徒步丈量,激發人的潛能和鬥志,更能獲得接近原始的那份享受;更能接近自身真實的內心世界。

當你跬步疊加到眼中遙不可及的山頂之時,倚杖而立。那些你曾在意的過往,會隨著一口沉重且自由的呼吸化作了輕風飄去。當你對著空濛的嶺脈或不見天日的密林盡情地吶喊,所有的負面情緒都被徹底清空,只剩下信心、勇氣、鬥志、滿足......

人類不是自然的主宰。面對橫亙眼前的山川河谷,人只是渺小的砂礫。信心和毅力只有在超強的錘鍊過程中,才能達到託起榮耀自尊的能力。戶外徒步,是增強信心,鍛鍊毅力的最好的途徑,是人類最原始的治癒心靈傷痛的手段。

一腳地獄,一眼天堂,仍然阻擋不了人們去挑戰、去徵服的腳步。隱匿在人性中的強大源動力,會催促一個生活強者,踏著艱難前行,不畏困苦,用雙腳伏載著靈魂,走進沒有汙濁的風光景色裡,實現「山脊舞手杖,雲下我為峰」的壯舉。

好了,我所理解的戶外徒步就這些了。下面,把本溪三條經典戶外徒步線路分享給大家,希望旖旎的驢道上有你的腳印,巍峨的山巔出現你的英姿。讓身心的感動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第一條線路 徒步穿越:本溪八峰

「本溪八峰」,是指在位於市郊東南方向的大峪嶺和老母嶺上,以"青石峰、煙囪砬子、石人峰、大峪頂、大峪嶺、老母嶺、小河背、馬家峰"八座海拔高度500米以上的山峰為主,連同37座小山峰組成的山脊類型線路。全程線路呈U字型,正反穿越。U口北向,與育龍路相對。

「本溪八峰」是本溪地區強度最大的戶外線路。與鞍山的「千山27峰」、遼陽的「黑光白」和營口的「赤步」統稱遼寧四大戶外徒步穿越強線。

八峰線路因其穿越強度大,裡程長,故被驢友們拆分為大八峰和小八峰兩條線路。

大八峰是以櫻桃花園小區的櫻桃山為起點(沿櫻桃小區門前的柏油路向前走大約500、600米左拐,有4、5條上山小路可以到達櫻桃峰,然後再去往青石嶺),以關山悅二十中學為終點,出山。全程18公裡左右;

小八峰是以程家育龍路隧道為起點(由隧道前右側分水牆羊腸小道入山,至頂沿山脊南向行進),以老母嶺為終點,出山。全程是大八峰的三分之二裡程。或以觀山悅二十中學為起點,以老母嶺為終點的反向線路,全程是大八峰的三分之一裡程。

本溪八峰徒步穿越的最大特點,是幾乎所有主要大小山峰都必須登頂穿行。穿行的山路,其實就是「驢」道,是驢友們用砍刀劈荊斬棘開鑿出來的,亂石橫路,荊棘密布,全程都需要小心翼翼,危險性極大。

穿越時,荒草密布荊棘叢生的斜坡山路,必須抓住樹幹和藤條,緊貼山壁走;呈七十度角傾斜的巨石陡坡,需用力抓住巖石邊角,雙腳穩穩踩住巖石切面的微小坑窪,小心翼翼地攀爬。

線路上風景雖然比不上名山大川,卻也有獨到之處。山如魚脊,松如虯龍,與嶙峋巨石搭配,瀰漫有幾分荒古的氣息。進入冬季,雪後的八峰更展現出了一種特有的魅力,遠近群山叢巒疊嶂、錯落有致。南坡展現著斑斑駁駁的容貌,北坡則是白雪皚皚,原馳蠟象。呈現出不斷變幻的北方獨有的天然板刻畫面。

穿越的線路上,煙囪砬子是最險的地域,需要翻越險峻的懸崖地段。在整個山脊穿行過程中,起點與終點都有懸崖路段存在。

老母嶺是整個路線上最主要的節點,它不僅是界定大小八峰的分界嶺,也是一處重要的下撤點。海拔950餘米的老母嶺頂,是本溪國家地質森林公園平頂山園區項目改造的重點之一,由此通向平頂山至滴水洞的「登山健身步道」的土石山路,已經完成了柏油公路改造,而且老母嶺頂加裝了玻璃觀景平臺,是一處大有可期的旅遊景點。

附:本溪八峰穿越提示

【難易程度】:高。峰脊線路,煙囪砬子是最險的地域,起、終點都有大角度的懸崖地段。

【線路裡程】:大八峰線路,18公裡左右;小八峰線路12公裡或6公裡左右。

【耗用時間】:大八峰強度穿越時間8小時左右。強驢越野模式6小時;賞景拍照9小時。

【最佳季節】:春、深秋初冬之季,便於辨識路況和方向,夏季易迷路。

【適合人群】:有戶外穿越經驗,體能充沛的戶外徒步人群。

【必備裝備】:衝鋒衣、褲、登山鞋、登山杖、冰爪、戶外眼鏡等。

【食藥儲備】:足量礦泉水或淡鹽水、巧克力、牛肉乾等高熱食品及止瀉藥、消炎藥、創可貼等。

【人身保障】:需要有當日戶外出行人身意外傷害險。(網上可購)。

PS:1、示意圖中所示的山峰海拔高度和線路裡程皆為驢友實測,因測繪點不同,故數據存在差異。部分山峰名稱為驢友所命名。

2、不建議個人單獨穿越,山中有野豬和其它動物出沒。第一次穿越的團隊,需要有嚮導帶路, 避免迷路。

3、穿越時,留意線路上的前行或下撤指示路標,做好預案。

第二條線路 徒步穿越:本溪臥龍巖溶小峽谷——窟窿山連線。

西砬湖地縫式巖溶小峽谷和歡喜嶺逆斷層,是本溪國家地質森林公園平頂山園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本溪市明山區臥龍鎮境內。由於景區尚未開發,保持著原始的地質景觀。所以,成為了省內戶外愛好者們喜歡徒步穿越的經典線路。

臥龍峽谷是巖溶峽谷的雛形,在地質學界被稱之為「地縫式巖溶小峽谷」。因其地理位置處在臥龍鎮的西砬湖,所以有「西砬湖地縫式巖溶小峽谷」或「臥龍巖溶小峽谷」之稱。

臥龍巖溶小峽谷景區內,有著豐富的地質構造類型和溶蝕地貌,溶蝕窪地和落水洞極為發育。其盡頭斷層及伴生構造與歡喜嶺逆斷層,充分展示了地質構造的多樣性和典型性。

峽穀穀長2.2公裡,谷底寬2.5米——30米,最窄不足2米,峽谷沿東西走向展布。峽谷有多處呈階梯狀季節性小瀑布,其落差一般為3-4米,最大落差70餘米。豐水期時,山水沿峽壁飛流直下,頗為壯觀。

夏季,峽谷裡非常涼爽,四周濃蔭蔽日。峽谷兩側盛開著山野花,色彩斑斕的蝴蝶翩翩飛舞,意境滿滿,不失為避暑的好地方。

峽谷內呈四層階梯狀,每層階梯都有各自地質風貌特點。徒步過程中,要注意腳下的跳石。在跳石之前要先檢查鞋帶是否鬆動,然後要把背包肩帶和腰帶拉緊,讓背包緊貼背部,以免跳躍時背包晃動、重心不穩導致失足。

跳石時眼睛要注意觀察前方的情況,準確判斷下一個落腳點,注意觀察某些石頭上留下的長期作為落腳點的暗痕。另外,一定要把鞋底清理乾淨,如果鞋底粘上了沙子,就要小心你的膝蓋和門牙嘍。

如果僅在峽谷內往返,穿越難度不大。想要在谷底攀爬而上,做一個循環線,穿越的強度便會陡然增強,但對於浸潤驢道多年的強驢而言,還是小菜一碟。沒有攀登經驗的新手,一定要在有安全加護措施的前提下操作,聽從指揮,提高注意力,做到安全第一。

峽谷循環穿越,全程大約8公裡左右(景區標識到峽谷口有2公裡左右的河道),中等偏下強度,用時大約四個小時。

窟窿山是「歡喜嶺逆斷層」地質結構特徵最為明顯的代表之地。山頂呈現的是出露的巖體屏障,巖體長約200餘米、高約30餘米,似一道巨閘橫臥在山脊之上。巖體中間位置有一個20餘米寬、10餘米高(目測,無精確度)的拱形窟窿。拱形窟窿口打通了山體南北兩個方向,山因窟窿而得名。

在窟窿口,沿著山體東向行走約100多米,有一處烽火臺,烽火臺建造於陡峭的懸崖之上。佐證了這裡曾經是飽受過戰火洗禮的古戰場。

關於窟窿山,民間流傳有幾段極具色彩的傳說。如果仔細思量,都是經不住推敲的。窟窿口的成因,沒有史料記載。但是,從公元1618年7月,後金汗王努爾哈赤由赫圖阿拉城興兵攻佔本溪清河城,由此拉開蠶食遼東腹地的歷史事件中,本人願意相信:窟窿山是明朝守軍防禦陣地的可能性:因為烽火臺,狼煙起,是當時明軍相互之間傳送信息的標準配置。山體上的大窟窿,說是當時明軍為便於兩側互通而炸開的行軍通道,更有幾分合理性。

窟窿山最高點海拔600多米,呈南陡北緩之勢。強度中等偏下,用時大約2.5個小時。

徒步穿越臥龍巖溶小峽谷——窟窿山的線路設定

沿著本桓公路(G506),過歡喜嶺遊客服務中心,在新建明山區工業園的下一個路口進入牛歡線544鄉道(大濃湖方向),在路的叉道處,選擇右側行進(左側是通往大濃湖、紅臉村、牛心臺;右側通往西砬湖,即巖溶小峽谷和窟窿山方向。)。柏油路盡頭,就是小峽谷景區的入口,入口處有一個圓石地標,刻有「臥龍巖溶小峽谷」字樣。進入景區,還需沿著彎曲的河道前行2公裡左右,才能到達峽谷區域。

穿越完巖溶小峽谷後,從谷口退出,回到柏油公路,原路回撤一公裡左右,有一條通往南面莊稼地的土道,沿土道前行,登頂窟窿山。過窟窿洞由南坡下山,在G506國道任家堡處出山,完成穿越。

強度穿越8公裡左右,一個海拔600米山體的爬升、沉降。大約用時6小時左右。

附:臥龍巖溶小峽谷——窟窿山連穿提示

【難易程度】:中下。小峽谷穿越注意掌握跳石技巧;窟窿山南坡沉降出山,注意腳下碎石樹樁。

【線路裡程】:小峽谷穿越,8公裡左右;窟窿山穿越海拔600米山體的爬升、沉降。

【耗用時間】:小峽谷全程時間4小時左右(景區入口計)。窟窿山全程3小時(含休息拍照)。

【最佳季節】:四季,避開雨季汛期。

【適合人群】:一般戶外徒步人群。

【必備裝備】:衝鋒衣、褲、登山鞋、登山杖、冰爪等。

【食藥儲備】:足量飲用水、高熱食品及止瀉藥、消炎藥、創可貼等。

【人身保障】:——。

第三條線路 徒步旅行:平頂山——四方臺——滴水洞(或老母嶺)健身步道。

2005年8月,本溪通過了國土資源部的審核,正式成為國家地質公園城市。整個園區規劃面積218.2平方公裡,包括本溪水洞、平頂山、五女山三大主園區。21個景區,30個景點,囊括了本溪所有的地質遺蹟、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

平頂山景區、四方臺景區及滴水洞景區是平頂山主園區的組成部分。主要有山前大斷裂和滴水洞斷層等獨特的地質遺蹟。有佛道宗教道場、金元古城城址、沙俄戰爭及解放戰爭遺址等人文、歷史景觀,以及遊牧女真、高句麗、古貊族等多種文化傳承的沉澱。

平頂山景區是古廟、碑林、古井、古樹、碉堡群、鬥姥宮、掩體、洞穴等人文景觀資源集中分布地,這些文化古蹟是本溪歷史的濃縮,是本溪文明進程的象徵。

四方臺景區的初步挖掘和考證,出土了商代陶片,表明這裡曾是古人類居住的遺址。佐證了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青雲山(即平頂山)就開始有人狩獵、放牧。

滴水洞景區36.4米的大斷層(瀑布),發育完善。斷層標誌清楚而且典型,牽引構造和階梯式構造特徵十分明顯,是研究瀑布成因的重要依據。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觀賞價值。

這條戶外徒步線,是本溪旅遊局指定的「本溪登山健身步道」。沿尋這座城市的演變軌跡和延續的文化脈絡,不僅能夠增強體魄,還能提高對這座城市的認知度和認同感。在休閒中閱讀上千年的文化精髓,緬懷悠久的人文風採,意義深遠。

2021年底,四方臺景區、滴水洞景區、老母嶺景區的開發建設一期工程完工後,此條徒步旅行線路上的景觀會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將大大提升本溪旅遊品牌,促使本溪旅遊行業邁上一個新臺階。屆時,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最牛的網紅景區在這裡誕生。

徒步旅行平頂山——四方臺——滴水洞(或老母嶺)健身步道的線路設定

1、本溪高速南口金龍超市——四方臺(2.6公裡)——馬鈴署研究所(4.8公裡)——滴水洞(5.8公裡)

2、本溪高速南口金龍超市——平頂山青雲關 5.5公裡

3、平頂山北門人行入口——青雲關(2142級臺階,爬升高度600餘米)——四方臺(4.4公裡)——馬鈴署研究所(7.6公裡)——滴水洞(8.6公裡)

PS:馬鈴署研究所是去向老母嶺(3.4公裡)或滴水洞(1公裡)的中轉點

附:平頂山——四方臺——滴水洞健身步道提示

【難易程度】:下。

【線路裡程】:最長2124級臺階+8.6公裡。

【耗用時間】:——

【最佳季節】:四季。

【適合人群】:——。

【必備裝備】:旅遊鞋或軟底類步鞋。

【食藥儲備】:飲用水、創可貼等。

【人身保障】:——

結束語

徒步穿越,有時需要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要儘量避開危險的境況,做好安全防護。與隊友保持有效通聯,服從領隊指揮,決不可脫離隊伍擅自行動。

要不斷提高戶外運動基本知識,不斷加強戶外運動基礎技能訓練。提高野外惡劣環境下的適應與生存能力,為戶外安全提供保障。

安全永遠都是第一位的,戶外徒步成功的標誌的是全身而退!

另外,任何地區的生態條件都是脆弱的,戶外徒步過程中要注意生態保護,養成愛護生態資源和環境的良好習慣。做到只留下腳印的文明出行。

PS:1、本文是第一次涉及戶外運動的文章,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誠摯歡迎「道上的強驢」指點、斧正。

2 、文中部分圖片來自戶外徒步群,如涉嫌侵犯肖像權益或版權,請私信聯繫本人。予以改正。

3、請尊重原創,歡迎留言指正,反對惡語相加;歡迎轉載、分享,嚴禁洗稿搬運。

相關焦點

  • 國內這8條史詩般的戶外徒步線路,神秘絕美,走完此生無憾!
    你會是先驅者嗎?①遊俠客旅行X國內首屈一指的戶外生活方式雜誌《戶外探險》為踩線先鋒的精神致敬並做出正向的傳播,我們將採訪踩線過程並將你與團隊的故事刊登於戶外探險雜誌全國刊,作為你寶貴回憶的珍貴載體。【徒步星球·踩線計劃】第二季共8條線路2020年,這些只是「聽說過」的線路會成為你「曾經走過」的線路嗎?
  • 本溪山水:戶外驢友喜歡的一條線路
    相信省內喜歡戶外探險的驢友都知道本溪有個「非著名」的景點——歡喜嶺「窟窿山」吧。窟窿山位於本溪市明山區臥龍鎮境內。在G506集本線歡喜嶺村往小市方向前約4公裡左右,就會看見左側山脈上有一座突兀的山峰,遠遠望去,依稀可辨巖壁上的大豁口。
  • 廣州十大徒步線路,一起領略大自然的風採!
    徒步,是交友、運動、親近大自然集於一身的旅行方式!通過慢步行走,仔細領略大自然,比走馬觀花的旅行來得更有意義。 而對於那些假期不長平時又無時間運動的上班族,徒步無疑就是個非常好的旅行方式!今日就給廣州的小夥伴們推薦10條適合徒步的路線。
  • 塞外經典線路,碾子溝—大黑蜂—大平粱—觀音堂徒步環穿遊記
    全程約12公裡左右,屬於環穿型的徒步線路,主要的難點就是爬上大黑峰。其他的就是行走在大草甸和山脊之上。行程:不好意思真的沒有找到公交線路,跟著戶外領隊去的,而且這條路雖說也是戶外經典線路,但是真的都是被寫出來的,其實網上並沒有太多的材料的。
  • 廣州有哪些徒步路線適合初級小白呢?
    徒步線路:此條線路繞著大夫山邊緣進行戶外環形徒步,從南門走綠道、步花徑、翻山越嶺到北門,從北門又翻越泥濘的山地自行車賽道和積水的山路,進入大夫山的人跡罕至的秘境,攀越大烏崗,瞭望小蠻腰,最後到番禺區森林防火指揮部大門,當結束這一次曼妙的徒步之旅時,你會覺得無比留戀。
  • 廣東省內登山徒步入門級線路推薦-鄉野、海岸線登山徒步各具特色
    廣東省內登山徒步入門級線路推薦,各具特色的鄉野和海岸線登山徒步線路,這兩種經典線路一個位於深圳南澳,另一個位於廣州郊外,都屬於輕量級、入門級的徒步線路,非常適合大眾非專業的遊客。一、鄉野登山徒步線路,廣州郊外從化溪頭村周邊線路;為了照顧到各類團體的體驗,我們以最經典的影古線為例,又分為幾個等級供大家參考。1、難度超高的全程線路;全程影古線攻略:沿105國道往良口方向,注意路牌右轉,沿線可直達影村。
  • 文旅生活|戶外徒步著裝有講究
    戶外徒步裝備有講究……戶外徒步穿著講究 服裝 衝鋒衣,速乾衣褲o 防風、防水、透氣、耐磨。 背包 背包和鞋子被稱為徒步者最重要的裝備o 背包的大小要依據徒步路線長短而定,背包不必太大,輕薄、透氣的腰包也是不錯的選擇,一般兩天左右的周邊線路,30升左右的背包即可。
  • 洛克線,木裡徒步稻城亞丁旅遊攻略
    在中國的川西有這樣一條世界級的徒步線路,至今這些地方車輛都無法通行,只有徒步才能穿越。1933年4月,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以此約瑟夫·洛克穿越洛克貢嘎嶺三座神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的探險經歷,創作了著名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
  • 按驢友戶外花費劃分,你屬於哪一級?
    在戶外方面的花費有很多,比如說添新裝備、參加活動線路、交通食宿費用等等。當然,在戶外也可以很省錢,露營、野餐、徒步旅行等等,不必要的花費可以統統省掉。玩戶外有很多人,有人喜歡用最簡單的方式行走在世界,也有人喜歡比較舒適的看風景。無論是那種方式,不論花費多少,去戶外的目的只有一個,開心就好。
  • 歡迎來到「戶外運動天堂」
    斯洛維尼亞的斯培拉小姐給我的信中的一句話打動了我,也因此有了我們一行人的斯洛維尼亞回歸自然之旅。我們在阿爾卑斯山谷徒步,穿過充滿活力未經破壞的大自然,深呼吸,把山谷的能量納入心胸,這是一次與自然的連結之旅。
  • 戶外徒步有必要用登山杖嗎
    當對比登山杖的重量差異和其他:如背包、帳篷等大件戶外裝備的重量差異時,登山杖的重量差異似乎微不足道。比如登山杖中最重的杖和最輕的杖之間僅差了不到400克,而且多數的差距都在300克以內,每隻手臂僅增加了150克的負重,那使用登山杖時該注意什麼呢?
  • 【實穿測評】有了這雙哥倫比亞戶外徒步鞋,徒步旅行更方便
    曾經我對於徒步鞋設計也有著一些偏見,覺得專業徒步鞋笨重又乏味,缺乏一絲作為鞋子該有的美感。難道就沒有一雙徒步鞋,既可以具備戶外徒步旅行應有的實用專業性,又能時尚好看了嗎?不過最近,這個我一直在糾結的問題,貌似已經有了不錯的回答。
  • 江浙滬徒步第一名,號稱中國第一古道,初級徒步愛好者的天堂
    這裡北靠黃山,南依天目山,闢建於逍遙山谷,南有障山大峽谷,北有赤石坑高山谷地,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便已修成,是徽商們尤其是績溪人通往滬、杭的捷徑,比繞道昱嶺關近百餘裡。這條歷代徽商踩出來的出行之道,在如今交通發達的現代已經逐漸被人遺忘,卻不曾想因徒步旅遊的盛行而重現青春。
  • 走,去一撮雲上看雲去,這是昆明戶外驢友喜歡的徒步線路之一
    昆明城市四周都是山,在沒有參加徒步走山活動之前,我對昆明的山名幾乎沒有關心過,除了西山,也不大知道它們的名字。幾年前喜歡上了戶外徒步,很幸運,我們加入了昆明走進自然戶外群,這是昆明最大的戶外公益群體,每逢周末,我們跟隨凌翼天翔快樂走山,走過昆明周邊的很多山脈、環繞滇池徒步行走、倡導綠色出行……在鍛鍊身體、收穫快樂的同時,我們還增長了見識,用自己的腳步體驗到的地理認知比通過書本來得更加直接、形象,留在腦海裡的記憶也會更加深刻
  • 比烏孫古道更小眾,比梅裡雨崩景更美,國內這些頂級戶外徒步線路,走過1條能記10年!
    ▲介久措與庫拉崗日地區山峰群,大多數人只知道白馬林措,卻不知在白馬林措更西邊的山谷中隱藏著另外一個高山湖泊——介久措,這裡比白馬林措更加接近庫拉崗日的三座山峰▲庫拉崗日及卡熱疆山峰群,共6座7000米以上山峰▲
  • 夏季徒步的10條準則|這也太有用了吧
    夏季徒步的10條準則 | 這也太有用了吧1.選擇地點如果你在光禿禿、毫無遮擋的山路上行走,那無論你怎樣樂觀,都無法成為快樂的徒步者。選擇夏季徒步地點時,記住這三個要素:陰涼,水和海拔。在林木茂盛的山林中徒步,遮天蔽日的樹葉會幫你屏蔽掉大部分陽光;沿溪徒步,順著小溪邊徒步,這意味著你將有一個清涼徒步之旅;基本上海拔每增加300米,溫度就會下降3.5度。也就是說,如果選擇一條徒步登山路線,越往上,就越涼爽。
  • ...起徒步原鄉——人一生總要有一次讓身體徒步戶外,讓靈魂回歸原鄉!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整個戶外市場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受到重大影響。而由中國知名戶外品牌思凱樂SCALER發起的原創活動「徒步原鄉」卻悄悄地在一個精英圈子裡火了起來,讓很多徒步愛好者紛紛好奇,「徒步原鄉」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活動?為什麼要做「徒步原鄉」?
  • 三峰已經不是你走就能走的線路了
    推薦理由:三峰在北京戶外可謂無人不知,儘管她千萬次的虐你,但是依舊是你這一生都無法忘記的美好初戀。剛開始知道三峰,那會雖然蠢蠢欲動但是害怕走不下來,就沒有敢去。後來機緣巧合,再加上也有一年的戶外經驗了。哈哈哈或者說是有了一定的體力,所以去了三峰,但是儘管你有經驗,其實還是不行,還是被虐得要死要活的那種。
  • 法國最美的10條徒步路線:背上背包,在遠離人群的大自然中走起吧!
    Tour du Mont Blanc)是歐洲最受歡迎也是最經典的長途徒步旅行之一,距今已經有超過50年的歷史了。賽文山脈最有名的一條徒步線路GR70還有一個更有名的稱號:史蒂文森之路(Chemin de Stevenson)。 這條線路來源於蘇格蘭小說家史蒂文森(《金銀島》的作者),他帶著一頭驢徒步穿越塞文山脈,隨後出版了遊記《賽文山脈騎驢漫遊記》(Travels with a Donkey in the Cévennes),這條徒步路線也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