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是華夏兒女用生命譜寫的英雄史詩。1934年10月,隨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消息傳出,中央主力紅軍為了保存實力,繼續為無產階級的人民不懈鬥爭,被迫選擇了退出中央根據地,實行戰略性轉移的道路。
然而,這一次轉移卻翻過了十四個水火之中的省份,跨過了十八座巍峨陡峭的山峰,渡過了二十條湍急洶湧的河流,更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他們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出了人心志氣的高度,譜寫出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讚歌。
在長徵紅軍的隊伍中,還有著這樣一支軍團,他們不像克敵制勝的隊伍那般名氣響亮,更沒有奪取城池的隊伍那般豪氣迸發。他們就如同那利劍的刀鞘,又好似那勁筆的墨料,將氣宇軒昂給予他人,將默默無聞留給自己,為長徵的勝利保駕護航。
這就是紅5軍團,五天折損七千餘人,三次翻越大雪山,是長徵路上最美的逆行者!
心繫家國的有義軍團
1931年12月14日,國軍第26路軍1.7萬餘人不滿國民政府對無產階級人民的壓迫和剝削、難忍國軍統治階層奢靡享樂之風,於是在趙博生、季振同等人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起義部隊就此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歸紅一方面軍建制。
1933年初,日本軍手握鋼槍鐵炮入侵我國的華北地區,肆意踐踏我國錦繡山河、欺辱華夏無辜百姓,以可恥和野蠻為傲,中華民族正直生死存亡之際。
然而,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的國民政府卻仍然置民族危亡於不顧,堅持推行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決心消滅我黨及其領導的紅軍。
從1933年9月到1934年10月,國軍沒有用兵力抗擊可恨的法西斯侵略者,反而抽調了一百萬兵力,向中央蘇區及其周邊蘇區連續發起攻勢,企圖通過對蘇區實行經濟壓制、交通封鎖等暴力方式,擠壓並摧毀我軍根據地。
反觀心系勞苦百姓的紅5軍團的兄弟們,不但具有國軍系統的軍事素養,而且具有我黨的家國情懷,於是在這期間浴血奮戰,先後調動兵馬參與了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和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等戰役,並在兩年的鬥爭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可是,再精良的武器也要看打槍人的能力。彼時我黨的領導者王明同志過於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要求,思想有了惡疾而卻拒不接受偉人正確的建議和意見。最終,我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紅五軍的兄弟們和我軍的其他隊伍們一起,被迫走上長徵的道路。
長徵路上的逆行英雄
紅5軍團沒有四渡赤水這樣悲壯動人的故事,也沒有強渡大渡河這樣可歌可泣的戰役,但是紅5軍團卻用戰士們的身軀成為了紅軍隊伍中一支少數的逆行軍團。
當時,在長徵的路上,除了像是瘟疫一般的寒風、雨雪、飢餓等纏繞著為了無產階級站起來舍小家顧大家的紅軍將士們,紅軍將士們還要面臨國軍的圍追堵截。
為了保證我軍主力部隊可以繼續有實力打響翻身仗,於是,紅5軍團的兄弟們扛起了掩護阻擊的戰鬥的重任,用自己的血肉一次又一次擋住了後方追擊我軍的炮火。
然而,掩護阻擊,就意味著自己的隊伍將是最後脫險的隊伍,不僅是對人員的巨大消耗,更是對隊伍堅毅的軍心的考驗。
1934年11月中旬,從中央蘇區向西一路進發的紅軍衝破了國民政府軍的第三道封鎖線,向著湘桂邊境繼續前進。在這種局勢下,委員長氣急敗壞,緊急拼湊了一段企圖將我黨消滅在湘江以東的第四道封鎖線。11月末,桂軍在新圩向紅三軍團發起進攻,湘江戰役正式打響。
湘江戰役
12月初,面對國軍飛機大炮的強大軍事武器,我軍為保存實力,讓共產主義的星星之火繼續在中國的大地上燃燒,選擇了渡過湘江的這一個戰略。但是渡江的戰略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河流湍急。
水流湍急一方面容易出現非戰鬥性傷亡,而另一方面便是由於渡江的速度緩慢,需要一個部隊做殿後的工作,阻擋敵軍在將士們渡河的過程中的襲擊。但是,留下阻斷敵軍的軍團就代表著全員將會失去過河和的資格,面臨全軍犧牲的悲慘局面。
於是,紅5軍團的將士們便成為這次長徵途中的逆行者,扛起了保衛戰友繼續前進的這一桿大旗。
據記載,為了保證主力部隊的將士們悉數撤退,當時紅5軍團中負責這次殿後任務的紅13師和紅34師硬是拿著自己手中的步槍和手雷用自己的血肉和運用飛機、大炮等武器的國軍奮戰了五天五夜。
在這一次湘江戰役的收尾戰役之中,炮火轟鳴、彈片呼嘯、黑煙將天空中的陽光擋得嚴嚴實實的。短短五天,紅5軍團的紅13師和紅34師的人數從開始的一萬兩千餘人驟減到了不足五千兵馬,犧牲了七千多個熱血的忠義將士。
而主要負責掩護全軍撤退的紅34師,在主力大部隊全部撤離的任務完成之後,更是陷入了敵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最終大多數戰士壯烈犧牲。
湘江戰役
英歌雄魂的熱血男兒
1935年2月,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殺了國軍一個在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國民政府趕忙派遣了川軍的三個旅的兵力帶著精巧的武器向東追擊。
為了給主力部隊爭取渡河的時間,紅5軍團下轄的37團的戰士們便「偽裝」成了主力部隊,用自己的身軀吸引敵人的炮火,保障戰友的前進。同年5月,我黨下發了搶奪皎平渡的重要任務。
於是,紅軍的將士們二話沒說,日夜兼程地向180裡以外的金沙江邊進發,可是到了金沙江邊時又遇上了渡船緊缺的重大問題。於是紅5軍團的戰士們又一次承擔起了保障主力部隊渡江的重大任務,在石板河旁與國軍持續了九天九夜。
金沙江
甚至是到後來翻越雪山的困難時期,紅軍的戰士們本就衣服單薄,難以應對氣候變幻的冰雪之地,但是紅5軍團第37團的將士們依舊大無畏地承擔齊了殿後阻擋敵軍的重要工作。
然而,作為最後一支成功翻越雪山的隊伍,剛剛翻過夾金山抵達宿營地第37團的將士們還沒有來得及慶祝和休整片刻,又立刻接到了任務踏上返回夾金山南部的路途。
而這一站阻擊仗,武器落後、寒冷痛苦的將士們又打了七天七夜,無疑是紅軍長徵途中最悲壯的逆行者。
只為和平的紅5軍團
中國,是一個從戰爭的灰燼裡站起來的國家,近代我們經歷過閉關鎖國的歷史,在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領域都有過受制於人的經歷,後來也因為反抗法西斯侵略者、抗擊反動勢力,中國的大陸上也曾經歷過一段滿是封煙的黑暗時期。
然而,面對困難和壓迫,中華的大旗不但沒有倒下,反而卻在迷亂繁雜的世界之林中,越升越高、越飄越亮。而這,就要歸功於中華兒女們的家國情懷、甘於奉獻、厚積薄發的品質。
這是一段屈辱且慘痛的歷史,但也是這段歷史,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永遠不會被打倒的後勁,浴火重生的能力。
就像紅5軍團一樣,他們雖然沒有主動出擊、克敵制勝的戰績,也沒有奪取城池的、解放一方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倘若沒有了紅5軍團,紅軍的長徵將不會走向勝利。
他們用他們的生命告訴世界:在兩萬五千裡的艱苦卓絕的長徵路上,風霜雨雪不能打敗堅毅勇敢的中國人、反動勢力不能擊敗胸懷天下的華夏子孫,他們敢於犧牲、樂於奉獻,用捨棄一個小我,只為大家和平昌盛。
在和平的年代我們的國家也不缺向紅5軍團這樣的逆行者,他們可能是學習西方先進計算機技術並成為獲得「圖靈」獎的中國人姚期智先生,也可能是天津港火災中逆行的消防員戰士們,更是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向武漢進發的醫護工作者們。
他們熱愛自己的生命,但是卻更珍惜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的發展,在集體和國家需要自己的時候,無論是怎樣的人、無論身在何處、無論任何時候,華夏兒女都將不留餘力的為集體和國家的發展保駕護航。
一個國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一個擁有千千萬萬人民擁護和支持的國家。近些年,我國的迅猛發展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力量,看到了華夏的實力。
這份力量的源泉便在於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甘於奉獻,就像在紅軍長徵途中逆行的紅5軍團一樣,我國也將以寬廣的胸懷踐行一個大國的應有的擔當,為世界的發展添磚加瓦、保駕護航。
生活不止,生命不息。災禍年代,有先輩們無私的付出和奉獻。和平歲月,便看當代人的奮鬥與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