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折損7000多人,3次翻越大雪山,紅5軍團原來是這樣一支部隊

2020-12-22 讀史閱世

長徵,是華夏兒女用生命譜寫的英雄史詩。1934年10月,隨著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消息傳出,中央主力紅軍為了保存實力,繼續為無產階級的人民不懈鬥爭,被迫選擇了退出中央根據地,實行戰略性轉移的道路。

然而,這一次轉移卻翻過了十四個水火之中的省份,跨過了十八座巍峨陡峭的山峰,渡過了二十條湍急洶湧的河流,更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他們用自己的雙腳丈量出了人心志氣的高度,譜寫出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讚歌。

在長徵紅軍的隊伍中,還有著這樣一支軍團,他們不像克敵制勝的隊伍那般名氣響亮,更沒有奪取城池的隊伍那般豪氣迸發。他們就如同那利劍的刀鞘,又好似那勁筆的墨料,將氣宇軒昂給予他人,將默默無聞留給自己,為長徵的勝利保駕護航。

這就是紅5軍團,五天折損七千餘人,三次翻越大雪山,是長徵路上最美的逆行者!

心繫家國的有義軍團

1931年12月14日,國軍第26路軍1.7萬餘人不滿國民政府對無產階級人民的壓迫和剝削、難忍國軍統治階層奢靡享樂之風,於是在趙博生、季振同等人的帶領下,發動了起義。起義部隊就此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歸紅一方面軍建制。

1933年初,日本軍手握鋼槍鐵炮入侵我國的華北地區,肆意踐踏我國錦繡山河、欺辱華夏無辜百姓,以可恥和野蠻為傲,中華民族正直生死存亡之際。

然而,被利益衝昏了頭腦的國民政府卻仍然置民族危亡於不顧,堅持推行著「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動方針,決心消滅我黨及其領導的紅軍。

從1933年9月到1934年10月,國軍沒有用兵力抗擊可恨的法西斯侵略者,反而抽調了一百萬兵力,向中央蘇區及其周邊蘇區連續發起攻勢,企圖通過對蘇區實行經濟壓制、交通封鎖等暴力方式,擠壓並摧毀我軍根據地。

反觀心系勞苦百姓的紅5軍團的兄弟們,不但具有國軍系統的軍事素養,而且具有我黨的家國情懷,於是在這期間浴血奮戰,先後調動兵馬參與了第四次反圍剿鬥爭和第五次反圍剿鬥爭等戰役,並在兩年的鬥爭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

可是,再精良的武器也要看打槍人的能力。彼時我黨的領導者王明同志過於遵循馬克思主義的要求,思想有了惡疾而卻拒不接受偉人正確的建議和意見。最終,我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紅五軍的兄弟們和我軍的其他隊伍們一起,被迫走上長徵的道路。

長徵路上的逆行英雄

紅5軍團沒有四渡赤水這樣悲壯動人的故事,也沒有強渡大渡河這樣可歌可泣的戰役,但是紅5軍團卻用戰士們的身軀成為了紅軍隊伍中一支少數的逆行軍團。

當時,在長徵的路上,除了像是瘟疫一般的寒風、雨雪、飢餓等纏繞著為了無產階級站起來舍小家顧大家的紅軍將士們,紅軍將士們還要面臨國軍的圍追堵截。

為了保證我軍主力部隊可以繼續有實力打響翻身仗,於是,紅5軍團的兄弟們扛起了掩護阻擊的戰鬥的重任,用自己的血肉一次又一次擋住了後方追擊我軍的炮火。

然而,掩護阻擊,就意味著自己的隊伍將是最後脫險的隊伍,不僅是對人員的巨大消耗,更是對隊伍堅毅的軍心的考驗。

1934年11月中旬,從中央蘇區向西一路進發的紅軍衝破了國民政府軍的第三道封鎖線,向著湘桂邊境繼續前進。在這種局勢下,委員長氣急敗壞,緊急拼湊了一段企圖將我黨消滅在湘江以東的第四道封鎖線。11月末,桂軍在新圩向紅三軍團發起進攻,湘江戰役正式打響。

湘江戰役

12月初,面對國軍飛機大炮的強大軍事武器,我軍為保存實力,讓共產主義的星星之火繼續在中國的大地上燃燒,選擇了渡過湘江的這一個戰略。但是渡江的戰略有一個缺點,那就是河流湍急。

水流湍急一方面容易出現非戰鬥性傷亡,而另一方面便是由於渡江的速度緩慢,需要一個部隊做殿後的工作,阻擋敵軍在將士們渡河的過程中的襲擊。但是,留下阻斷敵軍的軍團就代表著全員將會失去過河和的資格,面臨全軍犧牲的悲慘局面。

於是,紅5軍團的將士們便成為這次長徵途中的逆行者,扛起了保衛戰友繼續前進的這一桿大旗。

據記載,為了保證主力部隊的將士們悉數撤退,當時紅5軍團中負責這次殿後任務的紅13師和紅34師硬是拿著自己手中的步槍和手雷用自己的血肉和運用飛機、大炮等武器的國軍奮戰了五天五夜。

在這一次湘江戰役的收尾戰役之中,炮火轟鳴、彈片呼嘯、黑煙將天空中的陽光擋得嚴嚴實實的。短短五天,紅5軍團的紅13師和紅34師的人數從開始的一萬兩千餘人驟減到了不足五千兵馬,犧牲了七千多個熱血的忠義將士。

而主要負責掩護全軍撤退的紅34師,在主力大部隊全部撤離的任務完成之後,更是陷入了敵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最終大多數戰士壯烈犧牲。

湘江戰役

英歌雄魂的熱血男兒

1935年2月,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殺了國軍一個在措手不及,情急之下國民政府趕忙派遣了川軍的三個旅的兵力帶著精巧的武器向東追擊。

為了給主力部隊爭取渡河的時間,紅5軍團下轄的37團的戰士們便「偽裝」成了主力部隊,用自己的身軀吸引敵人的炮火,保障戰友的前進。同年5月,我黨下發了搶奪皎平渡的重要任務。

於是,紅軍的將士們二話沒說,日夜兼程地向180裡以外的金沙江邊進發,可是到了金沙江邊時又遇上了渡船緊缺的重大問題。於是紅5軍團的戰士們又一次承擔起了保障主力部隊渡江的重大任務,在石板河旁與國軍持續了九天九夜。

金沙江

甚至是到後來翻越雪山的困難時期,紅軍的戰士們本就衣服單薄,難以應對氣候變幻的冰雪之地,但是紅5軍團第37團的將士們依舊大無畏地承擔齊了殿後阻擋敵軍的重要工作。

然而,作為最後一支成功翻越雪山的隊伍,剛剛翻過夾金山抵達宿營地第37團的將士們還沒有來得及慶祝和休整片刻,又立刻接到了任務踏上返回夾金山南部的路途。

而這一站阻擊仗,武器落後、寒冷痛苦的將士們又打了七天七夜,無疑是紅軍長徵途中最悲壯的逆行者。

只為和平的紅5軍團

中國,是一個從戰爭的灰燼裡站起來的國家,近代我們經歷過閉關鎖國的歷史,在經濟、科技和文化等領域都有過受制於人的經歷,後來也因為反抗法西斯侵略者、抗擊反動勢力,中國的大陸上也曾經歷過一段滿是封煙的黑暗時期。

然而,面對困難和壓迫,中華的大旗不但沒有倒下,反而卻在迷亂繁雜的世界之林中,越升越高、越飄越亮。而這,就要歸功於中華兒女們的家國情懷、甘於奉獻、厚積薄發的品質。

這是一段屈辱且慘痛的歷史,但也是這段歷史,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永遠不會被打倒的後勁,浴火重生的能力。

就像紅5軍團一樣,他們雖然沒有主動出擊、克敵制勝的戰績,也沒有奪取城池的、解放一方的成就,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倘若沒有了紅5軍團,紅軍的長徵將不會走向勝利。

他們用他們的生命告訴世界:在兩萬五千裡的艱苦卓絕的長徵路上,風霜雨雪不能打敗堅毅勇敢的中國人、反動勢力不能擊敗胸懷天下的華夏子孫,他們敢於犧牲、樂於奉獻,用捨棄一個小我,只為大家和平昌盛。

在和平的年代我們的國家也不缺向紅5軍團這樣的逆行者,他們可能是學習西方先進計算機技術並成為獲得「圖靈」獎的中國人姚期智先生,也可能是天津港火災中逆行的消防員戰士們,更是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向武漢進發的醫護工作者們。

他們熱愛自己的生命,但是卻更珍惜這個社會、這個國家的發展,在集體和國家需要自己的時候,無論是怎樣的人、無論身在何處、無論任何時候,華夏兒女都將不留餘力的為集體和國家的發展保駕護航。

一個國家不是可怕的,可怕的是一個擁有千千萬萬人民擁護和支持的國家。近些年,我國的迅猛發展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力量,看到了華夏的實力。

這份力量的源泉便在於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家國情懷、甘於奉獻,就像在紅軍長徵途中逆行的紅5軍團一樣,我國也將以寬廣的胸懷踐行一個大國的應有的擔當,為世界的發展添磚加瓦、保駕護航。

生活不止,生命不息。災禍年代,有先輩們無私的付出和奉獻。和平歲月,便看當代人的奮鬥與拼搏。

相關焦點

  • ——紅二、六軍團長徵與三軍大會師
    為了加強主力部隊,11月3日,分別在劉家坪組建了紅五師,隸屬紅二軍團,5日在金家臺組建了紅十六師,隸屬紅六軍團。在整編部隊的同時,對部分人員進行了妥善安置。通過整頓,精簡了冗員,充實了力量,大大增強部隊的戰鬥力和機動性。為保證突圍的成功,黨內外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動員。
  • 軍史詳解:我軍「山頭」的由來,每一支部隊都是一面血染的旗幟
    一方面軍:轄紅1軍團、紅3軍團、紅5軍團。紅1軍團——1927年9月9日,毛主席發動秋收起義,建立了工農革命軍一軍一師,根據地是井崗山。兩支部隊會師後分別編為紅4軍、紅12軍,後來又與黃公略領導的江西地方部隊紅6軍,合編為紅1軍團。紅3軍團——1928年7月22日,彭德懷發動平江起義創建了紅5軍,同年12月來到井岡山與朱、毛會師。
  • 將星璀璨的紅1軍團:軍團長政委成為元帥,參謀長為何成上將?
    紅1軍團是一支將星璀璨的英雄部隊,從這裡走出來了很多開國將軍。值得一提的是,在紅1軍團指揮部的高級軍官中,其軍團長和政委在1955年成為開國元帥,而參謀長在1955年成為了開國上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長徵途中,紅一軍團,紅一師,紅一團,紅一營都是誰擔任軍事主官
    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瑞金蘇區的紅軍決定轉移,放棄經營已久的根據地。然而誰也不知,這一次轉移,創造了人類史上最偉大的一次行軍,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
  • 紅一方面軍為何有「一軍團衝鋒,三軍團包抄,五軍團馬刀」之讚譽
    在往後的第三、四、五次反圍剿作戰中,紅一軍團的衝鋒陷陣都表現相當出色,立下了赫赫戰功。尤其是在長徵途中,紅一軍團作為前線先鋒,為大部隊開路,一直衝在最前線。也正是因為在這種環境下,把紅一軍團鍛造成一支威猛之師,成為紅軍時期,戰鬥力最強的一個軍團,自然麾下也鍛造出一批能徵善戰之將。
  • 翻越21座雪山!川藏兵站部運輸編隊將過冬物資運抵雪域邊關
    本文轉自【中國軍網-解放軍報】;川藏兵站部運輸編隊翻越21座雪山——過冬物資運抵雪域邊關■郭 宏 >上圖:車隊翻越雪山。今年以來,該部機動數千公裡,將部隊拉到海拔4500多米高原,並3次更換演練場地,錘鍊官兵支援保障能力。 完成駐訓演練任務返回營區,這批運輸車載著米、面、油、罐頭等過冬物資,從成都出發,幾個車隊交替往返於川藏線,共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將物資運抵多個邊防點位。
  • 中國軍隊曾分為11個軍團,一個軍團,到底擁有多少兵力?
    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也多次出現軍團,例如衛青軍團等等。但是,各國對軍團的定義和編制情況都不一樣。例如在羅馬帝國軍隊中,總計分為了30個軍團,一個軍團最多擁有5000多人。 但是在我國,古代的軍團動輒就是十萬人以上的大集群。衛青軍團北伐匈奴的過程中,軍隊數量甚至超過了30萬。在古代歷史上,一個羅馬軍團曾經迷失方向,進入了漢朝的西域地區,從而上演了一系列的故事。
  • 川藏兵站部運輸編隊翻越21座雪山——過冬物資運抵雪域邊關
    車隊翻越雪山。郭宏攝12月初,隨著西藏軍區川藏兵站部最後一臺運輸車返回營區,今冬高原邊防所需物資已全部補給到位。今年以來,該部機動數千公裡,將部隊拉到海拔4500多米高原,並3次更換演練場地,錘鍊官兵支援保障能力。完成駐訓演練任務返回營區,這批運輸車載著米、面、油、罐頭等過冬物資,從成都出發,幾個車隊交替往返於川藏線,共翻越2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將物資運抵多個邊防點位。
  • 滇軍第60軍:一支神奇的部隊,內戰外行,外戰內行
    歷史上有這麼一支神奇的部隊:他們在對外作戰中從來沒輸過,是真真正正地打出了國威軍威,但就是這麼一支部隊在對內作戰中卻從來沒贏過,總是被解放軍翻來翻來覆去的暴揍。
  • 3.3.5新副本—晶紅聖所詳解
    官方說明  我們正在準備進行3.3.3內容補丁的公共測試階段,然而一些玩家可能還接觸到了某些我們尚未發佈的未來新內容的資訊。為了消除這些疑慮,我們宣佈3.3.5中將加入一個新的團隊地下城。晶紅聖所  一支由強大的暮光巨龍哈利恩率領的黑龍軍團麾下部族向龍眠神殿下的晶紅聖所發起了攻擊。黑龍軍團想要通過摧毀聖殿來為主人奈薩裡奧回歸艾澤拉斯大六掃清道路,並最終毀滅各色巨龍的神聖契約——龍眠聯軍。  這場襲擊目的將是重創紅龍軍團,然而你將需要阻止這場突襲並保衛晶紅聖所。
  • 軍團是什麼編制?為何沒有紅三方面軍?紅軍十大軍團介紹
    按照1933年反圍剿時序列如下:紅一軍團,軍團長林彪;紅二軍團,軍團長賀龍;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紅五軍團,軍團長董振堂(1937年1月西徵犧牲);紅六軍團:軍團長蕭克;紅七軍團:軍團長肖勁光(後尋淮洲,犧牲);紅八軍團:軍團長周昆(1938年3月失蹤);紅九軍團:軍團長羅炳輝(1946年病逝);紅十軍團:軍團長劉疇西(1935年8月犧牲);紅十五軍團:軍團長徐海東(1935年9月17日成立)。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當初,中央常紅第一方面軍的5個軍團及中央、軍委機關和直屬部隊共8.6萬多人從中央蘇區出發,把大轉移當作罈罈罐罐大搬家,帶上了許多笨重的軍工、印製機器等等,形成一個龐大、累贅的隊伍,一路行動遲緩,這對行軍打仗當然極為不利。而且,途中為避免敵機轟炸,還要給常曉宿夜行。
  • 紅軍長徵翻越第一座雪山,地形複雜空氣少,鳥都飛不過去
    雪山早已成為最純淨的區域,它常年被積雪覆蓋。當地居民早已習慣山上厚厚的積雪,而遊客來忍受不了雪山的嚴寒。儘管當地生活條件極其惡劣,但是雪山附近的居民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和飲食。居民每天都會在雪山附近放牧,他們會感受到雪山的巨大變化。
  • 紅軍「少共國際師」,一支僅存532天的神秘部隊,走出15位開國將軍
    紅軍長徵途中曾有過一支幾乎全部由「娃娃兵」組成的特殊部隊,戰士們大的有十七、八歲,小的才十四、五歲。這支部隊擁有完整的部隊建制、正規軍番號,叫做「少共國際師」(後改為紅十五師)。為了更好地抗擊和粉碎敵人的瘋狂進攻,保衛革命根據地,在當時的「擴紅」背景下,1933年5月20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局正式作出《關於創立少共國際師的決定》。8月5日,少共國際師在江西省博生縣(今寧都縣)成立。當時從江西徵調四千人、福建徵調二千人、閩贛二千人等等,組成了這支部隊。
  • 電視劇《雄關漫道》紅二六軍團長徵便水戰役背後的故事
    紅二軍團賀龍對便水戰役沒打好十分氣憤,對紅六軍團突然撤退,且撤退時沒有通知正在戰鬥的紅二軍團,火氣極大。此戰後撤到貴州江口、石阡一帶休整,開會總結這次戰役時,當著任弼時拍了桌子。新晃縣龍溪口巷子蕭克、王震率領的紅六軍團在便水戰役6日下午3時就自行撤退。
  • 長徵中被周恩來譽為「戰略騎兵」的紅九軍團
    此後,紅九軍團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1934年4月的廣昌保衛戰中,部隊在戰鬥中人員犧牲慘重,軍團下轄的第十四師被中革軍委下令解散撤編。1934年10月,中革軍委將紅軍獨立第二十二師劃歸紅九軍團建制。紅九軍團在於都臨時補充兵員1300餘人,在長徵出發前夕,整個軍團人數達到11500人左右。
  • 70周年:這支部隊成立86周年,走出了24位開國將軍!
    這雖然不是一支主力部隊,人數卻佔中央紅軍的十分之一;雖然全師平均年齡只有18歲,不少還是14歲,沒有槍高,師長20多歲,政委肖華只有17歲……卻越戰越強,屢建奇功;這支部隊雖然在決定紅軍生死存亡的湘江戰役中力挽狂瀾,但終因部隊減員只剩下四分之一,以至合併進紅一軍團1師、2師;這支部隊雖然只存在532天,但指戰員一直是我軍骨幹,甚至有24人成為開國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