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家實現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遠程創造和消除磁場

2020-12-10 知新了了

據悉,科學家們已經找到了一種從遠處創造和消除磁場的方法。

這種方法包括讓電流通過一種特殊的導線排列,以產生一個看起來像是來自另一個來源的磁場。實際上,這種「錯覺」具有真正神奇的應用價值:想像一下,一種抗癌藥物可以通過磁性納米顆粒製成的膠囊直接輸送到人體深處的腫瘤中。要想直接在腫瘤中放置磁鐵是不可能的,但如果你能在體外產生一個磁場,使磁場正好集中在腫瘤上,你就可以在不進行侵入性操作的情況下給藥、治療。

磁場的強度會隨著距磁體的距離而減小,於1842年被證明的恩紹定理(Earnshaw's theorem)說,不可能在空曠的空間中產生一個最大磁場強度的點。

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告訴我們:「如果你無法在空曠的空間中獲得最大的磁場,就意味著你無法遠程創建磁場,而無需在目標位置放置實際的(磁場)源。」

讓假設成真

然而,科學家們認為他們或許能夠繞過這個問題。他們的靈感來自光學領域的工作,這種工作使用被稱為「超材料」(設計成具有任何自然材料所沒有的特性)的工程材料,以繞過由光的波長設置的解析度限制。同樣,他們認為,假想的磁性材料也可能會使磁場世界中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成為可能。

研究人員設想了一種磁導率為負1的材料。一種材料的磁導率表示該材料暴露於磁場時增加或減少了多少磁場。在磁導率為負1的材料中,材料內部產生的磁性的方向與初始磁場的方向相反。

當然,一種依賴於不存在的材料來感應磁場的新方法不會特別有用。但是,即使這種具有負磁導率的假想材料並不存在,物理學家也可以從流經特定導線排列的電流中創造出一種臨時的「材料」。這是因為電流感應磁性,反之亦然,這是麥克斯韋電磁學方程的結果。

科學家表示:「最終,我們沒有使用任何材料,我們使用了一種可以被視為一種活性超材料的精確的電流排列方式。」

為了從遠處創建磁場,科學家團隊創建了一個空心圓柱體,它由大約20根導線圍繞著一根長的內部導線組成。當電流通過這些導線時,就會產生一個磁場,看起來就像內部的長導線實際上是在設備外部一樣。這就相當於一個雙簧表演者發出模仿電磁波的聲音,而場源實際上並不在設備外部,但場源本身與設備外部產生的場沒有什麼區別。

科學家表示:「我們製造了一種這種源在遠處的錯覺。」

生物醫學應用

對於這種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效果如何,仍然存在疑問。該系統的一個奇特之處在於,在金屬絲筒和遠距離磁場之間有一個很強的磁場區域。科學家說,這個區域可能會干擾到研究中的某些應用,是否會產生問題,可能取決於你試圖在這一領域做什麼。

除了藥物輸送之外,可能的應用還包括抵消來自遠處的磁場,這項技術可能在量子計算中有用,以減少來自可能干擾測量的外部磁場的「噪音」。另一個用途可能是改進經顱磁刺激,它使用磁鐵刺激大腦中的神經元來治療抑鬱症。能夠遠距離控制磁場可以提高經顱磁刺激的針對性,這樣醫生就可以更好地專注於人腦的特定區域。

研究人員下一步希望能建立一種能在遠處產生三維磁場的導線結構。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相關焦點

  • 物理學家把不可能變為可能:遠程製造和取消磁場
    在腫瘤部位放置一塊磁鐵來引導納米顆粒的前進路線,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如果可以在人體外,以腫瘤為中心創造一個磁場,那麼我們就可以跳過侵入性過程直接給藥。首先,磁場的強度隨著與磁體的距離增加而減弱。其次,1842年證明的恩紹定理認為,在空無一物的空間裡不可能產生最大磁場強度。
  • 繞開178年的理論限制 在不可能的區域創造磁場
    然而,研究人員卻證實了,即使不存在這種具有負磁導率的假想材料,通過對導線進行精密地排列,也能達到仿佛使用了超材料的效果。他們將20根筆直的導線排列成一個高40釐米、直徑8釐米的空心圓柱體,再讓第21根導線穿過圓柱體的中心。當電流流過這所有的21根導線時,就會在這些導線的周圍區域出現一個複雜的磁場,其形狀隨著單個電流的強度和方向變化。
  • 操縱於無形,科學家發現從遠程控制磁場的新方法
    想像一下,醫生從體外以體內腫瘤為中心產生磁場,然後引導由磁性納米粒子製成的抗腫瘤膠囊藥物前往患處,無需進行侵入性手術就能協助對抗腫瘤,這就是最近科學家新找到從遠處產生、消除磁場的新方法用途之一
  • 地球早期的磁場可能來自地函而不是地核
    科學家提出基本理論假設的改變,認為下部地函的一部分曾經是液態(液態部分不是當地核處),可能已經超過了早期歷史中產生地球磁場所需的閾值,這可能會改變人們對地球歷史的理解決方案式。發布當地球與行星科學通信(the journal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期刊上的一項研究指出,Scripps Oceanography研究人員Dave Stegman、Leah Ziegler和Nicolas Blanc為早期地球地函為液態部分產生磁場的熱力學提供了新的估計,並顯示了磁場存在的時間。
  • 宇宙最酷的實驗室在太空中創造出奇異的量子物質
    一種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的創造表明實驗室可以成功地利用空間的微重力,使科學家能夠創造出諸如宇宙中最寒冷的地方等地球上不可能的現象。生產30微米的凝結水氣泡以創造出新型漩渦,並可以安裝原子幹涉儀來工作。物理學家在國際空間站製造了一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它能讓他們深入探索量子物理學的奧秘。
  • 蕪湖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蕪湖人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在「惠生聯圩」修復工程的初期有些人認為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修復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外護圩的堵口復堤工程是在10米多深的水面上作業所有材料都必須依靠船隻運輸塊石拋投要利用船載挖掘機施工
  • 物理學家新研究:蟲洞旅行理論上並非不可能
    蟲洞旅行是太空科幻小說中最常見的元素之一,假想中的太空飛船可以通過穿越蟲洞來實現超光速旅行(FTL,faster-than-light),瞬間到達在空間上離自己非常遠的地方。由於廣義相對論認為宇宙中不存在比光速還快的速度,所以蟲洞旅行在廣義相對論下是不存在的。
  • 量子隧穿效應被發現,人類可能實現穿牆術,物理學家感到頭疼
    通常在影視作品中,我們都能看到擁有超能力的人能夠穿牆而過,但現實情況是,如果我們走在前面,突然出現了一堵牆,或者出現了一座山,那麼我們要麼爬牆,要麼爬山,要麼繞路,想直接穿牆,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事實上,量子隧穿現象對物理學家而言,並非新鮮事,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一位物理學家在研究分子光譜時,發現了一個偶對稱的量子和一個奇對稱的量子之間的量子,一旦出現這種量子疊加,就會產生很強的非定常波包,這種現象在當時被稱為「雙阱位勢」。簡單地說,就是量子疊加後所產生的能量能跨越中間的障礙,也能反反覆覆地上演這種現象。
  • 科研人員研製出由磁場和光碟機動的軟體機器人,未來可應用多個領域
    近日,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其本身可以作為一種軟體機器人,它不僅能夠在液態環境中行動自如,完成拾取和運輸物體等任務;而且由從磁場和光碟機動,精確度和敏捷性都得到很大提升,其前進速度達到了每秒一步,這甚至與人類步伐速度相當!
  • 「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6月23日被困洞穴的泰國少年足球隊員和1名教練共13人已於7月10日全部獲救。目前,12名小球員和他們的教練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一名泰國衛生官員11日說,他們狀況良好。 新華社發  7月11日泰國政府提供的照片顯示,獲救的少年足球隊成員在醫院內。  6月23日被困洞穴的泰國少年足球隊員和1名教練共13人已於7月10日全部獲救。
  • 你可能不知道關於反物質的十件事
    主要問題在於反物質生產和儲存的效率和成本非常高,製造1克反物質將需要大約250億千瓦的能量,花費超過100萬美元。4.存在反物質陷阱。為了研究反物質,你需要防止它被物質湮滅,科學家們已經創造出了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帶電荷的反物質粒子,如正電子和反質子,可以被保存在稱為石牆陷阱。
  • 多國駐華大使:2020年,中國「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來源:海外網2020年,極為不平凡。這一年,疫情突如其來,經濟遭受衝擊,人類發展面臨風險挑戰,國際形勢進入動蕩變局。這一年,中國人在磨難中奮起,在淚水中前行,交出了一份世界矚目、可載史冊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經濟由負轉正,如期完成脫貧任務,科技實力顯著提升……乘風破浪,殊為不易。凡是過往,皆為序章。在多國駐華大使眼中,這一年,中國完成了這些「不可能完成的任務」——2020,中國在全球範圍內率先控制疫情。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九章 人類和地球磁場
    當磁力線帶著巨大的能量劇烈變動的時候,就會從氧和氮中激發出紅光、綠光和藍光,這時極光就會變得既流光又溢彩。當太陽風和磁層相聯接時地磁場會發生改變。一股扭曲的磁場會形成,然後沿著邊緣向地球背向太陽的一側運動。這一現象被稱為「磁流繩」,它可能和亞暴之間的存在相聯繫。磁流繩會和太陽風中的磁場聯接,隨後兩者會纏繞在一起使得地球磁場和太陽磁場相聯。
  • 《命運2》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應答器位置在哪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應答...
    導 讀 《命運2》的任務中玩家可以通過收集一些特定物品來獲取額外或者隱藏獎勵,下面帶來由「不想說話」分享的
  •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電影評論:讓所有的不可能都變成可能
    所展示的更好的例子之一是通過John Wick的槍炮魅力 它將其昔日的行動序列與一個植根於原創性和神秘感的世界合併在一起。雖然湯姆克魯斯堅持不懈地參與完全不可能任務的特許經營權並沒有驚嘆任何神秘主義或背景大膽,但這是一部非凡的電影系列。在它的前輩們提供令人沉浸的敬畏的狂野時刻之後大膽超越非常電影般的體驗。
  • 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殲10C以4敵24,抵禦住大機群進攻
    近日軍媒報導了43歲「高齡」的「金頭盔」飛行員李勇的事跡,透露他曾經率領4架戰鬥機抵禦住24架大機群的進攻,完成了4對24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儘管報導沒有提及李勇駕駛的是哪種戰鬥機以及對抗的又是什麼機型,但結合央視對李勇的報導,這場空戰很可能是殲-10A和殲-10C新老兩代「猛龍」戰鬥機之間的對決。如果事實果真如此,說明儘管殲-10C只比殲-10A先進半代,其戰鬥力卻成倍增加。殲-10C作為殲-10A戰鬥機的最新改進型號,其最大改進之處有兩點,第一是進氣口,第二是航電。
  • 地球磁場為什麼能穩定存在?
    然而,對於地球如何產生磁場這件事情,科學家們卻仍然莫衷一是。  許多人都提出了可能的解釋。例如,愛因斯坦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在地球內部,電子攜帶的負電荷與質子攜帶的正電荷總數不相等,從而導致整個地球具有磁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Patrick Blackett試圖通過實驗來尋找地球自轉角動量和磁矩的關係,結果始終一無所獲。
  • 王毅:美國試圖改造顛覆中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王毅表示,在意識形態問題上,要尊重彼此選擇的制度和發展道路。40多年前,中美領導人之所以能夠實現「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雙方意識到應當相互尊重、求同存異。中美相互打交道並不是為了要把對方改造成自己,更不是為了要把對方打倒,而是為了尋求並擴大共同利益。中國的制度也好,美國的制度也好,都是各自人民作出的選擇,都深深根植於各自的歷史傳統和文化基因。
  • 光學與光子學:人造磁場中的大量光子
    來自波蘭,英國和俄羅斯的國際研究合作創建了一個二維系統(一個充滿液晶的薄光學腔),在其中捕獲了光子。當空腔的特性被外部電壓改變時,光子的行為就像塊狀準粒子在人工磁場的影響下被賦予了稱為「自旋」的磁矩。該研究已於2019年11月8日星期五在《科學》雜誌上發表。
  • 作業不應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通知要求,學校要統籌調控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作業數量和作業時間,研究布置學生暑假作業。鼓勵布置活動性、實踐性、探究性作業,嚴禁布置要求家長完成或需要家長代勞的作業。(7月2日 中國新聞網) 在今年上半年開學期間,一部以對做不完寒假作業的吐槽為主題的影片《流浪作業》走紅網絡,該影片改編自《流浪地球》的預告片,並被網友戲稱為「開學季史詩級災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