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員研製出由磁場和光碟機動的軟體機器人,未來可應用多個領域

2020-12-24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學術頭條

說起機器人,你腦海中浮現的畫面是這樣的?

抑或是構造更精巧的?

而現在,也許只需要一種幾釐米長的柔軟材料,你就能獲得一個「好動」的仿生軟體機器人。

近日,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其本身可以作為一種軟體機器人,它不僅能夠在液態環境中行動自如,完成拾取和運輸物體等任務;而且由從磁場和光碟機動,精確度和敏捷性都得到很大提升,其前進速度達到了每秒一步,這甚至與人類步伐速度相當!

這項題為「Fast and programmable locomotion of hydrogel-metal hybrids under light and magnetic fields"的研究,於12月9日在《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雜誌上發表。

(來源:Science Robotics)

研究人員表示,這類仿生軟體機器人很可能會被用作生產燃料和藥物、海洋環境清理或變革性醫療的「智能」微觀系統中。

簡單點,再簡單點

一般來說,傳統的機器人都屬於重型機械,它們配有大量的硬體和電子設備,且無法與包括人類在內的軟體組織結構安全地交互。

而此次的軟體機器人,大小只有幾釐米長,內嵌有鎳制骨架使其能夠響應外部磁場。我們可以將其想像成帶有四條腿的章魚,且佔其總重量90%的都是水,它沒有任何複雜的硬體或是液壓、電力組件。

因此,該軟體機器人能夠不受體積限制,在水下或地下的微小空間中執行重要任務。

那麼構造如此簡單的仿生材料,是如何像機器人一樣行走甚至還能跳舞的呢?

首先,該軟體機器人移動的高精確度和敏捷性的關鍵在於其內部充滿水的結構和嵌入的鐵磁性排列的鎳制骨架。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將這種軟體機器人視為一個分子網絡(分子網絡指在生物系統中包含很多不同層面和不同組織形式的網絡)。

研究團隊使用化學合成法來編程該材料的分子以響應光照。當暴露在光下時,機器人的材料分子會變得疏水(排斥水),導致內部水分喪失,從而使材料的液體稠度達到一定標準,這樣才能響應磁場。這種轉換使機器人能夠繼續工作,並從原本的平面形態彎曲到「站立」狀態。

設計用於光和磁場耦合響應的水凝膠(來源:Science Robotics)

研究人員還發現,彎曲行為會使材料更加快速地響應旋轉磁場,激活其快速行走的能力。而當光線變弱時,分子恢復到原來的親水狀態,機器人也隨之恢復平面形態。但當接收到 LED 光照信號時,它會隨時準備在磁場作用下進入新的活動周期。

當暴露在旋轉磁場中時,機器人呈彎曲狀態,其嵌入骨架會對分子網絡施加循環力並激活它的「腿」。旋轉磁場具有可編程性,因此,研究人員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來導航機器人沿著預定的路徑運動。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可以計算出它對光和磁場的響應效率。這使我們能夠非常準確地預測和規劃其行走軌跡。」

當機器人需要在液態環境下運輸某樣物體時,它可以通過行走或滾動的方式來拾取貨物並將其送到目的地。到達目的地後,它要麼通過倒立讓貨物輕輕地從自己身上上滑下來,要麼開始「手舞足蹈」(可以稱之為「斷裂舞」)來移除一些難以自行掉落的物體。

高度通用性與多樣化的用處

西北大學材料科學與生物醫學工程教授 Samuel I. Stupp 說:「這種仿生物的新材料設計不僅響應速度更快,而且還能發揮出更複雜的功能。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其形狀、增加『腿』的數量,讓這些無生命的材料獲得新的行走步態和更智能的行為。這意味著它們具備較高的可擴展性,能夠適應不同的任務。」

研究人員將這種軟體機器人放在裝滿水的水箱裡進行試驗,結果證明,這是一種可於液態環境中使用的理想機器人。研究人員還計劃實現可定製的微型機器人運動,用來幫助催化各類化學反應,然後得到一些有價值的產物。

此外,該機器人也可以用作完成分子級別的任務,例如被設計成能夠識別和主動去除特定環境中不需要的分子,或者使用它們的機械運動來精確地將生物治療或特定細胞傳遞到指定的組織中。

Stupp 和 Olvera de la Cruz 還設想,這些軟體機器人材料有可能被用於為許多應用創造原材料,包括化學生產、用於環境重要技術的新工具或用於高度先進醫學的智能生物材料。

Stupp 說:「最終,我們希望製造能夠以相互協作的方式完成複雜任務的微型機器人族群。我們可以對它們進行分子調整,使它們能夠像自然界中的鳥類和細菌菌一樣相互作用,或模仿海洋中的魚群結伴前行。該材料具有高度的通用性,甚至可能實現很多想像之外的應用。」

資料來源:https://robotics.sciencemag.org/content/5/49/eabb9822https://news.northwestern.edu/stories/2020/12/aquatic-soft-robot-inspired-by-sea-creatures-walks-rolls-transports-cargo/&fj=1

相關焦點

  •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研製出了一種仿生材料,其本身可以作為一種軟體機器人,它不僅能夠在液態環境中行動自如,完成拾取和運輸物體等任務;而且由從磁場和光碟機動,精確度和敏捷性都得到很大提升,其前進速度達到了每秒一步,這甚至與人類步伐速度相當!
  • 研究人員開發由光和磁場激活的軟體水生機器人 可快速行走
    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軟體機器人,它可以在光和磁場的激活下,以與人類大致相同的速度行走。該機器人可以擠進狹小的空間,並根據需求拿起、搬動和釋放物體。該機器人像一隻章魚,寬約1釐米(0.4英寸)。
  • 可編程的磁驅動軟體機器人來了!Science 子刊:背後原理 19 世紀末...
    不過,「會動的花瓣」背後的驅動力不是風,而是磁場。按照這一思路,由磁場驅動的可編程軟體機器人也被設計了出來。那麼,前文所說的受到磁場驅動的軟體機器人有先例嗎?當然有。同樣是在 2016 年,美國科學家受魚的啟發,研發出一款「納米魚機器人」,其應用場景正是在人體內輸送藥物。
  • 光磁場機器人長得像檸檬皮,可爬坡可卸貨,有望用於體內藥物遞送
    近日,美國西北大學發明出一款軟體機器人,該機器人看起來像一隻剝開的檸檬皮,它能在水箱中運動,並擁有多種本領,比如搬運物品、催化化學反應、輸送治療劑等,而它只需光場和磁場的驅動,便可實現上述功能。圖 | 正在爬坡的機器人該研究的痛點是基於,當前軟體機器人具有很多優點,但它們的製造工藝相對簡單。而隨著 3D 列印的興起,更複雜、更便宜的軟體機器人材料有望誕生,而由於軟體機器人柔性較高,在狹窄工作環境中可發揮出獨有的優勢,因此業界一直盼望這類機器人可早日投入應用。
  • 清華31歲女科學家革新軟體機器人,曾研發人工神經智能假肢
    開展軟體機器人研究,突破現有機器人研究範式趙慧嬋表示,其於 2017 年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開展博士後研究。2018 年,她回到母校清華大學擔任助理教授,隨後一手搭建新型機器人實驗室,並組建了一支由 9 名碩博生和 1 名博士後組成的研究隊伍。
  • 行業周觀察|顛覆百年傳統的軟體機器人
    資本的持續關注,從側面驗證了軟體機器人的商業化潛質。面對新機會,國內也出現了一批軟體機器人新興企業,比如柔觸和SRT。SRT是國內最早進行軟體機器人研發的公司,已銷售產品的應用行業覆蓋3C電子、食品、醫藥、日化、汽車配件、生鮮、機械加工等領域。公司也已經完成數千萬元Pre-A和A輪融資,新一輪的融資也在洽談中。
  • 北航《科學·機器人學》評述:張拉整體結構超材料軟體機器人
    由於張拉整體結構具有剛柔並濟、高機動性、高魯棒性等優勢,在機器人領域極具應用前景。軟體機器人,作為一種模仿生物並能與人安全交互的新型機器人,是近年來機器人學、力學、材料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然而要想實現能媲美生物體運動靈活準確、承受外載高效、適應環境迅速等複雜特性和功能,軟體機器人在材料和結構設計方面還面臨很大挑戰。由剛、柔結構共同組成的張拉整體結構就是一個新的突破點。
  • 美媒:為什麼軟體機器人令科學家著迷?
    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工程學助理教授埃倫·馬宗達說,另一種可能性是,它們可被用於清理遭遇地震或火災的建築物殘骸。它們能被用於修復手術嗎?當然可以。充當幫助患者從傷病或中風中恢復的外骨骼?為什麼不呢?將它們彎曲、塑形,製成你想要的任何形狀。軟體機器人由包括納米材料在內的伸縮性最強的材料製成,能夠模擬人體肌肉功能等生物功能。
  • 光磁場驅動的可編程水凝膠軟機器人
    光磁場驅動的可編程水凝膠軟機器人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首個類似於生命的材料,可以充當軟機器人。它可以以人類的速度行走,撿起並將貨物運輸到新的位置,爬上山坡,甚至還可以跳霹靂舞來釋放顆粒。現在,當前的突破使機器人能夠以人類的速度(大約每秒一步)行走,並且能夠對磁場進行響應,從而使這些材料遵循特定的軌跡。機器人進行旋轉的"霹靂舞"以釋放粒子"貨物"。通過耦合對光和磁場的響應,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機器人,該機器人還可以拾取貨物,並通過步行或滾動將其運送到目的地。
  • 研究人員造出迄今速度最快的軟體機器人:抓雞蛋舉重都...
    研究人員造出迄今速度最快的軟體機器人:抓雞蛋舉重都不是事兒  Evelyn Zhang • 2020-05-12 09:27:36 來源:前瞻網
  • 中國科研人員研發磁性噴霧,可快速製造微型磁控機器人
    微型機器人由於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適應性而在生物醫學中有著廣泛應用前景。然而,考慮到目標對象多變的尺寸和形狀,以及工作環境的非結構化和不可預測,單一機器人難以應對不同的任務或環境。可擴展、通用、能應對不同場景的微型機器人製造方法仍存在挑戰。
  • 「未來機器戰士」——液態金屬機器人真的來了!!
    世界上的物質都有三態,即液態、固態和氣態,金屬也是如此。金屬常溫下絕大多數都是固態,常見的液態金屬是汞。「液態金屬」,指的是一種不定型金屬,液態金屬可看作由正離子流體和自由電子氣組成的混合物。從上面前沿新聞和我們搜集的資料中可得出如下結論:液態金屬的應用液態金屬柔性、自主運動、變形能力等特點為研製智能工具
  • 北京軟體機器人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
    12月22日,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SRT)宣布完成由創新工場與愉悅資本共同領投的近億元B輪融資。本輪資金主要用於優化現有產品工藝路線、新的產品研發、落實設備和行業解決方案及醫療產品等業務計劃。   拓荒新技術,推動建立行業標準   北京軟體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SRT)成立於2016年3月,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發和運營團隊為核心組建的創新型科技公司。
  • 六足機器人的應用有哪些
    這樣的六足機器人,誕生在位於臨港國際創新協同區內的上海智能製造功能平臺。它的發明者,是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高峰教授團隊。從2012年至今,六足機器人每個系列都已經經過了近10次的迭代,逐步完善成熟,也開始在一些航空航天、科研院所和高校教育中定製應用。   據了解,高峰教授團隊早在2008年左右就開始了對足式機器人的研發。
  • 趙春江院士:農業大數據、農業機器人等成為智慧農業重點應用
    團隊匯聚了全球數字農業領域的頂級專家,評委會由趙春江院士領銜。大數據和算法做科學決策,可實現多因素協同和智能控制,農業機器人可以替代人工   農業大數據是人工智慧的重點應用,通過數據挖掘和機器學習發現規則和知識,構建知識圖譜,通過網絡可為農民提供精準的農業知識服務。   趙春江團隊研發的基於大數據的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目前已覆蓋3550個品種的全息知識圖譜庫,包含知識圖集超過1000萬張、農業知識200萬條、生產管理模型1.2萬個。
  • ...劑,簡單噴一噴即可快速「製造」機器人,已在生物醫學領域初步應用
    該方法只需要在毫米機器人表面噴塗磁性噴霧劑,在磁場驅動下,被塗物體就能在不同的表面上爬行、行走或者滾動。由於磁性塗層具有生物相容性,可以在需要時分解成粉末,因此該技術具有生物醫學應用的潛力,包括導管導航和藥物輸送。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11月18日發表於科學雜誌《科學機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
  • 前瞻機器人產業全球周報第88期:3000公裡「隔空」操作機器人 為71...
    未來給你做針灸的可能是機器人9月26日下午,由上海大數據聯盟、上海市中醫藥學會、華院數據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醫藥大學人工智慧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五屆BOT數據智能創新應用國際大賽上海中醫藥專場比賽,南京中醫藥大學Acubots團隊參賽的【數字經絡智能針灸機器人】項目,可依託智慧機器人對患者進行輔助針灸治療。
  • 地下生命探測先鋒,仿蚯蚓軟體機器人中國造
    1、仿蚯蚓軟體機器人首次亮相9月20日上午,在第二屆廣佛國際創客節上,來自中國佛科院大四學生黃家生團隊帶來了一款仿蚯蚓軟體機器人。與其他仿人造型的機器人不同,仿蚯蚓軟體機器人看起來形似蚯蚓,身材苗條。據介紹,這款機器人是基於蚯蚓蠕動機理而研發生產的仿生機器人。
  • 融合摺紙和軟體技術,模塊化設計的微型昆蟲機器人讓人眼前一亮!
    導讀別看微型機器人尺寸小,它的用處可不少!藉助於身材的優勢,微型機器人可以穿過狹小的空間,它們非常適用於一些特殊的場景,例如地質災害過後的斷壁殘垣中搜尋倖存者,或者是潛入一些複雜的機械設備和管道設備中檢測,甚至是遊走在我們人類的器官和血管中,檢查並且排除病灶。微型機器人近年來也成為機器人學家和工程師們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
  • 可以抓取物體並輕鬆移動的軟體機器人你見過沒?
    軟體機器人領域的研究人員希望帶來新一代的機器,這些機器對人類而言更加安全,他們希望通過柔軟的充氣組件來實現這一目標。史丹福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UCSB)的科學家提出了一種特別有趣的解決方案,展示了一種可充氣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改變形狀,抓住物體並在不受限制的方向上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