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眼裡,俄羅斯自從蘇聯解體獨立以後,已經有近30年歷史,而俄羅斯之所以保持強大,主要還因為俄羅斯選擇了普京,正是普京確保了俄羅斯強大。但有些學者曾認為,葉爾欽一生唯一做對的事,就是選擇了普京。其實選擇普京也是歷史的選擇,俄羅斯的正確選擇。這就如考試做單選題,選錯了可能會是俄羅斯的悲哀。葉爾欽選擇普京前,已經選了幾任總理,那時俄羅斯頻繁地換相,目的就是選接班人。
普京進入葉爾欽的眼線後,1999年5月19日,葉爾欽解散了總理斯捷帕申的內閣,斯捷帕申的內閣只運行了3個月,普京隨後成為代總理,這為他後來接班奠定了基礎。普京之所以最後讓葉爾欽下定交權的決心,還是普京強硬的主導了第二次車臣戰爭,徹底解決車臣分裂問題。據說斯捷帕申卻因為對分裂武裝不狠心而被撤職,或許普京意識到前任的錯誤,不可能再犯。
那麼如果葉爾欽不選擇普京,未來俄羅斯將走向何方?能否再次肢解呢?
未必解體
其實俄羅斯如果不是普京執政,不可能走向解體,因為葉爾欽極有可能交權給時任總理斯捷帕申。我們對這位過渡性總理或許不太了解,這是一位出生在中國的政客,而且也是蘇聯軍人出身,還有一個職務不得不說,斯捷帕申也是克格勃出身,而且與普京關係非常好。在這裡順便插一句,包括蘇聯歷史上,克格勃出身的政客被重用得很多,比如安德羅波夫,到俄羅斯時期,有普京、斯捷帕申等人。為什麼選克格勃?這或許與其職業有關,蘇聯克格勃是捷爾任斯基創建,這個特工情報組織雖然名聲不太好聽,但有一個特點,就是忠誠擔當。這種作風也讓一些人進入蘇聯高層。關於忠誠的事,我之前說過,古往今來都是通用的用人標準。
至於斯捷帕申為何被葉爾欽棄用,說法不一。但斯捷帕申卻是一個對俄羅斯有功的人員。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準備清算一批克格勃人員,當時斯捷帕申就被任命為清算組的組長,但清算名單出來後,斯捷帕申卻不主張清算,他建議葉爾欽保留這些克格勃成員,因為他們可以成為俄羅斯情報機構人員。
當時俄羅斯各政黨很亂,而且有些是親西方的,那些親西方的政客,目的就想讓克格勃這一組織消失。顯然這種絕對化的做法不可取。俄羅斯之所以到現還依然強大,其特工情報網繼承了蘇聯克格勃做法,為俄羅斯立過大功,以後咱們再詳細介紹。
我們再來看看,斯捷帕申的出身,他是出生蘇聯軍官世家,而且畢業於俄羅斯內政部的政治學校和軍事學院,畢業後曾在蘇聯安全部門工作過。俄羅斯獨立後,擔任過俄羅斯反間諜機構負責人,俄羅斯安全局局長,是普京老領導。
從斯捷帕申的出身看,他顯然不是親美派,據說他在車臣問題上很強硬。所以如果葉爾欽讓斯捷帕申出任總統,斯捷帕申不可能倒向美國,也不會斷送俄羅斯。
更重要的一點,普京後來從聖彼得堡升任到莫斯科,後來又擔任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長,與斯捷帕申有關。而且兩人關係很好,後來普京當總統後,斯捷帕申一直擔任要職,並沒有被拋棄。
另外組合
其實俄羅斯在普京接任總理前,葉爾欽心中的接班人是斯捷帕申,如果普京不當總統,斯捷帕申會成為總統,那普京就接任總理。那就會成為斯普組合,此後也會面臨著普京當一任總統的階段,但也如梅普「二人轉」那樣交替任職。
由此看來,我們假設普京不接任總統的問題時,應該考慮到斯捷帕申這個人。他是重要的後備人選。我們更應該注意到,葉爾欽最後選擇斯捷帕申和普京,兩人都是軍人出身,而且都是克格勃出身,而作為國家安全人員說,他們忠誠度最強,這樣的人用起來可靠。這也是葉爾欽最後有所醒悟的一個重要選擇。
如果葉爾欽還沒能認清美國等西方國家陰謀時,那麼葉爾欽受制於寡頭,然後選一個親美的接班人,那俄羅斯就會危險了。所以葉爾欽的因素也很重要,他並非全部聽從美國的話,為俄羅斯發展,他必須選一個可靠接班人。
有人會問了,斯捷帕申與普京關係這樣好,為何不與普京組合,普京反而選擇梅德韋傑夫呢?這一點也是普京的選擇,畢竟梅德韋夫是普京的師弟,而且普京上任後,也想融入西方。因此,他要選擇一個親美的政客。
如果讓斯捷帕申與自己組合,斯捷帕申年齡大了,資歷並不深,而且不受西方歡迎,這或許是葉爾欽不選擇斯捷帕申的一個因素。
民族特點
歷史沒有假設,但如果把普京英雄化,認為沒有普京,就沒有俄羅斯,顯然這樣的命題並不成立。即使沒有普京,讓另外的人當總統,以俄羅斯人的特點,民眾也不會選擇一個軟弱的或者親美的政客上臺。
俄羅斯人做事有時不考慮後果,而且敢於做出一些讓人摸不到頭腦的事。不過俄羅斯人還有個特點不能忽略,俄羅斯是一個不怕壓迫的民族,越是壓的厲害反而越激起俄羅斯人的團結。所以沒有普京也會出現類似普京的人,他們不甘於被美國打壓,也不會讓國家分裂。
當然普京的強勢令人印象深刻,而且普京的戰略也很有效,也說明俄羅斯人喜歡強者的特點。蘇聯解體後,唯一一個領土實現擴大的就是俄羅斯,因為克裡米亞公投回到俄羅斯,讓普京支持率高,而且載入史冊。另外,普京硬漢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也是俄羅斯人心中的偶像。沒有普京,其他人上臺會不會導致俄羅斯被肢解?。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