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上次給大家講故事文技巧已經有一段日子了,相信很多同學都已經能熟練掌握,如果還沒掌握的同學可得抓點緊了,寫作是個厚積薄發的過程,只有長期不斷的堅持才能過稿,與其整天幻想數稿費數到手抽筋,不如付諸行動,把幻想變成現實。好啦,話不多說,開始咱們今天的教學。一、如何製造精彩的矛盾,讓故事跌宕起伏一說到寫故事最重要的是什麼?很多同學會說精彩的情節,可什麼才是精彩的情節?我告訴大家就是充滿矛盾。舉個例子,假如你要寫篇關於校園愛情的故事,男主小明和女主小紅談戀愛,如果你單純只寫兩人如何相識、相知到相愛,那絕對不是篇好故事,因為太平淡了。可我們如何才能讓它不平淡?注意看,小明是個愛打遊戲的宅男,而小紅是清純可愛的校花,起初小紅不喜歡小明,但有天小紅被幾個小流氓騷擾,然後小明英雄救美,最後俘獲小紅的芳心。雖然,這個劇情很老套,但比之前只是相識、相知、相愛已經好了很多。好,咱們繼續,小明和小紅相愛了很長時間,眨眼就該畢業了,於是,雙方父母見了個面,然而,一見面才發現,小紅的母親正是小明父親的親妹妹,小紅與小明是表兄妹,原本一對相愛的戀人無奈下被逼分手。
這個劇情,大家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就是很多年前許多愛情電視劇的劇情,大家現在看來覺得很傻,但不得不說這種套路在當年乃至現在都很受歡迎。下面咱們拋開劇情,來分析下裡面的套路。1、通過反差情節來製造矛盾
情節,咱們在上節課講過,可以理解成電視劇裡的一個畫面、一個片段,反差情節就是指前後完全矛盾的兩個情節。還是上面的例子,一開始,小紅不喜歡小明,這是這個情節的方向。接著,小明英雄救美俘獲小紅的芳心,兩人終於走到一起,這個情節的方向是不是與上一個情節完全相反?再接著,小紅髮現小明是她的表哥,原本非常相愛的一對情侶無奈分手,這個情節又與上一個情節完全相反。這就是反差情節的用法,先給一個情節設定一個方向,接著下一個情節的方向與上一個請節完全相反,再之後的情節又紛紛與上一個情節相反。當然,這裡還有個注意事項,反差情節,不一定是兩個情節緊密相連,中間可以隔些其他的情節,比如小說《鬥破蒼穹》中,開頭蕭炎被他的未婚妻納蘭嫣然退婚,之後蕭炎狠下決心苦練功夫,這之間隔了很多情節,終於在幾年後才打敗納蘭嫣然,讓她後悔終身。
2、通過激烈的對話製造矛盾
一個好的故事,絕對是能讓讀者身臨其境,感受主人公的情感和所作所為的,可故事是死的,光靠文字很難做到這點,這時,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對話的優勢,因為對話最為直接,讀者看對話,就像自己在說話一樣。我們用對話製造矛盾給讀者的衝擊力,比反差情節尤為更甚。如何用對話製造矛盾,咱們先看個例子:《亮劍》小說片段:「總共就三大戰役,我們四野就打了兩個,沒有我們四野,全國解放都得推遲幾年。」「奶奶的,先不提遼瀋戰役,就說老子出關時才十萬不對,不到三年就打出一百多萬,那是吹出來的?」來自一野的羅大徵也嘻嘻哈哈地打圓場:「都別爭了,都別爭了,還是說說延安保衛戰吧,我們教導旅和新四旅才兩萬人,胡宗南又多少人?二十多萬,要說以少勝多,我們一野的戰例多了,蟠龍大捷……」
大家通過這段對話,是不是能感受到強烈的衝擊力?這就是用激烈的對話製造矛盾,要點就是將矛盾轉化成對話,甲說了什麼,乙又說了什麼,甲和乙的對話是完全衝突的。
二、如何煽動情緒
1、欲揚先抑,利用情感抑制煽動情緒
剛開始寫故事時,我寫高興就是手舞足蹈,寫傷心就是哭得昏天黑地。我以為寫得很感動,其實讀者看完會覺得很假,故意煽動情緒的痕跡太明顯,太做作。後來,我開始研究如何才能讓煽動情緒顯得不做作,一番觀察後,我發現中國人的情感表達是通過抑制情感表現出來的,那句話怎麼說來著,喜怒不行於色。你想想看,你原先上學時,考試拿了一百分,鄰居誇你這孩子真聰明,你爸媽會怎麼說?難道說:「我閨女就是聰明,比你閨女強多了?」絕不可能,中國人的情緒是內斂的,你爸媽哪怕心裡這樣想,但嘴上肯定會說:「什麼呀,就是僥倖,估計蒙的題都對,我們這丫頭,平常不學,一到考試就臨時抱佛腳,這回是瞎貓碰上死耗子了。」這就是中國人的情緒表達,它不會直接表達出來,而是先抑制,等沒人再偷樂,我們寫故事時一定不要站在一個神仙角度看問題,要貼合實際。咱們來看看金庸先生是如何煽動情緒。《天龍八部》片段:蕭峰抱起阿朱的屍身,走到土坑旁將她放了下去,兩隻大手抓起泥土,慢慢撒在他身上,但在她臉上始終不撒泥土。他一雙眼睛始終瞧著阿朱,只要幾把泥土撒下去,那便是從此不能再見到她了。耳中隱隱約約的似乎聽到她的話聲,約定到雁門關外騎馬打獵,牧牛放羊,要陪她一輩子。不到一天之前,她還說著這些有時深情,有時俏皮,有時正經,有時胡鬧的話,從今而後再也聽不到了。在塞上牧牛放羊的誓約,從此空了。蕭峰跪在坑邊,良久良久,仍是不肯將泥土撒在阿朱臉上。突然之間,他站起身來,一聲長嘯,再也不看阿朱,雙手齊推,將坑旁的泥土都推在他身上臉上,迴轉身來,走入廂房。
看過天龍八部的朋友們知道,這是阿朱去世的一個片段,阿朱是蕭峰最愛的女人,阿朱死了,蕭峰痛苦不已,可他哭了嗎?他沒有,全程他沒有掉一滴眼淚,他的痛苦是抑制的,因為他是大英雄,他是丐幫的幫主,他能像個孩子似的哭哭啼啼嗎?他不能,無論有多痛苦,他都得藏在心裡,不能發洩出來。
這就是金庸先生寫作高超之處,很多作者寫到這種片段,都會站在神仙視角,寫男主哭哭啼啼,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況,因此寫得很假,很做作。2、通過插敘渲染情緒
寫這部分之前,我先給大家講講什麼叫插敘,故事的組成部分分為起因、經過、結果,咱們給他標上序號,分別是123,順序寫法就是按123的順序來寫,插敘能就是按213來寫,把1插在2和3之間,是因為1是起因,不交代清1,讀者會不知道原因,而1又不太重要,要是把它當成一個組成部分,重點來寫又太囉嗦了,所以把1插在2和3之間,順帶交代一下,不至於讓讀者看不懂。我非常喜歡用插敘來渲染情緒,有種回憶和富有年代的感覺,我有篇關於未成年少女被強姦企圖自殺,最後警察費盡苦心挽救女孩的故事,在知乎上很火,就是因為結尾用插敘渲染了情緒,很多讀者讀到最後的結尾都很感動,下面咱們來看一下。第二天,我單獨請陳晨吃頓飯,期間我問她準備報什麼大學,陳晨咧嘴一笑說:「警校。」「我要當警察,幫助那些像我一樣需要幫助的人。」陳晨突然嚴肅起來。望著陳晨,我莫名出了神,仿佛看到十幾年的自己,記得前些年經濟大好的時,常有朋友拉我創業,他們說我能力強,人脈廣,幹警察一個月才掙幾千塊,可惜了。他們不懂,警察幫助人的成就感,是多少錢都換不來的。「你笑什麼?」陳晨瞪大眼睛,一隻胳膊杵在桌上納悶地問。「我看你像我戰友。」不知何時,我紅了眼。
大家看這段,陳晨就是我幫助的女孩,她最後高考取得了好成績,想考警校,如果這時我直接煽動情緒說我紅了眼,是不是太假了,就因為人家女孩想考警校,我就感動哭了?
所以我沒有這樣寫,而是回憶,插敘了一個片段,既寫出懷念年輕時的自己,又寫出警察的不容易,雖然沒直接寫感動,但從側面讓讀者感受到。三、如何製造畫面感
眾所周知,現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更多人愛看電視劇、電影,歸根結底不是電視劇、電影比書更精彩,而是電影、電視劇更加直接,不像書,得需要動腦,需要想像,需要讀者自己營造出畫面感。所以書和電視劇、電影就差在了畫面感這一項上。因此,我們寫故事一定要寫出畫面感,讀者營造不出畫面感,無論你寫的多有內涵,都無法吸引讀者。如何營造畫面感,這裡我教大家兩個技巧。1、通過動作遞進位造畫面感大家想一想,你做一個動作,是一下子做成的,還是分成好幾個小動作做成。比如,你想要穿上鞋,你需要先脫掉拖鞋,然後把腳伸進鞋裡。這就是動作遞進,我看過一些新手寫的故事,他們為了簡潔,不讓故事拖沓,就省略了很多動作描寫,比如寫一個男人抽菸的情節。有一個新手作者是這樣寫的:「張晨點起根煙。」而我是這樣寫的:「張晨揉了揉發皺的眉頭,從上衣兜裡掏出根煙點燃,深吸幾口後朝天吐出一大團煙霧。
大家感受一下,這兩種寫法哪個更有畫面感,我感覺是我寫的那個,因為張晨抽菸的情節是個主要情節,想表達出一個男人的惆悵和無奈,如果你只寫他抽了根煙,那和沒寫一樣,你只是告訴讀者他抽了根煙,讀者自己不會聯想那麼多。
所以這時候你要儘可能的把他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出來,比如他揉了揉發皺的眉頭,和朝天吐出一大團煙霧,這時讀者腦子裡就會浮現出一個中年男人抽菸的鏡頭。所以,我們在寫主要情節的時候,在保證不囉嗦的情況下,要寫完整,讓讀者像看電視劇一樣。2、口語化語言,讓主人公語言更生動
還是我剛才說的神仙視角問題,有很多新手作者在剛開始寫作時,一寫到對話就會很嚴肅,站在一個神仙視角,這不符合我們日常的對話。比如,你晚上想出去玩,徵求父母的意見,你會這樣說嗎:「父親、母親,晚上我想和同學出去玩,您們看可以嗎?」肯定不會,你肯定會先撒個嬌,或者先開個玩笑然後引出這件事。所以,在寫對話時,我建議大家先幻想出一個自己處在主人公當時的情境,然後想自己會怎麼說,最後寫在文章裡,儘量口語化,當然,一些像「咿呀,哎呀」這些無關緊要的詞語不用寫。四、如何寫出真實感
無論是寫虛構故事還是非虛構故事,真實感都格外重要,只有讀者感覺真實,才會與你的故事產生共情。可如何寫出真實感,讓不少作者傷透了腦筋,這裡我總結了兩點辦法。
1、情節環環相扣,讓故事充滿邏輯
講之前先問大家個問題,你認為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會引起一場龍捲風嗎?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會覺得我是胡說,那麼我換種說法,南美洲亞馬孫河熱帶雨林的一隻蝴蝶扇動幾下翅膀,會引起周邊空氣系統發生極大的變化,從而導致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恰恰會引起四周空氣河其他系統的變化。最後產生連鎖反應,導致美國的德克薩斯州掀起一場龍捲風。
我這樣說大家是不是就相信了?
這就是用情節的環環相扣製造真實感的方法,上一個情節的結果是下一個情節的起因,因果換換相扣讓故事充滿邏輯,有邏輯自然顯得真實。
2、真實的情感遞進,讓讀者感覺主人公情感真實
大家還記得《我不是藥神》中程勇為什麼復出賣藥嗎?因為他的朋友王傳君不堪病痛的折磨自殺了,這讓程勇深受打擊,導致他突然徹悟,不再考慮自己,只為廣大的病友能便宜買到特效藥。注意,這裡就有一個情感遞進,看過《我不是藥神》的朋友都知道,那時程勇已經創辦自己的服裝廠,收入不菲,他不是之前那個非常缺錢的神油店老闆了。如果這時你突然讓他復出賣藥,觀眾肯定不相信,誰會活得好好的去幹違法的勾當呢?更何況,他之前已經洗手不幹了,自然也不是為了廣大的病友。所以編劇做了一個情感遞進的情節,讓他最好的朋友自殺了,這讓他的情感發生了變化,自然有了後面的故事。
所謂情感遞進,就是主人公的情感不是一成不變的,他之前可能是一種心態,在發生某種事後,轉化成另一種心態。這裡要注意一點,發生的這件事與情感的遞進必須是相適應的,有邏輯的,不能因為一點小事就產生遞進,還拿《我不是藥神》舉例子,如果王傳君沒自殺,而是來求程勇,說:「勇哥,你救救我吧,我太痛苦了。」這時,程勇就答應他復出賣藥了,大家想想這樣寫可信嗎?肯定不可信,因為發生的這件事明顯與情感的遞進不適應。五、通過換身份製造新鮮感
在第一次課時,我給大家講過好故事文的四個標準,其中有一點是新鮮感,那時我這塊講的比較少,因為這部分往簡單說非常簡單,往難說又非常難。往簡單說,新鮮感分為相對新鮮和絕對新鮮,咱們新媒體文只要達到相對新鮮即可。但要往難說,相對新鮮已經非常難了,畢竟天才很少,咱們能想到的,其他人也早都想到了,就像現在的爽文,很多故事情節都吃的以前小說的老本。既然這樣,我們就寫不出相對新鮮了嗎?也不完全是,還是有一些技巧可循,比如通過換身份來製造新鮮感。對於寫虛構故事的朋友來說,假如你想寫一篇關於愛情的故事,那你在構思時就不要往普通人身上想,普通人的愛情無非就是那些,再怎麼寫都很難寫出花來。這時,你可以往一些從事特殊職業的人身上想,比如你可以寫臥底的愛情故事,也可以寫消防員的愛情故事,更可以寫緝毒警的愛情故事,光是這些職業的神秘性就足以吸引人了,更何況他們的愛情肯定和普通人是不一樣的。
再說說寫非虛構故事的朋友,還是寫愛情故事,除非是特別感人的愛情故事,否則你就不要採訪,而去採訪那些特殊人群,比如我看過真故的一篇故事,是寫兩個刑滿釋放人員的愛情,還有我曾寫過一篇關於緝毒警的愛情故事,因為緝毒警工作的特殊性,他的女友經常被威脅,最後還被一個毒販報復性侵。
大家看,這樣寫是不是就有新鮮感了。好了,寫到這裡又該和大家說再見了,臨最後,我跟大家再復盤下今天的內容。首先是製造矛盾,好故事的基礎是充滿矛盾,而製造矛盾有兩個方面的技巧,一是通過反差的情節來製造矛盾,二是通過對話的衝突來製造矛盾。然後是煽動情緒,煽動情緒千萬不要直接描寫,這樣不符合咱們中國人的情感特徵,我們可以先抑後揚,通過抑制情感來表達情感。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插敘的方法的渲染情感。之後是製造畫面感,畫面感可以讓讀者像看電視劇一樣看的故事,製造畫面感有兩種方法,一是用動作遞進位造,二是口語化的語言。光有畫面感還不夠,咱們還需要有真實感。無論是虛構故事還是非虛構故事,真實感都格外重要,首先我們可以讓情節環環相扣,使故事充滿邏輯製造真實感,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情感的遞進位造真實感,這裡要注意,導致情感遞進的事,要與情感的遞進相適應,不能單單因為一件小事,就讓主人公做出很大的決定。最後是新鮮感,新媒體寫作只要做到相對新鮮即可,想做到相對新鮮,我們在構思或者採訪時,可以把目標放在特殊人群身上,畢竟特殊人群他們本身就具有足夠的吸引力,他們身上發生的故事肯定更加吸引人。
寫到末尾,再給大家推薦幾個公眾號。
一、天才捕手計劃
他家專收奇險的職業故事,如果你是名特殊職業者,或者警察、消防員等可以試試將自己的故事投給他家,稿費是千字400—1000。
投稿郵箱:storyhunting@163.com
二、不可思議編輯部
他家專收現實故事,可以是人生經歷,也可以是職業故事,見證傳奇,投稿審核是10天。
投稿郵箱:workmen2020@126.com
三、蒼衣社
他家專收職業故事,可以是單篇也可以是系列,寫之前如果沒有把握,可以先把選題發過去,稿費是單篇1500~5000不等,系列3萬~10萬不等。
投稿郵箱:cang1she@163.com
作者簡介:陽光,警校學生,左手執劍譜正義,右手提筆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