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理的泰迪熊2020-07-20 18:11
老子是古代最有智慧的學者,沒有之一。其《道德經》文字雖然不多,但是,裡邊卻閃耀著「辯證」的智慧,這在古代已經夠不容易的了。但如果從邏輯的角度來講,不可否認,裡邊有許多歪理或者不充分的證明。雖然,我們不能苛求古人必須用邏輯講道理,但是,如果我們在「整理國故」的時候,不能剔除古代文獻裡的糟粕,將先哲名言當作不可動搖的經典去傳誦,仍然按照古人的思維模式去思考,勢必影響到當代人邏輯思維的培養。說得更直接一點,就是從古人那裡繼承到了不講道理的方式。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四章中,有這樣一段話[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常有司殺者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斫,希有不傷其手者矣。
[譯文] 人民不畏懼死亡,為什麼用死來嚇唬他們呢?假如人民真的畏懼死亡的話,對於為非作歹的人,我們就把他抓來殺掉。誰還敢為非作歹?經常有專管殺人的人去執行殺人的任務,代替專管殺人的人去殺人,就如同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頭,那代替高明的木匠砍木頭的人,很少有不砍傷自己手指頭的。
民不畏死的前提是需要證明的。事實上,螻蟻尚且貪生,老百姓會不畏懼死亡?嚴格說來,除非老百姓已經不能苟活,才不畏懼死亡!而老子為了證明:老百姓不畏死,做的假設是,如果老百姓畏懼死亡,只要把為非作歹的人殺死,老百姓就不會做壞事。因為還有老百姓還在做壞事,所以證明,老百姓不畏懼死亡。

按照老子的邏輯:如果老百姓畏懼死亡,「執而殺之」,就不會有為非作歹者(這個前提也未必是真命題)。而事實上,老百姓還有為非作歹者。因此,證明老百姓不懼怕死亡。
事實上,老子「民不畏死」的大前提是錯誤的。從形式邏輯的角度上講,三段論邏輯規則中:如果前提中有一個是特稱,那麼,結論必定是特稱。
大前提:老百姓畏懼死亡就不會為非作歹
小前提:有的老百姓(少數)「為非作歹」
結論: 有的老百姓(少數)不畏懼死亡。
也就是說,老子最多能夠推出「有的老百姓」不畏懼死亡。不可能得出「民不畏死」的結論。
在這裡,老子「民不畏死」這個前提是錯誤的,依據錯誤的前提進行推理、演繹、論證,就會推出了不可靠不可信的結論。可怕的是,流傳了2000多年的名言,竟然無人質疑,可見中國邏輯的孱弱。想做堂堂正正的大國公民,不學點邏輯怎麼行呢?

不會講道理的民族配不上文明二字的。我們要成為堂堂正正的大國公民,請向你身邊的人推薦我的講道理系列文字,讓我們一起將講道理進行到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