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中國製造不可替代,美國人:我們就喜歡中國貨,又有新進展

2020-12-18 BWC中文網

中國國家統計局11月30發布數據,1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為52.1%,連續9個月位於臨界點以上,表明製造業恢復性增長有所加快。從企業規模看,大、中、小型企業PMI為53.0%、52.0%和50.1%,分別比上月上升0.4、1.4和0.7個百分點,均位於臨界點之上。

根據數據,11月份,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為年內高點,非製造業延續穩中向好的恢復態勢。與此同時,11月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5.7%,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表明中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持續加快。

分析認為,這一事情的最新進展,意味著,中國製造業和中國經濟持續向好的跡象有所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在全球市場具有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性。這在全球多國市場已深有體現。

比如,在美國,新進展是,越來越多的美國消費者近期正在大幅囤積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其中包括洗手液,衛生紙等一系列生活必需品。而過去三年多以來,這樣的景象在美國市場,不斷上演。對此,彭博社報導稱,十個美國人購買的商品中,有9個是中國製造。

再比如,數周前美國超過250,000個當時大幅囤積各種各樣中國製造的商品。其中包括微波爐,吸塵器過濾器,泳裝,家具等等,一些商家囤積的商品都在庫房中堆積到天花板的高度上。亞裔美國人郭洪數月前曾對美國消費者依賴中國製造的現象表示,孩子們書包裡的幾乎所有文具,圖釘、膠水、貼紙……無一例外。

有美國消費者被記者問到,「你們需要的產品能在其他國家生產嗎?」答:「不能,只有中國有完整生產鏈。」「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答:「沒有,美國消費者就喜歡中國貨。「

而就在美國人大幅囤積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過程中,歐洲人也越來越離不開中國製造了。一個新的進展是,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一項研究最新顯示,歐盟有103個產品類別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近年來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額不斷增加,2019年的雙邊貿易額幾乎達到2000年的8倍。研究指出,歐盟國家在電子產品、化工品、礦物/金屬、藥物/醫療產品等行業的103個類別對中國進口商品具有「嚴重的戰略性依賴」。相比於美歐發達市場,在新興市場的印度和越南消費者同樣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商品。

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印媒前不久報導,經濟學家和貿易商指出,「印度可能在短期內無法找到能夠提供如此大量產品的國家」。《印度教徒報》也曾報導稱,在印度教的重大節日(「點燈節」)期間,市場上銷售的諸如燈具、薰香、煙花、神像等相關產品,也幾乎都是產自中國。

《印度斯坦時報》稍早前援引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8973名印度消費者中,有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中國產品的價格和質量的雙重優勢,不可替代。有印度消費者稱,「我們無法忍受沒有中國製造的日子」。值得一提的是,自今年9月份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歐美零售商為了確保供貨不受衝擊,將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

例如,從印度轉到中國的訂單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一些接到印度「回流」訂單的工廠預計,現在的訂單數量已經排到2021年5月。也就是說,印度製造業的許多訂單正轉移至中國。這也進一步說明,中國製造的商品和生產環節在許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要知道,中國製造業規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皮林認為,印度在製造業方面沒有良好的聲譽。就連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國產品,印度製造所謂的「拼湊式創新」是物資稀缺的產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膠帶、顏料和祈禱拼湊在一起,印度製造名字取得響亮,但卻像是「海市蜃樓」。」也就是說,印度無法成為世界工廠。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製造似乎遇到了與印度製造相同的問題。

目前,越南生產口罩的無紡布尚不能自給自足,都需要依賴從中國市場進口。CNBC稍早前援引貝恩公司副總裁Gerry Mattios表示,全球製造業工廠設施將變得更加分散。處於東南亞的越南並不可能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越南規劃與投資部長Nguyen Chi Dung數周前就表示,如果越南沒有趕上工業4.0列車,越南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真實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完)

相關焦點

  • 394億中國口罩抵美後,美國人狂掃中國貨,印度越南無法成世界工廠
    而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憑藉優秀的品質,已具有明顯的不可替代性,並彰顯出價值。比如,中國製造的醫療類商品在幫助人類應對新冠病毒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3月以來,中國製造的口罩,呼吸機等醫療類商品被全球市場廣泛採購,並一度成為全球硬通貨。目前已知的,中國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
  • 印度人拿張美國地圖,在那喊「抵制中國」!美國人懵圈:啥意思?
    大家都知道,印度國內最近颳起了一股「抵制中國製造」的風氣。不僅喜歡聚眾砸中國製造的電器,還在網上叫囂,再也不用中國製造的商品和軟體。不過,最近一個數據卻打了他們的臉,那就是印度7月21日發布的手機市場份額報告。
  • 高盛:一半美國人或感染,美向俄購口罩被拒,德沒收美口罩後,有進展
    洛杉磯公共衛生主任芭芭拉·費雷爾(Barbara Ferrer)在當天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由於傳播範圍如此之廣,我們建議人們在家裡時戴好口罩。」不過,這一個新進展,似乎不能使美國經濟有效應對大流行,甚至近乎於「亡羊補牢」。自2020年3月以來,由於美國對疫情一直不夠重視,導致醫療體系崩潰,使得美國經濟陷入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大蕭條景象。
  • 394億中國口罩抵美,印24架飛機運物資,狂掃貨後,中國成貿易大贏家
    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下,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憑藉優秀的品質,已具有明顯的不可替代性。比如,中國製造的醫療類商品在幫助人類應對新冠病毒就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中國製造的口罩,呼吸機等醫療類商品被全球市場廣泛採購,並一度成為全球硬通貨。而近期全球多國還紛紛大批量採購中國疫苗。
  • 一邊抵制中國製造,一邊秒殺中國商品,印度為何如此身不由已?
    就在幾個月前,印度人還在抵制中國產品,有的甚至把中國製造的電視機都給扔到大街上。後來,印度商界還出了一份500多中國製造的商品名,表示印度人不會再購買這些中國商品。不過,沒隔幾天,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在一份8973份的調查中顯示,有83%的人喜歡中國製造的產品,並且認為無可替代,因為我國的產品質量實在太好,價格相對實惠,正是印度人民的所迫切需要的。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印度全面抵制中國製造之際,一款中國製造的手機,在印度全國範圍內銷售,沒想到在幾分鐘之內被搶購一空。
  • 委內瑞拉並不孤單,印度人:離不開中國貨,外媒:幕後推手越來越清晰
    這是使印度不依賴全球供應鏈的自給自足經濟的大型措施之一,我們注意到,兩周前,美國正在同印度就重組全球供應鏈以防止類似供應鏈中斷危機重演的問題進行談判。 這表明,印度經濟最近幾年,或許太過急功近利,FT亞洲版主編皮林認為,印度製造追趕中國或許是不現實的,就連印度人自己也看不起本國產品,印度製造所謂的拼湊式創新是物資稀缺的產物,
  • 「刪除中國應用」下架後,印度人「識別中國製造」
    繼刪除中國手機應用後,印度人又開發了一款App「Made in India」,號稱掃描條形碼便可識別產品是否為印度製造。還有人在社交媒體大量轉發「條形碼前3位是690至699開頭的是中國產品,890開頭的是印度產品」,號召大家齊心協力抵制中國產品。有趣的是,沒過多久印度媒體就出來闢謠,稱條形碼前三位僅為國家代碼,並不能代表產品實際產地。印度洶湧的民意不斷給官方製造壓力。
  • 印度經濟正在「過河拆橋」,印度人:我們無法忍受沒有中國製造的日子
    我們注意到,目前中國從印度買的貨物主要以紡織品及原料、化工產品和礦產資源為主,此外,還包括機電產品,塑料橡膠,動植物油脂等,這些大多都屬於自然資源及初級加工產品,其中進口量最大的為棉花與棉麻製品。《印度斯坦時報》稍早前援引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8973名印度消費者中,有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中國產品的價格和質量的雙重優勢,無可替代,有印度消費者稱,「我們無法忍受沒有中國製造的日子」。
  • 美國醫療將無法應付,26萬億或從美國撤離,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貨
    據美國衛生與公共服務部最新預計,美國將急需39億隻醫用口罩,但美國企業的生產能力遠遠滿足不了需求,比如,僅紐約州和加州目前就急需至少10萬臺呼吸機,但美國可以多快增加新口罩的生產?根本不是很快,因為,幾乎全部在中國生產,即使在美國這裡製造,原材料也主要還是來自中國。
  • 美國人不再願意來印越設廠,印越無法成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再佔上風...
    美國玩具公司Basic Fun的執行長傑伊·福爾曼表示,他考慮過把一些業務轉移到印度或越南,但最終發現留在中國是最好的選擇,中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生產供應鏈,事實證明中國能夠比其他任何國家更快、更有效地應對疫情。那麼,近年大舉發展製造業的印度,其製造業又表現如何了呢?無獨有偶,事情有了最新進展。
  • 美國玩具商認為中國製造不可取代 不考慮離開中國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通訊:「我不考慮離開中國」——美國玩具商認為中國製造不可取代新華社美國博卡拉頓12月24日電 通訊:「我不考慮離開中國」——美國玩具商認為中國製造不可取代新華社記者許緣 孫丁 檀易曉中美兩國近日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讓美國玩具商傑伊
  • 全美瘋搶中國製造,美國創一尷尬紀錄!印度人:川普夢醒時分
    作者/編輯:尋陽 全文883字,閱讀約需2分鐘 根據美國媒體報導稱,美國由於新冠疫情的蔓延,很多往年在這段時間即將外出旅遊的美國民眾只得待在家中。
  • 印度人:我們每家都有電視中國有嗎?美國遊客:他們還有廁所呢!
    印度人:我們每家都有電視中國有嗎?美國遊客:他們還有廁所呢!印度人對我國的印象依舊停留在改革開放之前,但我們已經今非昔比了。印度的旅遊業發展的比較好,就有這樣一個遊客,他是美國人,不過他已經在中國定居,並且有了穩定的工作和妻子兒女,為了體會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他選擇來到印度旅遊,他就和當地的一些居民閒聊,說到中國真的是滔滔不絕,誇獎的話脫口而出,這個時候印度人就不服氣了問他:我們每家都有電視機,中國有嗎?
  • 美國實際感染人數或8400萬,最終1.5億美國人或感染,離不開中國貨
    與此同時,研究還表明,美國可能存在未報告約35%的新冠死亡病例。而如果按這一邏輯計算,結合當前公開的最新超過2100萬例確診數據,死亡病例累計超過35萬例。那麼,美國實際感染人數可能已高達至少8400萬例,實際死亡的病例可能至少約為47萬例。不僅於此,儘管美國的新冠疫苗接種已經進行了3周,但截至目前,疫苗接種進程十分緩慢,越來越多的美國民眾因此表示不滿。
  • 柯達轉型:「膠捲廠」變「藥神」 會替代中國製造?
    川普在接受採訪時說:「柯達能夠以既有成本競爭力又環保的方式製造原材料。」 而華爾街分析師阿米·法迪婭則告訴投資人,美國非專利藥物行業「強手如雲」、競爭激烈,政府選投柯達而非更有經驗、「家底更厚」的製藥商「讓人費解」。
  • 印度人納悶:科技不如日本,經濟不如美國,為啥中國這麼強?
    同樣,印度當地人其實對我們中國人也是有著很大的好細心,這不,一位印度人納悶:科技不如日本,經濟不如美國,為啥中國這麼強?感覺中國的強大就是非常的莫名其妙,大致一想很難想到中國有什麼大的成就,但是中國為啥就這麼強呢?
  • 8年後,中國GDP或將超183萬億,第一,成百年來首次超過美國的經濟體
    ,也就是說,日本機構認為,中國的經濟總量8年後就有可能會超過美國。另一方面,中國由於採取了徹底的防疫措施,已經率先平息了疫情。從經濟增長率方面看,中國也將實現正增長。而對於日媒的分析,我們也可以通過經貿的數據進一步說明問題。 例如,僅醫療產品一項,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7月,中國與全球醫療產品貿易相關的數字從8億美元的逆差變為360億美元的順差。這說明,中國製造的醫療類商品在為多國應對新冠病毒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 高盛:一半美國人或感染,美國醫療體系崩潰,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製造
    儘管這一最新刺激法案旨在應對新冠疫情,然而,通過此前的刺激方案,幾乎可以看出,美國經濟或依然無力應對新冠病毒的蔓延。 根據路透社12月21日報導,目前美國每天有超過21.4萬人感染病毒。已有超過31.7萬美國人死亡。並且這一數據還在處於惡化的趨勢中。高盛早在今年3月就在一項緊急電話會議中稱,50%的美國人會感染新冠狀病毒(1.5億人)。
  • 美國還不自知:離開中國製造,只能「裸奔」
    而且在2020年,中美貿易打得這麼激烈的情況下,還發生了嚴重的全球疫情,但中美貿易額只比上半年下降了6.6%,從整體數據上來看,中國跟亞洲、拉美、日韓等國做生意,整體上是有來有往持平的狀態,如果說中國對歐洲是小賺 ,那麼對美國則是血。美國可以說是我們的大金主,與中國有這麼大的貿易差,送給中國這麼多外匯,難道美國的高級智囊團沒有意見嗎?
  • 印度抵制中國製造產品遭蘋果警告,美國人率先替中國企業出頭
    自從中國跟印度邊界發生衝突之後,印度分子就一直藉機來超越對華的本質,並且還頒布了一系列對中國進口商品的治理措施。包括嚴格控制中國製造電子產品的清關,還沒等中方對此作出決策呢,被惹怒的美國企業就率先替中國企業出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