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4億中國口罩抵美後,美國人狂掃中國貨,印度越南無法成世界工廠

2020-12-17 BWC中文網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下,全球消費者對商品的選擇呈現出優勝劣汰的趨勢。而中國製造的許多商品憑藉優秀的品質,已具有明顯的不可替代性,並彰顯出價值。比如,中國製造的醫療類商品在幫助人類應對新冠病毒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3月以來,中國製造的口罩,呼吸機等醫療類商品被全球市場廣泛採購,並一度成為全球硬通貨。目前已知的,中國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

此外,近期全球多國開始大批採購中國企業生產的疫苗,有美媒分析認為,中國疫苗可能會佔據全球約15%-20%的市場份額,或將達到50億劑的量級。而醫療醫藥類商品被全球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僅僅是中國製造受歡迎的一個縮影。無獨有偶,事情又有了最新進展。

美國《紐約時報》12月14日報導,長期居家的消費者搶購中國製造的家庭用品和玩具,美國人正狂掃中國貨,其交易規模大幅增加。根據中國11月公布了創紀錄的貿易順差,出口同比增長21.1%,其中對美出口引領增長,創歷史新高。Panjiva全球貿易和物流分析師克裡斯·羅傑斯表示,美國市場對中國製造的一些產品進口高漲。

不僅於此,美國及全球多國的生產企業紛紛表示,高度依賴中國製造業的實力和能力。例如,特斯拉公司執行長埃隆·馬斯克表示「中國的供應商極具競爭力,可能是世界上競爭力最強的。」「上海的工廠很大……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埃隆·馬斯克

而事情的另一個進展是,路透社前不久報導,美國許多零售商都在加緊進口備貨聖誕節。例如,一家美國桌遊生產商從它位在中國的工廠額外訂購了100萬套卡牌,以免新冠疫情毀了公司的聖誕節銷售。該公司營運長Carly McGinnis表示,過去幾個月,「我開始儘快從中國進貨。

稍早前,美國海關經紀人和貨代協會負責人馬格努斯數周前發現,美國超過250,000商家大幅囤積各種各樣中國製造的商品。其中包括微波爐,吸塵器過濾器,泳裝,家具等等,一些商家囤積的商品都在庫房中堆積到天花板的高度上。高盛報告顯示,中國製造業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完整的工業供應鏈和良好的基礎設施對外國製造業投資最具吸引力」。

彭博社報導分析稱,10個美國人購買的商品中有9個是中國製造。亞裔美國人郭洪數月前曾表示,孩子們書包裡的幾乎所有文具,圖釘、膠水、貼紙……無一例外。有美國消費者表示,我們離不開中國製造的洗手液,中國製造的口罩,離不開中國製造,美國消費者就喜歡這款中國貨。

值得一提的是,據統計,截至11月22日,中國已累計向美國出口口罩約394.3億隻,外科手套約8億雙,防護服約6.5億套,護目鏡約4676.2萬副。僅口罩一項,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都從中國獲得了約120個中國生產的口罩。也就是說,目前已知的,394.3億隻中國口罩運抵美國。而早在今年3月時,美國多個州上演爭搶中國企業生產的呼吸機的一幕幕就更加說明問題。

無獨有偶,玩具公司Basic Fun的執行長傑伊·福爾曼表示,他考慮過把一些業務轉移到越南或印度,但最終發現留在中國是最好的選擇,中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生產供應鏈,事實證明中國能夠比其他任何國家更快、更有效地應對疫情。那麼,近年大舉發展製造業的印度和越南,其製造業又表現如何了呢?

關於印度製造,事情的一個新進展是,路透社12月16日分析報導,由於印度近期發生了製造業企業的暴力打砸事件,可能阻滯蘋果公司等在印度擴大製造業務的計劃,印度製造很受傷。

另一方面,自今年9月以來,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紡織企業因疫情無法保證正常交貨,歐美零售商為了確保供貨不受衝擊,將多個本來在印度生產的訂單轉移到中國生產。例如,從印度轉到中國的訂單中,毛巾、床單等產品訂單量較大,一些企業現在的訂單數量已經排到2021年5月。

同時,印度消費者對印度本國的商品絲毫提不起興趣,反而高度依賴中國製造的商品。《印度斯坦時報》稍早前援引調查報告顯示,接受調查的8973名印度消費者中,有83%的印度消費者表示,中國產品的價格和質量的雙重優勢,不可替代。有印度消費者稱,「我們無法忍受沒有中國製造的日子」。而《印度教徒報》也曾報導稱,在印度教的重大節日(「點燈節」)期間,市場上銷售的諸如燈具、薰香、煙花、神像等相關產品,也幾乎都是產自中國。

英國《金融時報》亞洲版主編皮林認為,印度在製造業方面沒有良好的聲譽。印度製造所謂的「拼湊式創新」是物資稀缺的產物—印度人把零件用膠帶、顏料和祈禱拼湊在一起,印度製造名字取得響亮,但卻像是「海市蜃樓」。」而相比於印度製造計劃受傷和正在落空,印度無法成為世界工廠,越南製造業同樣危機重重。

目前,越南製造的許多商品依然離不開中國企業的供給。例如,越南生產醫療商品的無紡布目前還不能自給自足,都嚴重依賴從中國企業進口。同時,越南製造從產業規模和能力上,也與成熟水平相距甚遠。數據顯示,越南只有5500萬製造業工人,這與生產大量製造業商品所需要的勞動力資源水平相距甚遠。

而在對外運輸能力上,越南與中國相距甚遠。以上海為例,上海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櫃港口,每年可處理4000萬個貨櫃,而越南最大的港口胡志明市只能處理615萬個貨櫃。與此同時,用於提高生產力的電能在內的能源問題,在越南仍然無法得到廣泛使用。前不久,越南官方要求家庭和企業減少用電,包括晚上關閉廣告燈。

這都間接說明,越南製造要想達到真正世界工廠的高度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越南規劃與投資部長Nguyen Chi Dung數周前就表示,如果越南沒有趕上工業4.0列車,越南與其他國家之間的真實差距就會越來越大。

美國媒體CNBC稍早前援引貝恩公司副總裁Gerry Mattios數周前就表示,全球製造業工廠設施將變得更加分散。我們認為東南亞不會成為世界工廠。在東南亞,人們往往只會看到一些一些裝配生產線,而並非全部。也就是說,Mattios認為,處於東南亞的越南並不可能成為下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完)

相關焦點

  • 394億中國口罩抵美,印24架飛機運物資,狂掃貨後,中國成貿易大贏家
    與此同時,數據顯示,中國已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隻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例如,截至11月22日,中國已累計向美國出口口罩約394.3億隻,外科手套約8億雙,防護服約6.5億套,護目鏡約4676.2萬副。僅口罩一項,相當於每一個美國人都從中國獲得了約120個中國生產的口罩。也就是說,目前已知的,394.3億隻中國口罩運抵美國。
  • 印度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美國人:中國造的394億隻口罩真好
    印度已經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了嗎?最近有個新聞刷爆了各大平臺,說是咱們中國目前為止已經向美國出口了394.3億隻口罩。這是個什麼概念呢?美國現在有3.3億人,按照這個數據來計算,平均每個美國人要用大約120隻中國生產的口罩。
  • 高盛:一半美國人或感染,394億口罩抵美,不敢賴掉美債,羅傑斯:付代價
    」這再次印證了美國經濟負債纍纍。而上述進展僅僅是美國債務經濟或陷入困境的冰山一角。另有數據顯示,在美國,任何一個晚上,都有超過60萬美國人無家可歸。2020年底,2800萬美國人面臨飢餓。許多美國的生產商和資本集團寧願將剩餘的食物倒掉,也不願意去施捨給那些貧困的美國人。這也揭開了美國經濟的遮羞布。
  • 高盛:一半美國人或感染,美向俄購口罩被拒,德沒收美口罩後,有進展
    按照高盛預測,最多將有大約1.5億美國人會感染新冠病毒,這相當於美國總人口的約一半。與此同時,美國製造業生產能力嚴重不足,導致許多美國人缺乏基本的醫療防護物資,並且這種現象一直在持續。值得注意的是,自2020年3月以來,美國在口罩等醫療防護物資短缺的背景下,在美國衛生部向俄羅斯求購口罩被拒絕後,美國經濟的傳統盟友-德國甚至展開了扣留並沒收美國口罩等醫療物資的行動。
  • 美國實際感染人數或8400萬,最終1.5億美國人或感染,離不開中國貨
    而伴隨美國經濟無力應對大流行,美國經濟過去多年的一系列真相被揭開,最為直接的真相就是,美國的醫療能力,比許多讀者此前對美國醫療的羨慕程度幾乎是180度的大反轉。甚至不少此前想去美國治病的人,一下子改變了想法。那麼,為什麼美國的醫療能力這麼差,差到讓世人大跌眼鏡呢?據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不久前援引專家查爾斯·休·史密斯稱,美國許多被認為是健壯的系統實際上是脆弱的。
  • 美國醫療將無法應付,26萬億或從美國撤離,美國人:離不開中國貨
    據美國國會山報在1月8日援引的一項頂級模型預測,預計接下去的二個月內美國將進入新冠狀病毒疫情最糟糕的階段。按照高盛預測,美國最多可能會有1.5億人感染該病毒,按多家外媒和美國官員發表的最新消息來看,目前,美國的醫療系統已經不堪重負,甚至部分地區可能將崩潰。
  • 日本電器巨頭回遷中國,斥資2億建廠,越南、印度無法取代中國!
    最近,越來越多的國家試圖通過發展製造業,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製造工廠,中國製造的商品怎麼會那麼輕易被取代呢?在變化多端的國際貿易形勢的催化下,製造業焦慮程度似乎進一步加深。因此不少企業把目光投向了東南亞等勞動力更加低廉的國家,而越南、印度等國正在成為新興的「世界工廠」,有人甚至認為「中國製造」地位不穩了!為了保證供應鏈多元化,前不久日本政府大力呼籲在中國市場的日本企業迅速回遷,甚至還為此制定了相關補助政策,但是乖乖聽話的龍頭企業寥寥無幾,世界知名電器巨頭日本松下甚至與政府背道而馳。
  • 美國人不再願意來印越設廠,印越無法成世界工廠,中國製造再佔上風...
    美國玩具公司Basic Fun的執行長傑伊·福爾曼表示,他考慮過把一些業務轉移到印度或越南,但最終發現留在中國是最好的選擇,中國仍然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生產供應鏈,事實證明中國能夠比其他任何國家更快、更有效地應對疫情。那麼,近年大舉發展製造業的印度,其製造業又表現如何了呢?無獨有偶,事情有了最新進展。
  • 印度人:中國製造不可替代,美國人:我們就喜歡中國貨,又有新進展
    亞裔美國人郭洪數月前曾對美國消費者依賴中國製造的現象表示,孩子們書包裡的幾乎所有文具,圖釘、膠水、貼紙……無一例外。有美國消費者被記者問到,「你們需要的產品能在其他國家生產嗎?」答:「不能,只有中國有完整生產鏈。」「你們進口的這款中國商品有沒有其他替代品?」答:「沒有,美國消費者就喜歡中國貨。
  • 日本口罩缺貨,中國已馳援1000萬隻!越南:有實力成口罩生產大國
    比如,此前美國就強制要求通用、福特和波音等製造業巨頭跨界為其生產呼吸機,並表示在100天裡,美國製造的呼吸機產量能夠達到10萬臺。又如,應印度要求,該國最大汽車生產商馬魯蒂鈴木公司開始量產呼吸機,以求達到每月生產1萬臺呼吸機的目標;除此之外,馬魯蒂鈴木還臨時開始生產口罩和防護服,生產出來的首批200萬隻口罩已經捐出去。
  • 外交部:中國已累計向美國出口口罩約394.3億隻,外科手套約8億雙
    鳳凰衛視記者:日前,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福奇稱,美部分地區醫療系統瀕臨崩潰,到今年年底,美病亡人數可能超過30萬。有媒體稱,未來一個時期,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疫情將面臨最危險、最黑暗的「寒冷冬天」。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世界工廠」2個預備選手大PK:3大維度全面分析,印度和越南誰勝率大?
    《印度時報》報導,當地時間12月12日凌晨,蘋果手機代工廠、中國臺灣科技巨頭緯創公司在印度納爾薩普爾的工廠,因工人不滿薪資問題而遭到暴力破壞——近2000名工人砸碎窗戶、放火燒車、破壞工廠生產線,打砸事件也造成緯創損失高達43.7億盧比,折合人民幣約3.89億元。
  • 中國工廠 越南江湖
    2019年上半年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增加了26億美元,包括11億美元通訊器材。其中大頭是蘋果Airpods和富士康的。市場開始速成,但沒有人預料到。有資本的公司都瘋狂搶地、擴張,建築執照還沒到,地基已經打好了。出手最大的也是蘋果的代工企業,歌爾和立訊分別追加了接近3億美元置地,為的就是爭搶更多訂單。
  • 抄中國「作業」,越南人均GDP7年翻一番!卻註定成不了世界工廠?
    越南越來越像中國了,以至於很多人去越南就感覺出了個假國。現在在越南,早起能看到熟悉的廣場舞,上網衝浪會看到山間田野的「越南版李子柒」,追個劇還能碰到國內同款,李現楊紫吳亦凡趙麗穎都有越南飯圈,晚上去蹦個迪,DJ放的可能是《我們不一樣》……今天我們就從越南的網際網路說起,聊聊逐夢「新世界工廠」的越南,是不是真有兩把刷子?
  • 緯創印度工廠遭員工打砸,這就是為什麼中國才是世界工廠!
    此事的影響絕不僅限於此,眾所周知,印度近年來一直在謀求爭奪中國的世界工廠位置,而事實上,隨著近兩年中美貿易戰的持續,很多跨國企業開始有意識地把生產訂單遷移到越南、印度等國,比如,蘋果公司就主動把訂單轉移到印度,主動降低 iPhone、iPad 以及 Mac 生產對中國的依賴,以規避可能發生的高關稅的風險。
  • 外媒:美國人疫情之下狂掃中國貨,中國的製造業地位似乎正在被強化
    參考消息網12月15日報導 美國《紐約時報》14日報導,美國今年本應減少進口中國商品,但由於長期居家的消費者搶購中國製造的家庭用品和玩具,其交易規模大幅增加。中國11月公布了創紀錄的貿易順差,出口同比增長21.1%,其中對美出口引領增長,創歷史新高。
  • 中國「世界玩具工廠」地位還能保持多久?
    ,中美兩國發生大規模貿易摩擦,大量製造業工廠向海外市場轉移的消息甚囂塵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又不斷拋出吸引工廠從中國遷回本國的計劃……玩具行業是中國製造頗具代表性的行業:中國早已是世界最大的玩具製造和出口國,世界玩具市場上銷售的產品超過70%由中國製造。
  • 全世界瘋買中國!
    工廠大面積停擺,出口創十年來最低,外貿企業和服務行業苦不堪言。下決心封城,被海外抹黑。口罩短缺,又遭少數國家禁售。美、印等國還急吼吼,第一時間宣布對中國斷航。中國陷入至暗時刻,不少人卻幸災樂禍,甚至蠢蠢欲動,想要取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公開宣稱:新冠疫情將有助於製造業和工作回流美國!
  • 美國債務赤字風險或轉嫁越南,越南經濟或倒退20年,推手或浮出水面
    我們再結合美國財政部上周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這一最新進展,就不難理解,越南或是最有可能成為被美國轉嫁風險的那個經濟體,繼美國向越南舉起貨幣大棒後,美國或在不久後很快就將貿易大棒對準越南。這就使高度依賴出口,特別是高度依賴對美國出口的越南經濟增添了許多困境。
  • 印度工人砸毀萬部蘋果手機!沒中國制度優勢,工廠撤走果然吃虧!
    此前,富士康在印度班加羅爾和清奈建設了兩家工廠,經營多年,仍然只有萬人規模,與國內動輒數十萬的工廠規模相比,差距顯而易見。正因如此,富士康甚至一度想關停印度工廠。最典型的失敗案例,當屬富士康美國項目。2017年7月,富士康宣布未來四年內將在美國威斯康星州投資100億美元,建設液晶面板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