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仔仔(原創文章,歡迎大家轉載分享)在路上,不為旅行,不因某人,只為在未知的途中遇見未知的自己。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推廣,各國間的貿易合作日益密切,同時競爭也日益激烈。在科學技術發展創新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國家之間、地區之間的競爭,終歸到底是人才之間的競爭。也就是說,在21世紀,誰能擁有優秀的人才資源,誰就能在國際社會中佔據優勢,贏得主動權!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隨即颳起了一陣「留學風」。當今時代,出國留學已成為了一件很常見的事情,無論是高中出國讀大學,還是大學本科畢業後出國讀研,每年的人數都在不斷增長。有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8年年底,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累計585.71萬人,其中有365.14萬人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
也就是說,完成學業的學生當中,有超過70萬學生留在國外工作或者生活。留在國外的這批學生,往往都是高端的科研者,也是智商超高的一批人,對於我國而言是一筆很大的損失。為了遏制住人才不斷流失現象,我國出臺了很多人才引進計劃,從戶口、住房、待遇、身份、榮譽等各方面予以優惠,全國各地掀起了一陣搶人才風潮。
目前看來效果挺不錯,已有8000多名日本人才直奔中國而來,引來專家陣陣歡呼:中國又火了!這下我們賺大了。據日本外務省統計,截止2018年約有8000名日本人來中國工作,其中年輕科研者佔據絕大多數。這些日本人才為什麼要來中國發展?根據這些來中國工作的年輕日本科研人員表示,也曾打算在日本找工作,卻找不到合適的職位。
另外,相對於在日本而言,中國的研究環境與報酬要好太多。的確如此,日本老齡化現象十分嚴重,供年輕人選擇職位也越來越少,即使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薪資待遇與付出也不成正比,所以越來越多的日本人才選擇遠走他鄉,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環境,很顯然中國是一個很不錯的目的地。
除此之外,中國人不斷發展創新、努力拼搏的勁頭,也是吸引日本科研人員來華的重要原因。當然了,除了年輕的科研人員之外,還有一些很有實力的年紀、稍長的日本科研人員選擇中國發展,比如福田教授。他從小就成績非常的優秀,也很順利地考進了當地非常著名的大學——東京大學。從2008年,福田教授來到了中國,並很快融入中國的環境,並且為中國納米機器人技術的崛起貢獻了非常大的力量。
最後想說的是,雖然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來華工作,但是我國的人才流失現象仍舊比較嚴重。所以,相比於很多發達國家來說,我們在很多方面還有待完善,因此對於人才沒有足夠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