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羅德遊戲》裡,那個小時候被父親性侵,從而內心埋下陰霾的女主,在《小丑回魂》裡,同樣有角色對照。史蒂芬金非常關注,在社會形態裡,弱勢的孩童成長,和心理問題。有影迷曾經評價說:史蒂芬金一定是本人,在小時候,遭遇過什麼重要的童年陰影事件,才能如此深刻的寫實這些心理。我倒覺得,正是因為史蒂芬金沒有過類似的經歷,才使得他的想像力,沒有受到成長的影響。
文藝藝術的魅力在於,成長和經歷帶來靈感,想像和聽聞,也可以。且後者,或許反而更純粹。這大概就是中國人說的「旁觀者清」吧。
我覺得這部區別於其他恐怖片更多的是想傳達兒童成長過程中需要正確的關愛吧,電影裡有弒父,有性暴力,有校園暴力,有病態的溺愛;也有少年懵懂的愛和純粹的友情。
小丑如此囂張與大人的無所作為與各種噁心的行為有著直接的關係。公路上漠視欺凌的開車夫婦,猥瑣的藥店老闆,開頭看到小孩兒蹲在馬路上卻不去詢問只管收起自己帘子的大媽,不關心自己的孩子最後導致慘劇發生的警察,打著保護的名號實際上是囚禁的媽媽,等等等等的這種人充斥這這座小鎮,這些人又比小丑好到哪兒去呢。
正是這些大人的所作所為導致了孩子們的恐懼,也就是小丑的食物。看到後面孩子們明白了只有團結在一起並直視且客服自己的恐懼才能打敗小丑,我真的很敬佩。真正能夠做到直面自己的恐懼的人有幾個,又何況只是一群孩子。最後看到孩子們約定如果小丑再次出現那麼大家都會回來再次打敗他,我明白了只要希望還在,那麼黎明前的黑夜也就不再那麼漫長。
其實這就是一個關於青春和成長的故事,校園欺凌、家庭不幸等造成了小孩子成長的陰影,他們是弱勢群體,在他們團結一致後,有了無窮的力量,足以對抗強大的邪惡勢力。小丑,這個心魔,恐懼的根源。整部電影其實就是七位主人公克服內心障礙走向新生的象徵。
說到這兒,可能你們就會意識到這部電影的主題是什麼,也會明白我之前所說的這是一部「雞湯片」,一部「反恐怖片」的原因。是的,電影的核心的確就是在教會人們要戰勝自己內心的恐懼。只要戰勝了自己,那麼什麼魑魅魍魎也都是不堪一擊。 看著之前那般邪惡可怖的變態小丑,最終竟然被七個小鬼用鐵棒、用木棍圍起來群毆,那一幕可真是爽極了。
所以有必要提醒,這是一部需要稍微認真看的恐怖片,嗯,其實與其說是恐怖片,不如說這實際上是一部關於成長和青春的劇情片,這樣會不會好接受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