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堯捧著50g鐳抵達清華,險些被門衛趕走,校長也幾乎認不出他

2021-01-11 民國風度

1937年十月的一天,在因日寇侵佔北平而被迫搬遷到長沙韭菜園聖經書院的清華大學臨時辦事處門口,緩緩走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人。

身上一件破破爛爛的灰色長衫,右手拄著一根木棍,瞧著就是路邊撿的枯樹枝,左手拎著一個鹹菜罈子,罈子口已經缺了好幾個角,一頭鳥窩似的亂發,乾裂的嘴唇,臉上被塵土覆蓋得瞧不清面目,唯有一雙眼睛間或放出光亮,讓人覺得他還活著。

這是個乞丐,任誰見到後的第一眼都這麼想。那時節日軍剛南下侵佔了北平,大批從北方逃亡而來的人湧入長沙這座星城,一時間擁擠的人流把這座古城擠得人滿為患,像這樣因逃難而淪為乞丐的人更是隨處可見。

隨著「噠噠」的木棍敲地聲,這乞丐向著清華大學門口走來。門口是有保安的,尤其這段時間街上各色人等混雜,時有搶劫偷竊的事情發生,保安更是提高了幾分警惕,用眼瞧著這個乞丐。

圖 | 清華大學

乞丐走到門口,用沙啞的嗓子急切地喊道:「麻煩,梅校長在嗎?我有事要單獨跟他說。」保安揮揮手,沒搭理這個乞丐。誰知那乞丐竟走上前來,話語間更加著急:「請你喊下梅校長,我真有重要的事找他。」

保安推搡了一下,喊道:「快走,你是什麼人,憑你也想見梅校長?」

那乞丐踉蹌了一下,身子向後一倒,手卻沒去撐地,反而緊緊護住那鹹菜罈子,整個人結結實實地摔在了地上。他喘息著從地上爬起來,正要再去向保安請求,忽然見到大門口走出一個人來。那人身形瘦長,穿著件黑灰色長衫,戴著頂淺褐色紳士帽,帽簷底下挺拔的鼻梁上還架著一副黑色的圓框眼鏡。

見到這個人走出來,乞丐竟一把衝上前去。保安一個攔阻不及,乞丐已經衝到這人面前,緊接著就是一聲激動沙啞的叫喊:「梅校長!」來人正是時任清華大學校長的梅頤琦。

梅頤琦被這架勢先嚇了一跳,等到他看清這個乞丐,不禁雙眼流下淚來,緊緊地抓著乞丐的手,喊道:「趙教授,是你嗎?你怎麼找到這來了?」說著就拉著人往門裡走。

這個形容枯槁的乞丐不是別人,正是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時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的趙忠堯。1927年他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1931年時又進入英國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盧瑟福共同研究原子,最先發現了正負電子對產生與湮沒的現象。年底他選擇回國赴清華大學任教,主持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高能物理實驗室,而當時他不過才30歲。

圖 | 趙忠堯先生

只是此時身處長沙的趙忠堯已半點看不出在清華園中教書育人的海歸博士風範,破衣爛衫,落魄得如同一個街頭乞丐。

及到屋內,趙忠堯這才像是鬆了一口氣,猛灌了幾口水後,沒顧得上回應梅頤琦的問題,把左手上跟自己寸步不離的鹹菜罈子擺在了辦公桌上,罈子上的泥灰登時就灑了一桌面。

「梅校長,幸不辱命,東西我給帶回來了。」趙忠堯乾裂的嘴唇上翹,語氣中有著鬆了一口氣的輕快。

「這是什麼?」梅頤琦好奇地看著鹹菜罈子問,怎麼瞧怎麼也就是個普通的鹹菜罈子。

趙忠堯說道:「您還記得嗎,我從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回來的時候,盧瑟福博士送了我50mg鐳。我來到清華後,這份鐳就一直藏在清華園裡。離開北平前,日軍已經進了清華園,這鐳不能落在他們手裡,我就給藏在鹹菜罈子裡給帶出來了。」

聽罷此話,梅頤琦這才明白趙忠堯何以這副樣子。那時北平局勢已是無法返回,清華大學讓各教授自行離開清華園,尋機到長沙集合,而趙忠堯因為要保著鐳,走得晚,以後更要逃出日軍的封鎖線,從北平到長沙,這一路不知吃了多少苦。

確實,這一路對趙忠堯來說可謂九死一生。

圖 | 校長梅貽琦

1937年7月29日,北平這座古都正式落入日本人手中。清華這座過去樹木參天、荷花飄香的中國最高學府之後也飽受騷擾,日軍多次以參觀為名竊取走大量珍貴圖書、儀器,並用卡車堂而皇之地搬運而出。眼見得局勢已不可收拾,清華校方遣散了所有學生和校工,僅留下畢正宣、陳傳旭等五人組成的「清華大學保管委員會」留守清華。當時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的趙忠堯也被遣散,自去逃命。

但他沒走,那50mg鐳始終牽掛在他心頭。當時高能物理剛剛興起,鐳是全世界都禁運的高能物理材料,珍稀異常,更遑論在積貧積弱的中國,這份鐳就是打開高能物理世界的唯一鑰匙。

1937年9月4日,趙忠堯悄悄潛回北平,但沒直接去清華園,反而先進城去了北總布胡同三號,這裡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家。當時梁思成剛收到署名「東亞共榮協會」的出席邀請,夫妻倆深感北平不能再留,正收拾行李準備趁夜離開北平。

趙忠堯與梁思成交好,這次特別來找梁思成,為的是借用梁思成的雪佛蘭小轎車,以方便去清華園去取出秘藏的鐳。聽罷趙忠堯的話,梁思成也深感這份珍貴的鐳絕不能落入日本人之手,遂決定跟他同去清華冒險一探。

圖 | 梁思成先生

當天黃昏,梁思成和趙忠堯開車出了北平,一路直向北郊的清華園而去。當時路上已能看見許多日本人,幸運的是倆人未遭攔截。等車開入清華園,偌大的校區已是人去樓空、一片狼藉,四處是日軍騷擾劫掠的痕跡。往日裡這個安寧祥和、書聲琅琅的清華園,而今只留一輪殘月映照著枯樹,給這朦朧夜色多添了幾分陰森與恐怖。

倆人開到實驗室樓下,趙忠堯找到自己秘藏鐳的角落,所幸偽裝得當,日軍並未發覺。他抱起裝著鐳的鉛筒,又坐著梁思成的車返回北平。倆人在一個偏僻的胡同分手,梁思成繼續返回家中與妻兒準備逃難事宜,而趙忠堯則獨身一人抱著鐳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為了不引起日軍注意,趙忠堯給自己來了套改頭換面,過去的西裝革履是不能穿了,他換了一件長衫,又故意在上面弄些破洞,再往地上打幾個滾,弄了滿身塵土。這還不夠,他又打散了頭髮,往臉上抹了些煤灰,直把自己打扮得跟個北平郊外老農一樣才放心。這一番打扮再也看不出他是清華園中風流倜儻的物理學教授。

當時北平東、北、西北三面都有日軍或偽軍駐守,僅剩南面可逃。但唯一向南的平漢鐵路早已因為鄰近盧溝橋而斷絕,想儘快逃出北平,只能坐車到天津,再轉水路南下。離開的路上凡是重要的路口、車站、火車站都有日本人設的關卡,還好趙忠堯提前給自己改頭換面,混在擁擠的人潮裡才沒被日本人查出。

離開北平後,他在一個車站擠上了一列南下的火車,怕鹹菜罈子丟了或是不小心打碎了,他就雙手緊抱著罈子,縮在火車一角不敢亂動。車上不止有逃難的人,部分車廂中還能見到日軍的身影,他們拿著槍在車廂中四處搜查著是否有中國方面的重要人物出逃。

在火車上,趙忠堯見到了好幾個平日裡見過面的教授和學生,但他沒敢出聲打招呼。這些人也都各自換了身份,喬裝成普通百姓不敢聲張,偶有熟人相互認出,也只敢眨巴眨巴眼,真成了「道之以目」。

圖 | 趙忠堯先生

就這樣,趙忠堯一路跟逃難的人群邊走邊停,身上的行李扔得扔、拋得拋,只有鹹菜罈子緊抱著不放。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他終於從北平逃到了長沙,又經打聽了解到清華大學臨時安置在聖經學院,這才有了他捧著鹹菜罈子見梅校長的那一幕。

趙忠堯在長沙沒待多久。1938年1月,隨著戰事進一步吃緊,長沙已暴露在日軍馬蹄之下,以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被國民政府要求遷往雲南昆明,另行組建西南聯合大學,也就是後來的西南聯大。當時遷往昆明的三校師生分成三隊,分別經由不同線路前往昆明集合。趙忠堯走的是水路,隊伍裡主要是教師及家屬 、部分身體較弱的男生和全部女生,共計600餘人。他們將通過粵漢鐵路抵達廣州,再取道香港經越南的滇緬鐵路進入雲南,最後到達蒙自和昆明。

這一路跋山涉水,行程不止萬裡,而無論走到哪,趙忠堯都緊緊抱著裝鐳的鉛筒。隊伍到達香港時,因為要等船,所以在香港暫住了一個禮拜。當時日本尚未對英國宣戰,對流亡到此的師生來說香港仍是一片繁華樂土,不少師生都相約到香港各地遊覽,唯獨趙忠堯守著鉛筒在住的大倉庫裡寸步不離,連睡覺都擱在自己枕頭邊。有知道這件事的老師提出幫他代管,但他都搖著頭拒絕了,他說這東西有輻射,我自己拿著放心。

作為物理學教授,趙忠堯比誰都清楚鐳對人體有怎樣的傷害。而這樣近距離接觸高輻射源,縱然有鉛筒作為隔離,但等走到昆明時,他的胸前仍被烙出兩道血痕。但對他卻格外興奮來說,這一路吃得苦都值得,因為他替中國的高能物理事業保存下一筆無比重要的財富。

後來在西南聯大時,受限於當時簡陋的科研環境,高能物理實驗無法正常開展,趙忠堯拼死保下的這份鐳沒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僅能靜靜地被封存起來,這也成了他心中的一個遺憾。

一直到建國後,1946年因訪學而留美的趙忠堯衝破美國封鎖,於1950年11月28日回到大陸,真正開始實現自己的中國物理學建設夢。1959年,由他參加設計的中國第一臺粒子加速器工程順利竣工,在顯示屏上那50mg鐳終於迸發出炫目迷人的光彩。

他是中國核物理研究的開拓者,之後在兩彈一星中大放光彩的鄧稼先、錢三強、朱光亞、周光召、王淦昌等都是趙忠堯的學生。可惜由於部分原因,他未能親身參與中國核武器的研發,但1973年中央建立中國高能物理研究所時仍委任他擔任副所長並主管實驗物理部工作。

1998年5月28日,趙忠堯因病逝世,走完了自己傳奇的一生。從烽火硝煙的北平到偏居一隅的昆明,從歷經抗戰的風雨飄搖到見證勝利和新中國的誕生,可以說他的一生就是那個時代無數中國學者的縮影。梁思成、傅斯年、李濟、胡適、陳寅恪、沈從文、葉啟孫、林徽因……正是如此的前僕後繼,雖經十數年戰火蹂躪,神州幾乎陸沉,但中國旗幟仍飄揚在九州之上。

在當時的西南聯大有句校訓——剛毅堅卓,這四個字或許就是趙忠堯教授一生最好的註腳。

相關焦點

  • 從乞丐到清華校長的座上賓:這個抱著鹹菜罐的乞丐,真實身份是誰
    傑出的人格品質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獎,但是趙忠堯並不氣餒,他接著在國內做著研究。但是,他沒有想到自己竟然會有被清華大學的門衛懟的時候。1937年的某一天,在清華大學門衛的眼中,一個乞丐突然出現在清華學院門口。這個乞丐不來行乞,竟然還振振有詞地說著自己是來見清華校長的。
  • 趙忠堯:曾是鄧稼先、楊振寧老師,卻為何要將50克鐳放進酸菜罐?
    1902年,遠在浙江諸暨的某個落後小村莊裡,趙忠堯出生了,他所出生的這個家庭十分的貧苦,再加上他的母親是在46歲時才生下他,幾乎無力養育幼小的趙忠堯。因此趙忠堯早些年一直營養不良,身體素質十分差,或許是由於體育運動上的劣勢,趙忠堯從小就鍾情於學習,各門學科成績都相當不錯。中學畢業那年,成績優異的趙忠堯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
  • 中國核物理的鼻祖中國物理學大師們共同的老師趙忠堯院士
    父親在清末接受過新思想的影響,很想為國家出點力做點事情,改變當時國家積貧積弱的局面,又因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力不從心,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要求子女好好讀書,成為對社會有用之人。趙忠堯牢牢記住自己父親的教誨,此後,在他人生每個關口,他作出的每個決定,都將國家放在首位。9歲時,趙忠堯考入南京高師(後改名東南大學,即現在的南京大學),用三年半時間,修完全部學分。
  • 那個不顧反對,嫁給黑人男友的清華才女,再見時富豪同學已認不出
    但是到了太平年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以後,就會多出許多「奇思妙想」,比如今年5月份重慶的吳施矇事件,聽起來就讓人覺得十分憤怒。不過與黑人戀愛,吳施蒙倒也不是「始作俑者」,早在20多年前就有一個清華學霸遠嫁烏幹達黑人,在當時社會引起劇烈的反響。
  • 他是上海大學老校長,當年物理5分入清華,最後卻成為了物理大師
    可是誰都不會想到,這位改變中國教育的大師,在剛入清華的時候,物理只有5分,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他最後還成為了物理大師。物理5分進入清華,一周後專修物理錢偉長教授的家世很不一般,他的叔叔是國學大師錢穆,他是錢穆哥哥錢摯的兒子,雖然不是錢穆的兒子,但也算書香門第。
  • 一生豐功偉績,卻鮮為人知,潛心的背後是他的愛過情懷
    當時密立根給了趙忠堯非常簡單的論文題目,只要在兩年內測出光學幹涉儀的變化,就可以擁有學位證,但是懷著報國情懷的趙立堯志向並不是只為了拿到學位證,而他是想學一門技術,所以趙忠堯找更換了題目,頃刻密立根被這眼前不知天高地厚的留學生給震撼了。隨即更換題目的趙忠堯開始測試不同物質對於硬 γ 射線的吸收係數,他利用了幾種吸收體。
  • 1948年,北大校長胡適和清華校長梅貽琦,為什麼選擇去臺灣?
    1948年,北大校長胡適和清華校長梅貽琦,為什麼選擇去臺灣? 導語:1948年11月,第四野戰軍解放東北全境。不久後林彪將軍帶領野戰軍全面進入華北,並同傅作義的部隊形成對峙之勢。蔣介石匆忙從北平帶走了大批黃金和財寶,之後又運走了許多故宮文物。
  • 清華學霸王麗紅遠嫁非洲二十餘年,富豪同學再見也認不出
    俗話說,父母在,不遠遊。在上個世紀90年代,清華學霸王麗紅為了追隨自己的愛情,跟隨自己的丈夫去到了非洲。在那裡,他們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創辦了很多學校,大大提高了當地的教育水平。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王麗紅生活幸福家庭美滿,可是很多富豪同學在見到她時,卻認不出她來了。
  • 北大校長讀錯「鴻鵠」,清華迎新寫錯字,網友:還配稱百年名校?
    可就是這麼一個常見的詞,幾乎人人都能念對的詞,北大校長林建華居然念錯了。2018年的時候,正是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在校慶會上,林建華在自己的致詞中,居然將「鴻(hóng)鵠(hú)」念成了「鴻(hóng)鵠(gào)」一時間貽笑大方,引起了輿論一片譁然。北大是何等學府?
  • 不顧父母哀求,清華博士毅然出家,如今富豪同學已認不出
    甚至在人才如此雄厚的清華,張明光也是出類拔萃,他從本科讀到博士,27歲就順利地拿到了清華熱物學專業的博士學位。與此同時,他的父母為了讓兒子專心學習,不讓他去打工,而是每月按時給他寄去生活費。
  • 富家千金嫁給清華校長,落魄到靠擺地攤為生,最終活了100多歲
    千金小姐嫁給了清華校長,曾落魄到靠擺地攤為生,活了100多歲提到中國的頂級學府,實力最強的綜合性大學,大家都能想到兩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那麼,其中清華大學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它背後的一位曾經的清華校長——梅貽琦,卻很少有人知道。梅貽琦對於清華大學可以說就像蔡元培對於北京大學的重要性。
  • 清華附小校長:小學生日記寫作訓練,附經典範文50篇,家長收藏
    清華附小校長:小學生日記寫作訓練,附經典範文50篇,家長收藏!一、寫日記有什麼好處?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之中,很多老師會讓學生每天寫日記,有什麼好處呢?很多孩子告訴老師,他們沒有靈感每天寫日記,不知道怎麼寫,無話可說,寫一篇好的日記太難了。那麼今天,我們就來和同學們談談暑期日記的寫作技巧。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類型的日記?日記一般分為生活日記、觀察日記和感悟日記。
  • 清華附小校長:家有小學生,請務必將這份語文生字詞列印給孩子!
    清華附小校長:家有小學生,請務必將這份語文生字詞列印給孩子!小學語文主要是打基礎。字詞是基礎中的基礎,在小學六年的學習中,很多生字詞都需要同學們去掌握和積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同的年級階段,生字詞難度都不一樣。
  • 他是溥儀老師,曾在清華、北大執教,50歲卻選擇在頤和園投湖自盡
    一襲長衫,一件馬褂,一頂西瓜皮帽子,和一條飽受爭議的小辮子,這是他的形象。他是誰?他就是「國學大師」——王國維。這位國學大師,他是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曾在清華、北大這兩所我國頂尖學府執教。常人眼裡風光無限的他,又為何在頤和園中投湖自盡,留下16字遺言?成大事者,多有磨難王國維自小就有「神童「之稱,博覽群書。
  • 數學零分被北大破格錄取,31歲當清華校長,剛上任就開除37名教師
    相信很多人會毫不猶豫地說,當然是清華或者北大啊,畢竟這是無數莘莘學子夢想中的院校。但如果這個問題由羅家倫來回答,他可能會說,北大、清華兩個都上!事實上,羅家倫確實做到了,20歲的他被破格錄取進了北大,還娶走了北大校花,後來又憑藉著出色的資質,當選為清華的校長。
  • 清華大學的校長,是什麼級別的幹部?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敢信!
    說出來大家可能都不敢相信。 清華和北京大學是我國最頂級的兩所985高校,每年高考中,清華和北大幾乎囊括了全國各省市區的高考狀元,想考入這兩所大學真的是和中大獎有的一拼。
  • 韓家五姐妹:清華校長梅貽琦,竟與抗日名將衛立煌是連橋?
    作者:山佳每當提起西南聯大,總會想起主政的梅貽琦校長。戰時,清華、北大、南開組成西南聯大。論人數,論經費,論設備,清華佔壓倒優勢。梅貽琦本人,必須讓清華不感到吃虧,讓北大和南開不覺得被清華佔了上風。梅貽琦胸懷之大,使他對整個聯大同等看待,整個聯大也就一樣看待他。三校師生,精誠團結、共赴國難,西南聯大成為了中國教育史上的奇蹟。俗雲,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支持他的女人。了解到梅夫人韓詠華娘家這一脈,倒覺是別有洞天。
  • 門衛室變身服務居民的「前哨站」!浦東塘橋街道啟動「50米視界...
    曾經功能單一、外觀破敗的門衛室,換上嶄新的玻璃滑門、配備各類實用的設施設備,在小區出入口為居民提供第一線的服務。今天,記者了解到,隨著浦東塘橋街道部分居民區啟動「50米視界」改造,門衛室給市民留下了「養眼」的第一印象。通過家門口的改造項目,提升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為民生工程賦能。
  • 他高考數學只有15分,清華校長看了試卷後,激動到拍桌:你被錄取了
    咱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的偏科天才,據說他的高考數學只有15分。 相信大家對於楊絳先生並不陌生,這個高考數學15分卻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的天才就是楊絳先生的愛人,錢鍾書先生。錢鍾書先生是我國非常著名的文學家,他的傳世名作《圍城》更是讓人口口相傳,他和楊絳先生之間相互扶持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更是讓人為之嚮往與敬佩。
  • 司機幹不了廚子的活,讓清華北大培養大國工匠是強人所難
    其實我本不打算參合這個話題,但是目前為止我還沒有看到別人對這件事進行解釋,所以我在這裡說明一下。清北培養不出來大國工匠是正常發揮以我看法,清北的教育模式在別的方面可以有問題,但是在大國工匠的培養方面清華北大基本沒啥問題。因為再好的司機也幹不了廚子的活,讓清華北大培養大國工匠是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