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性別觀念進步了,性觀念卻更保守了

2021-01-16 橙雨傘

作者:關瑩

00後逐漸成長為二十多歲的青年人,80後和90後卻意外地發現這群最年輕的成年人在性觀念上似乎比他們的前輩還要保守。

比如要求網絡小說裡的主人公「潔」。「潔」沒有標準定義,含義也在逐漸發展,基本上可以理解為男女主人公必須在精神和肉體上都忠於對方,不能對作品中的任何其他人產生愛情,調情更不行,只有一心忠於對方才能得到「潔黨」讀者的肯定。

如果這些要求只針對女性角色,那幾乎就是三從四德那套封建糟粕。雖然「潔黨」讀者的要求是針對所有性別的人物,但這套價值觀仍然相當保守,導致「80後、90後教00後不要搞封建」這句關鍵詞還在社交網絡上流行了一陣。

這種保守的性觀念也折射進現實生活。出軌在社交網絡上遭到嚴厲的道德批判,哪怕這種情感方面的事件其實只與當事人有關。

道德上的潔癖來勢兇猛,如果哪位公眾人物的先後兩段感情關係銜接得緊密了些,也會招來質疑,道德的維護者們試圖找出當事人出軌的證據並將其公之於眾。

實際上,即便沒有確鑿的證據,他們也會大聲說出自己的質疑,在他們看來,道德上有汙點的公眾人物不配獲得籍由名聲帶來的利益。

另一方面,社交網絡上的言論在性別意識方面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覺醒」狀態。持「激進」觀點的人士仔細分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尋找其中壓抑乃至迫害女性的部分,指出這種壓抑和迫害根植於文化與觀念,在現代社會經濟中危害更甚。

比如「扶弟魔」就是在女性能夠做到經濟獨立的社會環境中,女性「供養」男性的社會現象,這本質上仍然是迫使女性將利益讓渡給男性、損害女性利益的。

每當發生相關的社會事件,社交網絡便會成為意見交鋒的角鬥場。女性主義者被指責為「挑唆兩性之間的緊張關係」,而女性主義者認為需要呼籲性別平等的呼聲來動搖傳統的價值觀,進而帶來改變。

性別觀念與性觀念是兩個領域,但總有千絲萬縷的關聯。 「發展」與「開放」、「進步」不一定關聯,但在發展的社會裡,保守觀念愈演愈烈總是一幅令人感到格格不入的圖景。

就好比一位生活在現代大都市裡的職業女性,在職場上叱詫風雲、功成名就,而一搖身就是一位在家庭中低眉順目,將侍奉丈夫、照顧家庭、孝敬公婆看得比自己重要的傳統「賢惠」女性。

這性別觀念到底進步了沒有?其實這樣的形象已經出現了,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裡的顧佳幾乎就是這樣的女性形象:與丈夫一起打拼事業創立公司,卻又退回家庭;能力比丈夫強,為了照顧丈夫的感受背地裡悄悄搞定出問題的客戶;

全部精力投入家庭卻換來與丈夫漸行漸遠乃至男方最終出軌……還好電視劇裡顧佳最終離婚,終結了這種荒謬。

社會的發展會帶來性別觀念與性觀念的進步與開放。二戰之後,經濟重建的繁榮令歐美社會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發生了各種層面的人權解放運動,包括女性解放運動。到了八十年代經濟增長緩慢了下來,於是一波保守主義價值觀回潮。

不過這波回潮更多是在性觀念方面,重拾傳統家庭觀念的重要性,回歸夫妻伴侶雙方忠於對方、攜手維繫穩固的家庭。

為什麼最近性別觀念看起來進步了,性觀念卻更保守了呢?中國在經歷了40年的飛速發展之後,發展速度漸漸慢了下來,人們在經濟上有不安全感。

現在,富裕起來的人們擁有了一些財產,比起父母那一代「大家都窮」的婚姻,現在的婚姻在財產方面比以前複雜得多。情變、離婚不但傷感情,還可能帶來也許是巨額的金錢損失。

於是人們在經濟上的不安全感蔓延到性觀念領域,穩定的關係與家庭也就意味著財產的安全,意味著損失金錢的風險降低。

即便是保守,「新」保守可能也比「舊」保守進步了,至少對出軌的批判針對的是兩性雙方,雖然板子經常打到女性「第三者」身上。

兩性都應該為維護穩定的關係和家庭而付出和努力,目前大部分女性都能達成這個共識。女性對男性提出了要求,做不到的男性會遭到譴責和唾棄,這便是進步所在。

但這進步還不夠理想。在深受儒家觀念影響的東亞,女性為了能對男性提出要求,首先以更高的標準要求了自己。為了要求男性忠於家庭,女性自身要更加忠誠;如果想要求丈夫做家務,那妻子得做得更多。

然而由於社會保障等方面的不利,東亞女性本來就在兩性關係、婚姻、生育、職場等很多方面處於劣勢之中。爭取合理的平等的合法性,本來不需要以更加嚴格的自我束縛來加持。

那麼要求網絡小說主人公「潔「的00後,真的會成為最為保守的一代嗎?倒不一定。確實有人做到了一生只愛一人式的忠貞不渝,但還有更多的人做不到。

年輕的00後們只是還沒能充分領略複雜的人性罷了。同樣地,網絡世界裡保守派的異軍突起,也大概是因為年輕人更愛發表意見,畢竟了解了世界與人類的複雜的成年人,都不太愛說話。

相關焦點

  • 鍾芳蓉與張桂梅的啟示:留守女孩如何打破性別不平等與觀念歧視?
    也就是說,一位農村女孩進入到北京大學這樣的學校,比農村的男孩更難,更凸顯出了性別的不平等。還有研究指出,鄉鎮的女生在進入名牌大學如北京大學這樣的學校時,不僅僅要面對城鄉之間的差距,還要面對性別所帶來的困難,並且越好的大學,這種困難也就越明顯。根據這些宏觀數據所得出結論被學界稱為性別不平等。
  • 性別觀念受衝擊的2020:談「女性社會地位過高」為時尚早
    性別觀念受衝擊的2020:談「女性社會地位過高」為時尚早 文丨任冠青 2020,無疑是被「她者」敘述深刻雕塑的一年。《脫口秀大會》中,被質疑對性別問題談論太多的顏怡、顏悅就坦言:不是她們刻意講這些問題,而是今年的女性熱點話題實在是太多了。
  • 當代年輕人的愛情觀,變得更保守了嗎?
    現代中國的愛情觀念是如何嬗變的?當代愛情觀真的變得愈發保守了嗎?以娜拉為代表的愛情說舉鞭笞專制的家庭制度和對性的壓迫,並爭取更的個主和由。伴隨愛情主題的量湧現,五四與後五四時期關於愛情觀的探討,進步深到當時社會的激進主義與保守主義兩思潮,並涉及「由戀愛」這理想的內在衝突上。例如魯迅在《娜拉後怎樣》中指出,「戀愛上」這理想把太多希望綁定在愛情之上,如由、解放、性別平等和社會轉型。
  • 梅普爾索普:鏡頭下的性別觀念
    梅普爾索普用鏡頭語言創造了嶄新的性別觀念,男性和女性的二元對立在他的鏡頭下被取消,只有身體之美凸顯無遺。1989年3月9日,羅伯特·梅普爾索普在紐約因愛滋病去世。21年後,他曾經的戀人和靈魂伴侶帕蒂·史密斯在書中回憶,去世前一個月,極度虛弱的梅普爾索普輕聲地問她:「帕蒂,是藝術俘虜了我們嗎?」
  • 孟子修身觀念的源頭
    與《中庸》《乾文言》相似,孟子同樣肯定天人合一的觀念。然而,相較以往的學說,孟子更強調天人關係中人的能動性,這就為其修身觀念留下了發展的餘地。孟子提出:「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天人合一的根據在於,人與天是相通的。而天人互通的途徑就是以「盡心」「知性」為代表的修身。
  • 媒體:央視主播獨自吃雪糕被嘲,警惕社會道德觀念「回潮」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言,一些「群體觀念」得以更方便地顯現出來。在一些社交平臺上,人們可以從網絡評論中窺見一部分「社會真實」。這個周末,讓人吃驚的一個熱門話題是關於已經退居二線的央視主播張宏民。29日,一段由幾張照片組成的僅9秒視頻發布在網上,其中一張是張宏民坐在長椅上,一個人吃著雪糕。
  • 【宣講時間】深入理解「堅持系統觀念」
    惟有如此,才能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02《建議》是堅持系統觀念科學謀劃、統籌推進我國現代化事業的典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堅持系統觀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為我們提供了思想和行動遵循。
  • 最該翻轉的不是性別而是落後的觀念
    在這個故事的評論下,有一個網友寫了更讓人悲傷的故事:她認識的一個女性假兩性畸形患者,在檢測結果為XX染色體的情況下,還是被父母堅持摘掉了卵巢,而保留了沒有實質功能的畸形男性生殖器。一個12歲的孩子,還沒上初中,就要面臨終身的不孕不育,以及其他的生理性影響。
  • (思想縱橫)堅持系統觀念
    在這個過程中,系統觀念是具有基礎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這就揭示了系統觀念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所謂系統觀念,就是把認識對象作為一個系統,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全面、綜合、動態地加以考察,把目標、過程、走向、影響等一系列問題作為整體加以研究,從而作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 論堅持系統觀念
    ●堅持系統觀念,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內在要求,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客觀需要,是應對國內外環境變化的必然選擇。我們要完成好「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實現2035年遠景發展目標,必須堅持《建議》確定的指導方針,堅持系統觀念。
  • 現代公民觀念建構中的「東方社會」
    由於科技進步等原因的影響,東方社會的範圍在不同時期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例如,在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那裡,東方社會主要指波斯、腓尼基和埃及等地方;⑧進入16世紀以後,隨著東西接觸範圍的擴大,東方社會演化成包括伊斯蘭、印度、中國和日本等在內的廣袤區域。進入19世紀中後期以後,馬克思、恩格斯也對東方社會投以大量關注。
  • 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是什麼,觀念抑或技術?
    教育現代化是未來教育的趨勢,很多地方或者地區都已經實施了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但是教育現代化大部分都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觀念的誤區。教育觀念教育現代化不僅包括我們的設備和技術,更為關鍵的是我們每個人的教育觀念,很多人還是在用傳統的教學觀念在教育,雖然設備就是擺在那裡,可是沒有真正地去發揮它的作用,難道老師是不會用嗎?
  • 再論警察救援,每次事件都應該推動社會進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
    今早我寫了關於《見義不為,無勇也,警察應積極救援溺水女子,別讓錯誤觀念毀美德》的文章,初衷是希望我們在一個說話擺事實的真話的世界裡,對於不足要勇於承認,在每次事故後都要有進步,更不能宣揚諸如沒訓練、沒裝備、不會某項技能、會危及生命就不必去做的唯我利己思想,這樣的思想非常危險,我們應該警惕
  • 中俄動畫片創作觀念差異成因分析
    通過對二者創作觀念成因的比較,更好地相互學習和促進交流,擴大兩國對外傳播的力量,彌補兩國動畫片在國際市場的缺位。 關鍵詞:動畫片;創作觀念;差異 動畫片憑著對藝術話語的開拓性創新,借全球化語境中大眾傳播媒介迅猛發展之勢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傳播,日益受到藝術研究者的關注,成為當代藝術及其研究領域中不容忽視的存在。
  • 用好用活系統觀念,開啟偉大新徵程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雜誌發表了中共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的署名文章《堅持系統觀念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文章強調,準確把握系統觀念所蘊含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就能更加自覺將這一原則貫穿到謀劃推動「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過程和各領域。
  • 用保守換愛情的年輕人,真是沒救了
    年輕人那不得已又毫無自覺的保守,只為創造一個性別角色壓力更小的社會,但與此同時,他們對於個體道德觀的討伐,卻又不斷壓縮著所在群體的生存空間。一群中老年人奉勸他們的下一代不要太保守,這大概是2020年中文網際網路上最大的奇觀。
  • 善用系統觀念開好頂風船(評論員觀察)
    作為治國理政的重要方法論,堅持系統觀念的關鍵是進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    難走的路是上坡路,難開的船是頂風船。
  • 孩子做事磨蹭沒有時間觀念,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可用這3個技巧
    磨蹭的習慣更是會經常發生在督促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這些其實都是孩子沒有時間觀念的表現。所以要想改變孩子做事拖拉的習慣,就需要讓孩子懂得時間,擁有時間概念。那麼家長要想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就應該先讓孩子認識時間,學會記時間。最重要的是家長與孩子都要認識到時間觀念的重要性。
  • 「錯誤」觀念也有用:摩爾根和現代遺傳學的起源
    果蠅帶來的改變01摩爾根的第一次觀念改變1908年,摩爾根開始在實驗室培養果蠅,想看看是否能在動物中發現德佛裡斯式的新種水平大突變。摩爾根讓一個學生在他的實驗動物學課程中使用果蠅,暗中連續培養69代,來檢驗獲得性性狀可遺傳的「新拉馬克主義」實驗結果是否定的。
  • 拋棄固化觀念 正確認識中國政治
    世界上匪夷所思之事很多,比如,人們怎麼可以用一種觀念一刀切地衡量歷史文化、文明基因完全不同的政體?難道這個世界又回到歐洲中世紀的教會政治時代?對於任何一種政體而言,不同的視角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西方流行的對中國政治的認識卻是冷戰時期形成的一套觀念體系,即以特定的「觀念世界」來對照中國,結果中國政治被認為存在合法性問題。以流行的自由主義民主理論來看,因為中國不是「黨爭民主」,中國的民主就不是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