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白痴化,戰爭浪漫化,主角賣腐化,但戰鬥民族的抗戰神片真香

2020-12-14 皮皮電影

去年1月,俄羅斯一部本土戰爭片受到全民熱捧,吸引了8500萬人次去觀影,票房達到了22億盧布(折合人民幣2.1億)。

這部電影名字就叫《獵殺T34》。

日前這部影片被引進國內上映,皮哥也觀看了這部電影,看完給皮哥最大的感受是,雖劇情緊張刺激,但它從各個角度來看,它都是一部戰鬥民族版的「抗戰神片」。

為何這麼說?

皮哥先簡單介紹下劇情——

影片故事取材自二戰真實事件,圍繞T-34坦克展開。

「T-34」是前蘇聯的傳奇坦克,它重達32噸,最高時速能達到75邁,最大行程400公裡,裝備一門76毫米的坦克炮,在二戰中發揮了奇效,打得德國人潰不成軍。

1941年的莫斯科保衛戰上,剛從坦克學校畢業的尼古拉因為有坦克駕照被委以重任,他駕駛著唯一一輛T-34坦克,以一敵六抵擋住了德軍耶格爾上校一個連的進攻,但是畢竟寡不敵眾,最後他自己成了俘虜。

3年後,尼格拉在監獄裡和耶格爾成了亦敵亦友的關係,耶格爾為了訓練德軍坦克新兵,命令尼古拉和另外幾名蘇聯戰俘去修繕他們繳獲的T-34,然後駕駛著這倆坦克成為訓練的活靶子,以此來測試這倆坦克能承受的極限火力。

簡單來說,就是把他們吊起來打,這幾乎是死路一條。

可尼古拉將計就計,他在美女翻譯的幫助下,帶領幾位戰俘,駕駛著T-34逃離德軍軍營。

耶格爾震怒,帶著豹式坦克隊殺氣洶洶地追來,於是兩位老對手上演了一場真人版的「坦克大戰」。

皮哥評價這是一部「抗戰神片」,因為全片在故事及角色設計上做了三點誇大:

德軍白痴化,戰爭浪漫化,主角賣腐化

全片先是過分拔高了蘇聯的實力,把德軍刻畫成了白痴。

比如開篇以一敵六的橋段,在真正的戰爭中是不可能出現的。

比如德軍繳獲了蘇聯的T-34坦克,竟然沒有查出內部還有一批彈藥,傻傻等待男主駕駛坦克完成反殺。

男主角身陷囹圄,竟然不忘浪漫一把,和漂亮女翻譯來了一次月下浪漫,女翻譯為了男主角簡直是赴湯蹈火。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本片男女主演分別是亞歷山大·佩特羅夫和伊琳娜·斯達申鮑姆,兩人是俄羅斯現在最火的偶像明星,在現實中也是一對神仙眷侶,目前已經修成正果,領證結婚了。

因此電影裡給他們加一場愛情戲也無可厚非,可是接下來的內容皮哥就難以理解了。

這男主還「男女通吃」,不僅和女翻譯眉目傳情,和德軍將領耶格爾也是基情滿滿,影片最後兩人一通相愛相殺後,還來了個生死別離,耶格爾眼看要墜入河水,男主一把抓住他,兩人深情對視,耶格爾鬆開手含恨死去,看得我雞皮疙瘩掉了一地,怎麼戰鬥民族也開始玩腐了?

這樣明顯的設計也導致影片在俄羅斯雖然收穫無數追捧,但批評的聲音也是此起彼伏。

著名影評人安東·多林就一針見血地指出,本片不過是滿足了青少年的幻想,是對「保家衛國戰爭」的一種娛樂化解構,如果想通過電影了解T-34坦克在二戰中的作用,純粹是徒勞之舉。這部電影的邏輯很簡單,就是「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你完全可以當成玩了一場坦克大戰遊戲。

聽起來這樣的形容也和國內那些「抗戰神片」極其類似。

在中國螢屏上,「抗戰神片」是一個充滿否定色彩的形容描述,過去有「褲襠藏雷」,「手撕鬼子」,最近又有「女戰士秀大腿」,觀眾長期活在抗戰神劇支配的恐懼中,對此嗤之以鼻。

但對比國內的這些神片,面對這部俄羅斯版「抗戰神片」,我卻怎麼也罵不出口。

我的理由也是三個:本片特效震撼,故事很特別,雷點點到即止

先說特效,這是我看過最棒的坦克電影。

最好的特效就是真實,像很多好萊塢大片,很多戰爭場面固然震撼,但全部都是用CG製作出來的,經費燒了不少,震撼度差了很多。

而本片很多都是玩真的。

片中的演員為了完成拍攝任務,進行了長達3個月的特別訓練,他們是真的學會了駕駛坦克、裝彈和開炮等操作,這要是戰爭年代,這些演員可以直接上戰場了。

而影片中大量場景都是實物拍攝,使用CG特效的很少。

布拉德·皮特主演的《狂怒》裡,主創把全世界唯一一輛能駕駛的虎式坦克搬上了銀幕,引發軍迷集體高潮。而本片玩得更野,許多懂行的軍迷就指出,從影片中坦克的內飾來看,都不是臨時製作的道具,而是貨真價實的真東西,包括德軍的二號坦克、三號坦克和豹式G坦克、以及蘇聯的T-34/76坦克和T-34/85坦克,這些坦克幾乎都來自於博物館的倉庫,有些坦克真正參與過二戰。

本片的視覺特效鏡頭很多,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慢鏡頭,通過特效將時間慢化處理,坦克射擊出炮彈的運行軌跡線,造成的爆炸輸出,以及戰場上士兵那一刻驚恐的表情,都纖毫畢現。這些慢鏡頭全片出現了16次之多,僅在影片前半小時的戰爭戲裡就使用多達8次。

本片視覺特效師古謝夫提到這一點,自豪地表示,為了真實呈現這些時間慢化鏡頭,他們研究了世界上所有相關實驗,甚至花費巨資,用高速攝影機拍攝了坦克炮彈的飛行、爆炸和化學實驗,聘請相關軍事專家進行了多次論證,最後才達到了視覺上極致的逼真效果。

再說故事,本片的故事極為特別。

一般的戰爭片,交代完背景,敵我對立,然後就開始大開大合的戰爭戲,這樣的片子容易拍得假大空,內涵的東西沒有一個具體的落腳點。

而本片在半個小時的戰爭戲後,畫風突轉,男主角被俘,上演了《監獄風雲》+《越獄》,立刻將鏡頭的焦距調整,從一言不合就開打的戰爭對準到一個具體的事件上,這種「變焦」作用下, 正派反派的雙雄模式得以確立,最後他們惺惺相惜的片段也就顯得真實可信了。

同樣巧妙的戰爭片還有前段時間的《八佰》,那一座橋將兩岸分隔成天堂地獄兩個世界,四行倉庫不僅是進行一場戰爭,更成了一座人性的修煉場。這種「變焦」作用下,防守的戰士,進攻的日軍,圍觀的群眾都置身在放大鏡下,這樣的戰爭片也就好看了。

最後就是影片劇情、角色上的雷點,本片雷點確實明顯,但基本都點到為止。

主創在打造一部高還原度硬核戰爭片的同時,自然也是需要迎合大眾欣賞目光,因此設置這些噱頭其實增加影片的一些看點,降低觀影門檻,也可以接受。只要掌握好了度,能拍出別樣的唯美,也是一個很巧妙的手段。

這也是為何知名直播張泉靈在朋友圈裡安利:「戰爭片拍出英雄主義不難,而英雄主義演出浪漫主義要審美!」

當觀眾走進影院,軍迷可以欣賞T-34和三號坦克對轟,情侶可以欣賞男女主角的神仙顏值,年輕觀眾可以調侃正派、反派之間的敵友情愫,這不是一石多鳥的事情嗎?

《獵殺T-34》的成功也說明了一個問題:「抗戰神片」不背鍋,歸根結底,菜是原罪。

你的特效做好了,故事精彩了,那些雷點不過是個點綴,觀眾一笑而過。

但你由裡到外從內容到製作都很稀爛,就指著那些噱頭博眼球,也別怪觀眾罵得你狗血噴頭了。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一粒雞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相關焦點

  • 3天票房僅680萬,戰鬥民族的硬核大片,怎麼就賣不動了?
    按此數據顯示,斥巨資打造,籌備兩年,耗時8月的戰鬥民族硬核大片,登陸內地電影市場後短短幾天時間就被徹底拋棄了。該片於2019年1月在俄羅斯首映。緊接著在北美、歐洲等多個國家發放藍光DVD版本。另外《獵殺》合作出品方沒有足夠資源位,排片受阻,觀眾對於俄羅斯電影文化不夠了解,沒有熟悉演員等諸多問題,都導致了《獵殺T34》容易達到票房上限。其實這部影片製作還是非常精良的。
  • 真敢玩!開著坦克在納粹大本營溜達,戰鬥民族的電影就是爽
    俄羅斯民族,被我國網友親切地送上暱稱:戰鬥民族。這個稱號並不是空穴來風,從俄羅斯最近兩年上映的電影中也能窺得一二。比如去年在國內上映的《絕殺慕尼黑》,講述奧運會籃球決賽的曲折故事,讓我們領略到了戰鬥民族不服輸的精神,以及血戰到底的勇氣。
  • 抗德神片?我不服,這部戰爭大作靠三個爆點就值五星
    這部姍姍來遲的戰爭大作在豆瓣上被不少人批為「抗德神片」,但是就我個人的觀影感受,它完全被低估了,電影中的三個爆點就足夠值回票價,讓人回味無窮。01 爆點1:劇情幹就完事,戰鬥民族的大片一向這麼燃影片開場5分鐘,男主尼古拉就駕駛著一輛破舊的T34,和德軍坦克來個1打6,這都能行?男主不但精通坦克,還懂《孫子兵法》,把坦克藏於草垛中,利用假反坦克炮吸引德軍注意,然後一箭雙鵰,最終全身而退。
  • 中國戰爭片拍成這樣,就有救了
    這些年,中國戰爭片市場,主要存在著這麼兩種類型:一種就是毫無底線的惡搞敵人,比如最出名的一部電影叫《舉起手來》,在這部電影中,導演就極盡醜化之能;第二種就是前些年被無數人奉為神劇的「褲襠藏手雷」的抗戰片,再到最近的新版《亮劍》,又是抹髮膠,又是抽雪茄。可以說中國戰爭片,如果都拍成新版《亮劍》這樣真的算是沒救了!
  • 俄羅斯《戰狼》,教你如何正確打開抗戰神片
    中式抗戰神片,素來以「新」、「奇」、「猛」特點著稱,《聊齋》都沒他們腦洞大。 一度,因為用力過猛,受到官媒批評、全民群嘲。 俄式神片又是如何「手撕德軍」的? 男主尼古拉剛一登場,就和他的小「拖拉機」,以一個你只在《速度與激情》裡見過的「馬賽迴旋」,躲過了德軍坦克一次致命率高達99.99999%的攻擊。 爽斃了。 而這位尼古拉,此時還只是一位剛從坦克學院畢業的應屆生。
  • 打破俄羅斯戰爭片票房紀錄,這片憑什麼能讓陳道明給它頒獎?
    如今又有一部視覺效果震撼的大片登陸國內院線了,戰鬥民族俄羅斯帶著一貫的男兒血性殺向銀幕,這一次,他們帶的可是真傢伙——坦克。可見為了拍好這部戰爭大戲,戰鬥民族真的是拼了呀!震撼點三在於CG技術。硬體條件達成了,技術一樣也跟上了,導演在片中用CG技術慢放還原炮彈出膛的場景。
  • 戰鬥民族到底有多愛「坦克」?看完這部電影,我找到了答案
    戰鬥民族為什麼如此喜愛「坦克」?這還得從二戰時期說起。1944年,男主伊武什金受傷被俘後,德軍為了試驗炮彈威力,讓伊武什金等四名俘虜坐上T34當靶子,結果卻讓他們駕著坦克意外逃脫。T34其實才是真正的主角。
  • 猶太人是如何成為戰鬥民族的
    赫茨爾時代的國際社會無法預料到,這個原本擅長經商放債的民族,將會培養出摩薩德特工和全球排名前十的軍隊。「肌肉猶太人」理論跟一戰之前西歐的好戰思潮合拍,19世紀承平日久,人心思亂。小資產階級對戰爭充滿著浪漫化的幻想,認為和平軟化民族精神,適當的戰鬥磨礪意志,有利於身心健康。
  •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戰鬥民族絕不投降,敵人:他們為什麼不怕死?
    提及戰鬥民族,古往今來雖然敗仗沒少打,可是確實他們也總能在一些關鍵戰役上取得勝果,從而實現保家衛國。比如二戰中最為經典的衛國戰爭,也就是蘇德戰爭。通過歷史資料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蘇聯人民在抵禦外敵時的勇氣和不怕死精神是恐怖的,但於國家而言結局是好的,不過此戰的殘酷程度也是問鼎人類有記載的戰爭中最為殘酷的。面對蘇聯人即將要面臨德軍鐵騎的時候,國際上怕是都認為蘇聯時代即將被徵服了,但已然將生死看淡,本著不服就幹的蘇聯人,最終還是以4700多萬的軍民取得勝利。面對戰鬥民族的絕不投降,也不得不讓敵人很疑惑:這俄羅斯人為什麼不怕死?
  • 戰鬥民族的神兵利器,T34坦克知名度,堪比我國漢陽造
    無論是一輛T34擊潰德軍一整個坦克連,還是貫穿敵軍指揮部如入無人之境。這部電影,有很明顯的戰鬥民族印記。一句話概括,不慫,就是幹。在他的英勇指揮下,成功端掉了德軍一個坦克連,為大部隊撤退爭取了時間。不過因為坦克被毀,也慘遭德軍俘虜到集中營。德軍為了鍛鍊坦克實習生,決定讓尼古拉駕駛一輛老舊T34做移動靶子。而尼古拉突發奇想,決定駕駛這輛坦克突破集中營的防禦,完成越獄。
  • 中國版的虎口脫險,《舉起手來》是無腦神片嗎?
    這部電影的時代背景是二戰,主要故事就是英國的飛行員在執行任務的時候,被德軍擊中,飛機落在了德國佔領的法國境內。一個油漆工和一個指揮家為了營救英國飛行員,與德軍周旋的故事。雖然這部電影是戰爭題材,但是這部電影是一部輕鬆的喜劇片。男一號是法國著名的喜劇演員路易德菲耐斯,這個60年代法國國寶級的喜劇演員,我們中國影迷應該很熟悉。
  • 戰爭雷霆今日不限號 來自戰鬥民族的鋼鐵洗禮
    今日,海陸空戰爭射擊網遊《戰爭雷霆》正式啟動不限號測試,所有熱愛戰爭題材遊戲,喜愛軍事歷史或駕馭真實的飛機、坦克、艦船等載具的玩家,都可以隨時進入《戰爭雷霆》的恢宏戰場,一起感受來自戰鬥民族的鋼鐵洗禮!
  • 《獵殺T-34》:戰鬥民族的抗德神劇?其實它是一部愛情故事片
    《獵殺T-34》【《獵殺T-34》:戰鬥民族的抗德神劇?其實它就是一部愛情故事片】 2020年12月11日起在中國大陸上映的俄羅斯戰爭電影《獵殺T-34》,被稱為戰鬥民族的抗德神劇。雖然是戰鬥民族,但戰爭電影敢這麼拍,確實得有個故事原型為基礎。所以,坦克教官尼古拉需要是真實存在的,他在莫斯科保衛戰中完成過一打六的神跡;然後,他再次從德國集中營中逃生也是真的,並且在逃亡過程中又完成了一次一打六。
  • 同樣是關於二戰的電影,憑什麼戰鬥民族能拍好,我們只能拍出神劇
    既然是戰鬥民族,自然少不了戰爭電影。近幾年俄羅斯拍的戰爭電影數量空前之多,尤其是關於二戰的電影,不僅數量多,質量還普遍不差。《潘菲洛夫28勇士》,《女狙擊手》,《士兵》,不僅角度多樣,而且歷史還原度還極高。
  • 戰鬥民族最貴的電影,破兩紀錄!背後故事280萬人廝殺堪稱慘烈
    俄羅斯戰爭大片《獵殺T34》 影片第一次發生戰鬥的場景,應追溯到1941年莫斯科保衛戰期間。 德軍裝甲群在東線南側發起攻勢,蘇軍奮力抵抗,傷亡慘重,但因天氣條件影響,德軍推進速度受阻,戰局一度陷入僵持狀態。
  • 「鮮花」之戰, 戰鬥民族永不凋謝的「百合花」:麗達.李託娃
    「戰爭讓女人走開」,這句名言是針對一線作戰部隊的,不過好像對很多國家的軍隊都不適用,特別是作為「戰鬥民族」的俄國。我們在很多影片(如:《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女狙擊手》等)都看到過,在「衛國戰爭」時期湧現出在一線和敵軍刺刀見紅的女性。
  • 被譽為「抗德神片」,俄羅斯票房第二電影如何做到「獵殺坦克」?
    2020年12月11日,這部電影登陸我國院線,票房不高,目前僅為1500萬元,與很多同級別的戰爭電影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但其講述的故事卻盪氣迴腸,讓不少觀眾大呼過癮,展現了蘇聯T34坦克以一敵多的神奇場面,也被譽為「抗德神片」!
  • 「戰鬥民族」公認的戰爭神片《獵殺T34》,靠什麼創下傳奇口碑
    作為俄羅斯影史戰爭片票房冠軍,片中不僅有激燃嗨爽的坦克對轟,有精妙的作戰技術和排兵戰法,兩位天才坦克指揮官的睿智、英勇和相愛相殺也展現得淋漓盡致。片方供圖首部在國內上映的3D坦克大戰電影《獵殺T34》是首部在國內上映的3D坦克大戰電影。
  • 納粹德軍最後的輝煌庫爾蘭戰役,最後一名德軍竟戰鬥到1959年
    1944年9月14日—11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為粉碎波羅的海沿岸的德軍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而實施的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蘇軍1944年對德軍十次打擊的第八次打擊。
  • 4個人幹掉一個坦克連,戰鬥民族的「抗德神劇」果然不一般!
    確實也只有戰鬥民族才能拍這種題材,因為抗日戰爭期間咱們這邊是小米加步槍,沒有這麼多的重型武器,而歐洲那邊,是德國和蘇聯這兩個重工業大國對上了,完全是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