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的「後院」裡有黑洞嗎?

2021-01-20 36kr

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存在於宇宙空間中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極其強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銀河系中存在黑洞,那麼,我們所處的太陽系中有黑洞嗎?第九大行星會是黑洞嗎?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有多近?本文作者Dennis Overbye,原標題為" Is There a Black Hole in Our Backyard?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在疫情期間,天體物理學家最大的樂趣就是幻想有一個私人黑洞了。

儘管這可能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但一些天文學家認為,我們的太陽系中可能潛伏著一個黑洞。大家一直在爭論如何找到它,以及如果它真的存在,該如何處理它。

這一猜測始於2016年,當時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天文學家麥可·布朗(Michael Brown)和康斯坦丁·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提出,在冥王星數十億英裡之外的幾個冰球體的奇怪運動軌跡,可能是一種此前未知的天體運動的證據,這種天體存在於遙遠的黑暗之中。

根據他們的計算,該物體大約為地球的10倍大,會佔用一個蛋形的軌道,它離太陽近200億英裡——是太陽和冥王星距離的幾倍。

布朗當時告訴《紐約時報》:「我們不知道它在軌道上的位置,這太糟糕了。」

布朗博士稱這顆假想的天體為第九行星。在那不久之前,冥王星還被認為是第九大行星,但布朗在柯伊伯帶發現了其他常客,這在15年前將冥王星降級為矮行星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不用說,還沒有人通過望遠鏡看到過這個東西。

去年,兩名天文學家——英國杜倫大學的雅各布·肖爾茨和伊利諾斯大學芝加哥分校的詹姆斯·安文——提出第九大行星可能實際上是一個黑洞。

黑洞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方程式所預言的引力怪物,這種物體密度非常之大,連光都無法從中逃脫,進去就是毀滅。天文學家知道這種實體的存在。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器和歐洲Virgo探測器都觀測到過黑洞存在的證據。一些宇宙學家推測,黑洞可能佔宇宙質量的25%,並可能構成著名而又難以捉摸的「暗物質」,它決定了我們在天空中看到的東西的引力結構。

恆星不需要死亡才能產生黑洞。1971年,史蒂芬·霍金(StephenHawking)利用了俄羅斯物理學家雅科夫·鮑裡索維奇·澤爾多維奇(YakovBorisovichZel』dovich)和伊戈爾·德米特裡耶維奇·諾維科夫(IgorDmitriyevichNovikov)在1966年提出的一個想法,提出了大爆炸期間的高壓可能會直接將物質坍縮成黑洞的理論。這些原始的黑洞可能有任何大小,也可能在任何地方。一個和地球一樣大的黑洞在宇宙中大概只有一個桌球那麼大,很難被發現。

目前還沒有發現這樣的原始黑洞。但也沒有排除它們存在的可能性。肖爾茨和安文指出,波蘭華沙大學(UniversityofWarsaw)的一項名為OGLE的光學引力透鏡實驗(Optical引力透鏡實驗)發現,在我們銀河系中心的方向上存在著六七個黑暗物體。它們的引力場就像透鏡一樣,短暫地放大了從遙遠恆星飄到它們前面的光。

這些物體可能是自由漂浮的行星,質量從地球的一半到20倍不等。但天文學家們提出,它們也很可能是漂浮在星系周圍的原始黑洞。如果是這樣的話,假定的行星九很可能也是一個黑洞,在一個遙遠的軌道上繞太陽運行。

如何在宇宙中找到一個桌球?

這將使第九行星成為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距離非常之近,只有幾光年,人類可以考慮向那裡發射一個機器人探測器,就像「新地平線」號經過冥王星和距離這裡40億英裡的啞bbell冰山(現在被稱為Arrokoth)一樣。

但首先我們必須找到第九行星。今年早些時候,新澤西州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德華·威滕(Edward Witten)也加入了進來。威滕是為數不多的獲得著名的數學領域菲爾茲獎的物理學家,他因在有爭議的「萬物理論」(theoryofeverything)弦理論方面的工作而聞名。威滕建議借鑑俄羅斯慈善家尤裡米爾納(YuriMilner)和霍金提出的「突破攝星」(BreakthroughStarshot)計劃中的一個技巧,向最近的恆星系統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AlphaCentauri)發射數千個雷射推動的顯微鏡探測器。

威滕建議向外發射數百個類似的小型探測器,來探索太陽系。通過追蹤這些探測器發出的信號,地球上的科學家們將能夠知道當它們遇到第九大行星或其他行星的重力場時,它們是否會加速或減速,以及何時加速或減速。

實現這一計劃的關鍵在於,探測器能否精確地每十萬分之一秒對地球發出脈衝信號。今年5月,馬裡蘭大學的天文學家Scott Lawrence和Zeeve Rogoszinski建議用高解析度的射電望遠鏡來監測探測器的軌跡。

威滕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說:「所有這一切都是基於9號行星確實存在,並被證明是一個黑洞。同時,技術的發展足以使適當規模的『突破攝星』成為可能。」

在一封電子郵件中,他的同事尼瑪阿卡尼-哈米德(Nima Arkani-Hamed)稱這些想法「非常未來主義,但真的很酷。」

維拉·魯賓(Vera Rubin)借我一雙慧眼

今年5月,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天文系主任、「突破攝星計劃」(Breakthrough Starshot enterprise)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阿維·勒布(Avi Loeb)給這個白日夢潑了一灘冷水。在他自己的帖子中,他和韓國科技大學(Kore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提姆黃平君(Thiem Hoang)認為,星際介質中的摩擦和電磁力的影響(稀薄的帶電氣體在行星和恆星間飄蕩)會淹沒來自第九行星引力效應的信號。

但是,勒布對此很感興趣。他曾主張天文學家應該認真對待2017年從星際空間飄過太陽系的彗星狀物體「Oumuamua」實際上是外星太空探測器的可能性,這一想法在天文圈內很有名氣。

於是,在7月,勒布帶著學生阿米爾·希拉吉(Amir Siraj)回來了,並提出了尋找第九行星黑洞的新想法。他們認為,如果有黑洞存在,它偶爾會撕裂小型彗星,引發明亮的耀斑,而新的維拉c魯賓天文臺(Vera C. Rubin Observatory)可能很快就會發現這些耀斑。該天文臺之前被稱為大型巡天望遠鏡(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目前正在智利建設中。從2021年開始,該天文臺的任務是拍攝一部宇宙電影,每隔幾天拍攝一次整個南部夜空的全景,並記錄所有變化或移動的東西。

他們指出,這樣的耀斑每年應該發生幾次。「我們的計算表明,耀斑的亮度將足以讓維拉魯賓天文臺在用L.S.S.T.觀測天空的一年時間內,排除或確認第九行星是黑洞,」勒布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

此外,他們說,由於魯賓望遠鏡觀測的是非常大的一片天空,它可以探測或排除奧爾特雲以外所有類似大小的黑洞。奧爾特雲(Oort Cloud)是一個假設包圍著太陽系的球體雲團,布滿著不少不活躍的彗星。

勒布在郵件中說,太陽系中存在黑洞的想法「就像發現證據表明,可能有人住在你後院的小屋裡一樣令人吃驚。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這個人是誰,又是怎麼到那兒去的?」

第九大行星真的是黑洞嗎?

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是正確的,那麼人類可以考慮發射一個探測器去研究我們身邊的黑洞也不是什麼瘋狂的想法。它會發現什麼呢?

對許多天體物理學家和引力專家來說,當務之急是檢驗霍金46年前的一個預測,即黑洞,不管它的名字是什麼,都應該以熱的形式輻射能量。幾乎所有的天體物理學家都相信,這個預言會被證實,但事實並非如此。對於LIGO和Virgo觀測到的巨大黑洞來說,這種效應是微乎其微的,因此是無法分辨的。但較小的黑洞溫度更高,而且在縮小最終爆炸的過程中,溫度會越來越高。

威滕說,一個質量大約是地球6倍的黑洞的溫度大約為0.04開爾文。這比外層空間的溫度要低,外層空間的溫度大約是3開氏度。要想從地球上測量到這個溫度,還是太低了。

「要近距離測量是一個挑戰,」威滕說。「但在本世紀末完成也不是不可能。」

他補充說,「我認為,人們需要一個巨大質量的太空飛行器繞著它運行,並對它進行詳細研究,而不是一個小型太空飛行器飛過而已。」

幾年前,在哈佛大學黑洞計劃的一次演講中,勒布開玩笑地談到了另一種可能,即去黑洞進行實地考察。他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回憶道:「由於黑洞提供了一個可以測試弦理論的罕見環境,我建議我的弦理論朋友們進入黑洞的視界,在那裡測試這個的理論。Nima Arkani-Hamed從觀眾席喊道,我一定有一個把弦理論學家送入黑洞的秘密議程。」

現在,布朗是最後發言者,他是第九大行星的推動者,當被提及時,他承認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黑洞。「但這沒有意義,」他說。「我猜,九號行星也有可能是一個重6個地球質量的『漢堡包』。」

他補充說:「好消息是,第九大行星真的、真的、真的不太可能是黑洞,但一旦發現它,我們還是可以使用這樣的探測器來研究它。」

譯者:Jane


相關焦點

  • 如果有一個黑洞在太陽的周圍,地球和太陽系有被摧毀的風險嗎?
    已故物理學家霍金,生前曾從量子力學的角度指出,黑洞會隨著時間流逝而失去質量,換句話就是說,黑洞是有壽命的。 霍金認為,量子力學的「真空不空」,發生在黑洞視界附近的話,正粒子和負反粒子在誕生瞬間,就會有一個(大概率是負反粒子)被黑洞吞噬,而正粒子的逃逸從外界來看,就好像黑洞向外發出了輻射,這種輻射就是霍金輻射。 霍金輻射作為一種能量釋放過程,會源源不斷的偷走黑洞的質量,漫長的時間過後,黑洞本身就蒸發殆盡了。
  • 太陽系邊緣出現引力異常,是尼比魯星搗鬼,還是流浪黑洞作祟?
    《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指出,如果假定第九行星是一個小質量原初黑洞,那麼TNO的軌道異常,以及此前觀測到的額外微引力透鏡現象,就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釋。目前唯一的問題是,人類還未觀測到太陽系外側,來自黑洞的X射線和伽馬射線,所以「黑洞繞著太陽系公轉」這個想法,是非常瘋狂的,起碼比第九行星瘋狂多了。
  • 搜尋第九行星:潛伏在太陽系最遠端的是一個黑洞?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行星X,它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遠端,是太陽系神秘未知的第九行星。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認為一顆比地球更大的行星可能潛伏在太陽系邊緣,目前最新一架望遠鏡將證實他們的信念,並能改變太陽系科學探索。
  • 黑洞要來了?距離6000光年,小型黑洞正飛向地球!
    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能量巨大,破壞性極強的引力源。而這樣的引力源一般就是巨型黑洞。地球會被這顆黑洞吞噬嗎一般而言,黑洞主要有兩種類型,那些規模較大的黑洞主要形成於大型的星系中間,一般是巨型黑洞,由於地球處於銀河系外圍,所以銀河系中心的巨型黑洞幾乎對地球沒有威脅。
  • 中質量黑洞首次出現,引起科學家好奇,第一張黑洞為何是橙色的?
    眾所周知,地球半徑是6350多公裡,如果地球有機會經歷類似超大質量恆星那樣的演化過程,最終會坍縮成一塊硬幣大小的體積。密度的突然增大意味著引力的飛升,因此黑洞形成後擁有其他類型天體無法比較的引力。為什麼第一張黑洞的圖片是橙色的?
  • 黑洞到底有多可怕?一個1立方釐米的黑洞能吞掉地球嗎?
    從我們目前對宇宙的認知來看,黑洞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沒有之一。黑洞到底有多可怕呢?通常來講,我們會將黑洞想像成一種非常龐大,並且引力極強的「宇宙怪獸」,而任何進入其「勢力範圍」的物質,都會被無情地吞噬。
  • 2020年,我們對黑洞有哪些新發現?
    黑洞的發現,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證明,在星系中心發現超大質量黑洞,有利於科學家了解星系甚至是宇宙的運行規則。  2020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中三人中,有一名女性科學家,這是歷史上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 黑洞與太陽相遇,地球會發生什麼?
    黑洞遇上太陽,我們還好嗎? 對我們有影響的黑洞為星際黑洞,這種黑洞稍微離太陽系近一光年左右,會導致內外圍行星軌道的改變;如果直穿太陽系,那事情會非常糟糕。其高質量引力,連朱庇特這樣的巨星都不能避免被吞入。 提示:地球的結局並不理想…… 進入的黑洞只有從行星上吸取物質來獲取發光的吸積盤才可見。
  • 太陽系沙盒漢化版
    太陽系沙盒漢化版V1.2.2/中文/122M【一、遊戲簡介】Planet Genesis 2是適用於Android設備的最精美,最具視覺震撼力的宇宙沙盒。現在,您可以自己創建自己的太陽系,具有令人敬畏的3D渲染和逼真的重力物理模擬。你可以很容易地創建新的小行星,行星,恆星(甚至黑洞!),並觀察它們與牛頓物理實時交互和軌道運行。設計自己的太陽系,享受觀看它們的軌道,在你的口袋裡以宇宙舞蹈相互碰撞和粉碎!Planet Genesis 2,終極宇宙沙箱,包括:- 一個完整的編輯器,其特點是:創造小行星,矮行星,巖石行星,氣體行星,四種不同的恆星和黑洞。
  • 銀河系現巨型黑洞,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會把地球吞噬嗎?
    黑洞是怎樣形成的 宇宙有三種形成它們的方式 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會把地球吞噬嗎? 宇宙早期黑洞為王,超級黑洞曾經一度控制宇宙,它們吸入宇宙塵埃、星體和發射出大量穿越太空至今已運行若干億年的 X 射線。
  • 最巨大的5個超大質量黑洞!你知道嗎?
    不過好萊塢的劇作家則認為黑洞的內部有一個放有無數書架的房間。大家好,儘管我們說了這麼多令人們感到驚訝的並不僅止於黑洞內部,黑洞的其他特性像是它的重量也是相當驚人。跟最重量級的黑洞相比較的話,就連太陽都會像是一顆輕飄飄的網球一樣,你準備好要見識看看這些黑洞了嗎?歡迎來到濤濤隨記,我即將會實現各位的願望,那麼我們就開始吧。
  • 也許我們在太陽系裡並不孤單,太陽系其它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嗎?
    除了地球以外,太陽系其它星球上有生命存在嗎?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常說:「非凡的斷言需要有非凡的證據」。地球之外有生命的斷言,必須是明確的,還需要充分的證據,這樣才會有人相信。舉例說明:讓我們看看太陽系裡其它的行星,金星太熱(所以沒有水),火星(乾旱貧瘠)也不會有水,在離火星更遙遠的地方,水全部凍成了固態的冰。圖解:維持生命系統的三大要素生命可能存在於哪裡?
  • 復仇女神星真的存在嗎?為什麼它的存在會導致太陽系災難?
    太陽有一顆伴星的說法由來已久,從X行星搜索到第十大行星,再到後來的第九大行星,最後變成太陽系伴星,這個過程估計大部分朋友都看得一臉懵逼吧,因為這個順序是亂的,而且混亂不堪,但下文嘗試整理一下,讓大家有個簡單的認識!
  • 太陽系有什麼特別,是精心設計出來的嗎?你怎麼看?
    人類把我們這個恆星系統的唯一恆星稱為「太陽」,這個以太陽為核心的恆星系統就叫「太陽系」。太陽系裡,太陽是當然的老大,其一個天體就佔了整個系統99.86%的質量,其餘的八大行星和若干顆矮行星、200多顆衛星、無數的小行星、彗星、碎片塵埃等,加起來才佔整個系統質量的014%,而我們地球只佔整個系統質量的0.0003%。
  • 「黑洞」-時間的「最大殺手」
    每個銀河系大小的星系都隱藏著數億個黑洞,這些黑洞主要來自大質量恆星死亡。在這些星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能吞噬一切物質(包括其他黑洞)。足以達到我們太陽質量的數百萬至數十億倍。每個人都知道黑洞是只吃不拉的怪物,但這還不是它們最有趣的地方。
  • 「九號行星」之謎:可能根本不是行星而是原初黑洞
    在距離如此遙遠的地方、有一顆如此巨大的星球在圍繞太陽旋轉,這種可能性無疑十分吸引人。對其它恆星系統的研究顯示,質量介於地球和海王星之間的地外行星較為普遍。為何太陽系中沒有質量處於這一範圍的行星仍是個未解之謎,但假如九號行星真的存在,這將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性發現,將徹底改變我們對圍繞太陽旋轉的行星系統的理解。那麼,為何科學家相信太陽系中存在這麼一顆極端的九號行星呢?
  • 為何月球、地球、太陽、太陽系、銀河系皆有中心,而宇宙沒有?
    有科學家認為,大約在35億年前,月球核心是一片熔融狀態,並產生了強烈的磁場,比地球的磁場還要強。二,地心。地核位於地球的最內部。半徑約有3470 km,主要由鐵、鎳元素組成,高密度,地核物質的平均密度大約為每立方釐米10.7克。溫度非常高,有4000~6800℃。
  • 科學家猜測,太陽系第九行星可能是一個小東西,它比行星可怕多了
    於是人們將目光放在了太陽系邊緣,因為那裡的光線非常暗,是人類觀測的一個盲區。再加上柯伊伯帶的阻擋,太陽系邊緣究竟有什麼樣的天體存在,科學家也不知道。那麼太陽系邊緣有沒有可能存在一顆巨大的行星呢?科學家通過對太陽系邊緣天體軌道的不斷探測研究,還真發現了一些不同尋常之外。
  • 宇宙中會不會存在微型黑洞?
    我們常常看到星空知識裡有關黑洞一說,就是密度可以無限大、體積可以無限小的黑天體,說它黑,只不過是因覺視所看到的臨界範圍,說不定黑洞內部是非常明亮的。也有學說認為,我們其實生活在黑洞內,因為銀河系就是一個巨大的黑洞,黑洞中心自然是銀心,我們的太陽系圍繞著中心的黑洞旋轉,銀河系裡所有恆星、行星、衛星和彗星雲都在黑洞內壁。按理說,最終會被黑洞中心所吞噬。現在是不說大黑洞,說的是小黑洞,微型黑洞。那宇宙中會不會存在微型黑洞?
  • 神秘的「九號行星」 它可能根本不是一顆行星而是原初黑洞
    會不會是一個原初黑洞?九號行星之謎太陽系幅員遼闊。儘管我們的太空技術正在突飛猛進,外太陽系中有許多小型星球依然尚未被我們尋獲,而科學家認為,九號行星要比這些天體大得多,質量約等於地球的五到十倍,到太陽的距離介於400至800天文單位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