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摘得2017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2021-01-08 網易科技

網易科技訊9月9日,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上,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宣布,清華大學副校長、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施一公在解析真核信使RNA剪接體這一關鍵複合物的結構,揭示活性部位及分子層面機理作出重大貢獻。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是:遺傳信息從DNA到RNA再到蛋白質。從酵母到人等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含有外顯子和內含子,前者是編碼蛋白質的DNA序列,後者不含蛋白質編碼信息。DNA指導下轉錄出前體信息RNA後,剪接體將內含子切除,這樣得到成熟的信使RNA,後者通過翻譯將遺傳信息傳到其編碼的蛋白質的胺基酸序列中。RNA剪接的異常可以導致多種人類疾病。但是,在施一公博士的研究之前,剪接體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沒有得到闡明。

應用近年冷凍電鏡的技術突破、結合前人對剪接體生物化學和結構生物學研究,施一公博士首先解析了真核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結果,第一個揭示了活性部位,很大地推進了我們對剪接體複合物的理解[1,2]。繼此,施一公博士解析了剪接過程剪接體三個重要中間過渡複合物的結構[3-6],顯示剪接體功能重要的重構和結構基礎。施一公實驗室還報導了人類剪接體的原子解析度結構[7]。結合德國馬普生物物理化學研究所的Reinhard Lührmann博士和英國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Kiyoshi Nagai(長井潔)博士等科學家的貢獻,施一公實驗室的結構推動我們對剪接過程的機理理解,為治療剪接體相關的人類疾病提供了結構框架。

[1] Science 349: 1182 (2015).

[2] Science 349: 1191 (2015).

[3] Science 351: 466 (2016).

[4] Science 353: 895 (2016).

[5] Science 353: 904 (2016).

[6] Science 355: 149 (2016).

[7] Cell 169: 918 (2017).

出席本屆未來科學大會頒獎禮的還有馬化騰、丁磊、徐小平等捐贈人代表,饒毅、王曉東、謝曉亮、丁洪等科學委員會成員。

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正式設立,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一年一屆,未來科學大獎的頒獎對象不限國籍,但需要是在大中華地區(包含中國大陸地區、香港、澳門及臺灣)完成研究的科學家,且研究要具備原創性、長期重要性和巨大的國際影響。

2016年,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和「物質科學獎」得主分別為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和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增設「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附:

2017年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名單:

【生命科學領域】

何川,芝加哥大學講座教授,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

駱利群,史丹福大學文理學院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饒毅,北京大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

王曉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美國科學院院士;

謝曉亮,哈佛大學Mallinckrodt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

【物質科學領域】

丁洪,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季向東,李政道研究所資深學者,上海交通大學鴻文講席教授;

文小剛,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格林講席教授;

楊培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材料科學與工程系雙聘教授,S.K./Angela Chan特聘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

餘金權,美國Scripps研究所化學系Frank and Bertha Hupp教授。

【數學與計算機領域】

李飛飛,美國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終身教授、人工智慧實驗室主任,谷歌雲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首席科學家;

李凱,普林斯頓大學Paul & Marcia Wythes講席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

勵建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田剛,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

夏志宏,南方科技大學講座教授,美國西北大學Pancoe講席教授。

「未來科學大獎」三大獎項對應的捐贈人名單:

【「生命科學獎」的捐贈人】

丁健,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

李彥宏,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執行長

沈南鵬,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

張磊,高瓴資本集團創始人兼執行長

【「物質科學獎」的捐贈人】

鄧鋒,北極光創投創始人兼董事總經理

吳鷹,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

吳亞軍,龍湖集團董事長

徐小平,真格基金創始人,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的捐贈人】

丁磊,網易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

江南春,分眾傳媒創始人、董事長

馬化騰,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

王強,真格基金聯合創始人,新東方聯合創始人

(註:每個單項獎的100萬美元獎金都由4位企業家分攤捐贈,且每個大獎、每個捐贈人都承諾捐贈10年,從而保障基金的可延續性。)

本文來源:網易科技報導 責任編輯: 白鑫_NT4464

相關焦點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數學家彭實戈獲獎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獲獎評語: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公布:山東大學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2020-09-06 18:01:22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齊魯壹點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於北京時間9月6日上午10:00舉行,正式公布獲獎名單。
  • 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
    12月27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舉辦線上開幕儀式。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是「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活動為期4天。未來科學大獎周項目委員會聯席主席與未來科學大獎歷屆獲獎人、捐贈人、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會主席齊聚雲端,共同啟動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
  • 2020未來科學大獎舉行雲端頒獎典禮|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近年來,大中華地區生命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產生了重要的發明、發現,值得獲取中國的最高獎——未來科學大獎!饒毅:在中國與世界一樣進入了「生命科學世紀」的今天,我相信,我們中國的科學家將會有更多在現代生命科學方面做出新的卓越的貢獻,我們未來科學大獎也將向大家呈現越來越多現代生命科學的工作。
  • 未來科學大獎周|王振義解密腫瘤的誘導分化治療,用科學禮讚生命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30日消息,北京時間2020年12月30日,由未來科學大獎聯合上海瑞金醫院共同舉辦的「生命的禮讚——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學術報告會」首播。2020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王振義,上海長徵醫院教授謝渭芬,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任瑞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教授王鑄鋼進行了主題報告與學術交流。
  • 2020「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未來科學大獎出爐,有哪些牛人大伽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了獲獎人。該項獎由於其難度、含金量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是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是我國內地首個非官方科學獎項,單項獎金高達100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共分三個獎項:「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每個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1. 「生命科學獎」獲獎人:張亭棟、王振義。科技貢獻: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中美雙院士」施一公:大學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
    據官網介紹,西湖大學是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前身為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由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等發起創辦,於2018年2月14日正式獲教育部批准設立,舉辦方是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首任校長由施一公教授擔任。中美雙院士的施一公是名副其實的「大牛」。
  • 這家明星藥企即將港交所敲鐘,團隊成員除了施一公,還有這些人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12月,施一公和嚴知愚(現賽諾菲巴斯德執行總監業務運營負責人)在北京昌平科技園合作創立。當時,注入資本56萬元,施一公佔股62%,嚴知愚佔股38%。2015年,北京諾誠健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昌平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成立。歷時兩年,股份交易、持續重組,初期股東變更為崔霽松博士和趙仁濱博士,兩人均全資擁有。
  • 跟隨科學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學創新之光
    本次活動由格致論道講壇與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聯合主辦,邀請到了七位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獎獲得者作為演講嘉賓,七位科學家分別從生命科學、納米摩擦、生物分子、金屬鍛造、工程地質、數學猜想、雜交培育出發,為在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前沿科學盛宴。
  • 96歲王振義未來科學大獎獲獎感言:為什麼不獎勵年紀輕的人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88歲的張亭棟和96歲的王振義摘得「生命科學獎」,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他們二人對治癒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
  • 北京大學4人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8月28日「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新聞發布會在中國科學院舉行,北京大學共有4人獲獎,其中高原寧院士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關啟安、肖雲峰、陳興3位教授榮獲「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
  • 施一公院士震撼演講《生命科學認知的極限》:我對未來如何思考,科學顛覆人的想像
    然而不要忘了,這樣一個鮮活的生命來自於一個受精卵。生命開始之後,生命的歷程很漫長,這裡面有很多苦惱。我記得我看過一首打油詩是這樣說的:我們生命的歷程飽受挑戰,有很多來自於疾病,其中三類疾病和人類有很大關係。
  • 2020年度菠蘿科學獎在溫州開獎
    在18日晚的頒獎儀式上,菠蘿科學獎依照慣例頒發出菠蘿科學獎數學獎、菠蘿科學獎生物學獎、菠蘿科學獎物理獎、菠蘿科學獎心理學獎、菠蘿科學獎化學獎、菠蘿科學獎發明獎獲獎者、菠蘿U獎、菠蘿科學獎幻想獎、菠蘿科Me獎獲獎以及菠蘿科學獎醫學獎十大獎項。  菠蘿科學獎的口號是「向好奇心致敬」——通過獎勵那些有想像力、有趣的科學研究成果,喚起公眾對科學的好奇心和熱情。
  • 「斜槓青年」高級玩家 李彥宏又踏足生命科學領域
    據了解,「百圖生科」是一家生物計算技術驅動的生命科學平臺公司,致力於用高性能生物計算和多組學數據技術加速創新藥物和早篩早診等精準生命科學產品的研發,力圖讓更多疾病可預警、可控制、可治癒,實現人類百歲健康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