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隨科學探索者,追逐前沿科學創新之光

2020-12-12 中科院格致論道講壇

2020年9月6日,中科院格致論道第56期「探索者·創新之光」活動在中科院信息化大廈順利舉辦。本次活動由格致論道講壇與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聯合主辦,邀請到了七位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和青年獎獲得者作為演講嘉賓,七位科學家分別從生命科學、納米摩擦、生物分子、金屬鍛造、工程地質、數學猜想、雜交培育出發,為在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前沿科學盛宴。中國科學院高鴻均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局王篤金局長,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廖方宇主任、韓華書記等領導出席,中國科學院機關各局近 60人現場參加了本次活動。

本次活動在人民日報客戶端、央視頻、百度APP、bilibili、微博、知乎等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在線觀看了本次活動直播人次突破300萬,在網絡上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

他率領團隊在剪接體的分子結構和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突破性地得到了世界上首個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一步步完成了剪接體的完整拼圖,極大地推動了這個領域的發展。他就是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家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施一公。「剪接過程在每個人體細胞中時刻都在進行,它和我們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施一公院士講述了什麼是結構生物學、什麼是剪接體,帶領大家走進了生命科學的神奇世界。

提到摩擦力,你一定不陌生。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所有研究摩擦力的科學家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控制」摩擦力。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摩擦學專家雒建斌率領團隊開展了廣受重視的國際前沿方向——超滑研究, 並發現了新的超滑體系, 這被認為是一項顛覆性技術, 在製造、醫療、航空等方面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為解決人類高能耗問題提供了一個重要途徑。雒建斌院士講述了研究超滑體系的過程,更普及了超滑對於未來各行業的重要意義和應用前景。

化學與生命科學的交叉融合為分析、理解和操控生物學過程開闢了一條全新的研究途徑。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得者、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陳興率領團隊,圍繞「活體中聚糖的精確化學標記和功能解析」開展研究,實現了聚糖的精準標記和解析。在演講中,陳興講述了糖生物學對於生命科學的重要意義,人體內的血型決定、白細胞遷移、流感病毒入侵宿主細胞、癌細胞免疫識別等過程都與細胞表面的糖有關。

大鍛件是重大裝備的核心部件, 在國家安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他與團隊近年來突破了大鍛件「以大制大」的思路局限, 在國際上率先提出金屬構築成形思想,其研究成果對於推動我國高端裝備快速發展, 保障重大裝備核心材料的自主可控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就是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孫明月。在演講中,孫明月普及了鍛造對於鑄就大國重器的重要價值,引發了公眾對鍛造科學的關注與好奇。

近年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極端乾旱氣候事件頻發, 誘發了一系列環境工程地質問題或災害,這不僅對國民經濟建設產生深遠影響,更為當前工程地質研究帶來許多新的挑戰。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獲得者、南京大學教授唐朝生率領團隊從極端乾旱氣候作用出發,揭示了土體水分蒸發-收縮-龜裂過程及其耦合作用關係,彌補了工程地質領域在極端乾旱氣象災害方面的研究不足, 對提升工程地質界應對極端乾旱氣候事件的決策能力、增強綜合防災減災能力, 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唐朝生從「玩泥巴」的故事出發,講述了土地龜裂對於工程地質問題和環境地質問題的重要作用,帶領受眾一起解碼自然泥土中的奧秘。

他用了一種出乎意料但巧妙的方法解決了一個重要問題,建立了具最優估計的L2延拓定理,發現其與許多不同問題的聯繫並予以解決, 打破了以往僅與一個問題有聯繫的局限。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獎獲得者、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關啟安用一種巧妙的設想,開啟了關於乘子理想層的強開性猜想。在演講中,關啟安從強開性猜想出發,向公眾分享了高數學習的心得與體會,引發了受眾的強烈共鳴。

由於雜交種子後代會發生性狀分離,無法保持其雜種優勢,因此育種學家必須每年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制種工作。科學家們長期認為,無融合生殖能夠解決這個難題,並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由於其發生機制的高度複雜性, 一直未能取得突破。2020年度陳嘉庚青年獎獲得者、中國水稻研究所研究員王克劍一直從事雜交水稻育種前沿技術的探索,並實現了雜交稻無融合生殖從0到1的原創性突破, 開闢了無融合生殖固定雜種優勢的研究方向。王克劍提出了雜交品種面臨的三個難點,並講述解決的途徑與經歷,向公眾普及了無融合生殖對於雜交水稻的重要意義。

本場主持人是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段玉龍,他用幽默風趣、生動活潑的主持風格,帶領現場觀眾和收看直播的網友共同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關于格致論道

「格致論道」,原稱「SELF格致論道」,是中國科學院全力推出的科學文化講壇,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中國科普博覽承辦。致力於非凡思想的跨界傳播,旨在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獲取更多信息,歡迎關注官網:www.self.org.cn,微信公眾號:SELFtalks,微博:格致論道講壇。

關於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與陳嘉庚科學獎

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成立於2003年,是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銀行出資設立的非營利的全國性基金會。陳嘉庚科學獎由陳嘉庚科學獎基金會設立,前身是1988年設立的陳嘉庚獎,定位於獎勵近期在中國做出的重大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2010年,基金會設立陳嘉庚青年科學獎,獎勵在中國獨立做出重要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的、40歲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兩個獎項均突出強調做出「原創性科學技術成果」,鼓勵科學家從事基礎科學研究。陳嘉庚科學獎和陳嘉庚青年科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依託中國科學院學部組織評審,分別設置6個獎項,包括:數理科學獎、化學科學獎、生命科學獎、地球科學獎、信息技術科學獎和技術科學獎。

相關焦點

  • 越南榮獲2020年東協數據科學探索者獎
    原標題:越南榮獲2020年東協數據科學探索者獎 來源: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大使館經濟商務處據越南新聞網11月21日報導:來自越南的鯰魚團隊在由東協基金會及其合作夥伴SAP共同主辦的2020年東協數據科學探索者(ASEAN DSE)競賽中獲得一等獎
  • 美麗科學 融合科學與藝術之美
    2020年11月19日至22日,由滬蘇浙皖四省市黨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的第三屆長三角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成功舉辦,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皖新傳媒」)「美麗科學」展區一經亮相受到了參展觀眾的熱切關注和稱讚,最終憑藉「融合科學與藝術之美」的創新設計榮獲組委會頒發的
  • 2020未來科學大獎舉行雲端頒獎典禮|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通過評獎活動,能夠鼓勵更多的女性科學家參與活動,並選出女性科學家給予表彰,我希望未來科學大獎會有更好的五年,五十年,甚至五百年。何川:科學的歷史是一個人類追求真理、滿足好奇心的歷史,好奇心往往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我希望大家不管是在生命科學或是在其他的科學領域,能夠永葆好奇心。
  • 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
    12月27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舉辦線上開幕儀式。今年未來科學大獎周的主題是「科學之光 溫暖世界」,活動為期4天。未來科學大獎周項目委員會聯席主席與未來科學大獎歷屆獲獎人、捐贈人、科學委員會委員、監督委員會主席齊聚雲端,共同啟動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
  • 營員眼中的科學營 | 立求索之心,憑科學許國!
    北京大學分營北京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中國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和民主科學思想的陣地,中國共產黨最早的活動基地,作為「211 工程」和「985 工程」高校,北京大學是當之無愧的國家培養高素質、創造性人才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前沿,是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國際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窗口。
  • 河北省成功舉辦「藜麥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前沿技術」燕趙科學...
    2020年12月4日,由河北省科學技術廳、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辦,國家半乾旱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中國作物學會藜麥專業委員會、張家口市農科院、京津冀藜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單位協辦的「藜麥研究中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前沿技術」燕趙科學論壇在石家莊成功舉辦。
  • 海報視頻丨中國科協發布2020十大前沿科學問題、十大工程技術難題
    &nbsp&nbsp&nbsp&nbsp為研判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抓住科技創新突破口,前瞻謀劃和布局前沿科技領域與方向,經過網絡初評投票、覆審評議和終審評議,8月15日,中國科協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閉幕式上發布了10個對科學發展具有導向作用的科學問題和10個對技術和產業具有關鍵作用的工程難題。
  • 白春禮院長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揭牌儀式暨科學與哲學前沿...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目標任務也圓滿完成。我們正積極對未來的發展布局進行謀劃。科技創新要跨進新階段、邁上新臺階、步入新境界,需要在科學家的頭腦中源源不斷地湧現新的科學概念、科學思想、科學方法,而如何才能形成有利於創造性思維的氛圍、營造有助於獨創性觀念產生的環境、夯實突破性成就生長的基礎,我們需要進一步深入反思科學技術的歷史發展規律,因而需要進一步深刻認識科學與哲學的關係。 從歷史的維度來看,哲學是科學之源。
  • 石家莊市舉行第20屆中小學探索者科技創新大賽
    為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經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協、團市委研究,決定舉辦石家莊市第20屆中小學「探索者」科技創新大賽。初中生獲得創新大賽市級一等獎,將作為石家莊市普通高中自主招生試點學校的報名條件之一。
  • ...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科學」成為永恆主題...
    它是面向未來產業、未來生活、未來風景的未來之城,它是鼓勵創新、開放包容、追逐夢想的夢想之城,它是科學家的家、創業者的城……它,是西部(重慶)科學城。在這裡,將讓「科學」成為永恆主題,「創新」成為最強旋律。9月11日,西部(重慶)科學城建設動員大會在渝州賓館召開。科學城是什麼?怎麼建?重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深入採訪。
  • 南大「科學之光」通識課火爆開講
    昨晚,南京大學首屆「科學之光」系列通識課正式開講,中國科學院院士邢定鈺、祝世寧,教育部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陳鵬飛擔任主講人。慕名而來的學生將教室坐得滿滿當當,後來者甚至只能搬個小凳子在教室後面「加座」。
  • 【一院一品】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上善若水 生命之光
    上善若水,意蘊綿長;生命之源,厚積薄發!四十載立志報國,蝶變煥新;二十載建院徵程,催人奮發!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始終秉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西遷精神,立足「四個面向」,高揚「四面旗幟」,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勇擔建設中國特色和世界一流學科使命,以開放、融合、創新的胸懷,緊扣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領域中的關鍵科學問題與核心技術,推動醫工融合、前沿交叉,昂首闊步書寫「生命」新華章。
  • 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二...
    4月27日,第五屆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暨中國電科院「二零八科學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圍繞「跨學科交叉,促創新融合」主題,立足能源生產、消費革命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展望世界能源科技發展趨勢,分析研判跨界技術融合創新方向,面向我國電力科研前沿,啟迪學科交叉融合思維,促進協同創新。
  • 盧革宇教授:堅持求實創新,堅守學術誠信,做有意義、有品位的科學研究
    增強創新意識,做有品位的科學研究科學研究貴在創新,依據研究屬性不同,創新具有不同類型:原始創新、前沿創新、技術創新、集成創新、應用創新等等。無論何種屬性的創新,都需要創新主體具有創新意識、提出創新思想、進行創新實踐、產生創新成果。
  • 中國交叉科學學會,來了!
    籌備期間,南科大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向國內外交叉學科領域院士及享有盛名的交叉研究機構發送邀請函,請他們一同深度探討如何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生長點,完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動力機制、資源配置機制、組織協調機制、利益保障機制和評價監督機制,並為跨高校交流合作搭建平臺。
  • 《香腸派對》阿怪科學怪人皮膚怎麼樣 阿怪科學怪人皮膚展示
    導 讀 《香腸派對》阿怪科學怪人皮膚什麼樣呢?相關的圖文展示小編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了。
  • 四川省幹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落戶成都
    2020年8月12日,四川省幹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在天府國際金融中心恩樂生物正式揭牌,該中心的成立為再生醫學行業帶來新的思路與方向,為提高大眾健康水平,助力大健康產業的良性發展注入新的力量。田衛東指出,四川省幹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的落成,將促進國內幹細胞轉化研究平臺的建設,開展高水平研究,打造一個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現代化、產學研結合緊密的大型科研平臺;馬傑教授提到,恩樂生物以幹細胞、免疫細胞為核心的再生醫學研究不斷取得突破,聚焦行業技術前沿,加快創新發展,努力掌握更多「硬核科技」。
  • Science《科學》公布:全世界最前沿的125個科學問題
    ▼ Science《科學》創刊125周年之際,公布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讓你知曉了解前沿科學研究方向,對讀者的成長或許會有一些幫助。
  • 學界泰鬥、科技「後浪」同臺呈現科學之美 上海國際傳媒港「科學...
    上海歡迎並支持與總臺就世界頂尖科學論壇開展更為深度的合作,通過國際傳媒港「科學嘉年華」這個舞臺,匯聚全球創新智慧,扶持青少年科技人才成長,助力上海科創中心建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項目籌備組組長齊竹泉致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上海項目籌備組組長齊竹泉表示,總臺長三角總部、上海總站啟用一年多來,已在國際傳媒港成功舉辦主題燈光秀、中國影視之夜、時尚嘉年華等多場大型活動,本次「科學嘉年華」是將國際傳媒港打造成「世界影視基地、文化創意高地、國際時尚之都、市民喜愛之地」的又一次舉措。
  • 腦科學打開生命禁區之窗 或是下代信息技術創新源頭
    腦科學打開生命禁區之窗 或是下代信息技術創新源頭 原標題: 光明圖片/視覺中國  【科學向未來】   編者按  腦與類腦研究是世界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以類腦智能引領人工智慧,實現人工智慧普適化,將引起經濟社會變革性發展,對人類文明進步產生重大影響。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已將「腦科學與類腦研究」列入啟動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