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登月後怎麼把人送回地球,難道月球上有火箭或飛船嗎?

2021-01-08 科學美少男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飛出地球,登上其他星球不算厲害,還能回來才是「高手」!美國登月已經是上世紀的事情了,隨著科學認知與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質疑的聲音反而越來越多。其中飛船登陸之後,如何返航就是一個很大的技術難題,特別還是在上個世紀。

要知道阿波羅號是土衛五號運載火箭給帶上天的,該火箭的推力至今都穩坐世界第二,而月球上並沒有如此強大的火箭與發射塔。

返航的問題關鍵在於引力,因為事件的背景是地月系統,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從地球到月球像是在爬坡,而從月球返回地球則是下坡的順風路。返航方案只限於月球,火星、金星都不適用。下面我們就來破除一下外界對人類第一次登月的質疑。

登月

從地球到月球分為:

火箭加速,克服地球引力升空進入環地球軌道火箭再次加速脫離地球軌道進入地月轉移軌道,飛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切入環月球軌道,具備一定速度,克服月球引力,繞月球運行,緩慢減速,讓月球引力稍佔上風,利用引力繞月緩緩降落。

登陸過程沒有什麼瑕疵可挑,一切順理成章,但是這個過程中存在一些細節,這些細節為阿波羅號返航埋下了伏筆。

返回的準備

在飛出地球的過程中,隨著燃料耗盡,土衛五一節節脫離,當它們進入地月軌道時,火箭最前端的部分,也就是那個尖尖的部分為指令艙和中間的服務艙,脫離了火箭,來了一個180度大旋轉。

圖:調過頭來的指令艙,準備與登月艙「接吻」

「頭」和「腳」調了個個之後,又回來了與處於中間的登月艙進行對接,看看服務艙「腳」上那個大噴氣孔,用腳想也知道服務艙攜帶著燃料。緊接著指令艙與服務艙帶著登月艙與土衛五最後一節推進器分離進入地月軌道。

當阿波羅號登入月球後,人類下來溜達了「一大步」,插上了小旗,撿了石頭,就準備往回走了。眼尖的小朋友,可能發現了,剛才那個調了個的「尖尖」指令艙和服務艙哪去了?還有登月計劃一共派出去3個太空人,為什麼下船的只有兩人?

其實船上沒人了,因為另一個太空人壓根就沒在月球上,在組合狀態下環月軌道運行時,阿姆斯特朗與奧爾德林躲進了登月艙,然後與指令艙脫離,減速降落月球。而麥可·柯林斯繼續留在了指令艙中,圍著月球轉圈圈,指令艙才是返程車,他在等待下一個任務——帶大家回家。

火箭的逃逸速度

阿波羅號起飛的關鍵因素在於月球的引力。在操場上,扔個球,能扔出30米開外,如果在珠穆朗瑪峰上,你能扔更遠,因為山與地面有一個坡度。地球並不是平的,而是圓的,如果球離手時擁有足夠的初速度,使得球都已經離開地球了還沒有落地,那麼會發生下面的情況:

球環地球運行,要達到環地球運行的初始速度,稱之為第一宇宙速度,7.9 km/s。如果勁再大點,地球的引力也無法讓它回心轉意,它就會發生下面的情況:

這種情況叫逃逸,地球的逃逸速度也叫第二宇宙速度,11.2km/s。逃逸速度只有天體的質量與半徑有關,而質量與半徑又決定了天體的引力,因此科學家也經常用逃逸速度來描繪天體的引力強弱,例如黑洞,宇宙至高速度的光都無法逃逸,所以黑洞引力極強。

從月球返航

月球引力很小,它的逃逸速度為2.4km/s,阿姆斯特朗穿著厚重的太空衣,小心翼翼的走起來都一蹦一跳的,如果它使勁一跳,估計能秒了地球上的撐杆跳記錄。這意味著月球上根本不需要土衛五這麼強勁的推進器,只需要配備一個「迷你火箭」和「迷你發射臺」。

阿波羅號登月艙分為兩部分,下部分為下降級,攜帶少量的燃料可以穩穩的把飛船降落在月球表面。當飛船要離開時則與上半部分解鎖,變身成發射臺。而上半部分為上升級,也攜帶了少量燃料和發動機,這個迷你構造足以支撐它克服引力飛離月球表面。當登月艙上升級返回月球軌道,和指令艙對接,回家的事就傳遞給「大容量噴氣口」(服務艙)了。

實際上,在整個過程中,除了人和石頭,整個登入月球的部分都被拋棄在了月球上。下降級作為發射架永遠停留在月球表面。而上級部分在於指令艙對接之後,登月艙的兩位太空人帶著「石頭」進入指令艙,隨後上升段的登月艙就與指令艙分離,被拋棄在月球的軌道上,隨著它慢慢減速最終也會墜入月球表面。那麼好好一個登月為什麼要分分合合的?

多種方案的選擇

登月的方案當時設想了幾種:

直接起飛由火箭帶著飛船起飛到達月球登入,拿完石頭,火箭再次起飛,回到地球。

在地球軌道會合火箭可以小一點,但用兩艘,分別把登月艙和指令艙送到地球軌道進行對接,再飛往月球,再整體返回。

圖:直接起飛或者地球軌道集合的設想圖

月球表面會合也是用兩艘,一艘無人駕駛,帶著推進器登入月球,然後載人的登月艙到達月球,太空人拿完石頭進入到之前先到的太空飛行器中,然後推進上升返回地球。

圖:月球軌道會合方案全過程

月球軌道會合這個方案就是阿波羅號登月所用的方案,一個大型火箭帶著兩個太空飛行器,較大的裝載著返回地球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裝配進入地球大氣所需的隔熱板,這部分不登月,只環月。另外一個,輕裝上陣,質量較小的只載人,還有少量登入月球以及從月球表面返回月球軌道所需的燃料。耗盡了服務艙所有燃料,最終只剩下個小圓錐的指令艙進入大氣層掉入海中。

能量

選擇最後一種方案是出於對能量的考慮。太空飛行器所需能量的地方主要在克服引力起飛與變軌。飛向月球時並不需要考慮能量問題,因為我們有完善的發射臺與強大的火箭。

而在月球上升空就提襟見肘了。雖然月球引力較小,但也需要達到一定初速度才能起飛上升到月球軌道,質量越大,起飛加速所需要的能量就越大,所以登月部分的質量需要儘可能壓縮到最小。

阿波羅11號的徽章為一隻老鷹降落在月球上,從側面看這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登月艙就像一隻老鷹,它看似體型很大,實際上並不重,主要的質量都濃縮在羽毛之下。鷹爪代表著登月艙的下降段,著陸時兩爪可以分開,穩穩的鎖住地面。

翅膀代表著起飛,完成任務之後,鷹爪變為固定在地面的發射架,留在月球,上升段攜帶的燃料與推進器就像老鷹的扇起翅膀帶著它們起飛。最後老鷹完成了任務,留在了月球上。較大的太空飛行器(服務號)擁有充足的燃料,可以進行幾次變軌,加上地月系統中作為主導的地球引力牽引,最終石頭與太空人回家。

火星回不來

登月整個過程非常流暢,完美,並沒有什麼好質疑的。現在的他們已經瞄了火星好久,火星的單程路程需要至少39天,而月球來回只用8天,距離預示著燃料。而火星比月球大得多得多,逃逸速度約為5km/s。往火星送個探測器,登陸車對於人類來說問題不大。

如果想要從火星起飛,並且攜帶大量燃料以及生活物資返回地球就是難事了,迷你發射架與發動機無法使龐然大物達到逃逸的速度。我們需要在火星有發射基地,並且能利用並開採火星上的燃料才能返航,因此至今為止美國人都還沒有把人送到火星上。

阿波羅計劃結束

從阿波羅11號,阿姆斯特朗打了個頭後,阿波羅計劃多次成功登月,在月球各處插了不少旗子,最後也插累了,石頭該撿的也撿了,沒有什麼新鮮感了,關鍵超級費錢。於是在阿波羅17號之後,美國人終止了阿波羅計劃。能邁出一大步,再邁回來,這是高手的操作!

相關焦點

  • 美國人登陸月球之後是怎麼把人送回地球的?
    這是50年前地球上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說的話。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載人登陸月球,此舉轟動了全世界,但時至今日,很多人都對載人登月持懷疑態度,人們認為憑藉當時的技術,即便是現在的美國也是難以做到登月的,就算當時登上了月球,那麼阿波羅飛船上的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呢?一、如何實現登月?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上個世紀美國登月,質疑聲卻延續到了這個世紀。到目前為止,人類一共成功登月6次,全都是來美國人,為什麼就美國能登月,其他國家怎麼就沒人上去?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月球沒有火箭,飛船是怎麼離開月球返回地球的
    早在50多年前,我們人類就展開了載人登月計劃,前後一共有6艘阿波羅載人飛船實現登月,將6批次12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還成功將太空人帶回地球。時至今日,還是很多人認為當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是「騙局」,在網絡上我們還是可以看到很多相關的質疑之聲。
  • 美國登月,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基地,人是怎麼回來的?
    此次火箭成功發射還有一個關鍵的地方,那就是海上移動平臺的發射。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初,美國執行了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從阿波羅11號-阿波羅17號共成功了6次把12位太空人送上了月球表面,其中阿波羅13號發射失敗,未能完成載人登月任務,索性太空人沒有生命危險。
  • 美國登月成功6次,月球上沒有建火箭發射站,人是怎麼回來的?
    美國登月是真是假?由於當年美國登月的影像資料遺失了不少,再加上當時觀看過登月直播的6億人不少都已經離世,所以不少人都懷疑美國當年根本沒有登上月球,直播畫面很可能是在幕布後期處理的效果。而到現在為止,美國依然是唯一有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並且是在遙遠的50多年前就連續6次登上月球,即便是當時這個領域技術同樣優秀的前蘇聯,也一次也沒有成功實現載人登月任務。不管是否認同,很多人都知道阿波羅11號是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但鮮有人知第一個實現在月球附近環繞飛行的太空飛行器,卻是前蘇聯在1959年發射的月球一號無人探測器,而美國提出阿波羅系列月球探測計劃都已經是幾年後了。
  • 載人登月成功後,月球上沒有發射站,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
    載人登月成功後,月球上沒有發射站,太空人是怎麼返回地球的?自從上個世紀第一次載人登月開始之後,徹底的拉開了人類對於月球的研究,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問,在我們實現載人登月之後,飛船到底是如何從月球飛回地球的呢?
  • 美國成功登月後,太空人怎樣從月球回來的?難道都是假的?
    美國成功登月後帶領人類進入一個新時代,自從美國登月後,關於外界的質疑聲從來沒有停止,從上個世紀開始一直延續到本世紀,全都是質疑美國是否成功登月言論。據了解目前為止,美國一共成功登月6次,即便如此大家還沒有打消質疑聲,讓很多人好奇,為什麼僅僅只有美國能夠登月,其他國家無法實現登月呢?即使有很多人向美國學習載人航天知識,全都遭受拒絕,在上個世紀美國是如何把人類送上太空的呢?如何把人類帶回來?
  • 月球沒有發射平臺,登月太空人是如何成功返回地球的?
    要知道以半個多世紀前的航天技術,人類即使發射衛星進入太空都有很大的風險,更不要說將太空人送上其它星球了。即使到了現在,我們對於半個世紀前的美國登月,仍然感到大膽和不可思議。要知道近半個世紀以來,雖然人類對月球的探索一直都在進行,但是再也沒有進行過載人登月。難道以人類現在的科技無法做到載人登月?於是這個時候,不少人開始懷疑美國當年的登月壯舉,認為那可能是一場騙局,為此還提出了不少的疑點,比如那面國旗為什麼會飄著?要知道月球沒有大氣,可不會有風。
  • 阿波羅20號飛船悄悄登月嗎?傳聞美國從月球帶回三眼女屍是真的嗎
    現在NASA公布了其「阿爾忒彌斯」登月計劃的最新安排:先在2021年11月實施「阿爾忒彌斯1」任務,即第一次發射獵戶座飛船環繞月球飛行,但不搭載太空人;隨後在2023年實施「阿爾忒彌斯2」任務,獵戶座飛船搭載太空人環繞月球飛行,但是不會著陸到月球表面;在2024年實施「阿爾忒彌斯3」任務,將太空人送上月球表面,在月球表面停留一周
  • 嫦娥歸來後?載人登月飛船有突破性進展,月球基地計劃披露!
    嫦娥歸來後?載人登月飛船有突破性進展,月球基地計劃披露!嫦娥五號攜帶著月球樣品已經順利返回地球,這不是終點,而是中國載人登月的新起點。嫦娥五號回家後,我們期待已久的載人登月到底什麼時候能實現?中國航天還將進行哪些太空探索?今天波普空間與你講述中國航天的曠世計劃!如果你喜歡我的視頻,新同學請關注,老朋友請點讚!月球基地月球基地計劃是我國探月工程下一個十年的重點任務,屆時將邀請歐洲航天局和俄羅斯航天局共同參與,在月球進行長時段,大規模的科學研究,甚至開發月球資源造福人類!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任務,跟51年前美國登月相比有多大差距?
    今天怎麼也得憋出一篇有水平的文章來!可是寫什麼呢?看那些人把嫦娥五號的角角落落都寫遍了,連半世紀前的阿波羅登月都挖出來了。好吧!我也來將嫦娥五號與51年前美國的阿波羅登月來對比一下,看看我們的嫦娥五號還有多大的上升空間。
  • 中國人在月球上挖土,美國人還是酸了
    最後,崔娃還不忘了把外星人請出來,說了一句酸不溜秋的話:「我去佛蒙特州都得隔離,我們不應該把人送上太空去碰東西。」問題是隔離的是美國人,又不是中國人,我們上月亮上搞點土特產,和美國人隔不隔離有個毛關係?
  • 50多年過去了,美國登月是世紀騙局嗎?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嗎?
    1969年7月20日,美國阿姆斯特朗以及奧爾德林成為世界上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類,月球上留下人類的腳印清晰可見,這是繼蘇聯加加林成功飛入太空之後首次完成的世紀之舉,距今已經50多年過去了,在這期間美國沒有提及登月之事,難道美國當初登月是一個世紀騙局嗎?月球上真的有外星人嗎?
  • 月球上沒有火箭發射平臺,美國登月航天員是如何返回地球的?
    太空飛行器起飛核心是動力裝置,所謂的火箭發射站,僅僅是一個輔助平臺,而且這個平臺的樣貌並不是千篇一律,比如蘇聯和美國的火箭發射平臺,所以不要思維定勢般的認為,想要從月表返回,那麼在月表上就必須建造一個類似地球火箭發射平臺那樣龐大的裝置。
  • 這回換俄羅斯出手,核動力飛船即將登月:一舉運上月球10噸貨物
    近來關於探月的消息一個接一個,中國嫦娥五號從月球帶回了月壤,美國計劃將探月任務外包給四家企業,俄羅斯也不甘寂寞,宣布了自己的登月計劃。俄羅斯方面表示將開發以核能作為動力的運輸飛船,將擁有一次運輸最高10噸的能力,未來載人登月之前就可以提前將貨物送往月球,這將大大降低太空貨運成本,給各國的探月計劃提供便利。俄羅斯研發核動力飛船目前各國的探月行動中,航天員跟物資都是一同乘坐飛船前往月球的,這大大限制了每次探月能夠攜帶的物資重量,對飛船的設計也有極高要求。
  • 月球曾現墜毀飛船!三眼外星人還被帶回地球!美國當年沒有騙人?
    前言: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載人飛船成功登陸月球,此後,月球正式留下了人類的痕跡。但從此以後,直到今天都再也沒人登陸過月球。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美國的阿波羅號還曾在月球上發現墜毀飛船,還曾將月球上的外形人帶回地球,這到底是真是假?
  • 1969年美國人真的登上月球了嗎?美國登月或是彌天大謊嗎?
    此後,美國又發射了「阿波羅」12、13、14、15、16、17號飛船,除了13號因運載火箭故障外,其他飛船均登月成功。月球上看地球當時美國的登月過程是在全世界直播的,全球大約有6億觀眾觀看直播,但是,在直播的關鍵時刻,電視上的信號中斷了
  • 4年後登月!NASA這次將送女太空人上去,還要搭建月球基地
    月球作為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星球,它自古與人類就存在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到了上個世紀中後期,人類才第一次成功地實現了載人登月。而自從1969年美國實現人類首次載人登月之後,就沒有其他國家能夠達成這一項成就,就連美國自己在「阿波羅計劃」過後也未能再次登上月球。
  • 解局:中國新載人火箭初揭面紗,走美國人的路,比美國人更早登月?
    美國新世紀的載人登月計劃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先來看看美國人是怎麼做的。 美國阿波羅計劃是目前唯一成功的載人登月計劃,它使用近地軌道運力百噸級的超重型火箭土星五號,實現將登月艙和飛船送入月球軌道的目標。
  • 人類為何無法再次登陸月球?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難道是故意的?
    人類為何無法再次登陸月球?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難道是故意的?從中國古代就有著對於月亮的幻想,嫦娥是古人認為月亮上居住的神仙,這些傳說無不透露出中國人對月亮的好奇。終於,人類在上世紀60年代就登上了月球,但是讓人疑惑的是,這本該是一個開始,沒想到卻成為了一個結束,因為至此之後就沒有人類能夠登陸月球了,這樣的結束是一個意外還是有意為之?人類登月是需要通過火箭這種載人工具,沒有這個運載火箭,人類是無法登月的但是這之後這個技術似乎就失傳了,坊間有傳聞,美國人當年故意將圖紙損毀,讓其他國家甚至是後人都無法再登上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