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如何做好農村和基層健康教育?專訪北京協和醫學院馮錄召

2021-01-20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

馮錄召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執行副院長

專家簡介:馮錄召,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執行副院長。曾任中國疾控中心應急響應機制防控技術組副組長、中國疾控中心傳染處呼吸道傳染病室主任、國家免疫規劃技術工作組流感疫苗工作組組長等職。

「新冠疫情現在仍在全球大流行,我們國家輸入的壓力也非常大。尤其是近期在各部分地區出現散發病例、聚集性疫情,應該說疫情形勢還非常嚴峻。這個時候發布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於提升公眾防護的意識和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印發《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1月1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執行副院馮錄召在接受封面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意見》將有利於提升全民的健康素養。

1月1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

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意見》將「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聯防聯控、堅持科學精準」作為基本原則,「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理念」。《意見》還明確了衛生健康部門的作用和多部門協同聯動,並指出「充分發揮基層作用、動員全社會力量廣泛參與。」

作為曾經的疾控人,馮錄召也是健康教育戰線上的「老兵」。疫情發生後,他參加多場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解讀防控政策,科普疾病知識,回答公眾關切。針對普通公眾、特定人群和場所的預防,他曾參與制定和開發40餘份指南,科學指導公眾防護。

馮錄召對封面新聞記者表示,近期河北等地的疫情暴露出農村地區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從健康教育、健康宣傳方面,應該有更適合於農村和基層區的這方式。比如海報、宣傳冊,走村串戶、現身說法,這是十分必要的。」

封面新聞記者: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印發《意見》。您認為當下,這份文件和必要性和亮點有哪些?

馮錄召:新冠疫情現在仍在全球大流行,我們國家輸入的壓力也非常大,尤其是近期部分地區出現散發病例、聚集性疫情,應該說形勢還非常嚴峻,所以這個時候發布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於提升公眾的防控意識和能力,尤其是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也有利於提升全民的健康素養。

《意見》非常全面。強調了堅持人民至上的原則,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堅持聯防聯控,堅持科學準確。我們對疾病和疫情的認識都在不斷更新中,所以健康科普知識、健康教育的內容,也會隨著疫情的變化逐步更新,防控措施和健康生活的理念可能也會更優化,這就是它(《意見》)的亮點。

封面新聞記者:《意見》當中明確,再「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的理念」,作為老百姓來說,怎麼理解這句話?

馮錄召:當前,疫情防控人人有責。這個「責」不僅是對自己負責,實際上也是對其他人負責,對社會和國家負責,對民族甚至是全球負責。

現在我們說「抗疫」,每個人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保護自己,採取良好的預防措施,同時要承擔社會防控的責任,比如說要遵守國家和地方的防控規定、政策,按照部署接受篩查、隔離。比如戴口罩、通風、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尤其是在公共場所,每個人的行為已不僅僅是個人的行為,更是對他人健康負責任、對整個社會負責。

另一方面,從傳染病傳播角度看,如果自己感染了,不僅是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同時會是一個傳染源,對公眾也造成了感染的風險。按照相關的法律法規,如果不採取防護措施,實際上是危害其他人的健康,危害了社會安全,這不僅是道德問題,甚至會是法律問題。

封面新聞記者:去年,您作為疾控專家,多次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為公眾普及防護知識。您覺得效果如何?

馮錄召:去年在疫情期間,尤其是疫情早期,對疫情都還是認識比較不足,很多人會有緊張、憂慮的情緒。(參加新聞發布會)對於穩定大家的情緒,尤其是指導大家怎麼做好科學防護還是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我感覺,這次疫情跟以往的突發公共事件比較,在科普工作和健康傳播的效果方面,我們有很大進步。

封面新聞記者:去年您加入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為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的執行副院長。您認為,醫學教育機構應該在公眾健康教育方面承擔什麼樣的角色?

馮錄召: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仍要十分重視科普工作。從我們學院的角度,我想,一是要有更好的平臺,去開展更多的培訓,使更多的專業人士,比如醫生、護士、疾控人員能夠更好地掌握健康教育技巧、知識和方法。第二,希望提供更多的研究,比如如何更好地提升健康科普、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效率,可以多做一些社會服務,提升就是大家對健康科普的積極性,使更多的人受益於健康知識的傳播。

封面新聞記者:近期河北等地爆發的疫情暴露出一些問題。可能相比城市,在一些農村地區,老百姓獲得疫情防控信息和健康教育知識的機會較少,給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難度。您認為,針對一些農村或者是偏遠的城市,健康工作還需要採取專門的措施?

馮錄召:農村地區、基層地區,尤其是一些邊遠的地區跟城市地區比,醫療條件相對薄弱,防控能力也相對欠缺。另外在農村地區,公眾健康知識的可及性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從健康教育方面,應該有更適合於農村和基層方式,怎麼去倡導村民去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移風易俗?比如說,在節慶期間減少紅白喜事,減少人員聚集,在宣傳上需要採取一些更適合農村的,讓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海報、宣傳冊,走村串戶,現身說法科普,做一些入村入戶的宣傳,可能是十分必要的。

我們也需要探討,怎樣針對不同人群,利用不同載體,傳播健康知識,讓農村和城市的老百姓,老年人、一些重點人群、或知識水平沒有那麼高的人群,都能夠有更好地提升他們對疾病的認識,提升對防護知識的接受程度,最終能夠踐行這些防護知識,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這是非常重要的。

相關焦點

  • 北京協和醫學院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 王辰院士擔任首任院長
    7月16日,北京東單三條,北京協和醫學院一號樓禮堂,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召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和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成立會議,學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作出上述表述。7月16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宣布成立「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和 「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將設10個系協和的公共衛生學科具有悠久的歷史。
  • 賦能「健康守門人」 菊梅春雨傳染病防治工程助力農村疫情防控
    鄉村醫生一直被譽為是農民的「健康守門人」。然而此次河北疫情,從確診患者的行動軌跡來看,頻繁可見「村衛生室就診」、「村診所輸液」、「自行服藥」等高頻詞彙,暴露出目前我國農村疫情防控能力和條件相對薄弱問題。
  • 北京協和醫學院支援這所醫科大學
    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黨委書記、副院校長吳沛新,副院校長張勤,我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羅鵬,黨委委員、附屬醫院院長、臨床醫學院院長李海洋出席。座談會上,梁貴友對中國醫學科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為我校舉辦「協和班」的關心支持和付出的努力表示衷心感謝!
  • 遼東學院: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基層健康的「守門人」
    遼東學院醫學院為遼寧省農村欠發達地區的鄉鎮衛生院輸送全科醫學人才,提升了農村基層醫療衛生隊伍整體素質和水平,推動分級診療制度的實施。畢業生積極做好基層健康的「守門人」,紮根基層工作,擔負起全科醫生的責任,有效解決農村居民「看病難」的問題、有效推動分級診療等工作。
  • 藥物研究所 - 北京協和醫學院研招網
    藥物研究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以下簡稱"藥物所")成立於1958年,由當時中央衛生研究院的藥用植物系、藥物化學系、藥理學系組建而成,隸屬於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
  • 協和醫學院開學典禮,院校長王辰院士一席話令人動容
    (健康時報記者 牛宏超/文圖)「惟健康可承載圓滿。」9月10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2020年新生開學典禮,400餘名協和新生代表莊嚴宣誓,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做人類健康守護者。會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王辰院士強調,醫學生應該對健康的意義有更直接、更深層的體悟,理解醫學是關乎人類終極利益的特殊學科,深刻認識自己所肩負的使命和責任,深入思考身處當今世界大變局中,如何成就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
  • 趙玉沛卸任,北京協和醫院迎來新任院長
    國家衛生健康委人事司司長南春梅宣讀《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關於吳沛新等同志職務任免的通知》,經委黨組決定:任命吳沛新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副院長;任命張抒揚為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長、黨委常委,免去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黨委書記
  • 北京協和醫學院啟動全球招聘
    今天上午,在擁有百年歷史的北京協和醫學院壹號禮堂內,一場面向全球醫學人才的招聘會正式啟動。作為「首席人才招聘官」,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攜核心團隊向全球醫學英才發出了「加盟中國醫學」的誠摯邀約。當前,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正在深刻影響著世界格局和人類安全,醫學發展迎來巨大挑戰和重要機遇。
  • 協和醫學院聘任首批臨床醫學教授
    優質醫學教育迫切需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水平教師隊伍。12月14日,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行首批臨床醫學教職任職工作會,33名來自一線的知名臨床醫學專家獲聘我校也是國內首批臨床醫學教授。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精神,推動世界一流醫學院校和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具有協和特色的醫學研究及醫學教育人才體系,北京協和醫學院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出建立教職人員分系列管理、分類評價聘任的制度,實施教職聘任制度改革。
  • 首批臨床醫學教授受聘協和醫學院
    昨天,記者從北京協和醫學院獲悉,33名來自一線的知名臨床醫學專家受聘成為該校的臨床醫學教授。這意味著國內首批臨床醫學教授正式上崗。為建立一流臨床師資隊伍,針對臨床醫學教育特點,北京協和醫學院今年啟動實施臨床醫學教職聘任制度,支持和激勵優秀臨床醫學教師從事高水平現代臨床醫學教學工作。此次獲聘的33位臨床醫學教授均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所屬各大醫院,專業領域涉及外科、皮膚科、腎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個學科。
  • 最牛醫藥大學,曾令清華大學「眼紅」,北京協和醫學院到底有多牛
    但是,仍然有一些雙非高校同樣引人矚目,甚至在一些方面超過清華和北大,而醫學界就有一所這樣的大學,她是全國最牛醫藥大學,實力強悍,無人不曉,她就是北京協和學院。    提到醫學院,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北京協和學院,她是衛生部唯一直屬高校、重點醫科大學,是我國最高醫學研究機構和最高醫學教育機構,擁有4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分別是生物學、生物醫學工程、臨床醫學、藥學,A+學科數量位居全國高校醫學領域榜首
  • 作為「民國四大醫學院」的北協和,實力有多強悍?網友:國內第一
    而中國最好的醫學院當屬北京協和醫學院,這所創辦於1906年的頂尖醫學院,至今已經走過114年的歷史,是著名的「四大醫學院」之一。那麼北協和到底有多強?今天就來好好聊聊!北京協和醫學院是中國最頂尖的醫學研究中心,適是和中國醫學科學院院校合一管理體制的全國重點大學。是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 從A數到Z,26個字母教你表白北京協和醫學院!
    一張錄取通知書,讓學子帶著夢想走進了一座神聖的殿堂——北京協和醫學院。這個名字所蘊含的能量,足以書寫中國現代醫學的成長軌跡。"你是我的萬古黴素,最後一道防線是你",從A到Z,為協和寫下三行情書,表白醫學的聖殿。
  • 協和醫學院一本線就能上?別做夢了,高考進協和比進清華都難
    協和醫學院一本線就能上?別做夢了,高考進協和比進清華都難,醫學系最高學府一般認為是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報名高考時,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分數為什麼這麼低?仔細看的話,在填寫高考的志願的時候,仔細看了協和醫學院仔錄取的專業,才明白協和為什麼分數線會這麼低。
  • 一切為民的時代答卷 | 中共北京協和醫院第八屆委員會工作回顧
    五年來,在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下,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黨組的堅強領導下,在委直屬機關黨委的關心指導下,醫院黨委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衛生健康事業的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初心使命,忠誠履職盡責,黨的全面領導更加堅強有力。
  • 醫學院學科實力排名,上海交大表現突出,北協和未進入前十
    文|冷絲欄目|大學排名綜合性高校醫學院和獨立辦學的醫科大學,如果按照學科實力來比較,上海交通大學排名第一,排名前五的高校還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和中山大學。所謂的學科排名,主要依據國家重點學科數量、雙一流學科等等數據,很顯然,綜合性名校醫學院佔據很大的優勢,超過了獨立辦學的醫科大學。不過,冷絲對這份榜單也有疑惑:一向在業內被公認為最好的醫科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僅排在第十五名的位置。北京協和醫學院不僅有獨立辦學的資格,也與清華大學有合作辦學的基礎,也就是說,北京協和醫學院可以被稱之為「清華大學醫學部」。
  • 濱州醫學院義診下沉基層「常態化」 把好「健康門」
    12月17日,濱州醫學院黨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顏廷海、婦委會主任杜永俐,第二臨床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董少鳳帶領醫院相關科室的8名專家和第二臨床醫學院(煙臺附屬醫院)的10名大學生組成義診隊伍,到萊陽市山前店鎮南張夼村深入開展濱州醫學院統一戰線「春風行動」健康義診活動,下沉基層為百姓健康「把門」。
  • 王辰院士:願天下賢才在此得其所|協和|中國醫學科學院|人才|英國|...
    多國正積極推進疫苗接種之際,「英國變異病毒失控」的消息讓疫情防控嚴峻程度陡增。百年來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正在深刻影響著世界格局和人類安全,醫學發展亦迎來巨大挑戰和重要機遇。2020年12月22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舉辦「應對全球健康挑戰,中國召喚世界醫學人才」邀約會,回顧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百年歷史,探討醫學精英聚才大計。
  • 2020中國「醫藥類」大學學術排名,北京協和醫學院、溫州醫科大學第...
    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並稱"科學三大領域,自然科學是研究大自然中有機或無機的事物和現象的科學,包括天文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等。 社會科學是用科學的方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種種現象的各學科總體或其中任一學科。
  • 疫情期間 教育系統積極推進近視防控、健康教育和體育鍛鍊
    全國教育系統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創新思路,多措並舉,積極推進億萬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健康教育和體育鍛鍊,取得初步成效。廣東、浙江、吉林、雲南、貴州、上海、天津、江西、內蒙古等地,第一時間落實教育部關於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印發通知,要求各地各校開展新冠肺炎防控宣傳教育,引導師生理性認識疫情,做好科學防護,保證充足睡眠,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和健康生活方式。河北、江蘇、浙江、四川、江西、甘肅、湖北、海南、新疆、天津等地開通在線心理援助,紓解學生心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