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宗親們,中華謝氏大宗祠牌坊落成啦!

2020-12-24 文史仲裁官

全球宗親們,中華謝氏大宗祠牌坊落成啦!近日,由江蘇毗陵謝氏宗親會樂捐中華謝氏大宗祠牌坊運到河南南陽市宛城區東謝營村,並安裝矗立在東謝營村的中華謝氏大宗祠路口。

[萬派朝宗]內涵解讀

作者:江蘇常州謝達茂

巍巍中華謝氏大宗祠,必將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謝氏的朝聖地。江蘇常州毗陵謝氏宗親會與大宗祠建設委員會商洽,出資敬立「萬派朝宗」坊一座,以為朝聖地孝添一景。

「萬派朝宗」 坊高9點9米,寬11點66米,為四柱三門五樓式,用石為芝麻白花崗巖,石材淨重7 6噸。該坊不但形制巨大,氣勢雄偉,而且文化內涵十分深邃。對此,本平臺與江蘇常州毗陵謝氏宗親會聯繫,取得了「萬派朝宗」 坊的創意文案,文案中對坊額和坊聯用句有詳盡解釋。

牌坊正麵坊額「萬派朝宗」 ,泛讀為:神聖的中華謝氏大宗祠,是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萬派謝氏的朝聖地。「萬派」指所有。

牌坊正面分別以「炎黃」「申伯」開頭的坊聯,泛讀為:偉大的炎黃,他們滋育潤澤的後裔千千代;賢德的申伯,他立國鋪開的功德後傳萬萬年。「千千代」指無限數;「萬萬年」指無止境。

牌坊正面上下首分別有篆刻四字句各一,至所以採用篆刻,旨在人們在辨認的過程中能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同時能提高興趣度。上首句為「萬世垂輝」,泛讀為偉大的炎黃、賢德的申伯,你們的光輝留傳萬世而不朽;下首句為「派衍九州」,泛讀為炎黃、申伯的後裔,在歷史的長河中繁衍派分,流徙播遷,遍布全國乃至世界各地。

牌坊反麵坊額「南國世澤」,泛讀為:周宣王封元舅申伯於「古謝國」,勤政牧民,謝氏得姓,世世代代,受其恩澤。

牌坊反面分別以「煌煌」「歲歲」開頭的坊聯,泛讀為:雄偉輝耀的謝氏宗祠是天下謝氏的祖殿,申伯的後裔們前來敬香百拜,猶如看到了偉大賢德的先祖;謝氏宗祠落成,每年每歲,春祭秋祀,申伯繁衍千秋的後裔們,前來孝表尊祖敬宗之心,誠立光祖耀宗之志,「拿天」二字表示申伯後裔的氣概,意與偉人句「可上九天攬月」 同。

牌坊反面上下首分別有篆刻四字句各一,上首句為「承宗芳猷」,意為繼承發揚列祖列宗的美德;下首句為「燕翼貽謀」,原指周武王謀及其孫而安撫其子,後泛指為後嗣作好打算。此處特指中華謝氏大宗祠建設委員會功德無量,終於建成這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謝氏的朝聖地。

謝氏祖殿,厚重無比。千秋相傳,萬世永存。江蘇常州毗陵謝氏宗親會研究決定,僅在牌坊中柱側面下端落體現集體名義的「江蘇常州毗陵謝氏宗親會敬立」 款 ;分別為中國楹聯家學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的擬句、撰聯、書聯者,毗陵謝氏謝達茂、謝孝寵、謝飛,主動放棄落個人名款,以為舉孝和自謙。

相關焦點

  • 盤點中華謝氏文化苑六大網紅拍照地點!2020年等你來南陽打卡
    中華謝氏文化苑中華謝氏文化苑在河南南陽建成後,雖然還沒有舉行竣工慶典,但是在2020年裡,有不少地方的謝氏宗親代表團來到這個謝氏的謝氏宗祠網紅基地---中華謝氏文化苑,來「打卡」!!中華謝氏大宗祠文化苑廣場下圖,2020年元月5日下午,湖北省謝氏宗親聯誼會第五屆一次理事會暨2019年會會議帷幕剛剛落下,恩施謝氏宗親聯誼會分會、天門謝氏宗親聯誼會分會15人不顧疲勞,在會長謝竹林和會長謝百新的帶領下,組團來到了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中華謝氏文化苑大宗祠。
  • 遙想十多年來,全球謝人為建設中華謝氏總祠的努力與奉獻
    遙想十多年來,全球謝人為建設中華謝氏總祠的努力與奉獻!作者:謝少先 整理:謝明由中華謝氏聯誼總會奮勇擔當,在中華謝姓發源故土——南陽市宛城區東謝營村創建的中華謝氏文化苑並謝氏總祠項目,歷經多年籌備,自2017年5月開工建設以來,在總會堅強領導下、地方政府支持下,經過建設者們的辛勤付出,整體及配套設施項目現已基本完成。
  • 上元田鄧氏宗祠落成慶典
    2020年12月21日,農曆十一月初七日,冬至日,江西省吉安市安福縣上元田鄧氏宗祠隆重舉行落成慶典暨祭祖活動。來自湖南、貴州等地宗親與本地宗親相聚一堂,見證了宗祠的落成慶典。參加活動的宗親共60多席,約600人左右參加了活動。
  • 浙江永嘉龔氏宗祠隆重舉行落成慶典
    適逢吉日良辰之際,浙江永嘉龔氏宗祠隆重舉行落成慶典。來自各地龔氏宗親代表600餘人出席竣工慶典。宗祠建於大矼村,當地人口900餘人,其中龔氏佔比85%。早在600年前,龔氏太祖第五世信官選擇這塊寶地,繁衍600餘年,子孫旺盛,現有男丁379人,女者219人,幼兒一共800餘口。
  • 霞浦滎陽文化研究會隆重召開「霞浦鄭氏宗祠落成慶典」大會
    元月六日上午,福建省霞浦縣級文物保護點鄭氏宗祠理事會,在松城「旗下街」隆重舉辦鄭氏宗祠落成暨慶典大會。祠內張掛來自海內海賀聯50多幅,海外僑胞鄭紹安、鄭紹旗以及上海商會會長鄭建斌、事業家鄭世鼎、鄭垂生、鄭垂旺等專程從新加坡或國內趕回參會。
  • 五華粘坑謝氏三世祖可尚公墓圓墳竣工祭拜
    一大早,大家來到當地宗親家,等待人齊一起出發前往祭拜祖墳。兩位宗親抬著金豬上山可尚公墓地。祭祖團隊出發前往。到達烏稔坪山謝氏三世祖可尚公墓。祭祖儀式開始,由粘坑村謝氏老族長謝國興主持祭祖儀式。由粘坑謝氏宗祠理事會謝任良會長讀祭文。由深圳寶樹堂理事會謝馬連堂主發言,祭祖結束,大家一同前往長布鎮用餐。
  • 楊氏宗親捐資500萬建祠堂,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由楊氏宗親捐資500餘萬元建設的遠口雲潭灣楊氏宗祠落成,這意味著以宗祠文化聞名於世的天柱縣,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然而,國家重點工程白市電站於2013年蓄水後,原本年久失修的楊氏宗祠被湮沒水底,宗祠復建成為了楊氏一族的殷切期盼。後經楊氏族人多方論證選址,決定在距遠口大橋百餘米的大俺濠建設新宗祠,並在雲潭灣楊氏總祠理事會60餘名成員的發起下積極捐款,籌到捐款共計5357658.00元,加上宗祠搬遷所得的政府補償款51萬元,宗祠建設一共投入了5867658.00元。
  • 「謝氏百堂」寶樹堂——世界客屬祖地福建石壁謝氏總祠
    世界客屬祖地石壁謝氏總祠,始建於清康熙51年,佔地面積1061平方米,坐西南向東北,一進合院式磚木結構,由前坪、門樓、門廳 、天井、寶樹堂、襄功堂、紀功堂、花臺、後圍牆組成。外開八字門樓,四跳如意鬥栱,重簷歇山頂;寶樹堂面闊三間,進深六柱帶軒廊,抬梁穿鬥式梁架,硬山頂。
  • 最美宗祠,南康龍氏!
    >(龍氏宗祠)(龍氏宗祠內景)宗祠的建成得到了眾多宗親的支持理事會成員不辭辛苦跟隨小南一起認識下吧龍氏宗親樂捐榜(水南高樓上龍屋宗親樂捐榜)(龍華鄉雙江黃竹塘龍屋宗親樂捐榜)(唐江鎮貫子壠宗親樂捐榜)(南康潭口宗親樂捐榜)
  • 酵素創始人宋茂清攜閩南宗親到莆田尋根祭祖
    12月14日,廈門電視臺帶領臺胞宋茂清,還有許多來自漳州、泉州等地的宗親到莆田尋根。而對聯和明朝大書畫家宋珏,以及璟公的九世孫諴公有關。宋諴曾邀請北宋名臣、大書法家蔡襄品嘗其院子裡的三百年荔枝宋家香,蔡襄大讚,題詩致謝並撰寫了祠堂聯:「梅花學士賦,荔子狀元編」。這也是莆田宋氏「荔子流芳」的由來。「宋氏大宗祠」本來有正堂三間,有後寢、兩廊及外門、中門。
  • 八步古村落——臨賀故城宗祠群
    臨賀故城宗祠群位於河西城池內,現存有王、鄧、龍、劉、李、廖、邱、鄒、岑、陳、羅、莫、張、楊、黃、謝、潘、鍾、蘇、黎、秦、蔡等總共24座姓氏宗祠。這些宗祠的建築年代始於明朝,清朝達到高潮,大部分為清朝中期所建。在一座具有行政、軍事、商業、學宮、民居為一體的古代城池中,同時存在著這麼多姓氏宗祠建築,在全國古代城池中是極為罕見的。
  • 廣東五華陳偉欽再捐五萬元興建漢清公祠,受到宗親們高度讚揚!
    五一勞動節,廣東省五華縣陳氏漢清公建祠委員會現場觀摩推進會上傳來喜訊,三田宗親、傑出鄉賢陳偉欽為重建漢清公祠原捐五萬元基礎上現場再捐五萬元,尊宗敬祖、傳承宗祠文化,熱心公益義舉受到宗親們高度讚揚。在這次漢清公建祠委員會舉行現場觀摩推進會上,通過實地考察了解,聽取陳愛華會長匯報建祠資金缺口大,陳偉欽現場再捐五萬元,累捐十萬元,與會宗親們拍手稱讚。與會宗親高度讚揚三田村偉欽鄉賢模範帶頭作用,一致誇讚三田宗親為重漢清公祠踴躍捐款行動非常好!
  • 仲奇八鳳宗親會掛牌儀式暨第一次常務擴大會議隆重舉行
    此前,各地仲奇公後裔宗親會長、理事們就仲奇公鄧氏大宗祠破爛不堪的景況,心痛不已,決定重修鄧氏大宗祠,成立重修籌備會,並推舉鄧榮偉為籌備會會長,在鄧榮偉等宗親的牽頭帶動下,發動大家著手重修鄧氏大宗祠,開展了重修宗祠的工作。
  • 蒲氏家族現存最大最完整蒲氏祠堂:達州渠縣蒲氏宗祠2020年祭祖大典
    渠縣蒲氏宗祠族務管理委員會顧問蒲文泉、蒲禮泉,中華蒲氏文化研究會渠縣分會常務會長蒲廣西,副會長蒲永奎,蒲開成,蒲廣國,副秘書長蒲壽林,蒲建橋,城北鄉會長蒲榮,漢碑鄉會長蒲正偉,老書記蒲先忠,隊長蒲海泉,一隊隊長蒲永華,以及蒲繼文,蒲壽六,蒲忠奎,蒲佔軍,蒲長友,蒲碧周,蒲在全,熊仕德,蒲美城,蒲李方,蒲福玲,蒲澤飛,蒲國友等蒲氏宗親參加本次祭祖大典及祠堂保護安全學習。
  • 江蘇常州毗陵謝氏簡史
    顧名思義,《毗陵謝氏簡史》是簡要記述毗陵謝氏家族的史書。通過姓源追溯、祖源探索,家族繁衍,瓜瓞播遷,敘述毗陵謝氏的傳承過程,反映毗陵謝氏的歷史本貌,彰顯毗陵謝氏先哲前賢的歷史功績,提煉毗陵謝氏的人文精神,旨在為子孫後代留下一份鮮活的家族記憶。毗陵,常州、武進曾用行政建制名稱,既是郡名,又是縣名。
  • 修建中的南寧鄭氏宗祠:通江通水通碧海****旺裔旺財旺後昆
    敬請全體宗親互相轉告,續薪助火,添磚加瓦。宗祠建成後,每年定期組織宗族集聚,舉行祭祀瞻仰老祖。屆時歡迎鄭氏宗親族人潔衣正冠入祠,鳴炮奏樂,上香進禮。(一)項目建設計劃:1、建設規模:規劃總佔地40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積約400平方米,高19米。
  • 900餘年張氏大宗祠:黃埔最古老的建築!
    宗祠始建於宋代,擴建於明代,清光緒二年重修,歷時900多年,是現今黃埔區最古老的建築物。祠堂系三進式建築,南北深44米,東西寬24.5米,佔地面積為1070平方米。這面積不包括建築兩旁的襯祠。 祠堂的桁角、金鐘、頂柱門、通典木等建築材料都是從日本東京運來的,質量上乘,堅固耐用。鋪地採用五板石式樣,與普通祠堂三板式的模式有所不同。
  • 永春魁鬥村後間園宗祠重修上梁大吉
    農曆庚子年三月十七日(公元2020年4月9日),魁鬥村後間園宗祠重修上梁了!這一年多來,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魁鬥宗親的共同努力下,特別是籌建組施工和管理人員不辭辛苦,克服困難,任勞任怨,終於順利上梁了。這是魁鬥宗親的一件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