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初期德國裝甲兵的夢魘,讓德軍上下束手無策的KV系列重型坦克

2020-12-17 歷史皇太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裝甲部隊都堪稱是精銳的存在,無論是閃擊波蘭還是橫掃法國,德國裝甲部隊都是德軍進攻的核心力量,在德軍裡被稱之為天之驕子也不為過。在1941年6月22日發動的"巴巴羅薩計劃"裡,德國裝甲部隊也是充當了進攻蘇聯的急先鋒,意欲復刻他們在西歐的勝利。不過這次德國裝甲部隊可是踢到了鐵板,因為他們遇到的蘇聯裝甲部隊裡有比德國坦克更為強大的重型坦克——KV系列重型坦克。

一、初遇KV

最先遇到蘇聯KV系列重型坦克的是德國北方集團軍群的第四裝甲集群,該裝甲集群軍兵力強大,在東線德軍的戰鬥序列裡也是不容小視。不過他們的對手西北方面軍也不是什麼菜鳥,西北方面軍司令不過蘇聯的費奧多爾·庫茲涅佐夫將軍並不是一個菜鳥,他命令第3、第12機械化軍做好反擊準備,併集結於拉塞尼艾附近。而德軍對此絕非一無所知,因為德國空軍的轟炸機部隊經常光顧這兩支機械化軍的頭頂,向蘇軍兩個機械化軍丟下炸彈。

但德軍如果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那他們就實在是大錯特錯了,因為蘇軍已經磨刀霍霍向他們殺去了。在6月23日,蘇軍第3機械化軍的第2坦克師迎擊了德國第6裝甲師。彼時德國第6裝甲師正沿著夏維利亞大街前進,意圖向多比薩河方向推進,毫不意外的他們迎面就撞上了蘇軍第2坦克師。這是蘇德戰場上第一次坦克交鋒,在此之前德國裝甲兵們被上級告知蘇軍坦克不堪一擊的情報,但實際情況卻讓他們大吃一驚。

當時向他們第6裝甲師衝來的蘇軍坦克大多是蘇軍的BT快速坦克,這種坦克大多是BT-快速坦克和BT-7快速坦克,和德軍裝備的LT-35輕型坦克和LT-38輕型坦克實力相當,倒也算不上是什麼勁敵。但是後面壓陣的那些T-34中型坦克就顯得十分棘手,更為恐怖的則是那些壓陣的龐然大物——KV系列重型坦克,這些重型坦克是真正意義上的刀槍不入,KV-1重型坦克就已經足夠麻煩了,KV-2重型坦克更是德軍無法力敵的存在。

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德軍第6裝甲師的坦克奮力進行攻擊,試圖打垮向他們衝過來的蘇軍坦克,一些攻擊起作用了,BT系列快速坦克不能抵抗他們的攻擊,就算是T-34中型坦克也有在側後方向被擊毀的記錄。而KV系列重型坦克?它們根本無視了任何的攻擊,37毫米的穿甲彈連個彈痕都留不下來,50毫米穿甲彈也只能留下個彈痕,四號中型坦克的75毫米24倍徑坦克炮更是無能為力。這場戰鬥讓德軍損失慘重,超過40輛坦克被擊毀,還有40門以上的火炮被碾壓成了廢鐵。

二、KV無敵

不過蘇軍第2坦克的攻勢沒有維持很久,因為他們必須去和在拉斯葉尼亞北部的蘇聯第12機械化軍匯合,所以在中午時就脫離了戰場。第6裝甲師這才恢復了進軍,並且佔領了拉斯葉尼亞,並且在多比薩河構築了好幾個橋頭堡。這一舉動刺激到了蘇軍第2坦克師,因為他們正在多比薩河上遊,於是該師立刻派出了一輛滿載彈藥和油料的KV-2重型坦克前去教訓德軍。在6月23日下午,一輛KV-2重型坦克突襲了德國第6裝甲師在維萊北部的橋頭堡,成功切斷了這個橋頭堡與前線的裝甲營的聯繫。

德軍聞訊後大驚失色,因為這意味著他們在這裡的那個裝甲營有被幹掉的危險。一支救援部隊在6月24日清晨出發,卻迎面撞上了這輛KV-2重型坦克。彼時那個被孤立的營正和蘇軍血戰,所以救援部隊當即試圖突破這輛KV-2重型坦克的阻擊。結果是他們被這輛KV-2重型坦克的152毫米榴彈炮教做人了,十二輛卡車被擊毀不說,還有成打的步兵被對方用機槍打成了篩子。眼見救援部隊被擊退,第6裝甲師急忙向友鄰的第1裝甲師求援,希望對方派出部隊打擊那輛KV-2重型坦克。

第1裝甲師也不廢話,直接派了六門37毫米反坦克和最優秀的反坦克炮手去踢場子。得說這不愧是精銳啊,六門反坦克炮都開火擊中了對方,但是KV-2重型坦克連個皮都沒掉,然後用152毫米榴彈炮摧毀了所有的反坦克炮。一計不成,德軍再生一計,改用88毫米高射炮去進行攻擊。然而88毫米高射炮剛到地方,還沒等布設好炮兵陣地,KV-2重型坦克就發現了他們,然後兩炮就報銷了這門高射炮炮,前來營救的傷兵的德軍步兵也一併被報銷了。

氣不過的德軍又在24日晚上派工兵分隊,攜帶炸藥試圖接近KV-2重型坦克將其炸毀。工兵分隊確實用炸藥爆破了這輛坦克,但結果是KV-2重型坦克也就是斷了履帶,反倒是工兵們死傷慘重。無奈之下,第6裝甲師只能在25日派遣一個LT-35輕型坦克組成的坦克排去佯攻,掩護兩門88毫米高射炮和數門50毫米反坦克炮進行攻擊。這次德軍的努力總算有了結果,KV-2重型坦克在頻繁的攻擊下終於被88毫米穿甲彈打穿了,這可怕的巨獸終於停下了。

三、KV!KV!

德軍士兵們開心壞了,因為他們終於消滅了這輛困擾了他們兩天的KV-2重型坦克,每個在場的德軍士兵都歡呼起來。可還不等德軍士兵歡呼太久,這輛坦克的炮塔就在他們呆滯的目光中開始旋轉。德軍士兵們目瞪口呆的看著這輛KV-2重型坦克,每個人都感覺自己好像出現了幻覺,然後他們就等來了KV-2重型坦克的機槍掃射。驚慌失措的德軍士兵被打的措手不及,只能四散逃竄躲避子彈,最後還是幾名工兵冒險上去撬開了KV-2重型坦克的炮塔艙蓋,用手榴彈殺死了裡面的蘇軍坦克兵才算是結束了這場危機。

KV-2重型坦克的恐怖給德軍留下了太多的印象,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應對這種"可怕的怪物"。第41裝甲軍的軍長喬爾格·漢斯·萊因哈特上將對此事有較為"含蓄"的表述:"這次迎擊戰中,我軍的坦克中有1/3是四號坦克,我們的坦克向開上街道的怪物進行三方向射擊,根本沒有用,我們的坦克象骨牌一樣被打倒!"這真的是個"含蓄"的說法,因為實際情況是他的裝甲部隊被打的暈頭轉向,絕望中的德軍甚至使用了150毫米榴彈炮在一百米的距離上進行平射,可結果是一輛KV-2重型坦克正面中彈後,毫髮無損向他的部隊衝來。

這在當時的戰場上是個非常常見的情況,屹立於蘇軍裝甲部隊中的KV系列重型坦克是真正意義上的"街道上的怪物",KV-1重型坦克的F-34型76.2毫米坦克炮能摧毀一切敢於抵抗的德軍坦克,而KV-2重型坦克裝備的M10式152毫米榴炮更是兇狠,任何被它的炮彈擊中的德軍坦克都會完蛋。無論KV-2重型坦克發射的是混凝土高爆彈,還是半穿甲榴彈,這些坦克真的都是死定了,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或許還能留下完整的殘骸,但是各式輕型坦克就只能還原成零件狀態了。

而這些KV系列重型坦克刀槍不入的本事也給德軍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因為它們有厚達110毫米到90毫米的裝甲,所以它們基本無視了德軍在戰爭初期的所有火力,直徑開過去碾壓路上看到的每一個德軍或是火炮,把這些東西統統變成履帶下的垃圾。它可怕的防禦力在德軍戰史裡有鮮明的記錄,比如說上文說到的那KV-2重型坦克,它光是88毫米穿甲彈就吃了六發,可擊穿的只有兩發穿甲彈罷了,50毫米穿甲彈則乾脆只有七發留下了彈痕,也就是說其餘的50毫米穿甲彈是一點效果都沒有了。

結語

在北方集團軍群和西北方面軍的初期交鋒裡,德軍宣稱摧毀了29輛KV系列重型坦克,但其中絕大部分KV系列重型坦克都是因為機械故障或是陷入爛泥裡而被蘇軍拋棄,真正被摧毀的反倒寥寥無幾。其中一輛更是彈痕多達70餘處卻毫髮無損,反倒是因為機械故障而被拋棄。毫無疑問的,這些KV系列重型坦克給德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IS-2重型坦克出現之前,KV系列重型坦克就是蘇軍抵抗德軍的最大依仗。

參考文獻:《蘇聯重型坦克》

《二戰蘇軍坦克裝甲車輛全集》

相關焦點

  • 蘇聯戰前研發的重型坦克,在戰爭中立下大功的KV-1重型坦克
    如果真的要說起第一款堪用的重型坦克,還得是看向蘇聯的KV-1重型坦克,一款在蘇德戰爭初期打的德軍懷疑人生的重型坦克。一、被帶歪的蘇聯重坦如果說起蘇聯的重型坦克,其實早期蘇聯也沒比英法好到哪去,畢竟坦克的最初發展就是在英法,蘇聯發展坦克也是先以英法兩國的坦克為參考模板。
  • 它曾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夢魘,有鋼鐵巨獸之稱號——KV-1重型坦克
    但是,直到虎式坦克投入戰場,KV-1重型坦克的正面火力優勢才真正被徹底瓦解。 單純從火炮系統來看,KV-1重型坦克的火力壓制優勢還是具有前瞻特點,並且蘇聯工程師設計KV-1重型坦克的初衷便是制衡德軍fwlll和fwlv兩款初期的主力中型坦克。
  • 以伏羅希洛夫命名的坦克,身披堅甲的俄羅斯陸龜,KV-1重型坦克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德國坦克兵們遭遇了蘇聯的裝甲巨獸,KV-1坦克,這些坦克裝甲厚重,火力強大。德軍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幾乎無法對付它們,只有強大的88毫米炮才能夠摧毀這種蘇聯重型坦克,我們就來聊一聊KV-1坦克的故事。
  • 令盟軍「談虎色變」的德國虎式重型坦克
    它的誕生和裝備德軍現役部隊,給英美法蘇各國裝甲兵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和恐懼,一時間「小心前方有老虎出沒」這句話成為盟軍裝甲兵的口頭禪!下面就聽老薩來說一說。二戰時期的坦克大體可以分為三類,輕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輕型坦克主要起到偵查,警戒和打擊戰場次要目標的作用,在整個裝甲作戰中處於配角的位置。輕型坦克的防禦和攻擊力較差,但機動性優 秀。
  • 如果第2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只製造IV號坦克
    選擇可能的德國軍隊的裝甲部隊只在文章中提到,如果投入計算效費比的角度來看,德國裝甲部隊在系列的中型應該採取增產iv號坦克但是在實際作戰中,為了維持戰場上的裝甲優勢,德國裝甲部隊只能依靠重型坦克早期合同凡爾賽的限制是德國的重型坦克,並開發自己,但大量1920 ~ 30年代德國的公司,
  • 「鋼鐵巨人的怒吼」二戰吊打德軍的法國B1系列重型坦克
    本文作者為煩惱的愛,主編為薩沙,如果轉載請務必註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鋼鐵洪流只用了6周時間就把擁有3000多輛坦克,號稱歐洲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給擊潰了。可能很多人都會以為法國坦克性能低下,不然怎麼會這麼不堪一擊呢。其實恰恰相反。法國當時擁有二戰初期最優秀的S35中型坦克和B1系列重型坦克。
  • 二戰蘇聯kv85重型坦克和德軍虎式坦克性能上為什麼有天壤之別
    說到二戰初期的蘇聯的kv1重型坦克,在東線戰場上曾經有一段時間是無敵般的存在,而比較出名的還有KV2型重型坦克,這個型號的KV坦克裝備一門152毫米24倍徑榴彈炮,採用的KV1坦克的底盤大多來自1940年蘇聯的生產原型車底盤,其車身裝甲80毫米左右,在德軍閃擊蘇聯時期曾經發生一過一輛
  • 戰爭末期,盟軍空襲對德國突擊炮設計的影響
    二戰時期,盟軍對德國本土發動了大量空襲,製造坦克裝甲車輛的工廠自然成為了德軍空襲的重點目標。戰爭中後期德國裝甲部隊的發展也多多少少受到了盟軍空襲的影響。相對於蘇聯坦克來說,德國的同類武器在設計上更為精密,這種思路帶來的好處就是武器規格協調統一,同時期的德國坦克火炮精度也相對較高。德國坦克在很早的時候就裝設了電臺,適合進行大規模裝甲作戰。
  • 虎式重型坦克所向披靡?其風光的背後,也給德軍帶來了許多麻煩
    然而,也就是這種虎式重型坦克,在其風光的背後也有無數的麻煩,甚至於是讓德軍頭疼無比的麻煩。 這是因為當時德國受限於國力,再加上陸軍內部對於重型坦克的認識不足,以及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的後續改進型出現,所以該項目就變得進度緩慢。加之此後的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都是德軍大獲全勝,德國陸軍便認為閃電戰天下無敵,並堅持認為給坦克配備長倍徑主炮,或是開發重型坦克都毫無意義,重型坦克研發更是被進一步擱置了。
  • 二戰時期,德軍裝甲兵的「動物園」中,都有哪些「珍禽異獸」?
    二戰時期的德國,以裝甲部隊稱雄。二戰前期,德軍在裝甲兵之父古德裡安的戰術思想指導下,以裝甲部隊為主體,快速推進,直搗黃龍的閃擊戰,幾乎橫掃了大半個歐洲,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甚至於號稱擁有著當時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相繼倒在了德軍裝甲部隊的鐵蹄之下。
  • 細說KV-1S重型坦克的失敗:70分考卷為何變不及格?戰爭太殘酷
    KV-1S可能的二戰中存在感最小的一款蘇聯重型坦克,儘管與設計有關,但更多的是因為戰場形勢的變化。直到1941年夏,蘇聯軍隊最先進的重型坦克都是KV-1,儘管這種坦克確實是重型設計,但火力上與T-34中型坦克相同,無法發揮其重量級底盤的價值。
  • 德軍歷來多奇思,坦克魔改樂無窮,細數二戰德軍對坦克的改造工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早期,這些Ⅰ號坦克還是挺受德軍重視的,不僅被用於訓練裝甲兵,也被用於充當一線主力,在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中都有較為傑出的表現。但到了蘇德戰爭時期,這些Ⅰ號坦克的好日子就過去了。 因為在蘇聯戰場上,德國裝甲部隊遇到了蘇聯的T-34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這時候別說是Ⅰ號坦克擋不住,就連德軍裝備的Ⅲ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也一樣擋不住對方。
  • ——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1943年,二戰進入拉鋸階段,在裝甲對抗上,西線的盟軍有「潘興」,東線蘇聯紅軍已開始使用IS-2與納粹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剋死抗,此時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在火力、防護性能方面已漸漸捉襟見肘,為了扭轉這一頹勢,德國設計師們打算在虎式坦克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一種新型的重型坦克,以緩解戰場出現的火力不足的空缺。
  • 為擊敗德國虎式坦克而生,用SU122底盤改裝出來的SU85坦克殲擊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坦克的性能優勢總是螺旋上升的,在激烈的戰爭中,戰爭各方的坦克 都飛速提升著。可是坦克的性能提升並非那麼容易,可能你的新坦克還沒出來,對方的新型坦克都碾到你臉上了。這個時候指望等坦克出來是不可能的,有時需要一些更為簡單的辦法,比如拆掉坦克的炮塔,塞一門足夠威力的長倍徑火炮,搖身一變成為坦克殲擊車來應對敵人。
  • 虎式坦克營擊斃巴頓式猛將:二戰德軍坦克訓練基地之戰
    他按照習慣身先士卒與坦克一起進攻,此時身邊只剩熊熊燃燒的戰車殘骸,還有黑洞洞的虎式坦克炮口,明明已經要贏得戰爭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此時的德軍已是日薄西山,盟軍和蘇軍分別從西線和東線攻入德國。美軍為了對魯爾地區完成合圍,殺向帕德博恩。帕德博恩對於二戰德軍來說有特殊的意義:它是德國坦克部隊訓練和休整的主要基地。德軍大多數精銳裝甲兵都是從這裡走出的。
  • 坦克戰能否打贏的三個關鍵因素,德軍坦克優秀卻為什麼輸了戰爭?
    德國坦克在進攻時,往往伴隨載有裝甲擲彈兵的半履帶裝甲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坦克戰開始登上戰爭舞臺。登場伊始,幾個關鍵因素就緊密影響著坦克裝甲部隊的應用。坦克作為快速突擊的新武器,對偵察情報和火力支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敵方縱深的坦克,很難得到後方炮兵的有效支援,古德裡安等德國將領則提出使用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解決這個問題。同時,坦克和飛機之間藉助無線電通信技術,確保了空中偵察和空中支援的作用,這也是德國「閃電戰」成功的技術前提。另一方面,飛機天生就是坦克的剋星,制空權直接影響著裝甲部隊的進攻、轉移和補給效果。
  • 「潘興元帥」對「虎王」:德美重型坦克最後的對決
    1945年4月,美軍第3裝甲師已經攻入德國境內,4月1日,這個從諾曼第灘頭一路殺出的裝甲師已經打下了德軍裝甲兵的訓練基地之一——帕德博恩,向德國縱深的德紹挺進
  • 頂著重型坦克之名的KV-2,更像是一款重型突擊炮
    KV-2作為二戰時期蘇軍的重型裝備,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是二戰初期少數能在戰場上以寡敵眾的武器,創下的戰績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不過KV-2雖然被稱為重型坦克,實際上更像是重型突擊炮。除了研發時間緊迫,當時另一件大事對KV-2的影響同樣不可忽視,那就是蘇芬戰爭。這場始於1939年初冬的戰爭,直接影響了蘇軍裝甲部隊的建設。當時蘇軍大量裝備的輕型坦克雖然機動性可觀,但是火力和防禦力太差,在芬軍構築的簡單防線面前都損失慘重。
  • 虎式重型坦克是德國陸軍的驕傲?其實它帶來的麻煩大於它的優點
    迫於嚴峻的局勢,德國陸軍轉而開發起了重型坦克,也就是所謂的六號重型坦克項目。可讓人惋惜的是,六號重型坦克項目直至蘇德戰爭爆發時都是無疾而終。這是因為當時德國受限於國力,再加上陸軍內部對於重型坦克的認識不足,以及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的後續改進型出現,所以該項目就變得進度緩慢。
  • 蘇聯重型坦克的巔峰之作,I S系列坦克,過時20年後尚可一戰
    到了戰爭後期,更是有「史達林」系列坦克的誕生,俄語縮寫為「ИС」,現在普遍習慣使用英語音譯的叫法,即是「I S」坦克。蘇聯對重型坦克的更新換代早在二戰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了重型坦克的研發與使用,只不過思路有些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