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KV-1S重型坦克的失敗:70分考卷為何變不及格?戰爭太殘酷

2021-01-09 hawk26講武堂

KV-1S可能的二戰中存在感最小的一款蘇聯重型坦克,儘管與設計有關,但更多的是因為戰場形勢的變化。

直到1941年夏,蘇聯軍隊最先進的重型坦克都是KV-1,儘管這種坦克確實是重型設計,但火力上與T-34中型坦克相同,無法發揮其重量級底盤的價值。在面對越來越多、越來越重的德國坦克時,KV-1很難滿足蘇聯軍隊的需要。

蘇聯設計師們首先想到的是增強KV-1的火力,不過更換更大口徑的火炮會讓設計更加複雜,而且生產線也無法快速轉換生產新型坦克。

於是,採用了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直接更換了同樣口徑,但身管較長的ZIS-5型76.2mm主炮,身管比F-34要長,穿甲厚度更大。

KV-1S確實發揮了火力優勢,讓前線的德軍陷入了混亂。直至檢查了被擊毀KV-1S,才發現這是一種新型坦克。

除了主炮之外,KV-1S還優化了裝甲,將部分次要位置的裝甲減薄,加強兩側和炮塔的裝甲。同時通過改進炮塔外形,提高防護能力。

如果是平時,KV-1S確實可以說是不錯的改進型,至少可以拿到70分。但是它們面對的是當時世界一流的德軍,這個答卷就變成了不及格了。

當時,德軍正在大規模列裝空心裝藥破甲彈,這種化學能彈藥不再依靠動能來擊穿裝甲,讓較小口徑的火炮依舊可以擁有更深的穿甲厚度。KV-1S的裝甲厚度根本無法抵擋破甲彈的打擊,讓它在戰場上損失慘重。

壓垮KV-1S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KV-1遺留下的機械問題。發動機和傳動系統的低可靠性,讓20~30%的KV-1S無法順利行駛到前線,這簡直讓蘇聯領導人無法接受。要知道當時的戰局已經非常緊張,前線迫切需要大量坦克來阻擋德軍凌厲的攻勢。

儘管最初KV-1S的訂貨量比T-34還要多,很快蘇聯領導人意識到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們現在需要的是大量戰鬥全重在40噸以下的中型坦克,嚴峻的形勢讓坦克數量成為關鍵,而非重量。至於隨之而來的防護降低的問題,可以通過更好的機動性來彌補,這個方面T-34做得很好。

KV-1S的失敗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它直接導致了KV-85,以及「史達林」系列重型坦克的誕生。對於德軍來說,蘇軍越來越多的T-34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當見到IS-2時,他們就已經意識到戰爭的結局將是什麼。

相關焦點

  • 蘇聯戰前研發的重型坦克,在戰爭中立下大功的KV-1重型坦克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重型坦克一直都是一個概念非常混亂的存在,似乎多炮塔就是重型坦克的代言詞。比如說法國的B-1重型坦克和英國的TOG-1重型坦克,都屬於是傳統的多炮塔怪物範疇。當然了,這種多炮塔怪物顯然不適合於實戰,看似威武霸氣,但實際上卻都有不小的問題。
  • 以伏羅希洛夫命名的坦克,身披堅甲的俄羅斯陸龜,KV-1重型坦克
    在蘇德戰爭的初期,德國坦克兵們遭遇了蘇聯的裝甲巨獸,KV-1坦克,這些坦克裝甲厚重,火力強大。德軍的三號和四號坦克幾乎無法對付它們,只有強大的88毫米炮才能夠摧毀這種蘇聯重型坦克,我們就來聊一聊KV-1坦克的故事。
  • 它曾是德軍裝甲部隊的夢魘,有鋼鐵巨獸之稱號——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的火炮系統 首先,KV-1重型坦克裝備了一款41.5倍口徑的F-32型76.2毫米坦克炮。其最大儲彈容量大於70發,按照發7發/分鐘的平均射速,KV-1重型坦克的戰場可攻擊(不間斷攻擊)周期維持在1-2小時以上。
  • 戰爭初期德國裝甲兵的夢魘,讓德軍上下束手無策的KV系列重型坦克
    但是後面壓陣的那些T-34中型坦克就顯得十分棘手,更為恐怖的則是那些壓陣的龐然大物——KV系列重型坦克,這些重型坦克是真正意義上的刀槍不入,KV-1重型坦克就已經足夠麻煩了,KV-2重型坦克更是德軍無法力敵的存在。當時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 頂著重型坦克之名的KV-2,更像是一款重型突擊炮
    KV-2作為二戰時期蘇軍的重型裝備,雖然數量不多,但卻是二戰初期少數能在戰場上以寡敵眾的武器,創下的戰績至今為人津津樂道。不過KV-2雖然被稱為重型坦克,實際上更像是重型突擊炮。以KV-1為基礎演變而來的KV-2重型坦克,大約在KV-1正式定型左右即開始研發,1940年2月進行測試,1941年年初定型並正式命名。
  • 蘇聯重型坦克的巔峰之作,I S系列坦克,過時20年後尚可一戰
    到了戰爭後期,更是有「史達林」系列坦克的誕生,俄語縮寫為「ИС」,現在普遍習慣使用英語音譯的叫法,即是「I S」坦克。蘇聯對重型坦克的更新換代早在二戰之前,蘇聯就已經開始了重型坦克的研發與使用,只不過思路有些跑偏。
  • 二戰末期服役重型坦克,差點不能入役的美軍M26重型坦克
    (蘇聯人拆掉了炮塔上額外的機槍塔)而倒黴的美國陸軍則不信邪,在戰爭初期也大量配備M3中型坦克作戰,結果撲街了一地的美國裝甲兵,不知道多少個七人車組完了蛋。這種慘烈的戰損數字讓美國陸軍痛定思痛,緊急換裝了最新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試圖扭轉遇到的坦克劣勢。
  • 史達林的大號雜貨鋪,蘇聯超級重型多炮塔坦克,T—42超重型坦克
    蘇聯的坦克設計師們發現自己設計的MS—1坦克並不能滿足戰爭的需求, 更不要說現階段蘇聯軍隊裝備的,大多都是一些老掉牙的坦克了。1的坦克, 這款坦克的設計很獨特,根據設計,該坦克的車身計劃採用全焊接結構進行加工。
  • 虎王重型坦克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新式重型坦克發展計劃正式起步。在此次會議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設計要求:具有強大的擊穿敵人坦克的火力,敵人坦克無法擊穿的厚實的防護裝甲,最大速度不低於40公裡/小時。這次會議的決定發展了德國二戰期間兩種重型坦克,它們分別是虎1和虎王(虎2)。
  • 二戰蘇聯KV-4重型坦克,坦克炮都造好了,你卻告訴我沒有底盤?
    蘇聯在1941年4月決定設計建造一款新的重型坦克,這就是後來夭折的KV-4重型坦克的開端,這種想法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在實戰和情報雙重促進下產生的。當時蘇軍總結冬季戰爭經驗,認為蘇軍缺少一種能夠抵擋反坦克武器的重甲坦克,並且這種坦克還要搭載更大口徑的火炮,可以擔負起突擊炮的任務,既可以完成坦克戰,又能充當突擊炮配合步兵作戰。另一件讓蘇軍揪心的事情是情報部門獲得的消息,那就是德國正在研發一種重約90噸級的重型坦克,它將配備105毫米主炮。
  • 二戰時的TOG重型坦克,一戰老設計師們頗具新意的「年代秀」
    ,各國所研發出來的坦克也無不以適應戰爭為目的,而這其中總有那麼幾個另類的,比如說英國的TOG系列重型坦克。這裡再解釋一下,重型坦克不等於步兵坦克,步兵坦克的區分方式是以裝甲、支援火力和較慢的移動速度來決定的,並沒有重量要求。在二戰開始之前,英軍最重、防禦最好的坦克是A12型,即瑪蒂爾達II坦克,但它也只有26噸。雖然在戰爭初期這輛坦克給德軍造成了不小的影響,但坦克外形越來越大,裝甲火力越來越強在二戰前後是一個定律,瑪蒂爾達明顯太小了。
  • 槍炮兩相宜:德軍s.Pz.B 41 重型反坦克槍簡介
    在解決了測試中暴露的一些問題之後,國防軍驗收了這種武器,命名為s.Pz.B 41 重型反坦克槍,毛瑟公司遂在1941年開始展開量產工作。  蘇軍在對繳獲的s.Pz.B 41 重型反坦克槍進行測試的時候,發現在不仔細瞄準的情況下,射速甚至可以提高到每分鐘12-15發的水平。槍閂為橫閂,打開時需要對控制手柄施加5公斤的力,在手動裝填完成後,槍閂會在一個彈簧裝置的作用下自動關閉,整個裝填過程可以在0.8—1秒之內完成。
  • 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軍的坦克部隊,似乎對比歐洲的戰場的正規裝甲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日本在二初期的97式改坦克除防禦力較弱外,基本與義大利的M14坦克是同個級別裝甲型號,與德軍當時裝備的38T坦克性能上差不多,到1942年後日本的坦克型號才開始跟不上世界中型坦克性能研發的腳步,開始漸漸處於落後地位
  • 蘇聯重型坦克巔峰之作,震驚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德國的裝甲部隊中已經有超過三分之二的坦克是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其坦克質量遠非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時可以比擬的。而蘇聯坦克部隊也是實力不俗,其裝備的T-34/76中型坦克和KV系列重型坦克,可以說是1941年時最為強大的坦克。在蘇德戰爭初期的坦克爭霸中,蘇聯人憑藉這兩款坦克佔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
  • 坦克大戰獵殺T34:用戰爭的緊張殘酷,體現人對美和浪漫的追求
    不知有沒有夥伴看過2019年口碑炸裂的經典戰爭影片《絕殺慕尼黑》,有俄羅斯引進國內的經典戰爭片,當時評分高達8.2分,近幾年國內市場電影製片質量不斷提升,引進的國外經典電影也是好評不斷!時隔一年,由原版製作公司推出的新電影再次被引進國內名為《獵殺T34》本片主要講述二戰時期,德國與前蘇聯的鋼鐵坦克之戰,重點介紹重型坦克T34,根據真實二戰事件還原,每一場坦克大戰都有經典場面!
  • 擁有5個炮塔、堪稱陸地巡洋艦的蘇聯坦克——T-35重型坦克
    FCM-2C重型坦克另一方面,受到「陸地巡洋艦」的觀念、軍艦旋轉多炮塔以及一戰塹壕戰的影響,法國在一戰末期就開發了FCM-2C重型坦克這一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多炮塔+旋轉炮塔重型坦克,Char B1重型坦克也在緊張的研發當中,並在1929年推出原型車進行測試;
  • KV1的雙胞胎,蘇聯的KV2重型坦克,突破防線移動掩體誕生
    1、德國的經驗教訓和情報1939年,當蘇聯和芬蘭爆發戰爭時,雙方圍繞曼納海姆防線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蘇軍的步兵已經在這條芬蘭人控制的防線前倒下,蘇軍的坦克已經被芬蘭人擊毀,於是蘇軍意識到自己急需一輛重型坦克。
  • ——德國「虎王」重型坦克
    1943年,二戰進入拉鋸階段,在裝甲對抗上,西線的盟軍有「潘興」,東線蘇聯紅軍已開始使用IS-2與納粹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剋死抗,此時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在火力、防護性能方面已漸漸捉襟見肘,為了扭轉這一頹勢,德國設計師們打算在虎式坦克的基礎上,重新設計一種新型的重型坦克,以緩解戰場出現的火力不足的空缺。
  • 世界坦克裝甲車縱覽之美國M26「潘興」重型坦克
    1.火力配置  M26「潘興」重型坦克裝備的90毫米M3坦克炮穿透力極強,能在1000米距離上穿透147毫米厚的裝甲,雖然比起德軍「虎王」坦克和蘇軍IS系列坦克等重型坦克仍有一定距離,但已足夠擊穿當時大多數坦克的裝甲
  • 二戰先進的虎p重型坦克,為何沒能量產?
    說到二次世界大戰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亨舍爾公司的虎式坦克從1942年服役一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一直都活躍在一線戰場,其強大的火力以及厚重的裝甲簡直就是盟軍的噩夢。在同時期還有一款設計很前衛的坦克,那就是斐迪南保時捷博士設計的虎(P)重型坦克了,虎(p)重型坦克是虎式坦克的原型之一,由於設計太過前衛,研發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技術問題,所以並沒有投入生產。虎(p)重型坦克的車體裝有兩臺(氣冷)PorscheType101/1引擎,其引擎可以為虎(p)坦克提供310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