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2020-12-15 歷史的天空歷史的足跡

說到二戰期間的日軍的坦克部隊,似乎對比歐洲的戰場的正規裝甲力量根本不在一個檔次,但是日本在二初期的97式改坦克除防禦力較弱外,基本與義大利的M14坦克是同個級別裝甲型號,與德軍當時裝備的38T坦克性能上差不多,到1942年後日本的坦克型號才開始跟不上世界中型坦克性能研發的腳步,開始漸漸處於落後地位,從真正意義上講,二戰期間義大利的M14坦克和日軍97式坦克都只能算是輕型坦克,日本從一式坦克量產開始,一式才能真正意義上中型坦克但是火力依舊是47毫米48倍徑坦克炮,充其量與二戰初期德軍的三號H型坦克是同個檔次,而一式坦克的量產已經是1944年的事情了,在東線蘇聯已經研發出了T34.85坦克,德國也有豹式中型坦克等,英國獨立製造巡洋坦克也開始裝備75毫米45倍徑火炮。

但是在1944年以前,日軍卻有一個型號的重型坦克消無聲息地在走向了戰場,這個型號的坦克就是日軍二戰初期研發的95式重型坦克,該型坦克與95式輕型坦克有火力與質量上無可比擬的差別,卻是同個時期產物。該型坦克其總噸位為28噸,裝備有一門94式70毫米野戰炮,和一門37毫米94式反坦克炮,該型火炮部署在身身前端固定炮塔上,裝備有2挺91式6.5毫米機槍,一挺位於炮塔的後面,一挺位於車身獨立小型炮塔的後面,其正面局部裝甲為65毫米,最高時速達到45公裡。

該型坦克可能是二戰初期日軍裝備的最為成功的中型坦克,無論是機動性和火力都類似於美軍M3中型坦克,但缺點就是日本人對坦克理念基本停留自我嘗試的階段,該設計的最大敗筆就是,機槍部署都為坦克後面而不是正面,車身後面的機槍炮塔完全可以取消,或者把37毫米炮換成了機槍炮塔,這樣設計在加上時速45公裡的機動性,基本就有了初代中型坦克原型車的感覺了,按照正常的發展路線,日本人絕對不會在坦克性能輸給美國,但是日本人缺少實戰型質理念,對大型的東西,有著庸俗崇拜感把95式重型坦克當成精神上的產物,而不是實戰意義的產物,也就是說95式重型坦克的出現完全就是日本人用來自我陶醉的藝術品而已。

我們在說該型坦克的火力如何,其主炮火力是70毫米94式野戰炮,該型火炮的威力就類似於92式步兵炮的威力,但是在彈藥基數上有所加強,能發射破甲彈,在500米距離內能夠擊穿炸毀40毫米勻質鋼板,從口徑上我們不質疑該型的反步兵作戰優勢,在進攻敵軍戰壕時,該型坦克的火力是完全夠勝任的,口徑有70毫米,用來打坦克反正口徑大就創造出奇蹟,如果打穿對坦克內部成員可以形成無差別殺傷或者直接點燃彈藥架。

其94式37毫米炮毫無懸念,該型火炮作為反坦克火力基本是合格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炮灰團的第一門火炮就是94式37毫米戰防炮,該炮在劇情中扮演著挑釁日軍第55師團,直屬炮兵聯隊的炮群作用,其倍徑達到36.5倍徑能夠在400米距離擊穿30毫米的勻質裝甲,但作為主戰坦克的話,日本人沒有那個資源實力,該型消耗的鋼材資源是97式坦克的兩倍,有資料說該型坦克是量產有200多輛,那其實是95式輕型坦克的量產數量最終也只有4輛坦克而已,有兩輛到過中國戰場和東南亞戰場參加過實戰,成為一種象徵日本強大無比的精神產物,鼓勵著日本士兵繼續在侵略戰爭中努力表現,而強大的產物,在1944年的美軍眼裡連輛拖拉機都不如,其60毫米迫擊炮的直接灌頂就能把該型坦克炸毀癱瘓在戰場之上。但作為經典坦克作為觀賞確實也是不錯,該型坦克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是一件藝術品,有輛95式重型坦克的手辦也是不錯的。

相關焦點

  • 二戰後期日本最後掙扎量產重型百式100噸坦克計劃日本的終極武器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的重型坦克計劃,日本對於重型坦克研究卻是起步時間最快研製出來坦克最不倫不類的國家,這間接導致後來日本坦克性能落後,但日本最終把落後的產物魔改成了一輛黑科技。日本最初的重型坦克開始研製日期是1925年,第一款重型坦克91式坦克經過五年的研究拼裝終於研發成功,91式坦克成為日本歷史上誕生的第一輛重型坦克,但日本稱之為重型坦克,但其實連後來輕型坦克都比不上,其外形仿造蘇聯T28坦克採用多炮塔設計,其正面最厚裝甲才20毫米唯一亮眼之處在於該型坦克主炮採用的是70毫米18倍徑火炮,採用類似於步兵炮改裝而來的坦克炮,雖然說不是真正意義上坦克炮,但口徑達到70毫米18
  • 重型坦克發展的極致:堪比鼠式重型坦克的美國T-28超級重型坦克
    二戰德國研製了「鼠」式重型坦克,這種坦克的重量遠遠超過同時代的坦克,僅從重量上來看可以算作是坦克中的「超級巨無霸」。無獨有偶,二戰美國同樣也進行了類似的嘗試,試圖生產一種超級重型坦克,不過美國並不是用於反坦克作戰或者機動作戰,而是為了正面突破德軍的「齊格菲」防線,戰術作用類似於德軍的突擊炮。為了確保該型坦克擁有絕對的防護力和火力,其重量也被大幅度增加了,發展為可與「鼠」式重型坦克相媲美的超級重型坦克。
  • 二戰美國重型坦克結晶,M26「潘興」的孿生兄弟,T32重型坦克
    二戰時期美國雖然積極研發坦克,拿出了很多型號的裝甲車輛送入戰場,但是在重型坦克領域卻無法和同時期的幾個坦克大國相競爭,好在經過一系列的實驗之後,在二戰末期終於有了滿意的重型坦克,這就是T32。最終設計師在M26的底盤基礎上,通過加寬加長,設計出了T32重型坦克。T32在1946年初生產出樣車,沒能趕上二戰的末班車,但它確實算是二戰時期的產物。為了彌補動力的不足,T32引擎改為770馬力的福特GAC V-12汽油發動機,比M26的引擎高了近300馬力的輸出能力;拉長的底盤從6對負重輪增加至7對,履帶、負重輪等為同樣的零配件。
  • 日本除了輕坦克之外,還有重型坦克?日本重型坦克的發展之路
    對於二戰前剛剛開始自研坦克的日本而言,八九式中戰車的成功只是第一步。按照日本的坦克發展規劃,八九式坦克雖然擔任主力,但是在支援火力上則十分不足,而在規劃裡擔任支援火力的重型坦克則是日本的下一個研發目標。
  • 二戰匈牙利43M塔斯重型坦克,模仿黑豹中型坦克而生
    1943年的匈牙利情況很糟糕,該國在二戰的泥潭中已經無法自拔,只能硬著頭皮將戰爭進行下去,為了解決裝甲武器落後的問題,匈牙利不得不想辦法自行研製新式裝備,因為盟友德軍並不打算將先進的技術或者成品出售給匈牙利,理由是匈牙利的工業水平無法生產高度複雜的裝甲武器,不管匈牙利背後如何咒罵,但戰爭還在繼續,包括43M塔斯重型坦克在內的研究項目還是緊鑼密鼓的展開了
  • 二戰末期服役重型坦克,差點不能入役的美軍M26重型坦克
    如果說起二戰中的美國裝甲部隊,估計很多人想到的都是那些和香腸一樣從生產線上下來的M4中型坦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的M4中型坦克徵戰四方,在美軍及其同盟國中都有服役,是當時生產量最大的坦克之一。但是M4中型坦克的反坦克性能較為有限,在戰場上面對德國裝甲動物園時,往往都會出現大量損失。
  • 有史以來唯一量產的五炮塔重坦,蘇聯多炮塔巔峰的T-35重型坦克
    這種大型多炮塔突擊坦克的概念一推出就受到各國的青睞,其中有一個國家-蘇聯的多炮塔坦克後來居上,先後研製出非常多的多炮塔坦克,達到巔峰的是T-35重型坦克。有史以來唯一進入量產的五炮塔重型坦克T-35重型坦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進入量產的五炮塔重型坦克,在當時被稱為陸地戰艦,這款坦克採用了當時典型的布局,發動機後置,炮塔設計在車體的中部,而駕駛艙設計在車體的前左方。
  • 虎王重型坦克
    虎王坦克是德國二戰期間最令人恐懼的一種重型坦克。
  • 二戰日本最後量產的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為何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三式中戰車是二戰日本於1944年研發成功的一款坦克,它的目的是和盟軍的M4中型坦克相抗衡,為此坦克的火力得到很大的加強。它是二戰中日本量產的最後一型中型坦克,軍隊高層也對它寄予厚望,不過這樣一款坦克卻沒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 裝甲才是正義,美軍二戰T28/95超重型坦克始末
    但凡玩坦克世界或者戰雷陸戰的同學們應該有種感覺,如果有一臺車,當你自己開時鬼火冒,遇到敵人開時同樣鬼火冒。請問哪臺坦克最符合這個設定? T28/95美國人或許是一直到二戰才從孤立主義政策中走出來,因此對陸軍的建設一直很拖沓,坦克也是一樣。
  • 二戰時的TOG重型坦克,一戰老設計師們頗具新意的「年代秀」
    ,坦克的應用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各國所研發出來的坦克也無不以適應戰爭為目的,而這其中總有那麼幾個另類的,比如說英國的TOG系列重型坦克。倒不是說英國所研製的坦克有多落後,二戰期間,大部分英制坦克的設計理念,以及巡洋坦克和步兵坦克的區分方式還是符合現實的。但TOG坦克著實拉低了整個英國坦克的高度和顏值,還好它在競爭中敗於了邱吉爾坦克,並沒有量產。
  • 法國二戰「陸地戰艦」,夏爾2C超重型坦克
    作為法國歷史上唯一一款正式列裝的超重型坦克,夏爾2C超重型坦克研製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研製該坦克的初衷是希望法國陸軍能夠裝備一款可以和英國Mk.V型對標,擁有強大火力和陣地突破能力的新型重型坦克,以取代法國陸軍當時裝備的越野能力差,火力裝甲貧弱,設計也非常原始的初代坦克,聖查蒙德和施耐德CA.1坦克,增強法國陸軍的突破能力。
  • 精選一組二戰期間德國的彩色高清照片;虎式重型坦克等
    四,1943年,蘇德戰場,德軍的第502重型裝甲營一輛虎式坦克的兩名乘員。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五,1943年,在庫爾斯克戰役中一輛正在維修的德軍虎式坦克。
  • 二戰中蘇聯的王者重坦——IS-2重型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陸軍是唯一能夠和納粹德軍鐵騎相互抗衡而不落下風的軍隊,這完全得益於蘇聯紅軍那強悍的作戰能力以及蘇聯陸軍中強悍的坦克部隊,今天我們要看的就是二戰蘇聯坦克部隊中的一款主力坦克——IS-2重型坦克。
  • 蘇聯重型坦克巔峰之作,震驚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在這場戰鬥的終末,笑到最後的是蘇聯人和他們那些看似粗糙的坦克設計,他們在二戰中最後的巔峰之作,則是震驚了世界的鋼鐵巨無霸——IS3重型坦克。 一、東線的坦克爭霸戰 不同於1939年至1940年的西線坦克戰,戰爭雙方的主力都是輕型坦克,中型坦克數量極少,東線的蘇德戰場可謂是真正意義上的坦克大戰。
  • 二戰先進的虎p重型坦克,為何沒能量產?
    說到二次世界大戰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亨舍爾公司的虎式坦克從1942年服役一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一直都活躍在一線戰場,其強大的火力以及厚重的裝甲簡直就是盟軍的噩夢。在同時期還有一款設計很前衛的坦克,那就是斐迪南保時捷博士設計的虎(P)重型坦克了,虎(p)重型坦克是虎式坦克的原型之一,由於設計太過前衛,研發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技術問題,所以並沒有投入生產。虎(p)重型坦克的車體裝有兩臺(氣冷)PorscheType101/1引擎,其引擎可以為虎(p)坦克提供310馬力。
  • 二戰後期的德軍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德國頂級黑科技唯一實戰型號
    獵虎」重型坦克殲擊車,該型殲擊車光聽名字就給人一種十分強大的感覺,但是該型車輛的研製的參戰記錄都是在1945年時期是德國即將覆滅前幾個月的產物,但是關於該型車輛的研發日期卻是1943年2月甚至更早,希特勒原本計劃在1944年初就大規模生產這種殲擊車投入戰場,但是由於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的豹式坦克表現突出因而研製計劃推遲
  • 很輕(強)的重型坦克——義大利P40誕生記
    在1940年代初期,重型坦克再次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很多國家開始試驗性的研發重型坦克,但並不是每一個國家都能成功的把重型坦克運用到戰爭中。在整個二戰期間,成功研發重型坦克並得到廣泛使用的只有蘇聯、德國、英國、美國、義大利這四個軍工大國,其中以德國虎式坦克、蘇聯IS坦克、英國邱吉爾步兵坦克、美國M6坦克以及義大利的P40坦克為代表。
  • 二戰時期,日本重型坦克超「虎」式2倍,沒上戰場成為玩具和笑話
    戰爭初期,德國依靠「閃電戰」,以及機械化部隊,創造性地將坦克組建成坦克集群,形成剛猛無比的鋼鐵洪流,橫掃歐洲戰場。特別是「虎」式坦克,更是令盟軍談「虎」色變。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服役,直至1945年德國投降,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
  • 二戰日本的97式120毫米短管榴彈炮試圖魔改97式坦克扭轉戰局
    德軍除重型火炮之外,前線各個裝甲師都配備有10輛野蜂150毫米自行榴彈炮,德軍野蜂自行150毫米榴彈炮是二戰公認性能最好自行榴彈炮之一,採用三號或者四號坦克底盤和發動機,使其在戰場的戰鬥效率基本要超過虎式坦克,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底盤和發動機技術是二戰時期支撐起德軍整個裝甲師戰鬥編制的基石,對比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的底盤和發動機,三號和四號坦克是最穩定的,德軍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