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重型坦克超「虎」式2倍,沒上戰場成為玩具和笑話

2020-12-17 鶯歌讀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新式武器層出不窮,徹底改變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塹壕戰的戰爭模式。海陸空三軍在這次世界大戰中,各顯神威,相互之間又相得益彰,甚至最後使用上了駭人聽聞的核武器。

戰爭初期,德國依靠「閃電戰」,以及機械化部隊,創造性地將坦克組建成坦克集群,形成剛猛無比的鋼鐵洪流,橫掃歐洲戰場。特別是「虎」式坦克,更是令盟軍談「虎」色變。

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開始服役,直至1945年德國投降,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虎式坦克在戰爭中擊毀了大量的盟軍坦克以及其它軍事力量,是盟軍坦克最危險的殺手。

虎式重型坦克自身重量達到56噸,這就存在著「矛與盾」的衝突,如此笨重的龐然大物自然失去了快速機動的能力。美蘇針對虎式坦克的弱點都研發出新型穿甲彈,蘇聯更是直接生產出更為強悍的IS-2重型坦克,虎式在戰爭後期優勢也就逐漸消失了。

東方法西斯日本,它們的坦克給我們的印象是「脆皮坦克」,但就是這麼些輕型坦克,欺負中國武器落後,在中國戰場上肆無忌憚,乾脆直接取消了使用重型坦克的計劃。

其實,日本早在1939年的時候就領教了蘇聯重型坦克的威力,制定了研製重型坦克的絕密計劃,並且日本軍方設計的重型坦克重量超過虎式兩倍有餘。

1939年5月11日,日本、偽滿洲國與蘇聯、蒙古人民共和國在新巴爾虎左旗境內諾門罕布日德地區及蒙古國哈拉哈河中下遊兩岸,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戰爭——諾門坎戰役。

蘇軍近千輛坦克裝甲車在朱可夫的親自指揮下,勉強擊敗日軍一支只有5個基數彈藥的三流邊境守備師團,最後人員損失還比日軍大,蘇軍損失坦克裝甲車近400輛,蘇軍一個諾門坎戰役的彈藥消耗幾乎相當於中國八年抗戰的總消耗量。

那麼日本為何最後選擇撤退籤訂停戰協議呢?蘇軍8月20日總攻時,投入坦克524輛,裝甲車385輛,火炮542門,飛機500架,在戰場上形成了壓倒性優勢。反觀日軍只有數十輛戰車裝甲車,安崗坦克支隊全數被殲,日軍已經毫無任何陸空優勢了。

日本的輕型坦克完全不是蘇聯重型坦克的對手,這使日本軍方萌生了開發超重型坦克的念頭,企圖使它們成為「活動堡壘」。

日軍新的重型坦克被命名為百式超重型坦克,因為其戰鬥全重高達100噸。但是這樣重型的坦克竟然採用鉚接結構,這種結構一旦中彈,鉚釘就會脫落,對成員造成殺傷。德國的重型坦克採用的是焊接坦克車身和炮塔,就避免了此類現象的發生。

超重型坦克設計出來了,更大的難題也隨之出現。日本缺乏發動機,百式超重型坦克安裝了一臺500馬力的發動機,理論最高速度只有25公裡每小時,而且機械故障很多,成為戰場上的靶子。

後來,日本只生產了一臺樣車就終止了計劃,這輛樣車也成為日軍的玩具和笑話。後來,日本試圖從德國引進虎式坦克,並且還和德國亨舍爾公司籤署了協議,交了定金。

最後關頭,德國國防軍統帥部軍備司令兼預備隊總司令通過軍政局籤發了一份本部最高軍事密件"通知書No.11646/44號"指示"禁止向日本出口虎式坦克",就此日本的重型坦克計劃也再無下文。

相關焦點

  • 二戰期間日本唯一量產的重型坦克95式重型坦克
    ,從真正意義上講,二戰期間義大利的M14坦克和日軍97式坦克都只能算是輕型坦克,日本從一式坦克量產開始,一式才能真正意義上中型坦克但是火力依舊是47毫米48倍徑坦克炮,充其量與二戰初期德軍的三號H型坦克是同個檔次,而一式坦克的量產已經是1944年的事情了,在東線蘇聯已經研發出了T34.85坦克,德國也有豹式中型坦克等,英國獨立製造巡洋坦克也開始裝備75毫米45倍徑火炮。
  • 二戰時期,德國到底有幾種坦克?最後「鼠」式超重型坦克貢獻最小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末期,坦克就以戰場上的新式武器隆重登場,最先使用者不是德國,而是與歐洲大陸隔著英吉利海峽的英國,坦克最先被發明的原因,是想利用這移動的碉堡,掩護陸軍的進攻,拔掉敵方的暗堡等戰場工事,不僅是當時,就算到了二戰初期,英法兩國也依舊沒能將坦克作為能單獨承擔作戰任務的單位,作戰意識不算超前,這就給德國發展坦克,進行二戰前期的閃電戰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 二戰日本的97式120毫米短管榴彈炮試圖魔改97式坦克扭轉戰局
    說到二戰時期的自行火炮,實際上世界上第一個在實戰中使用自行火炮的國家是法國,早在一戰時期法國就設計出了聖沙蒙自行194毫米自行火炮,該型火炮參加一戰時期的大大小戰役,從一戰開始,德國也開始對重型火炮進行重點研製最終在二戰初期,誕生種類繁多的自行火炮和軌道炮,比如德國的600毫米Karl
  • 二戰後期日本最後掙扎量產重型百式100噸坦克計劃日本的終極武器
    說到二戰時期各國的重型坦克計劃,日本對於重型坦克研究卻是起步時間最快研製出來坦克最不倫不類的國家,這間接導致後來日本坦克性能落後,但日本最終把落後的產物魔改成了一輛黑科技。日本最初的重型坦克開始研製日期是1925年,第一款重型坦克91式坦克經過五年的研究拼裝終於研發成功,91式坦克成為日本歷史上誕生的第一輛重型坦克,但日本稱之為重型坦克,但其實連後來輕型坦克都比不上,其外形仿造蘇聯T28坦克採用多炮塔設計,其正面最厚裝甲才20毫米唯一亮眼之處在於該型坦克主炮採用的是70毫米18倍徑火炮,採用類似於步兵炮改裝而來的坦克炮,雖然說不是真正意義上坦克炮,但口徑達到70毫米18
  • 二戰的王者,盟軍的夢魘,德軍坦克中的惡虎——虎式重型坦克
    不過因為這輛坦克太重了,這導致他過於沉重,德國人造不出足夠強的負重輪。不過這在德國人眼裡是個小問題,並不算什麼,用交錯式懸掛,弄更多的負重輪。經過這麼一通折騰,強大的虎式坦克新鮮出爐了,等待它的是殘酷的戰鬥。二.德國的惡虎東線沒有真正的老虎,但是卻有一種被叫做虎式的坦克。初次投入的虎式立刻鬧了大笑話,可憐的虎式被丟到了列寧格勒的戰場上。
  • 二戰日軍的超級重型坦克和「日版」B-29超級轟炸機
    作為一個自然資源嚴重匱乏的島國,日本在二戰列強中屬於先天營養不足但侵略野心極高的國家。然而,二戰卻是一場以鋼鐵為肌肉、以石油為血液的戰爭,這種矛盾直接影響到日本的軍事力量建設。
  • 法國二戰「陸地戰艦」,夏爾2C超重型坦克
    初代坦克不堪大用以聖查蒙德代表的法國初代中重坦克地形通過能力很差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出現了各種新武器。1916年9月,英國在索姆河戰役中首次在戰場上使用坦克。從那時起,坦克這種武器比較受歡迎,在戰場上表現也不錯。不斷變化的戰場,對新的坦克實驗產生了重大影響。
  • 二戰先進的虎p重型坦克,為何沒能量產?
    說到二次世界大戰大名鼎鼎的虎式坦克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亨舍爾公司的虎式坦克從1942年服役一直到1945年戰爭結束,一直都活躍在一線戰場,其強大的火力以及厚重的裝甲簡直就是盟軍的噩夢。在同時期還有一款設計很前衛的坦克,那就是斐迪南保時捷博士設計的虎(P)重型坦克了,虎(p)重型坦克是虎式坦克的原型之一,由於設計太過前衛,研發過程中遇到了不少的技術問題,所以並沒有投入生產。虎(p)重型坦克的車體裝有兩臺(氣冷)PorscheType101/1引擎,其引擎可以為虎(p)坦克提供310馬力。
  • 二戰日本最後量產的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為何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三式中戰車是二戰日本於1944年研發成功的一款坦克,它的目的是和盟軍的M4中型坦克相抗衡,為此坦克的火力得到很大的加強。它是二戰中日本量產的最後一型中型坦克,軍隊高層也對它寄予厚望,不過這樣一款坦克卻沒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這又是為什麼呢?
  • 二戰時期德國「黑豹」坦克太牛了
    二戰時期比較著名的坦克有:前蘇聯的T-34、德國的「黑豹」和「虎」式坦克、美國的M4「謝爾曼」、英國的「邱吉爾」步兵坦克和「克倫威爾」巡洋坦克、日本的97式等。其中T-34被譽為二戰中最優秀的坦克,在世界坦克發展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今天兵哥要講的就是其中赫赫有名的「黑豹」。
  • 二戰十大坦克之八,落寞的虎王—「虎Ⅱ」型重坦
    有很多人看著名字會認為「虎Ⅱ」是在「虎Ⅰ」式坦克基礎上的升級,「虎王」比「虎」式更強,其實並不全是。「虎」式坦克和「虎王」坦克是德國幾乎在同一時期研發的重型坦克,按照德國的叫法應該是「虎Ⅰ」型坦克與「虎Ⅱ」型坦克,「虎王」這個名字不是德國序列中的,甚至不是德國人起的,將「虎Ⅱ」型坦克稱作「虎王」的是在歐洲戰場的英國人。
  • 二戰時,如果日本坦克遇上德國虎式坦克,能否與之一戰?
    二戰中,德國的虎式重型坦克一直都是坦克中的霸主,而日軍的坦克基本上是輕型坦克,在戰爭末期吃了鋼鐵洪流的大虧,那麼一輛虎式重型坦克能對付多少輛日本坦克呢? 以日本97式坦克為例,首先來比較一下兩者的噸位。一輛虎式重型坦克全重56噸,馬力700匹。而日本的97式坦克全重僅僅只有15噸,最大的速度能達到38千米每小時。不說別的,就算是讓四五輛日本97式坦克去撞虎式重型坦克,也肯定撞不過,噸位就不是一個量級的。
  • 威風之虎 淺析:虎式重型坦克
    在戰前,**勒聽說蘇聯正在研發一種超重型坦克,便開始預研的。歐戰初期因為德軍的閃電攻勢和法國的快速滅亡而延緩了研發速度。而攻入蘇聯後,由於裝甲對抗的壓力,虎式的研發開始加快。最終,亨舍爾的虎H方案戰勝了波爾舍(即保時捷)的虎P方案,成為了經典的虎式。
  • 二戰美國重型坦克結晶,M26「潘興」的孿生兄弟,T32重型坦克
    二戰時期美國雖然積極研發坦克,拿出了很多型號的裝甲車輛送入戰場,但是在重型坦克領域卻無法和同時期的幾個坦克大國相競爭,好在經過一系列的實驗之後,在二戰末期終於有了滿意的重型坦克,這就是T32。雖然M26定位為重型還是中型曾有過爭論,它的體重確實也達到了41.9噸,但是在美軍的戰鬥編制裡,它是被劃分到中型坦克一類的,也許是和德軍的黑豹中型坦克看齊吧。在M26原型車T26的研發時,設計師就著手在T26的基礎上衍生出一款重型坦克,這就是T26E4。雖然T26E4成功的將長身管90毫米坦克炮裝上坦克,但是因為底盤承載能力不夠,坦克無法安裝重裝甲。
  • 虎王重型坦克
    「虎王」重型坦克將威力強大的火炮和盟軍坦克、反坦克炮幾乎無法射穿的裝甲結合在一起,結果就是產生了這麼一個戰場上的可怕怪物。  1941年5月26日,希特勒召開的一次軍事會議上,新式重型坦克發展計劃正式起步。在此次會議上,希特勒提出新式重型坦克的設計要求:具有強大的擊穿敵人坦克的火力,敵人坦克無法擊穿的厚實的防護裝甲,最大速度不低於40公裡/小時。這次會議的決定發展了德國二戰期間兩種重型坦克,它們分別是虎1和虎王(虎2)。
  • 盤點,二戰時期十大經典「陸戰之王」
    在二戰時期,正是坦克發展最旺盛的階段,世界各國都有自己研發的坦克,而且各式各樣,可以說,在那個時候,坦克的種類是五花八門,但隨著戰爭的發展,促進了坦克快速進化,先是從機動性,到防禦性,再到火力,而且還從輕型,到中型,又到重型,最後還發展出瘋狂的超重型,這些「鋼鐵巨獸」一直在軍迷的心中,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 精選一組二戰期間德國的彩色高清照片;虎式重型坦克等
    三,1941年夏天,在俄羅斯的土地上,德軍的第三黨衛軍圖騰科夫師的士兵,在操作MG34機槍,遠處是燃燒的村莊。四,1943年,蘇德戰場,德軍的第502重型裝甲營一輛虎式坦克的兩名乘員。虎式坦克從1942年下半年服役起至1945年德國投降為止,一直活躍於戰場第一線。
  • 二戰時期的步兵火炮與反坦克炮的區別解密二戰各個國家的經典火炮
    說到二戰時期的各國裝備的火炮型號,大多數以步兵炮為主,而步兵炮作用是作為戰場步兵的有效支援武器和攻堅武器,除口徑較小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輕便,二戰時期日軍對於步兵炮研製工作最為特別,比如日軍的二戰著名的92式步兵炮,其重量才250千克左右,高度0.62米,但其主炮口徑卻達到70毫米
  • 二戰日本連航母都能造,為何卻沒有拿得出手的坦克?
    提起二戰日本坦克,我們的第一印象應該就是「小薄脆」,即體格小,裝甲薄,身板脆。比如在抗日戰場上出現頻率比較高的九四式超輕坦克,名為坦克,實為裝甲車。三噸左右的車身重量,7.7毫米口徑的主武器機槍,無論火力還是防禦,都與我們認知中的坦克相差甚遠,由此得名為九四式豆戰車。二戰日軍豆丁坦克的外號,也就是這麼來的,其成為了二戰時期日軍裝甲部隊領域薄弱的最好例證。
  • 二戰時期德軍的犀牛88毫米主炮殲擊車一度成為東線戰場死神點名者
    裝甲狙擊手戰術的前提下德軍必須擁有一種火力能夠擊毀消滅住前線上任何一個敵軍的裝甲目標,因此德軍在三號坦克的底盤上和四號初期型坦克底盤上等安裝一門88毫米71倍徑炮,因為犀牛坦克採用的是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底盤因此正面裝甲在40到50毫米左右,炮塔採用固定式敞開式設計,因此底盤以上防護力在20毫米左右,因此犀牛殲擊車成為德軍裝甲部隊二線掩護單位,不參加一線戰鬥的進攻,主要以防禦戰,引誘戰術,遠距離精確狙擊戰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