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武漢的各大高校即將迎來新的開學季。在武漢的大學生圈子裡,一家日本料理聞名遐邇。
它從華師文化街起家,曾是許多附近大學生們下課後聚餐的首選。經過拆遷後,新的店鋪選址在武漢大學附近,仍在日復一日為學生群體和其他食客提供物美價廉的日式咖喱飯、布丁等料理。
這家店名為「頂屋咖喱」,曾是個二層小樓的店鋪,食客都聚集在頂樓,也因此得名,至今沒有改變過。該店鋪的創始人島田孝治今年已經73歲了,他來自日本福岡,從2010年來到武漢開店起,他已經在這座城市生活了十年,被學生和熟客親切地稱作「島爺爺」。
島田孝治。本文圖均為受訪者受訪者供圖
「島爺爺」在35年前就已踏足過中國,他看過世界上不少美景,也去過中國不少的城市。
2010年,一位留學生在他的幫助下,在武漢開了一家日料店,是現在「頂屋咖喱」的雛形。當時,「島爺爺」不顧親友反對留在了武漢,但開店沒多久,這名留學生就離開了。
經朋友介紹,島田孝治認識了日語專業畢業的湖北人丹子(化名),他們交流後一拍即合,他決定僱丹子做「頂屋咖喱」的店長。
來到武漢後,每一個異鄉人都是「島爺爺」的親人。他與丹子相識的六年時間裡,一到過年和其他節日,他們都會一起度過。至今未結婚生子的「島爺爺」,在生活上早已把丹子當作女兒看待。
除了經營咖喱店,島田孝治還在刻苦學習中文,他認為,生活的意義就是讀書。他會對著錄音機磁帶跟念中文,一隻手叼著煙,一隻手翻著書。
今年除夕,島田孝治和丹子的家人一起吃年飯。
早在1月17日,「頂屋咖喱」就閉店休假,丹子像往年一樣,把「島爺爺」接回她位於武漢郊區村子裡的老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他們的日料店如武漢絕大多數店鋪一樣,無限期延後開業時間。這位日本老人就一直住在村子裡,和丹子的家人為伴。
「我想我已經把自己當作武漢人了吧。」近日,他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說,「我開心時、悲傷時都想和武漢人一起度過,丹子就像我的家人一樣,和他們一家人一起對我來說最幸福。」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島爺爺」始終堅守在武漢的天空下,他聽說武漢有地方的早櫻已經要開了,疫情過後,他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去看一看櫻花。
這是一個日本人對春的思念,對武漢日常生活的嚮往。
島田孝治與丹子家人去菜園摘菜。
以下是澎湃新聞與島田孝治的對話:
澎湃新聞:您
在武漢生活了多久,當初為什麼會來到武漢?
島田孝治:
我從2010年開始,一直生活在武漢。在武漢的一名留學生邀請我來到這個城市指導他做咖喱料理,我非常喜歡中國,想學習中文,因此留了下來。
澎湃新聞:
起初為何會想在高校附近開設日料店?希望向中國的食客傳遞日料裡的哪些美味和精神?
島田孝治:
因為咖喱以前是比較小眾的料理,年輕人比較能夠接受新事物。而且我也語言不通,希望能夠和年輕人多多交流。我只會做咖喱,不太懂太多所謂的精神。我的原則就是,做咖喱一定要撈泡泡,小火慢熬咖喱醬,越是看似簡單的事情,越要堅持努力做好。
澎湃新聞:
疫情期間,您的生活起居是如何安排的?無法出門的日子會不會感到無奈?
島田孝治:
因為我平時在家裡也是讀書、寫字,現在在丹子的老家村子裡也是做這些,所以對於我來說是很普通的日常。有時我會自己引火烤火,大家做飯,有時還會和大家一起去田裡摘菜。
疫情期間,島田孝治在家學習中文。
澎湃新聞:
住在武漢郊外的鄉村有怎樣的體驗?
島田孝治:
一般外國人來到中國都是去旅遊景點,想去鄉村生活的外國人很少,他們也沒有機會。很幸運的是,我遇到了丹子,她的老家剛好在鄉村,讓我可以體驗到異國鄉村的生活。他們自己種的菜吃起來特別甜,有味道。家門口有很多的樹,綠化和空氣都很好。早上伴隨雞鳴起床,夏天的時候有青蛙和蟬鳴。
澎湃新聞:
您是如何看待武漢政府在面對疫情時作出的舉措,比如封城、禁行?
島田孝治:
這是很有效抑制疫情的措施,非常好。封城之後我們響應政府號召不出門,過年期間丹子家魚肉都有,而且有自己的菜園,生活沒什麼影響。
澎湃新聞:
您對武漢戰勝疫情有信心嗎?
島田孝治:
有信心,我們要相信科學,相信武漢人。
澎湃新聞:
疫情結束後,您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麼?
島田孝治:
聽說早櫻已經要開了,想回武漢市區看櫻花,當然還有吃咖喱,好久沒吃咖喱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