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和王同學一家人小坐片刻,門口響起一陣腳步的篤篤聲。一對年輕的男女,帶著一位小女孩走進來。我們知道,真正的主人來了。他們都身著盛裝,像是從一個婚禮晚宴之類的聚會上歸來。女子看上去三十歲左右,體型清瘦,舉止大方,跟這茶室的氣場很契合。德祥自豪地介紹道,這是他的表妹,木府家院的女主人驀然。那位男士,中等個,身材勻稱,留著一頭平頭短髮,顯得帥氣幹練。德祥說,這位是驀然地先生。他們的女兒,一位花枝招展的小丫頭,一進門,就跟王同學家的小帥哥一道跑上樓去。男主人跟我們寒暄兩句,便上樓去招呼兩個小傢伙去了。
照片中間黑黑的人影是德祥
驀然在主人位落座,為我們沏茶。我愛喝茶,卻不講究。不管主人沏的什麼好茶,我也分辨不清。她的普通話很好,口齒清楚,語調平靜,宛如一泓清流。在書架上,我看到兩本書:一本《木府風雲錄》,作者是木光。另一本《木府風雲》封面上寫著,根據同名連續劇改編的長篇小說。後來,德祥快遞給我一套《木府風雲》的光碟,還是非賣品,榮幸之至。連續劇的導演、著名演員于榮光,憑藉這一作品,於2012年斬獲超過2億的收視量。這間客棧名叫木府家院。女主人跟三者之間又有什麼關聯呢?聽主人娓娓道來,似乎一陣清風掀開歷史帷幕的一角,讓我們得以偷窺時空的悠長。
木府風雲光碟封面
驀然是麗江木氏土司嫡系第48代的一小女,是她在經營這家只有9間客房的木府家府精品酒店。儘管是間小酒店,但從酒店的格局、裝飾、客房布置、印刷的宣傳品、網站、管理,甚至她的名片,處處散發著怡然自得、淡泊從容。她在朋友圈發布的這段文字就是最好的證明:
昨夜雷聲驚夢,又聽雨打敲窗,每到落雨聽禪的季節,總是觸動我的記憶,讓我想起枕著瀟湘雨竹、一夜不眠的林黛玉,隔簾聽雨、舉樽獨飲的李清照,也想到我庭中花草,經一夜的雨疏風驟,今晨是否也依舊?(本段落摘錄自驀然微信)
木府風雲錄
截止2012年底,麗江四縣一區總人口126.2萬人,其中,納西族佔19.33%,僅次於漢族和彝族。但在麗江大研、束河、白沙三鎮中,納西族佔總人口的60%以上。自元代以來,連續統治麗江400多年的木氏土司就是納西族人。
從嚴格意義上講,在阿甲阿得被皇帝朱元璋賜姓之前,納西族人並沒有姓氏。他們還處在「崇窩」(漢譯為族群)時代,有梅、禾、樹、葉四個崇窩,實行的是父子連名或母女連名風俗。學術界基本同意,納西族始祖是「高華秋」,他生有四子,是買、何、束、葉,「分衍為四大父系家族」。看吧,歷史就是這麼複雜。梅和買、何與禾、樹對束,明顯是使用不同的漢字譯同一個納西語的音。還不錯,葉還是葉,沒有變。等到徐霞客來雲南的時候,他只看兩個姓氏:木、和。他在日記中寫道:「止分官、民二姓,官姓木,初俱姓麥,自漢至國初。太祖乃易為木。民姓和,無他姓者。」不知道他說的「初俱姓麥」的說法,從何而來。原來,木府規定,只有木府嫡系才可以姓木,木府旁系子孫三代之外姓阿,五代之外,跟百姓們一樣——姓和。
木字上加一橫加一撇,就是朱字。有人便理解為,木氏為一人之下的意思,表明朱、木緊密相連之意。還有人說,木字頭上戴鬥笠,再背一個筐,便是「和」字,就是要和姓人永遠當木氏的奴隸。也有人說,和、木在一起,是和和睦睦的意思。玩文字遊戲的人還說,古時麗江不修城牆,因為統治者姓木。木被一個方框圈住,就成了「困」,不吉利。當然,這些都是民間傳言,不足信。
回到廣州後,我認真翻閱有關驀然家族和納西族的相關書籍和文章,對木氏家族的處世智慧,愈發欽佩不已。他們對待中原統治者的策略,與宋代杭州的錢王主動接受北宋招安一樣,避免血腥的戰爭,又能保全家族的平安和財富。
《木氏宦譜》上記錄的三世阿琮阿良:「宋理宗寶佑元年,蒙古憲宗命御弟元世宗忽必烈親徵大理,良迎兵於刺巴江口。錫齎甚厚,寵渥優禮,將授職茶罕章管民官……遂破巨津半空和砦,生擒叛賊阿塔剌,功升茶罕章宣慰司。」即在元軍南下,從大後方包抄南宋之際,阿琮阿良投靠元軍,逐漸升至茶罕章宣慰司。官階高至二品,非常少見。
《元史.地理志.麗江路.通安州》上卻寫道:「磨些蠻葉古乍二十三世孫麥良內附」。寫元史的人大概認為阿琮阿良(或者叫琮良)是麥琮的兒子,所以就應該叫麥良,所以他們錯了。在得到皇帝賜姓之前,納西族沒有姓氏,採用的是父子連名、母女連名。阿琮阿良的長子叫阿良阿胡;阿良阿胡的長子叫阿胡阿烈……以此類推。
到了1382年,這一家族中繼承官祿的阿甲阿得面對前來徵討的明朝軍隊,仍然採用其祖輩的生存智慧:率眾歸附,不與中央政府對抗,還幫助明軍攻打周圍不願意歸附的邊民軍閥。朱元璋很高興,賜阿甲阿德姓「木」。從此以後,木家世世代代由長子世襲繼承土司之位,至清朝中後期被剝奪此特權,統治麗江長達470年,共歷經元、明、清三朝22代。木氏土司在最強大的時候,勢力曾北達四川理塘。木家率納西族主動歸附,減少流血犧牲。維護了國家邊境的穩定。
1540年,兵部尚書毛伯溫奉旨平定安南(越南)之前,調集部隊12萬人,其中木氏也「坐調府兵,集選待徵」。毛尚書因準備充分,宣傳攻勢很猛烈,安南主動承認錯誤,獻上地圖、戶籍等,以示臣服。毛伯溫沒有忘記幫助他的木氏,在皇帝面前表揚了他們。皇帝便賞給木氏黃金十兩,製成一個酒杯的模樣。
木氏還主動學習漢族文化,為民族融合做出積極的貢獻。徐霞客在雲南遊歷期間,還受到木增的邀請,為其四子提供輔導。木公不但是土司,要管理政務,還是一位出色的詩人,著6本詩集,共1000多首詩。現在,你到麗江參觀木府,從東門走出去,左拐幾十米,迎面就是一個華麗的牌坊,上掛一個藍底白字的匾額,寫著「天雨流芳」四個大字。這是用漢字寫出來的納西語,意思是:讀書去吧。
麗江市區人口60%以上是納西族。了解木家,便可以高屋建瓴式地了解麗江,乃至整個納西族的歷史。只可惜,這次會面來得太突然,我對木氏、麗江、納西族的歷史幾乎一無所知,也沒有提出象樣的問題來向主人當面求證。在此之前,我僅僅從阿來的《塵埃落定》裡獲得一些關於土司的虛構印象。阿來寫的是藏族土司,不是納西族土司。
聊興正濃的時候,阿駱打來電話,說他在某條大街上,要我們路過的時候去接他。他是什麼時候離開的呢?兩位師兄說,我們也走吧,明天一早還要出發去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