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值風雲
作者 | 長風
流程編輯 | 小白
前言
伴隨著自動化、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智能控制器應運而生。
20世紀40年代,智能控制器首先在工業生產中得到應用,到了20世紀70年代,微電子技術與電力電子技術的發展壯大,為智能控制器的小型化、實用化建立了網絡技術基礎,智能控制器開始取代常規的機械結構式控制器。
隨著工業設備、汽車電子、家用電器等各個領域的電子終端產品日益數位化、功能集成化,智能控制器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也不斷在提升,市場容量不斷在增長。
智能控制器行業的產生和發展也是專業化分工的結果,早期智能控制器行業發展比較分散,往往依附於某個細分產業,作為整體產品中一個附屬部件而存在。
隨著終端用戶對自動化和智能化的需求不斷提高,智能控制器產品的技術難度和生產成本也不斷上升,智能控制技術逐步成為一個專業化、獨立化和個性化的技術領域,一些專業智能控制器企業開始湧現出來。
而出於對產品要求的提升以及成本控制的考慮,部分終端產品廠商開始將智能控制器外包給專業廠商進行設計生產,這極大地促進了智能控制器的發展。
那麼,話說回來,智能控制器到底為何物呢?
所謂智能控制器,指的是電子產品、設備、裝置及系統中的控制單元,主要作用是控制其完成特定的功能,它在終端產品中扮演著「神經中樞」及「大腦」的角色。
貝仕達克(300822.SZ),全稱為深圳貝仕達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智能控制器及智能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業務的企業,其正是智能控制器行業中的一員。
一、公司產品介紹
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智能控制器和智能產品兩大類別。
智能控制器是以微控制器(MCU)晶片為核心,置入定製設計的軟體程序,經過電子工藝加工後,用以實現終端產品的特定功能。
公司的智能控制器主要應用於電動工具領域,包括電機控制器和鋰電池控制器,並向智能家居、汽車電機等領域不斷拓展。
公司的智能產品系智能控制器業務的延伸,主要包括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家居等產品。
其主要應用於歐美家庭的庭院、樓道、車庫、室內等場景,運用射頻、藍牙、WIFI等技術,實現人體感應、智能產品間以及網際網路連接,可通過智慧型手機等終端設備進行控制,實現照明、安防等不同功能。
二、存在過度依賴大客戶問題
公司的第一大客戶為TTI(00669.HK),其成立於1985年,並於1990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TTI系全球電動工具市場的領軍者,是一家擁有全球化銷售網絡和供應鏈體系的跨國企業,其在北美、歐洲和亞洲均設有研發中心,銷售網絡遍布歐美、亞太、拉美等各個國家和地區,全球僱員超過兩萬名。
公司2017年至2019年來自第一大客戶TTI的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80.18%、83.49%和77.95%,可以看出,公司對TTI存在重大依賴。
雖然公司與TTI合作多年,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合作關係,但若未來電動工具行業增速放緩或下滑,TTI的電動工具業務不能繼續增長甚至下滑、產品發展戰略變化,或公司未能持續保持相對於同行業競爭者的競爭優勢,導致TTI減少甚至取消與公司的合作,可能會導致公司業績增速放緩甚至出現大幅下滑。
三、財務面面觀:關注毛利率和研發支出
(一)智能控制器貢獻主要收入
公司2017年至2019年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6,818.38萬元、55,164.08萬元和73,003.99萬元,增長較快。
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按照產品類別來劃分,可以分為智能控制器收入和智能產品收入。
其中,公司各報告期內取得的智能控制器收入佔比分別為86.26%、90.68%、和83.15%,佔比均在80%以上,是公司收入的最主要來源。
公司各報告期內取得的智能產品收入佔比分別為13.74%、9.32%和16.85%,佔比相對較少。
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按照銷售區域來劃分,可以分為國內銷售和出口銷售。
其中,公司各報告期內取得的出口銷售收入佔比分別為96.02%、94.75%和94.70%,佔比均超過九成以上。
可以看出,公司的銷售收入主要來自境外。
(二)直接材料為主要成本
公司的產品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製造費用等。其中,直接材料包含IC晶片、MOS管、PCB、二三極體、電容電阻和五金件等。
公司各報告期內直接材料成本佔比分別為76.29%、78.92%和79.59%,佔比均在75%以上,是公司產品的最主要成本構成。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公司所需的直接材料價格未來出現大幅上升,且公司不能通過提高產品價格等方式轉嫁成本,可能會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三)毛利率遠超同行
公司2016年至2019年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1.95%、29.88%、31.06%和35.38%,近年來呈現出一路走高的趨勢。
公司的毛利率高於拓邦股份、和而泰和朗科智能,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於拔尖位置。
拓邦股份,和而泰和朗科智能這三家公司的綜合毛利率2018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然鵝,只有公司的毛利率不降反升,與同行業可比公司出現明顯的背離走勢。
而且,作為智能控制器行業的公司,公司的毛利率水平卻常年超過行業龍頭拓邦股份。
(四)研發人員薪酬低於同行
公司2016年至2019年的期間費用分別為3,437.75萬元、8,347.51萬元、6,069.29萬元和9,100.32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0.52%、17.66%、10.86%和11.83%。
其中,期間費用率2017年變動幅度較大,主要系公司當年實施了員工股權激勵,產生了大額的股份支付費用。
另外,受匯率波動的影響,公司當年產生了四百多萬元的匯兌損失,財務費用也有所提升。
公司各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分別為1,084.25萬元、1,745.07萬元、1,981.50萬元和2,629.67萬元,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
公司各報告期內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32%、3.69%、3.55%和3.57%,波動不大,較為穩定。
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研發人員薪酬福利費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3%、1.66%和1.88%,顯著低於拓邦股份、和而泰和朗科智能,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於墊底水平。
同屬於技術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行業,公司相對於同行業可比公司來說,其較高的毛利率與較低的研發人員薪酬支出似乎存在著矛盾之處。
也就是說,公司如何以較少的研發投入取得較高的產品毛利率水平的呢,是不是公司的研發人員很能吃苦耐勞,最具有無私奉獻精神?
(五)應收帳款周轉率高於同行
公司2016年至2019年的應收帳款周轉率分別為8.34、7.27、6.24和6.72,整體上來說有所下降。
公司的應收帳款周轉率高於拓邦股份、和而泰,而與朗科智能較為接近,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於較高水平。
(六)存貨周轉率低於同行
公司2016年至2019年的存貨周轉率分別為3.95、3.94、3.15和4.28,呈現出先降後升的趨勢。
公司的存貨周轉率低於拓邦股份、和而泰和朗科智能,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於較低水平。
公司的存貨周轉率較低,主要系公司的原材料主要為進口,採購周期相對較長,且產品品種較多所致。
(七)資產負債率低於同行
公司2016年末至2019年末的資產負債率分別為34.86%、37.89%、32.19%和26.32%,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近年來有所走低,說明公司的償債能力有所增強。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近年來低於拓邦股份、和而泰和朗科智能,在同行業可比公司中處於較低水平。
(八)流動資產佔比下降
公司2017年末至2019年末的流動資產分別為31,281.54萬元、35,233.91萬元45,552.81萬元,佔總資產的比重分別為87.96%、74.75%和72.29%,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
公司的流動資產佔比有所下降,主要系公司近年來開始購置募投項目用地並提前實施募投項目,從而造成公司的無形資產和在建工程不斷增加所致。
四、結束語
公司基於現有經營情況,預計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6億元至1.9億元,同比下降3.61%至18.83%;實現淨利潤0.31億元至0.37億元,同比下降4.89%至20.62%。
公司解釋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目前的復工率不足,部分訂單有所延遲。
但是,公司又進一步強調道,疫情不會對公司的持續經營活動產生重大的不利影響。
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以上內容為市值風雲APP原創未獲授權 轉載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