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經歷獨處時光嗎67.0%受訪者建議獨處時做好生活規劃

2020-12-16 中國青年報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孫 山

在這段時間,不少人經歷了獨處的時光。獨處的時候,如果能夠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就不會覺得煩悶,還能從複雜的人際關係中抽離出來,和自己好好相處,充實內心。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9.6%的受訪者這段時間在獨處,66.5%受訪者覺得獨處的感覺好。獨處時,67.0%的受訪者建議做好生活規劃,65.2%的受訪者建議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

受訪者中,男性佔44.0%,女性佔56.0%。00後佔5.7%,90後佔35.5%,80後佔44.1%,70後佔10.5%,60後佔3.8%。

66.5%受訪者覺得獨處的感覺好

老家在河北的文玲,二月初就返回了天津,她的室友回來得比較遲,文玲就有了一段獨處時光。「開始一個人的時候,我會有些不適應,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屋子裡靜得嚇人。後來我慢慢調整,現在已經很享受這種感覺了」。

文玲說,她最近早睡早起、按時吃飯,每天堅持健身、看書,狀態越來越好,外形也變得更好,自我的認同感增強了。

調查顯示,59.6%的受訪者這段時間在獨處,91.9%的受訪者有過獨處的經歷。

家住河北保定的張晞今年上大三,這段時間一直在準備考研。「白天家裡人上班,只有我自己在家,除了上網課,剩下的時間我會看些專業書。」張晞回憶,以前在學校住宿舍的時候,她學習時總想找個安靜的地方,認為是吵鬧的環境讓自己不專心,但是這段時間獨處,卻發現是自己自控力不好。

在吉林某事業單位工作的樊靜(化名)說,她丈夫要參與疫情防控的後勤保障工作,有段時間住在單位,她因此就有了一段獨處的時間。「我老公剛趕回去上班的第一晚,我沒有睡好,已經好久沒有一個人生活了,很不適應」。之後,樊靜給自己的生活做了安排,白天做家務,有時間就鑽研一下美食。

在廣州工作的戴羽說,這段時間,她基本都處於獨處的狀態。「我表面上看是個比較愛熱鬧的人,但私底下我還是挺喜歡獨處的。」戴羽認為,獨處不等同於孤獨、寂寞,它可以讓人從複雜的社交中抽離出來,更多地關注自我的感受,從而達到自洽。

數據顯示,66.5%的受訪者覺得獨處的感覺好。65.5%的受訪者覺得獨處可以精簡社交,簡化社會關係,58.8%的受訪者覺得獨處可以「充電」,學習新的知識技能,58.8%的受訪者覺得獨處可以讓人更好地認識、發現自我,46.2%的受訪者覺得獨處可以讓人更加獨立自主。

倫敦大學學院心理學博士、國際教育心理學專家陳志林認為,獨處既可能讓人感到痛苦,也可能使人愉悅。享受獨處的人,並不會覺得自己缺乏與人接觸的體驗,他們在精神上有所寄託,這時的獨處是有益身心的。

67.0%受訪者建議獨處時做好生活規劃

樊靜覺得,獨處讓人有更多的時間關注自身真實感受,「有時和很多人在一起,總覺得沒了『自我』,獨處就可以找回自我」。

張晞則感覺,自己一個人時,學習效率會有所下降,「我覺得獨處時需要提高自律能力,這樣才能不斷地向目標推進」。

「屏蔽掉一些無關的社交,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到更需要的地方。」戴羽在獨處的這段時間裡,學習了一直想學的尤克裡裡,看了以前沒有時間看的書,作了很多思考。

戴羽覺得,獨處的前提是要掌握一定的生活能力,把自己照顧好是最基本的。

獨處需要注意什麼?調查中,71.7%的受訪者認為要保持正常作息,57.8%的受訪者認為要規律飲食,52.2%的受訪者認為要保持居家環境清潔衛生。其他還有學習必要的生活技能(48.3%)、時間管理(46.8%)和自律(38.9%)等。

「獨處不是與世隔絕,保持一定的社交也是很有必要的。」文玲覺得,與親友在線上保持聯繫,能讓人獨處時不會覺得孤單,「我周末晚上經常跟家人或好友視頻,在視頻中看到熟悉的人的面龐,心情也會好」。

現在,張晞每天會寫一篇日記類型的微博,記錄自己一天學習生活的點點滴滴,復盤、反思即將過去的一天。「我希望能夠把這段獨處的時光過得充實,如果能夠考上研究生,到時我會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讓獨處的生活更精彩,67.0%的受訪者建議做好生活規劃,65.2%的受訪者建議多培養一些興趣愛好,60.9%的受訪者建議保持一定的社交,47.1%的受訪者建議多讀書,豐富精神世界。

對於獨處,陳志林認為,首先,要正確認識獨處的含義。「獨處不同於孤獨、寂寞。在這段因為疫情隔離在家的時光裡,我們要靜下心來,將每天的時間進行合理的分配,不讓焦慮的情緒侵蝕我們的大腦,享受獨處帶來的快樂」。

其次,要用感興趣的活動填充獨處時光。「比如讀書或觀影,做有趣的手帳,做瑜伽、跳操鍛鍊身體,在網上搜集各地風景照匯集成冊,學一項簡單的技能……這段時間,很多網絡平臺開放了一大批免費的教育資源供大家學習」。

最後,獨處時要學會自我探索和覺察。「通過較長時間的獨處時光,我們可以進行深入且有效的思考,比如自己的職業規劃、人生規劃等。只有越來越了解自己、越來越坦然地接受真實的自己,才能更自如地體驗人生」。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焦點

  • 真正讓你「發光」的,是那些獨處的時光
    文章來源:碧讀好書作者:幽夢你喜歡獨處嗎?大千世界中,有人會選擇插進人群中歡聲笑語,成為其中最普通的一個;有人則會獨自行走單行線,無需聽從他人評價,過自己想要的人生。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裡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誰知梭羅反問道:「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
  • 浙裡品讀|獨處時做什麼,決定了你是誰
    你把獨處的時間花在什麼地方,它就會回饋給你一個什麼樣的自己。我有一個朋友,做了六年全職媽媽。這五年裡,她的生活就是帶孩子、打理家務,每天忙得沒有一點自己的時間。今年小孩上小學了,她終於有了可以自己安排的時間,可是當孩子去上學、老公去上班,她忽然覺得很迷茫,不知道該幹點什麼。
  • 獨處,守心(深刻)
    生活中,一個人沉思、散步、畫畫的光陰,早已漸漸遠去。《安頓一個人的時光》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獨處,是聰明人的浮世清歡。01獨處的時光,讓你發光。有人把孤獨分為十級,其中「一個人逛超市、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吃火鍋」穩居前三。孤獨,不能以人數來衡量。
  • 獨處,是一種美麗的癮
    ​文/歸一如果你是《火影忍者》的漫迷,那一定知道主角鳴人小時候的遭遇和經歷那些兒時的獨處時光,讓鳴人過早地走進了成人世界,在反覆的折磨中孤獨地成長著。而這樣壓力爆炸的環境,使得鳴人獲得了超越一切人的成長速度。之所以要說鳴人的成長故事,是為了拋出我的觀點:獨處的力量,往往不可估量。
  • 流利說英語:真正拉開你與他人差距的,恰恰是獨處時光
    除去上班、必要的社交活動等場景,獨處已經成為很多人的生活常態。關於獨處,很多人的理想畫面可能是靠在舒服的沙發上,在柔和如蜜的燈光下,或是翻看自己喜歡的書籍,或是聽聽自己欣賞的音樂。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的獨處變成了另外一種模樣:本想拿起手機看個時間,結果一會兒逛逛淘寶,一會兒刷刷抖音,時間就這樣被消耗掉了,事先想好的計劃也都成了空想。曼迪·赫爾在《安頓一個人的時光》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
  • 當一個人,開始愛上獨處時,往往是變強大的開始
    獨處的時光是美好的時光,當然這只是對喜歡獨處的人而言。 在這個世界上心靈強大的人從來不害怕獨處,只有心靈脆弱的人才會覺得獨處會讓自己覺得孤獨而喜歡在人群裡浪費時間。
  • 獨處,是一種境界!
    獨處,是在內心修籬種菊,萬水千山都能坦蕩而過,世事繁華都能放下從容。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靜謐的美更顯得青山空靈,悠閒自在,美妙怡人。 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享受到那份寧靜,尋得一個人的清歡。
  • 獨處是一種能力,更是一個人的浮世清歡!
    獨處是一種能力,更是一個人的浮世清歡!獨處是一種境界,是最真實的自由,是最好的時光!尼採說:「更高級的哲人獨處著,並非他喜歡孤獨,而是在他的周圍沒有同類。」獨處,是最好的個人增值期。思考才是讓人持續進步的不竭動力,而那些真正優秀的人,經常會給自己很多的獨處空間用來檢討自我、思考人生。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是最真實的自由,是最好的時光。人是需要沉澱的,在沉澱中總結自己,反省自己,然後發現問題,通過修行自我,不斷提升自己。
  • 越來越喜歡一個人獨處,不喜歡與人接觸,對未來很迷茫,怎麼辦?
    很多人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會用「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這種意義讓說服自己,但同時又想著不能過這種生活。因為這樣的生活看起來好像有點頹廢,所以非常糾結和矛盾。首先,喜歡獨立並不是壞事獨處是種特別的能力,有這種能力的人並不多見。
  • 詩詞丨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碎碎念:閒時靜看花開,靜聽雨落,於忙碌裡找尋到一方靜謐之處。遠離塵世喧囂,遇見自己的詩意生活,悠然自在。喜歡獨處的人,只是靜靜觀望,花開花落,雲卷與舒,只是淡然一笑。碎碎念:喜歡獨處的人,才能於風雨起伏裡做到心無波瀾,寵辱不驚。不會因為外界的影響或喜或悲,不會因為一時的不如意自怨自艾。喜歡獨處的人,總是能在平淡的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妙,總是能在傷感的日子裡生出幸福。
  • 那些熱衷獨處的日本人,一人一屋,把生活過得精彩極了
    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看了那些熱衷獨處的日本人,以及他們的生活方式,你會發現,一人一屋,一日三餐,這樣的生活狀態,原來也是如此的美好。熱衷獨處的日本人,能夠按照自己期待的模式,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樣,把生活過得精彩極了。
  • 日本一批年輕人正在捨棄社交軟體,享受獨處時光,豐富自己!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日本一批年輕人正在捨棄社交軟體,拒絕不必要的聚會,在空閒時間豐富自己,享受獨處時光!之前,看了很多日本博主的斷舍離視頻,搬回鄉下的主婦、一居室等等。丟掉家裡多餘的東西,捨棄無用的社交軟體,享受獨處時光,豐富自己。對生活做減法,多爭取一些安靜的時間,花更多的時間去提升自己。
  • 獨處,是一個人修行的道場!
    我從大城市來到這個草木森林的郊外,與莊稼田園比鄰而居了,開始了一段獨處的生活。我早上起來有一個習慣,就是靜靜地看幾頁書,然後起來更衣,鄉下六點鐘的清晨還有些朦朧,可以看得到露水,我批了一件外套,慵懶地舒展一下身姿,呼吸著新鮮的空氣。
  • 獨處,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更是一場修行
    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梭羅回答: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獨處使我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在獨處時,我做回了自己。
  •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獨處為你帶來開掛人生
    我很慶幸我在高中的時候就學會了獨處,這讓我格外適應大學的生活。其實大學時的獨處會更自由,同時對我們以後的生活幫助也會更大。學會獨處,可以讓我們的生活不依附於任何人,保持自己的獨立。獨處也是認識自己的絕佳時刻,學會和自己相處,無論何時,內心都是自在愉悅的。
  • 落魄時的獨處,是在安靜中思考人生,一個人修行
    當身處人生低谷時,會發現朋友越來越少,交際圈越來越窄,自己不再是焦點,不再喜歡燈紅酒綠的追求,不再有人阿諛奉承偏愛你,不再有人陪你共度苦難……很多人,因為無法獨自扛過這一困境,就會試圖向外排遣內心的苦悶和傷痛。
  •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因為他們明白,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也毫無關係。當有一天我們生活過得困難時,那些一起的朋友,真正能伸出援手的很少,重點是自己也不好要別人伸出援手。《給你一顆子彈》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回到你的內心,尋找你自己,與心靈深處的他、他們一起出發去旅行。渴求的只有你自己,你要俯下身去,朝著幽暗深處的自己伸出手去。所以,我們可以花時間去改變自己,也可以花時間去內化自己,可是唯獨不要的是花時間去做無效的社交。
  • 下班後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俗話說:你和誰在一起生活很重要,你的高度取決於未來另一半的高度。那麼我想說的是下班後一個人的獨處時光,才決定了我們人生能達到何種高度!世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你想過哪一種?她氣憤之下去找領導理論,領導說:「芳芳,你來公司已經八年的時間了,你知道你為什麼一直還是個小主管嗎?你看看你的業績,成績平平,不求上進,八年的時間你得到什麼成長了?你有獲取新的技能嗎?你覺得公司會留沒有價值的人嗎?」芳芳聽完後呆若木雞,耳邊一直在迴響:你覺得公司會留沒有價值的人嗎?芳芳何嘗不知道上進?
  • 一個人生活你可以這樣做,「獨處」其實是一種短暫的自我放逐
    一個人生活也可以很好,獨處也能成為現下的流行!雖說有另外一派的人馬不喜歡獨處,獨處的另一層意思就是寂寞。但是獨處不代表就一定寂寞,這個觀點相信現在的大家都能越來越接受了,先前有網友分享孤獨等級表,很有趣的是依照是情種類分為十個等級。
  • 心理學:為什麼越厲害的女人,越喜歡獨處,原因在這裡
    人生需要獨處的時刻,在獨處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回歸精神的安寧,回歸靈魂的本真。  獨處並不是自閉,也不是自卑,而是內心的豐盈。能與自己好好獨自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的人。  心理學:為什麼越厲害的女人,越喜歡獨處,原因在這裡:因為會不會獨處,決定了一個人會不會快樂、自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