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沒條理?是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的表現,試試這3個小妙招

2020-12-16 騰訊網

小魚是一名年輕的寶媽,近來她反饋自家兒子話很密,但是總是泛泛而談,總是說很久自己卻很難懂他想要表達什麼。上周兒子的語文老師還說道:孩子的作文看似寫的滿滿當當,但是前言不搭後語,邏輯關係混亂,很難獲得一個較高的分數。這讓小魚很是著急,意識到兒子說話條理不清的問題必須糾正。

其實許多孩子在語言表達上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根源還是在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不強,所以很難正確地進行表達自我。

培養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僅能夠作用於孩子當下的語言表達,同樣對孩子未來成長有著很多積極意義。家長應該留心自家孩子有沒有出現以下三種表現,關注到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是否缺失。

孩子缺乏邏輯思維能力的3個表現

表現一:詞彙量匱乏

對於事物的描述孩子多是採用單一的詞彙量,並且同樣的搭配表達出現的重複率極高。

例如,當孩子在形容樹的時候,詞彙量匱乏的孩子多會說"綠的""茂密的"。而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可能就會用更加生動擬人的描述:"綠樹是春天生機盎然的象徵""像衛士一樣挺拔的大樹"。

詞彙量的匱乏讓孩子很難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往往讓聽得人著急,說的人也著急。

表現二:說話囉裡囉嗦,沒有重點

缺乏邏輯能力的孩子往往是說話囉裡囉嗦,但是沒有重點可言。這類孩子往往很難讓人懂得他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

當孩子與同伴發生矛盾,邏輯清晰的孩子很容易就將事情的前因後果簡單的闡明了,而思維邏輯不強的孩子,就很難做到,長篇大論的表述,卻還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就很難為自己辯白,很有可能出現被誤會,感到委屈的情況。

表現三:說話顛三倒四,沒有條理

這類孩子的語言表達往往很難有邏輯順序,說話易顛三倒四,很難理清思路將事情表述的有理有據。往往這類孩子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內容跨度很大。不會考慮到傾聽者是否理解,多是一股腦的倒出。

當孩子出現了以上3種表現時,就可能代表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有所欠缺。這時,家長們就應當引起重視,因為邏輯思維能力對孩子們未來的成長有極大的影響。

提升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1、讓孩子的語言表達更有力量

政治家普列漢諾夫曾說過:"藝術家用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思想,而政治家則藉助邏輯的推論來證明自己的思想。"

邏輯思維能力的最直觀體現就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就是交流對話。而一開口就邏輯混亂的孩子很難收穫他人的欣賞和認可。

我們常常感慨演講者的演講深入人心,其實背後就蘊藏著邏輯思維作用下的語言力量。所以邏輯思維嚴密的孩子更容易高效且清晰的表明自我觀點,在人群中更易熠熠生輝。

2、對孩子的智力有積極影響

邏輯思維是孩子智力的一大核心。孩子對於各類事物形成一定的認知,在思維換機的作用下進行信息的存儲、交換和延伸。所以孩子思維邏輯的嚴謹性能夠咋恩達程度上實現智力的提升。

當孩子在獨自處理事情時,能夠充分利用邏輯思維能力,更加客觀、全面、不同維度的剖析問題,就有更大的可能性做出明確的判斷和選擇。這就是刺激孩子智力發展的一大體現。

3、對於孩子成長有很多積極作用

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能夠做到靈活的運用知識,不會過於受限於傳統、固有知識。且他們做事嚴謹,不易馬虎,處理問題的準確率較高。

對於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而言,他們更具有強大的自信心以面對困難。他們的邏輯表達能力在無時無刻不在體現著。所以這類孩子更能夠收穫他人的好感,更容易有更多的機會去實現自我價值。

邏輯思維能力並非是孩子生來就註定好的,後天的培養其實更有成效。許多家長對於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還很迷茫,認為那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實,家長可以先從講故事出發,循序漸進的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如何提升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方法一:家長和孩子一同講故事

講故事是孩子喜聞樂見的一種親子互動。家長通過給孩子講述繪聲繪色的故事,吸引孩子認真聆聽。孩子就能更加了解故事語言的運用,一些句子結構和語言表達,孩子就能夠有所感知。日積月累下,孩子的詞彙量得以豐富,並且語言表達能力在潛移默化中有所提升。

家長就可以鼓勵孩子開始講故事,包括念故事書,或是分享一些自己的生活趣事。鍛鍊孩子的語言邏輯表達能力。針對於孩子邏輯不明的表達,及時指明並鼓勵其改正。

方法二:讓孩子創造故事

家長和孩子一同講故事是第一階段,接下來就應該針對故事,讓孩子發揮主觀能動性。讓孩子複述故事,針對故事想表達的核心思想和核心內容談談自己對於故事的看法和感悟。

既能提供孩子組織語言的機會,又可以充分鍛鍊孩子的邏輯能力。再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對故事進行改寫,更好的運用思想、語言去豐富自己的認識。從而達到整體提升邏輯思維的效果。

方法三:鼓勵孩子發散思維

許多家長往往樂於幫孩子做選擇,有點時候就隔絕了孩子自主思考的機會。孩子的思維得不到發散,邏輯思維能力自然有所受限。

所以家長可以讓孩子多去思考,多去發現。關於一些現象和事物,孩子總有一些新奇的見解,往往會讓人感到驚喜。從小培育孩子發散思維,孩子才有更多的機會去發現事物之間的聯繫,讓自身邏輯更為緊密。

家長可以讓孩子多進行一些益智的娛樂休閒,例如教孩子玩數獨、教孩子下圍棋,這些活動都有利於孩子進行思考,從而刺激大腦的活躍度,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孩子的邏輯能力的作用力是悄無聲息的,但確確實實影響著孩子的智力、語言表達能力、交際能力等。一個具備清晰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對自己的認知是更加深刻的,解決問題是高效準確的。所以說家長要重視邏輯思維能力,從講故事這一件小事開始,讓孩子成長的更加優秀。

相關焦點

  • 孩子說話沒條理?多培養孩子「講故事」,輕鬆培養孩子邏輯能力
    這四個原因是關鍵1.孩子缺乏發音的鍛鍊孩子說話沒有條理有可能是先天的原因,孩子的語言發音與身體的發音器官相聯繫,如果是先天造成的一些基變和病變,是我們無力改變的,這也是孩子的特殊情況,但更多原因是因為後天還得發音器官鍛鍊不足。
  • 陪孩子玩這5個小遊戲,提升孩子邏輯思維能力
    好的邏輯思維能力,能讓孩子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更快卻地進行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頭緒,做出理性客觀的判斷,從而解決問題。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做事有清晰的目標,並且會有計劃地採取行動,更能快速達成目標。今天,小7跟大家一起分享的這5個小遊戲,能夠有效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爸爸媽媽跟在日常生活中,陪孩子玩玩這些小遊戲,既鍛鍊了孩子的邏輯思維,又能增進親子感情,一定要試試哦!
  • 想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試試這7個簡單、實用的鍛鍊方法
    邏輯思維還可以更深層次的讓自己對事物進行客觀的判斷與精準的預測,我們經常說有些人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就是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強。這不論對孩子學習期間還是邁入社會都非常重要!7個小方法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一、對孩子提出設想,讓孩子獨立思考家長可以問孩子:我們出去玩,但是忘記回家的路怎麼辦?我們正在開車回家,結果車子出現故障不能動了怎麼辦?
  • 《父與子》:80年前的經典漫畫,隱藏著提升孩子邏輯思維的方法
    他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小兔子給他的。」哈哈哈,太可愛了。成年人一眼掃過去,就知道梗在哪裡,但是4歲的小朋友卻根本不理解到底好笑在哪裡。這是因為4歲小朋友的演繹推理這一種邏輯思維能力還非常不成熟,他們的小腦袋瓜還處理不了這樣一個成人看起來簡單無比的問題。事實上,不僅僅是孩子,許許多多的成年人在邏輯思維方面都有很大的缺失(包括我在內)。
  • 孩子玩積木時,若有這4個表現,說明邏輯思維能力強,多半智商高
    而數學能力是許許多多學科的基礎學科,那麼同樣地,邏輯思維也是眾多思維能力的起點,從小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在為未來將要學習的不同專業學科打下堅實基礎。2、邏輯思維決定著思考能力就像上文所提到的,邏輯思維是解決生活中一切問題的基礎,而邏輯思維強大的人能在瞬間做出正確判斷,並對於事物的本質進行深刻思考,還能將其與其他同樣的事物聯繫起來。
  • 把握邏輯思維敏感期 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是有跡可循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其實每個孩子對他接觸的一切事物都感到十分好奇,總想要去深入地了解。由於孩子知識的匱乏、認知的不足,導致他們天生就會有非常強烈的求知慾,他們會不斷地向大人提出疑問,每個孩子都大腦裡都有「十萬個為什麼」。  所以家長一定要認真對待孩子的好奇心,因為當我們一次一次地向孩子解答時,孩子開始出現了邏輯思維。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怎麼辦?試試這3大妙招,從根源上解決拖拉問題
    這是由孩子的發展特點決定的。對於孩子來說,時間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在沒有家長引導的前提下,他們並不一定很清晰地知道要怎麼去計劃和控制。他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卻常常被另外本不相干的其它事情所吸引,這個時候,家長所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個拖拉磨蹭的孩子了。
  • 孩子半夜發燒怎麼辦?兒科醫生說這2個小妙招,見效快還省事
    到了之後,值班醫生一看又是我們兩口子,而且還都衣著單薄,一直咳嗽、打噴嚏,就說:「你們家孩子總是低燒,沒必要次次半夜來醫院,在家做物理退燒就行了,我看你們倆這感冒的症狀比孩子發燒還要嚴重。」那次,醫生或許是覺得我們這樣半夜就醫太折騰,就給我說了2個退燒小妙招。後來我試了一下,沒想到見效挺快還省事。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很多新手爸媽都害怕孩子半夜發燒。
  • 孩子的這3個「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隨意制止
    很多人在生活中,或者是工作中,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癖好,孩子們也不例外,有的時候孩子一些怪異的行為會被父母認為是一種不好的「癖好」,但實際上卻是孩子高智商的表現。其實一個具有高智商的人,在小的時候就已經有跡可循,他們在學習的時候會有特別的舉動,甚至會被家人誤以為是「怪癖」而被制止。孩子的這3個「怪癖」,往往是高智商的表現1、喜歡觀察細微的東西有的孩子觀察能力很出色,在生活中會看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小細節。
  • 孩子說話做事沒條理?想要提高邏輯思維能力,錘鍊的過程很關鍵
    目前對於邏輯的理解,主要是要求一個人能用最簡短的話語,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自己能說清,別人也能聽懂;做事有邏輯,有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尤其是我做了母親以後,我真的是很關注這一塊,目的很簡單,就是希望孩子說話直擊要點,思維敏捷,做事情有條有理。
  • 家長越催孩子越磨蹭?治理孩子拖延的3個小妙招!建議收藏
    這不,在我周圍的父母們,老是聽到他們討論,而討論最多的就是:誰誰誰又不寫作業,寫個作業搖頭晃腦,動不動就起身去廁所,看得家長煩死了,還很生氣。我們家也是這樣,我常常對我配偶說:「看來不是我兒子一個人拖延」。不得不說,最讓家長頭疼,而孩子最喜歡磨蹭的事情,就是輔導孩子做功課,這可以說是,有史以來,讓萬千父母感覺最麻煩的事情!
  • 安迪幼升小面試邏輯思維滿分,黃聖依育兒有何秘籍?
    在《媽媽是超人》這個綜藝裡,令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就是安迪幼升小面試的場景。面試官拿了一張帶有四個裝滿不同水量的圖片,問題是:如果你有一塊糖,那麼放在哪瓶水會更甜一點呢?安迪立即回答:放在第一瓶水最少的裡面。
  • 孩子出門總怕生?家長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
    其實孩子小的時候,對外界環境和人的認知有限,怕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意識,這是一種正常的發育過程,大部分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如果孩子五六歲了,還是怕生的話,家長就需要注意了,了解這種行為的原因並及時加以合理的引導,防止孩子長大後出現社交困難,家長可以試試這3個方法,幫助孩子往「開朗型」方向成長。
  • 積食是孩子的「絆腳石」,想要孩子長高個子,3個小妙招不可少
    很多家長生怕孩子在長個子期間缺乏了某種營養,每天都會給孩子烹飪很多種營養豐富的食物,但是大多數營養越豐富的食材越是難消化和吸收的,孩子雖然乖乖聽話吃了很多飯菜,卻得不到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從而很容易患得積食,積食會損傷脾胃,從而導致孩子不想吃飯的惡性循環,同樣也會因此錯過長身體的最佳時期,而哪個家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長一個高高的個子。所以餵養方法很重要,不能盲目,否則對孩子的成長會起到適得其反的作用。
  • 這樣培養數學邏輯思維,讓孩子變身「小神童」
    例如,如果您教加法和減法,並重複2 + 3 = 5,則孩子將是「 3個蘋果+ 2個西瓜=水果?」一會記住了一會忘記了,總是顛倒。據推測,「困難」一詞出現在許多家庭中,有生氣,無助和混亂,父母和孩子沒有相同的段落。這些家庭中的教育障礙不僅與數學的相對抽象性相隔離,而且與孩子的認知和思維方式有關,並且與教學系統密不可分。
  • 人大附中班主任:孩子數學想「培優」,這3個小妙招學了能提分
    一位在人大附中任教的班主任,同時又是一名數學老師,針對數學科目培優,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之談,傳授了3個數學提分小妙招。1.概念公式要牢記從小學到高中,數學的概念公式定理特別多。對於各學段的數學概念、數學公式、數學定理,務必背得滾瓜爛熟,並能做到理解記憶。
  • 成績好不代表智商高,真正聰明的孩子,3個方面表現比同齡人優秀
    一般來說,真正聰明的孩子,在這3個方面的表現都會比別的孩子更加優秀1.記憶力好仔細觀察那些學霸,他們的共同特徵之一是記憶力好,不僅能夠記住很多的知識,同時也能夠記得很牢固。家長應該先觀察自家孩子還有哪方面的不足,同時也要學會鼓勵孩子,讓孩子有更多的動力花在學習上。同時,家長若是想要提高孩子的智商,也可以從這3方面入手,從小就開發孩子的腦力,孩子長大之後智商自然不會很差。家長不妨用一些腦力開發書作為輔助工具,著重幫助孩子提高這3個方面的,才能從整體上提高孩子的智商。
  • 怎麼鍛鍊孩子的膽量?五個小妙招很實用!
    那麼,為了避免這種悲劇的發生,我們該如何鍛鍊孩子的膽量呢?如下五個小妙招,很有幫助!妙招一、提前預防用處大在孩子還不懂認生的時候,就經常帶寶寶接觸不一樣的人和物,比如讓不同的家庭成員給寶寶換尿布,帶寶寶去親戚好友家串門,經常帶寶寶壓馬路等等。
  • 《比利時邏輯思維啟蒙繪本》:3歲以下幼兒的邏輯思維啟蒙推薦
    大家都知道,一個人思維能力發展,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智力發育水平。正因此,現在的家長們就非常重視思維的能力的培養與開發。不過所謂的培養和開發也都是需要一些方法的。其中大量閱讀和遊戲是孩子非常喜歡,也符合孩子成長發育的基本規律的,兩種科學有效的邏輯思維訓練方法。
  • 孩子頂嘴不聽話怎麼辦?3個小妙招,養成「乖寶寶」
    孩子哭鬧頂嘴不聽話,3個小妙招,孩子都是"乖寶寶"首先:冷靜解決問題當孩子犯了錯還哭鬧,甚至還頂嘴的時候,家長一定是火冒三丈,控制不住自己。而且很多家長的做法就是用暴力手段,就快制止孩子。但是很多時候是適得其反的,孩子挨了打可能確實不會頂嘴了,但是哭鬧得更加厲害。另外很多家長就一個辦法,那就是妥協。但是妥協的次數多了,這就成為孩子拿捏的把柄,他知道只要一哭一鬧,家長就會妥協。那最常見的兩種辦法都不好用我們該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