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朋友非常煩惱,因為她的寶貝兒子在生活中非常地拖拉磨蹭,起床要催,洗漱要催,連幾次上網課的時間都被耽誤了,嚴重影響到了學習,說了很多次也沒有什麼效果。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類似這種情況,那麼,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個教育難題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以下孩子拖拉磨蹭背後的三大原因,然後針對每個原因找到一個方法,來解決孩子拖拉磨蹭的問題。
01孩子拖拉磨蹭的第一個原因:孩子只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著急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即使是在我們眼裡最拖拉磨蹭的孩子,只要是遇到他感興趣和喜歡的事情,絕對不需要家長去催促,他都會很快就去做了。這是由孩子的發展特點決定的。
對於孩子來說,時間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在沒有家長引導的前提下,他們並不一定很清晰地知道要怎麼去計劃和控制。他們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卻常常被另外本不相干的其它事情所吸引,這個時候,家長所看到的可能就是一個拖拉磨蹭的孩子了。
腦科學研究表明,在孩子的大腦裡負責計劃和控制的前額葉皮層,在兒童階段還遠遠未發展成熟,這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孩子。正面管教法給我們提供了解決思路,這個解決思路就是「有限的選擇」,也就是給孩子兩個他感興趣的選擇,同時滿足家長趕時間的要求。
比如,希望孩子關電視,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們約好的,看完一集就要結束了,是你關電視還是媽媽幫你關?自己光很難的,很多7歲的小朋友都做不到,你要不要試試看?」希望孩子馬上去睡覺,家長可以對孩子說:「睡覺時間到了,你是想聽一個故事還是兩個故事?」
有限選擇的核心就是儘量提供孩子感興趣的兩個選擇,導向家長希望孩子做的事情。
02孩子拖拉磨蹭的第二個原因: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使得孩子產生消極牴觸心理
不少孩子並不是一開始就拖拉磨蹭的,但在家長提出過高的要求之後,孩子產生了消極牴觸的心理。比如,孩子提前完成了作業,本來按照計劃孩子可以把省出來的時間拿來自行支配,比如看看書、聽聽音樂等休閒之類的活動,可家長一看覺得孩子的潛力還能再挖掘,又繼續給孩子額外布置學習任務,這給孩子的心理感覺是:我提前做完作業,不僅不能支配自己省下的時間,反而還有更多的作業再等著我。當孩子感到無望時,最後的結果就是孩子乾脆就消極牴觸,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拖拉磨蹭。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孩子想要做的事情常常不能和媽媽的「節拍」合上。比如,孩子想要去外面玩,可媽媽想讓孩子把玩具圖書收拾清楚才能出去玩,心急的孩子自然就不高興,但又怕媽媽生氣不讓自己出去玩,不得不勉強去收拾,可帶著負面情緒是不可能提高做事效率的,給父母所呈現的觀感就是孩子一副拖拉磨蹭的樣子。
解決辦法就是「啟發式提問」,家長可以把自己希望孩子做的事情,儘量用提問的方式讓孩子自己說出來。比如,家長可以試著問孩子:「寶貝,我們一起想想看,要又快又好地完成作業,我們應該怎麼做?」……家長不僅要引導孩子去想,還要把想法說出來。一般情況下,只要是孩子自己說出來的,沒有讓他有被家長控制的感覺,他就會放鬆心態,就更有做的意願。
所以,讓孩子不拖拉的第二個秘訣就是:家長多提問孩子,用啟發式提問代替命令式溝通,孩子拖拉磨蹭的現象就會減少了。
03孩子拖拉磨蹭的第三個原因:家長對孩子包辦過多,導致孩子相關學習和做事的技能不熟練
不少孩子學習和做事效率不高的原因還和孩子缺少相關技能有關。我們知道,孩子的學習技能都有一個發展的過程,剛開始,孩子做起來動作都會比較慢,但這是一個必要的學習過程,但有些家長比較心急,看不得孩子做事慢,或者是害怕孩子做事出差錯,常常取而代之,代替孩子把事情給做了,以為幫孩子提高了做事效率,卻不知家長的包辦,等同於剝奪了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權利,導致孩子缺乏必要的訓練,做事能力自然低下。即使孩子有心去做,也會因為擔心做不好,做起事來就會畏首畏尾,拖拖拉拉的。
那麼,我們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很簡單,把學做事的權利還給孩子,家長停止替孩子做事,但可以在孩子需要的時候幫上孩子一把。「幫忙」和」代替「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舉例來說,讓孩子學著打掃衛生,剛開始,孩子可能還不得要領,家長完全可以和孩子一起打掃衛生,邊打掃,邊教孩子學著做,但千萬不要把孩子推開,自己全權包辦;或者是讓讓孩子學著整理圖書櫃,家長也可以幫著孩子一起整理,在幫忙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把整理圖書櫃的方法教給孩子,當然家長也不要變成了自己一個人整理圖書櫃,而讓孩子袖手旁觀。
04解決孩子學習和做事拖拉磨蹭的三大妙招
最後,把上面三塊內容進行一個歸納整理如下:
一是有趣好玩的有限選擇。讓孩子帶著良好的情緒,孩子更加樂意去配合。
二是對孩子啟發式提問,讓孩子帶著思考去解決問題,把事情變成孩子自己的,把做事的責任還給孩子。
三是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要對孩子包辦過多。
相信家長和孩子用上這三個妙招之後,孩子學習和做事拖拉磨蹭的問題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