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起床慢、吃飯慢、穿衣慢、做作業慢……孩子做事磨蹭拖拉,一件事要反覆督促,真的很讓人抓狂。那麼,是哪些原因導致孩子做事拖拉?如何改變做事拖拉的習慣?下面就來分析探討。
01孩子做事拖拉的原因
1.由於家長長輩對孩子的格外寵愛,導致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期以往,孩子就不願意做有些事情,一旦被要求做,就會顯得不情願,拖拖拉拉。一是養成了依賴性,二是害怕做不好被家長批評指責。
2.家長可能同時給孩子說了幾件事情,擾亂了孩子的注意力,從而出現思維混亂,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東一榔頭西一棒子。
3.對要做的事情缺乏動力和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如,要想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首先就得讓孩子對閱讀產生興趣,有了濃厚的興趣,孩子自然而然會愛上閱讀。
同時,如果如果沒有適當的激勵機制,孩子做事情也許就缺乏動力。
02孩子做事拖拉對自身發展的影響
1.習慣依賴,不自信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家長往往會再三催促,即使如此,無論事情能不能完成,孩子都會一直拖著,認為自己不做家長就會做。
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性,也正是缺乏歷練,所以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時候,沒有信心可以將事情處理好,從而選擇逃避。
2.沒有時間觀念
上次看到一位媽媽訴說煩惱:孩子坐在書桌前寫字,一個小時就寫了兩行字,被氣得牙痒痒。或許不少家長都會有同感,大家通常都會催促孩子寫作業,但很少有家長會針對具體的作業內容給孩子規定時間。
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不會提前做好時間規劃。這不僅會影響人際關係,還會大大降低做事的效率。
03如何見招拆招,讓孩子立即行動起來
作為家長,我們或許已經習慣了催促嘮叨,但事實上,即使催促1000遍,也起不了多大作用。下面針對孩子具體存在的問題,見招拆招。
1.分不清輕重緩急造成的磨蹭拖拉
問題描述:
比如孩子吃飯總是邊吃邊玩;寫作業的時候,一會兒寫作業,一會兒看電視玩玩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孩子總是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因此常常會不分輕重緩急。
解決辦法:
①引導孩子將一天所需要做的事情列好清單, 比如早上起來首先刷牙洗臉吃早飯,然後寫作業……
②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可以集中注意力做一件事情。比如寶寶吃飯可以用固定專用椅;寫作業時保持桌面乾淨整潔,家人保持安靜等等。
2.沒有時間觀念的磨蹭拖拉
問題描述:
孩子答應了,下午2點開始寫作業,然而一直拖拖拉拉,到了3點還沒有開始寫作業。事實上,對孩子來說,時間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
解決辦法:
①在家裡顯眼的位置擺好時鐘,並教會孩子認鐘錶。
②鼓勵孩子儘快把事情做好,並且會給一定的獎勵。讓孩子有動力去儘快做好事情,當然並不一定是金錢的獎勵。
3.孩子被家長催促,越催促越拖拉
問題描述:
孩子做事拖拉,家長總是不停嘮叨:「還沒做好嗎?」「快點呀!」「拖拖拉拉,這麼久還沒做好。」……雖然無數次的催促著,但孩子依然磨蹭拖拉,甚至怒懟家長,並和家長對著幹。
家長過於嘮叨,難免會引起孩子反感,有時候也許孩子並沒有明顯的反抗,但這並不表明孩子內心是不抗拒的。
解決辦法:
①家長首先應該擺正心態,多用正能量的詞語,長期給孩子貼負面標籤,久而久之會形成「標籤效應」,也許就真往那方向發展了。
②家長不要過於頻繁的進行催促,有時候家長越催促,孩子越反感,從而會讓孩子更加磨蹭拖拉。因此,家長需要多些耐心,真誠的與孩子進行溝通,而不是「簡單粗暴」的催促。
如今,孩子做事拖拉,確實是一件令父母十分頭疼的事情,但只要我們足夠耐心和用心找出原因,對症下藥,那麼,讓孩子改變磨蹭拖拉的習慣並非難事。
感謝閱讀!歡迎關注@薇薇媽,一起探討育兒路上的點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