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期 導 讀
現在很多人都開始素食了,有些人是為了減肥,有些人是為了環保,有些人是因為信仰……但真的人人都適合素食嗎?今天,我們來聽聽倪海廈老師的弟子和佛教徒的施合一老師是怎麼說的吧~
何謂素食
素食是世界上由來已久的一種飲食文化,最早源自古印度的宗教、哲學傳統。
而發展至現代,素食主義呈現出各種多樣性,食物的種類及搭配有眾多選擇方式。
比如有些素食主義者食用蛋類和奶類等動物產品,而純素食主義者則不食用包括蛋奶製品在內的任何與動物有關的食品。
由於筆者遵循純素食,因而本文僅涵蓋純素食食材。
因何作出素食的選擇
筆者相信,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中國大陸正處在富裕起來的初步階段,飲食及物質上的嘗試非常豐富,而且以濃重口味為主。
長此以往,國民脾胃將承受過重的負擔並容易帶來各種疾病。
在味蕾經歷了各種新鮮之後,會不會曾經有那麼一個瞬間,你突然想給身體減減負;或許目睹了動物屠宰後,你心生惻隱;又或許,你在承受著身心健康的某些困擾,希望讓身體變得輕盈,讓心靈回歸柔軟?
那麼我們則可以藉由素食這個媒介,開啟一段身心探索之旅。當你一念生起,便遇到了。
達成身心靈的健康,相信是社會各界人士的美好追求。而身的健康根本在於擁有充足的睡眠,適度的運動以及健康的飲食。
本文旨在從中醫學的角度分析素食的性味以及同讀者分享如何均衡地進行素食,而且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止於治療身體,而是更進一步幫助人類達到《黃帝內經》中描述的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療愈心靈。
如何均衡地進行素食
中醫學在世界自然醫學領域裡是東亞區域的重要組成部份,而自然醫學的基礎健康理念就是飲食有節和規律的鍛鍊,近年來尤其傾向自然均衡的飲食治療,通過斷絕某些人工基因改造食品,恢復身體自然平衡。
自然醫學的支持者可追溯到西方「醫學之父」或「臨床醫學之父」——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
中醫學廣為大眾所知且不易理解的五行理論根基其實在西漢時期已發展十分完備,到東漢時期醫家張仲景完善了中醫的辯證理論後,使得中醫臨床有了切實的操作依據,也是現代中醫的主要診療方法——辨證論治。
因此,從中醫的角度學習對體質進行辯證並把握食材的特性,是有利於素食者在生活中做到營養均衡的。
我們人體與飲食息息相關的臟器就是脾胃。
中醫觀點認為脾主肌肉、主四肢,主運化水谷、升清降濁,脾統血、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為倉稟之官、五味出焉。脾胃對於身體整體健康如此重要,實不可毀傷。
而養護脾胃的基本法則是飲食清淡、五味均衡、天然無添加、原始粗糙、儘量素食、定時定量、食物宜溫。那麼,脾胃病主要有哪些表現呢?
如果身體出現以下狀況,則要提請注意了:
腹脹腹痛、飢飽痛、胃部灼熱、胃口差、味如嚼蠟、不消化、消谷善飢、一餓就發抖發昏、嘔吐、呃逆、噯氣、噯氣食臭、口臭、下利、大便溏、便秘、大號太臭或不臭等等,而這些問題也很有可能是脾胃病引起的,比如口甜、口膩、臟腑下墜感、氣虛出血、肌肉萎縮、小便不利、帶下等。
而脾胃病的主要病因則為暴飲暴食、常常過飢或過飽、在減肥與大吃之間擺蕩、常吃生冷食物喝冷飲、葷腥過度,口味上過重:太辣、太鹹、太甜、太油 、多油炸、多燒烤、多味精、多蔥蒜且喝酒、抽菸。
經中醫臨床觀察,八成的病人其病情都與肉食有關。只要是需要解毒、去痰、攻堅的病症,其病因都可能與肉食有關。
古人所謂的食肉生火、食魚生痰,就是告訴我們各類浮熱、痰症、熱毒,都與葷食有關;若儘量勸癌症病人素食,便可以減少中藥處方中關於解毒、去痰、攻堅的中藥;
治療癌症時,最怕遇到病人體力很虛弱、但是腫瘤症狀又很頑固的情況,中醫師在處方的時候,如果不用一些解毒、去痰、攻堅的藥物,那麼腫瘤的症狀不能減輕,但是用太多這類藥物,病人的體力又會下降,此時如果用太多補藥,又會增加腫瘤的症狀,這中間的取捨是一門中醫學的藝術;
這時候如果病人能素食,就能避免這種攻補皆難的情況,因為素食以後,肺癌的病人痰多、呼吸阻塞、嚴重頭暈、肺積水的情況會減輕;
肝癌病人實證腹痛、血分熱毒也會減輕,胃口變好、消化變好、大號能順利排出;淋巴癌的病人腫瘤也快速的縮小;
因此中醫的處方,就可以減少解毒、去痰、攻堅的藥物,有空間可以增加補虛、固本培元的藥物,如此才是良性循環。
當然,並非素食者就百病不侵。
因為素食者可能喝太多奶類、吃太多雞蛋、炸香菇等等;或是沒有針對自己的體質挑選食物,例如虛寒體質,卻吃很多生菜色拉、酸苦味的水果等等,或是溼熱體質,卻喝很多牛奶、吃很多炸的、辣的食物等等;
而且一個人會生病,病因除了飲食之外,還有情緒、熬夜、抽菸、喝酒、環境中毒素、錯誤的醫療等等。
素食者對飲食的誤區
而且,素食者對飲食也有不少誤區,試分析如下。
喝太多奶類、雞蛋、炸香菇,因為奶類與雞蛋也是屬於動物性的蛋白與脂肪,還是會造成身體的毒素太多。
而炸香菇要少吃,是因為香菇是高蛋白且部分胺基酸與肉類接近,高溫油炸之後也容易生熱痰。
某些素食者,可能是虛寒體質,卻吃很多生菜色拉、酸苦味的水果,喝太多茶葉、尤其是生的綠茶;所以手腳冰冷、容易貧血等等。
老一輩素食者,常認為素食要吃很油才夠熱量(在農業社會是對的),所以炒菜要炒很油,而吃太油又缺乏運動的情況下,往往造成身體產生太多的痰溼;結果體質還是寒性的情況下,又有痰溼,而變成寒證且實證的體質。
飲食內容太單一,少數素食者,因為是自己煮飯菜,為了簡便省時間,所以就固定都吃某幾樣食材,如此一來,長期可能某些營養過盛而某些營養缺乏。
或者聽人家說吃某些食材很好,就大量、長期吃某些食材,例如水果醋、某種酵素、某種水果、或某種蔬菜,就算短期內覺得對身體有益,可是長期吃以後,身體的平衡容易被破壞。
中醫強調飲食需要五味平衡,真正患病應該讓中醫師依照體質做整體的調養,不適合吃過多的單一食物來調整,因為過猶不及,單一的食材吃過度,也許對某方面的病痛比較好,卻可能引起其他方面的問題。
施合一老師 講述
敖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