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有一個韓達拉,沒人見過他的臉

2020-12-14 明白

半個多世紀以前(1948年5月15日),猶太人結束了千年以來的流浪生涯,成功獨立建國。於是,5月15日被定為以色列國慶日,又稱獨立日。

與此同時,幾十萬巴勒斯坦人離開此前的家園。於是,5月15日成了巴勒斯坦人的「納克巴日」(Nakba Day,即「災難日」或「浩劫日」),用來紀念巴勒斯坦人失去家園的日子。

「納克巴日」是巴勒斯坦人紀念自己失去家園的日子。圖片來源:Alwaght

當他們成為難民後,一些巴勒斯坦人運用藝術來抵抗以色列定居者,並以此紀念逝去的家園。

巴勒斯坦難民納吉·阿里(Naji al-Ali)就是其中的一位藝術家。

他以漫畫為武器,表達了對以色列佔領巴勒斯坦的抗議,阿拉伯世界專制腐敗的現狀,不同政治力量在這片土地上撕扯而對平民造成的傷害。

納吉·阿里,出生於巴勒斯坦提比裡亞一帶,卡通畫家、政治漫畫家。圖片來源:Wikipedia

01

來自難民營的韓達拉

納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一名難民兒童為主要人物的。

這是一個頭髮像刺蝟樣豎立、腦袋圓圓的卡通人物,身穿一件滿是補丁的破爛襯衫,套著一件松松垮垮的褲子,光著兩隻腳丫子。

納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以一名難民兒童為主要人物的。圖片來源:Handala.org

他將這個人物命名為「韓達拉」(Handala )。韓達拉是阿拉伯男性的名字,意思是「苦澀且可能有毒的果實」。

在納吉的每一幅漫畫中,韓達拉從未露面。他始終雙手交叉背後,身子背對觀眾,獨自注視著自己眼前的場景。

美國人文學學者沙拉芮·弗魯澤什(Sharareh Frouzesh)這樣理解韓達拉的背影:

「韓達拉所看到的即觀眾所看到的。韓達拉靜默地注視著每一位難民,以及每一位腐敗的領袖。」

實際上,納吉本人的遭遇,是韓達拉形象的靈感來源。

在納吉10歲的時候,他和家人從家鄉巴勒斯坦一個名為阿爾沙賈拉(Al-Shajara)的阿拉伯村莊,被迫移民到黎巴嫩的艾因·埃爾·赫瓦難民營(Ain El Helwa)。

離開故鄉之後,納吉開始了流亡的生活。

從一開始落腳的黎巴嫩,幾經輾轉,在沙特、科威特生活、工作。他的畫作得到認可,也遭到忌恨。

他因為批評阿拉伯社會,最後被迫移民倫敦。

直至1987年,納吉在去提交自己畫作的路上,慘遭射殺,兇手不明。

去世前,背井離鄉、藏身於難民營的日子,成了納吉心中難以泯滅的痛苦記憶。

納吉韓達拉-難民系列圖片來源:Handala.org

在接受埃及小說家兼文學教授拉德哈·阿舒爾(Radha Ashour)採訪時,納吉解釋說,他在黎巴嫩的難民營裡就開始畫政治漫畫,讓韓達拉成為「自己的延伸」。

納吉創作韓達拉-自畫像系列,像阿喀琉斯一樣被射中腳踵的韓達拉,躺倒在一個蘋果旁。圖片來源:Handala.org

對於筆下的韓達拉,納吉是這樣說的:

「我是來自艾因·埃爾·赫瓦難民營的韓達拉。我以名譽擔保,我將忠於這一事業……畫韓達拉是為了讓家鄉的記憶留在心頭。因此,藉著韓達拉,我竭力記住自己作為巴勒斯坦人的身份。」「他的名字叫韓達拉,他向人民保證他將忠於自己。我把他畫成一個不漂亮的孩子, 他的頭髮像刺蝟般作為防衛的武器。韓達拉不是一個豐滿、快樂、放鬆或備受寵愛的孩子。他像難民營的孩子一樣的赤腳,且他是保護我免於犯錯的標誌。即使他很粗糙,他仍像顆寶石一般高貴潔淨。」

借著表達自己,納吉也能夠表達其他巴勒斯坦難民的經歷。

納吉創作韓達拉-難民系列,圖中的巴勒斯坦女性是納吉筆下的人物法蒂瑪,她脖子上掛著的鑰匙,象徵回歸家園。圖片來源:Handala.org

韓達拉不僅是納吉的延伸,同時也是巴勒斯坦人的象徵,就像巴勒斯坦裔文學學者奧雷布·阿雷夫·納賈爾(Orayb Aref Najjar)所寫的:

「韓達拉的藝術有助於巴勒斯坦人的身份感的形成。」

借著提醒自己回憶巴勒斯坦的歷史,以及提醒其他人回憶歷史,納吉用自己的漫畫藝術實踐著一種非暴力的抗爭。

02

巴勒斯坦人的韓達拉

韓達拉是個難民兒童,一個安靜而堅忍地面對苦難的孩童。

人們看不見韓達拉的臉,但他們可以和韓達拉一起體驗種種場景:「韓達拉所看到的即觀眾所看到的」。

很多時候,政治評判的對象是成年人,而不是兒童。面對孩子,人們會更加共情他的痛苦。因此,通過韓達拉,巴勒斯坦普通人的掙扎以一種頗為人性化的方式被呈現出來。

在石油系列中,納吉批評了各種力量對中東石油開採的爭奪。歐佩克的石油,對於阿拉伯權貴來說,是黑金;對窮人來說,卻是鎖鏈。

納吉創作的韓達拉-石油系列。石油肥了阿拉伯的特權階層,但石油帶來的好處並沒有真正惠及普通人。圖片來源:Handala.org

很多人認為,美國插手巴以衝突,是因為覬覦中東的石油儲備。

納吉也這樣認為。

在《戰鼓》這幅畫中,一名巴勒斯坦阿拉伯男子和韓達拉在一旁一起看報紙;另外兩名士兵,一名帽子上寫著「US」,另一名帽子上畫著大衛之星(代表以色列國旗)。他們一邊微笑著,一邊敲打著石油桶。

納吉創作的以色列系列之《戰鼓》圖片來源:Handala.org

油桶是這幅畫的核心,因為中東油田的發現,對中東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納吉看來,因為石油的緣故,美國支持以色列入侵了巴勒斯坦人的家園。他在畫中,對以色列表示了抗議。

納吉創作的反抗系列,漫畫的解讀形式有很多角度,學友們可以自行解讀。圖片來源:Handala.org

與此同時,納吉在許多畫中,也不餘遺力地批評美國對中東世界的插手。

比如下面這幅圖,在納吉看來,美國就像是阿拉伯國家輿論的拉鏈頭,其他國家都得跟著美國的風向走。

納吉創作的阿拉伯國家系列。圖片來源:Handala.org

這不僅是對美國的批評,也是對阿拉伯世界的批評。韓達拉把代表阿拉伯國家的人,畫成肥胖臃腫,沒有獨立行走能力的畸形人,諷刺阿拉伯政權的腐敗墮落。

歷史上看,對於以色列人來說,千百年來長期的迫害、遷徙,二戰中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是重回這片土地建國的動力。

而對於阿拉伯世界來說,異教國家的建立,無疑給中東紮下了一顆釘子。

於是,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反對聯合國1947年提出的分治方案:巴勒斯坦地區一分為二,分別建立一個以阿拉伯人為主的巴勒斯坦國,與一個以猶太人為主的以色列國。

1947年聯合國181號決議,巴以兩國領土方案。圖片來源:Crash Courses

不僅反對以色列建國,阿拉伯國家還聯合入侵以色列,雙方前後爆發了五次中東戰爭。

結果是,阿拉伯世界面對日益強大的以色列,丟掉大片土地,死傷不計其數。

巴勒斯坦的尷尬在於,就算沒有以色列,以巴勒斯坦在阿拉伯世界的歷史地位,它的命運無非是被埃及、敘利亞、約旦各自瓜分。

巴勒斯坦地區,也難說會出現一個巴勒斯坦國。

觀看順序,從右至左。右邊為第一幅,畫中男子信誓旦旦地說:「如果阿拉伯政權能解放耶路撒冷的一寸土地,我就把鬍子刮掉」。結果呢?左邊第一幅告訴了我們答案。圖片來源:Handala.org

但以色列建國後,激發了巴勒斯坦人的身份認同,這個從未存在過的巴勒斯坦國,反而成了阿拉伯世界與以色列戰爭的前線,巴勒斯坦平民也成了炮灰。

阿拉伯人與猶太人的衝突、戰爭、災難,這些苦痛,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一天都沒少吃。

無數人成了代價,武裝力量攻擊平民,再也不是新聞。

納吉創作的反抗系列。一個是身上打著補丁的巴勒斯坦武裝人員,一個是過度肥胖的其他阿拉伯國家男子,兩者形成鮮明對比。圖片來源:Handala.org

又比如下圖,韓達拉正在注視西裝革履、肥胖難行的阿拉伯人。

其中一人說:「如果以色列攻擊敘利亞,我們就必須攻擊回去。」

另一個人回答說:「你說的我們必須攻擊是什麼意思?攻擊誰?」。

充滿不平等的阿拉伯世界,在納吉手中以各種方式得到展現。

比如下面這幅圖,左邊的男子名為Al-Zalama,是納吉筆下代表窮人的人物形象。

韓達拉對Al-Zalama說,他最近一篇討論民主的文章很吸引人,下一篇文章什麼時候出來?

Al-Zalama卻回答說:「我正在寫明天要用到的遺書。」

言論自由,在阿拉伯世界是不存在的。

下圖中,一臉蠢笨壞相的胖子,是納吉所繪製的阿拉伯世界的壞人形象。他代表了那些只關心自己利益而不顧平民的巴勒斯坦腐敗官員,也代表了那些不顧巴勒斯坦命運前途的其他阿拉伯國家的權力階層。

納吉的情感是真實的,儘管他強調巴勒斯坦的身份認同,以局內人抗議的姿態來描述巴以衝突。

他最可貴的地方,在於他對阿拉伯世界的批判——封閉、專制、腐敗、禁錮人的頭腦,對戰爭給平民帶來傷害的反思,對和平的終極渴望。

所以,不僅是在阿拉伯世界,甚至在以色列,在歐美國家,都可以看到韓達拉的形象出現。

2015年,以色列第二大城市特拉維夫街頭的和平兒童壁畫,左邊為以色列藝術家創作的漫畫人物Srulik,象徵以色列;右邊為韓達拉。圖片來源:Wikipedia

這才是漫畫最引人回味的地方。

03

作為「政治漫畫」的韓達拉

我們都知道,漫畫只是一種形式。巴以衝突,或者說政治才是納吉筆下韓達拉主題漫畫所承載的內容。

歷史上,「政治漫畫」中最有名的一副要屬英國諷刺漫畫家詹姆斯·吉雷(James Gillray)的《危險中的鉛錘布丁》(1805年)。

在這幅圖中,時任英國首相威廉·皮特(William Pitt)和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拿破崙,面對面坐在餐桌上,瓜分著一隻肥碩的烤雞,象徵著他們在瓜分著各自的全球勢力範圍。

英國諷刺漫畫家詹姆斯·吉雷的《危險中的鉛錘布丁》(1805年)。圖片來源:Wikipedia

美國藝術評論家黛博拉·所羅門 (Deborah Solomon)對「政治漫畫」這樣評論道:

「不同於報紙社論,漫畫的優勢在於簡潔明了和富有視覺吸引力。它悄悄採用了被藝術史學家稱為『影像的圖騰力量』的東西……就像原子裂變一樣,政治漫畫既可以用來行善,也可以用來作惡。每出現一幅擁護公正的漫畫,就會存在另一幅迎合種族成見、煽動偏見和憤怒不滿情緒的漫畫。」

納吉創作的韓達拉系列漫畫也是如此。

韓達拉的出現,有助於讀者了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如何看待這段歷史,為這段歷史保鮮;也能讓人直觀感受戰爭血腥殘酷的一面。

但韓達拉的出現,也激發出了人性惡的一面,納吉曾收到各式各樣的死亡威脅,最後引來殺身之禍。

評論者認為,幕後黑手,很大可能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目的是為了打壓來自中東其他地區以及歐洲的批判。

巴勒斯坦政治漫畫家納吉·阿里的墓碑圖片來源:The New Arab

真相不得而知,但納吉的生命以韓達拉的形式延續了下來。

說到底,漫畫是一種藝術形式,而「政治漫畫」實際上是一種「藝術政治」。

政治和藝術是什麼關係?

2018年3月28日,「藝術是為了愉悅,而不是政治——當代藝術未能影響政治」研討會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圖片來源:Courtesy of Intelligence Squared

對於這個話題,討論已經相當豐富。

有人認為,藝術應該和政治撇清關係,避免淪為政治的宣傳工具。另一些認為,藝術應該反映社會現實問題,與政治積極地互動,發揮批判的功用。

儘管在歷史上充滿了藝術被政治利用的種種情形,不可否認的是,藝術能為公眾理解政治,提供最為直觀的思考方式。

就像今天的人們,無需親身進入集中營,通過電影、繪畫,就能感受到納粹大屠殺的邪惡。

或許,藝術的政治作用就像美國藝術家麥可·高文(Michael Govan)在《藝術:或為愉悅,或為政治?》(Is art for pleasure or politics?)的結尾所寫的那樣:

「偉大的藝術,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是以多種面貌呈現出來的。它被當作抗議和宣傳,被用來擾亂和安撫,被用來質疑和表達。」

沒有任何人能真正逃避政治,沉默或迴避,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態度。

相關焦點

  • 被滅千年的猶太人怎麼突然跑到巴勒斯坦去建國了
    一戰結束前,巴勒斯坦地區的猶太人就超過了6萬,這在沙漠裡算是個中等規模的部落了。眾所周知,大英帝國能夠縱橫世界三百年,靠的是有勇有謀沒下限。一戰爆發後,英法聯軍在加裡波利的戰役中被奧斯曼打的家家掛孝。英國人正面打不過,就開始琢磨著從奧斯曼的內部找突破口。
  • 巴勒斯坦男孩無故打瞌睡,醫生在他腦內發現了一顆子彈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4日報導,在耶路撒冷玩耍的一名巴勒斯坦9歲男孩因不明原因「犯困」被父母送到醫院,醫生在其腦內發現了一顆子彈,並懷疑男孩是被周末宰牲節慶祝人群無意中開槍打中的。男孩的CT影像男孩一家來自巴勒斯坦,居住在以色列,參加了剛剛在耶路撒冷舉行的節日慶典。
  • 為爭奪巴勒斯坦,巴以衝突不斷,到底巴勒斯坦的土地屬於哪一方
    最早在巴勒斯坦地區繁衍生息的是古希伯來人,他們是猶太族的祖先。隨著文明發展,猶太族在巴勒斯坦地區形成,並在封建時代建立自己的王國。 不過猶太人在經歷了上千年的繁衍後,戰爭和分離的災難降臨。由於其他帝國的入侵,猶太人的王國滅亡,此後被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希臘、羅馬帝國佔領。
  • 一面倒偏袒以色列,川普和內塔尼亞胡一唱一和,巴勒斯坦拒絕
    1967年中東戰爭後,巴勒斯坦人一直希望在以色列佔領的約旦河西岸與東耶路撒冷地區建立一個獨立國家,在約旦河屯墾區的數十萬以色列定居者也應該遷走。川普宣稱,只要巴勒斯坦接受他「務實的和平構想」,他承諾巴方就可以拿到美方籌募的500億美元建國基金,美國也會在巴勒斯坦國開設大使館。川普說,這些「細緻入微的補救措施」將可解決中東的複雜問題,巴勒斯坦建國將不再為以色列帶來安全風險,以巴與中東地區都將變得更加繁榮,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也都不需要離開目前居住的區域。
  • 兩約之間:亞歷山大大帝是如何徵服巴勒斯坦與埃及的?
    作為帝王,他雖英年早逝,但卻戰功卓著,真正締造了一個地跨亞、歐、非三大洲的大帝國,其豐功偉績又是世上多少帝王將相所嚮往的呢。歷數其短暫而輝煌的一生,所佔領之地可以說是不勝枚舉,其中有很多都是靠武力徵服,不過,有時也偶爾不乏有和平接管之地,如我們今天所要談到的巴勒斯坦和埃及。
  • 巴勒斯坦人目前聲援美國抗議者,支持「叛軍」和黑人武裝繼續暴動
    來自美國方面報導稱,巴勒斯坦人目前正在聲援美國抗議者,包括美國「起義軍」安提法武裝運動和美國黑人武裝運動「黑豹」。巴勒斯坦也來聲援了「我們只有自由才能呼吸」:巴勒斯坦抵制,撤資和制裁運動的全國委員會領導人表示支持「起義軍」安提法武裝運動和美國黑人武裝運動「黑豹」。
  • 疫情下的巴勒斯坦穆斯林齋月第一天
    新華社拉姆安拉4月24日電(記者熊思浩)對於巴勒斯坦穆斯林來說,今年齋月的第一天,因新冠疫情而與往年頗為不同。以往齋月的第一天,巴勒斯坦穆斯林大家庭喜歡聚在一起,吃第一頓開齋飯;但今年,當地穆斯林不得不暫時放棄與全家人共度美好時光。
  • 中東的石頭戰爭,巴勒斯坦投石戰和以色列的反擊
    而那些端著相機或者扛著攝影機跟著拍攝的人又是種什麼心理?他們又在希望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呢?中東地區,特別是耶路撒冷這一帶自古就有投石的傳統。當初史前時代放羊的大衛一石頭飛過去就砸趴了巨人歌利亞。到耶穌基督時候,一群壞蛋拖了個妓女來他面前,要用石頭打死,耶穌就說了「沒罪的人上來投第一塊」。
  • 前所未有,巴勒斯坦公然指責法國討好土耳其,中東火藥桶被點燃?
    目前的中東局勢非常的混亂,似乎四處有亂局,進入2020年6月之後,巴以矛盾更顯得突出起來,在以色列試圖吞併巴勒斯坦土地的背景之下,巴勒斯坦方面試圖進行反抗,除了強硬的拒絕與以色列進行談判之外,巴勒斯坦還選邊站!試圖尋找強大的外援。
  • 伊朗和巴勒斯坦:阿曼會成為下一個與以色列達成正常化協議的國家嗎?
    阿曼有自己的中東和平願景《以色列時報》評論稱,許多人認為阿曼是「另一個可能很快宣布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的阿拉伯國家」,但《阿拉伯周報》猜測,阿曼蘇丹國已經在「為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做準備」,提出了一個問題,即鑑於伊朗與阿曼的長期關係,德黑蘭將如何應對馬斯喀特決定與特拉維夫和解的決定。
  • 阿拉伯國家紛紛背叛,巴勒斯坦人該怎麼辦?
    據巴勒斯坦方面報導,巴勒斯坦權力機構將在即將舉行的阿拉伯聯盟會議上討一項決議草案,該決議草案將著重強調解決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衝突的2002年《阿拉伯和平倡議》倡議,巴勒斯坦計劃在大會上嚴厲譴責阿聯、巴林等國的「叛徒」行徑。
  • 以色列是主權國家,軍事實力那麼強,為何不直接滅了巴勒斯坦
    以色列在67年做的一件事就是把加沙從埃及人手裡搶回來,把西岸從約旦手中搶回來。不過進入90年代後,以色列就逐步幫助巴勒斯坦政府,在他們自己能管理的情況下,逐步把西岸和加沙歸還他們。現在的西岸,由巴勒斯坦政府管理的土地逐步在增多,而不是縮水。07年還把加沙還給了巴勒斯坦,不過還不到一年,哈馬斯就把加沙的巴勒斯坦官員殺了,然後佔領了加沙。
  • 血色中東1:猶太與阿拉伯人誰該擁有巴勒斯坦?70年戰亂錯在何方
    公元前13世紀前後,來自希臘邁錫尼半島的腓利斯丁人入侵了閃米特迦南人的領地,並將這塊位於地中海東岸約旦河以西的狹長地帶命名為巴勒斯坦,即希臘語腓利斯丁人之地。然而,無論是徵服者腓利斯丁人還是在此生存了7個世紀的迦南人,都已經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反倒是那些更早在這裡定居的民族去而復返,最終成為巴勒斯坦的主人。
  • 以色列國防軍士兵與巴勒斯坦人發生暴力衝突 一年輕女性遭槍殺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據當地媒體報導,8月7日,以色列國防軍士兵在約旦河西岸城市傑寧巡邏時,與當地的巴勒斯坦人發生暴力衝突。巴勒斯坦官員表示,一名23歲的年輕女性遭以色列士兵槍殺。以色列國防軍發言人則表示,以色列士兵在衝突中沒有使用實彈射擊,只使用了橡膠子彈和催淚彈,而巴勒斯坦人向以軍士兵投擲石塊和爆炸物。 傑寧市的當地居民稱,巴勒斯坦人沒有使用槍枝,只是向以色列士兵投擲石塊。被槍殺者的家人說,暴力衝突發生時,傑寧市街道上到處瀰漫著催淚瓦斯,她試圖關閉自家房屋的窗戶時遭到實彈槍擊。
  • 摩洛哥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巴勒斯坦:被「背叛和出賣」
    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部,是一個有爭議地區。摩洛哥一直宣稱對該地區擁有主權,而當地獨立武裝組織「玻利薩裡奧陣線」則表示該地區完全獨立,並宣布成立「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簡稱「西撒國」)。非盟於1984年承認西撒哈拉的獨立地位。目前國際上有數十個國家承認「西撒國」的合法性。摩以關係正常化在摩洛哥國內也引來不少批評。
  • 巴勒斯坦快被以色列給滅國,新冠爆發下也要封鎖加沙
    巴勒斯坦人希望獲得更多支持他還強調必須設立國際議會委員會,其代表應作出努力,以制止嚴重的加沙圍困和恢復向加沙輸送人道主義援助的車隊。自2007年6月以來,加薩走廊一直處於以色列對空,海和陸的封鎖之下。自2008年以來,以色列對加沙發動了三場主要戰爭,每次造成數千人喪生,並使這個貧困地區本來已經很差的基礎設施崩潰。巴勒斯坦一個非政府組織說,以色列已經推進了在被佔領的西岸建造數千個定居者單位的計劃,使2020年成為非法定居點建設活動的創紀錄的年份。
  • 奧特曼中有一些傳說中的光之巨人,不是神秘四奧,很多人都沒見過
    奧特曼中有一些傳說中的光之巨人,不是神秘四奧,很多人都沒見過在奧特曼中,以提到「神秘」兩個字,很多人都會直接和神秘四奧掛鈎。的確,神秘四奧是奧特一族傳說中的光之巨人,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卻不是神秘四奧,而是那些出現在奧特曼中的神秘光之巨人,這些光之巨人,有很多人都沒見過。
  • 非人哉:精衛審美出現問題,九月沒見過刑天的臉,精衛卻認為帥氣
    刑天的長相在九月的心裡一直是個迷,在非人世界裡最年輕的九月沒有見過刑天真正的樣子,除了九月以外,精衛、敖烈、哪吒他們似乎都見過刑天的樣子,在一次九月和精衛的聊天中她們談到了這個話題,精衛在過去曾經見過刑天的臉,並且認為是一個偉岸帥氣的男子。
  • 巴勒斯坦知名DJ薩瑪在穆斯林聖地的派對上被拘留,引發社會討論
    (Nabi Musa)的派對上拘留了DJ 薩瑪(Sama Abdul Hadi)和其他一些人,納比穆薩被認為是埋葬摩西的地點,位於耶路撒冷和傑裡科之間的西岸。  這次活動的視頻被放到了社交媒體上,引發了當地巴勒斯坦人的憤怒。這段視頻,以及關於聚會者在聖地飲酒和吸毒的報導,促使數百人來到聚會現場。許多人對巴權力機構允許聚會進行感到憤怒。
  • 川普牽頭達成沒有巴勒斯坦的和平協議,「新中東」真能迎來黎明?
    川普所說的協議是由他牽頭達成的一份阿聯、巴林與以色列的和平協議,冠以「亞伯拉罕協議」之名,意在「承認阿拉伯和猶太人民是共同祖先亞伯拉罕的後裔」,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和平。「經過數十年的分裂和衝突,這標誌著新中東的黎明到來了。」川普站在俯瞰白宮南草坪的「杜魯門陽臺」上樂觀地展望道。他的講話中並未提及巴勒斯坦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