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張幼儀是誰嗎?這個名字聽起來技術系又陌生。但是提起徐志摩你便立馬想起了那首《再別康橋》,徐志摩與林徽因陸小曼之間的糾葛轟轟烈烈,但是太動多人忽略了張幼儀的存在,沒錯,張幼儀其實就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但是他確實幾乎沒有存在感,甚至在徐志摩的生命裡不值一提。今天就來看看這位存在感極低 女性是如何一步步活出了自我。
她出身名門,父兄在當時也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作為家中幼女雖然被捧在手心,但同樣無法擺脫那個時代對傳統女性的壓制,所以張幼儀在年幼的時候儘管有流露出自己的主見,但是多半還是被早早扼殺在搖籃裡,她長成了傳統意義上的大家閨秀,雖然家境好,但是乖巧孝順,對於家裡的安排的一切也都言聽計從。也包括和徐志摩的婚姻也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然而那個時代是新思想與舊思想碰撞的年代,新舊文化交替,一些年輕的知識分子要解放思想要在追求自由,而徐志摩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人,他不滿於父母包辦的婚姻,同時就沒有與家庭決裂的勇氣,所以儘管與張幼儀結了婚,但是卻對自己的結髮妻子極盡冷漠。
他看不起張幼儀,那一句「土包子」就是出自這樣一個新知識分子之口。
說到這裡有沒有想起一部劇《京華煙雲》,姚木蘭和曾孫亞結婚的狀態很是相像,只是此時的張幼儀還沒有姚木蘭的才女之名,她默默的打理著家中的一切,照顧老幼,操持家務。
一開始徐志摩就不曾打算讓自己的妻子靠近自己,所以毫無情感交流的婚姻生活持續了幾年之後,徐志摩走了,再次見面卻是為了離婚去娶自己喜歡的林徽因。
從頭至尾他對待自己的妻子比一個陌生人還要冷漠,然而儘管在婚姻裡受盡冷落,她卻從來不曾抱怨過命運也絲毫沒有怨恨過自己狠心的丈夫。每一次在困境下她都努力向上成長,她讀書,學習外語,學做生意,最終竟然成為了當時第一個銀行女行長,展示出了驚人的經商才能,曾經的家庭主婦事業開花,晚年又覓得幸福 。這個過程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得清的。還是來讀讀她的故事。
說到這裡又想起一部電視劇叫做《娘妻》故事與現實總是有驚人相似的地方。感覺這個形象就像秋菊一樣,看起來這樣的女性毫無個性,傳統意義的賢良淑德,最氣人的地方就是這種無盡的隱忍成為自己丈夫放縱自己的理由,這種人設的綿軟性格讓人怒其不爭,但是也正是這種性格的女人再經歷磨難之後所展示出來的韌性無人能及,笑到最後。所以柔弱的女人內心其實有著最長久的韌勁,秀與內而成木與林。
和我一起來讀《張幼儀傳》,歡迎來討論,你對這樣的女性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