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的積累讓人優秀 文化的修養讓人高尚

2021-01-11 跑酷財經網

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精湛能讓人優秀,文化的修養則可以讓人更為高尚,讓人生更豐滿

——————————

在曾經的一次採訪中,一位入學即將滿一年的高職生給我說自己後悔了,「當初應該好好讀書去讀個本科」。我有些好奇,畢竟這位學生所在的高職院校在省域內的高職院校中也算是數一數二,就業情況也很是喜人。最初,在得知被錄取時,高考成績並不是很理想的他已然很滿足。

但有次偶然去相隔不遠的一所本科院校參觀後,他有了心理落差,覺得那所本科院校才是他想像中的大學。為什麼?他也不明所以,只覺得那裡「看起來就很有文化」「學習也有氛圍」,而自己所在的高職院校好像缺少些什麼,「更像是技能培訓機構?」

起初,我不以為意。但在教育領域沉浸幾年後,再反觀教育究竟為何物,我想起了那次對話。不等同於技能培訓機構,學校的教育不僅僅在「教」,比如知識或技能的教授與學習,更重要的在於「育」,比如培育其品格,涵養其精神,浸潤其修養。

至於,何為「文化」?我是這樣理解的,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精湛能讓人優秀,而文化的修養則可以讓人更為高尚,讓人生更豐滿。

這裡的文化修養不在於你所學知識有多淵博,技能有多精湛,一位雖大字不識幾個但品格高潔、勤勞堅韌的農婦也可稱之「有文化」。文化本身博大精深,尤其是中華文化,從古老的時光中孕育,奔騰至今,不斷大浪淘沙。若能從裹挾至沙灘上的貝殼中窺見些生命之堅韌和可貴,在成長中多些堅毅和闊達,那些在困境中彷徨失措的在校生或許不會輕易輕生;若能從中多些對「不義而富且貴,與我如浮雲」的感知,在走出校門後或許能在物慾和金錢的誘惑前多些「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若能從中多些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的領悟,在權力在握時或許能多辦些實事,少些貪汙腐敗、冤假錯案,少些荒唐無稽。

「以文化人」貫穿著學生一生的成長,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可喜的是,近年來,各級各類學校愈加重視文化在育人中的分量。至於如何以文化育人,其方式方法更像是通羅馬的條條大道,每所院校都在致力於走出自己的那條路。在這裡,我還是想提幾點自己關於文化育人內涵化建設的想法。

一方面,文化育人應以「人」為本,切忌空洞化、形式化。近來聽說,有專業老師在正式開課前首先要念上幾句或幾段名人語錄,權當為「課程思政」;也有的校園文化活動擺上攤兒,拍幾張現場照片,再加上些言辭漂亮的總結便就草草了事……豈不是本末倒置?學生當為「本」,而非完成育人者自己任務或績效考核的「工具人」。學生為「本」也不在於口號喊得多響亮,而在於育人者是否將其實踐於日常。

寫到這裡,倒想起有次去昆明市醜小鴨中學的參觀,校內沒什麼空洞的標語,校長詹大年反而是把自己的微信號、手機號貼在了牆上,印在了學生的作業本上,旁邊寫著「校長在任何時候都會幫助你」,這首先是種躬身向下的態度。

另一方面,這也要求以文化人在於精、在於細,如烹小鮮。要對食材精挑細選,進行精心準備,不要隨意講一些自己都不相信或不理解的假話、空話,教育不是欺騙;之後無論是煎炸煸煮燉,應是精烹細做,比如煮濃湯則用大火去「頂」,煮清湯用最小的火去「浸」,兩者的共通之處,都需不短的時間去熬煮,需要耐心和等待。同理,文化育人也不一定在於文化活動數量何其多,場面多精緻恢弘,或許就在於校園中一座別出心裁的雕塑、一次精心準備的班會、課程或參觀,再或老師的一次深入交談、一個眼神、動作……你也不知道你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就觸動了另一個靈魂。

對於職業院校的文化育人,則當多加些技能的元素和「佐料」。在第十屆全國職業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論壇上,浙江工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所長陳衍教授就曾講到些他到多處職業院校考察的經歷,有的職業院校建設得不錯,環境也很好,但他總覺得缺了些什麼,缺的正是和「技能」相關的元素。因此,他對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的「職業教育需增加文化建設中的技能含量」,深以為然。為職業院校注入文化基因的同時,的確也需要在職業院校的文化建設中多些技能內涵,從而讓職業院校的學生加深對技能的認知,多些「技能自信」,讓他們為自身所學同樣感到驕傲。

當然,每所職業院校都有自己的定位、發展方向,所以不妨讓自身的文化建設中多些自己的特色「味道」。

目前,很多院校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育人體系,像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前身由濟南紡織工業學校、濟南建築學校、濟南市財經學校和濟南市公用事業技工學校4所中專學校合併而成,因而該校延續其精織細縫、精雕細琢、精打細算、精鋪細修的精神,提煉出其特色的「精工文化」;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則從人生價值、使命擔當、家國情懷、職業素養4個模塊將民政專業特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融合,讓「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理念貫穿於育人過程。

諸如此類,可以讓原本寬泛的「文化」與學生自身專業、生活學習更為貼合,更易「以文化人」。

相關焦點

  • 提升自身修養,自覺追求高尚,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
    身為人師,就應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自身修養,自覺追求高尚, 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1 為人為師,當以德立身,一生立德「德性,謂性至誠者也」,德性,道德品行,指人的自然至誠之性。人,生來就具有社會屬性,所以必須接受道德的約束。背離道德,就會受到責罰。正所謂,人而無德行之不遠。為師更當以德立身、澤己及人。
  • 智庫:真正聰明的人有三不說,越不說,越能積累美德和幸福
    我們都熟悉曾國藩,他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在政治、文化、軍事、經濟等方面的成就被後人譽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美男人。他和他的家族可以稱為福澤深。相反,如果你少說或不抱怨,你越不說,你越積累你的美德,你就會積累更多福報。第二,不要談論揭發別人你一生中最討厭什麼樣的人?當然,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人,會把自己放在道德之上,判斷別人的事情,更何況,這樣的人最喜歡踩著別人的缺點來展示自己,認為自己很強大,事實上這樣的人一旦摔倒,就永遠站不起來了。
  • 什麼是真正的修養?有修養的人到底什麼樣?
    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其修養表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其中最重要的表現之一就是,尊重他人,不卑不亢。什麼是真正的尊重他人,不卑不亢?就是從心底真正認可、並踐行眾生平等。無論對長輩還是晚輩,對領導還是下屬,都能平等對待,不會見人下菜碟。
  • 經常聽到「這人真沒文化」「沒文化真可怕」的「文化」到底是指...
    經常聽到"這人真沒文化""沒文化真可怕"這裡的"文化"到底是指什麼呢?有以下幾點:一是綜合素養即素質和修養。二是大愛即替別人著想。三是行動自覺即自發的替別人考慮。四是法律、公共道德框架內的自由。五是源於書本的知識。一、綜合素養即素質和修養。
  • 青島巾幗力量教育:高個人行為修養的人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
    青島巾幗力量教育諮詢有限公司表示高個人行為修養的人最具有個性和人格魅力。修養指的是一個人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人綜合能力與素質的體現。
  • 如何做一個有修養的人?細節之處看人品,而不要總被人吐槽
    文/愛讀不大千世界,我們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有人讓你過目不忘,回憶相遇的那個瞬間,有人讓你退避三舍,祈禱不復相見。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總是給你如沐春風的感覺,讓你喜歡和他相處。希望我們都能做那個讓別人喜歡的人,做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1、學會控制自己的脾氣《羋月傳》中有句經典臺詞:有時候,從一個善良的天使到一個邪惡的魔鬼,或許只有一步之遙。決定這一步之遙的,就是你的心情。
  • 有文化和沒文化的人對待問題的解讀差異到底有多大
    有文化和沒文化,從現在的大家所理解的就是有學歷和沒學歷,就像社會普遍的大學生和搬磚工這樣的區別,但是文化是修養,是個人素質,不是知識的多寡。那有文化和沒文化在對待同一個問題上,理解和做法上有不同嘛?這是必然的,有文化的人必然要比沒有文化的人做得更好,特別是與人溝通,表達方式上。
  • 從李宗仁書法談文化對人的濡養
    從李宗仁書法談文化對人的濡養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人。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桂系"首領,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或其幼年文化功力並不深厚,況其戎馬一生專門學習的時間並不多,這並不妨礙他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他於軍事、政務之餘,堅持書法的學習,他的書法從《聖教序》入手,遍學諸家,取其精華,參以本意,自成一體,其入古較深,功力與精神境界都達到了很高的程度。
  • 孔子真正追求,溫良恭儉讓的修養
    孔子一生的追求,都是從事文化教育事業,因為孔子早已經看透了,非常了解人情世故。當一個國君,治理一個國家,充其量太平幾十年,過後還會走向衰敗、混亂。如果從事文化教育事業,把文化的精神繼承和發揚光大,千秋萬代教化人民,這個才是偉大不朽的事業,才是真正對人民有益的真正事業。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要通過研讀優秀傳統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對我國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指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指出了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的原則和方法。一個人的文化儲備愈雄厚,其發展潛力就愈大,將來在事業上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希望我們可以統一認識,想方設法,及時地把涵義無窮、具有教育價值的文化經典灌注在孩子頭腦和心靈中。
  • 藍山:努力推動全縣文化文藝事業再上新臺階
    紅網時刻永州7月16日訊(通訊員 趙彬)7月15日下午,藍山縣召開文化文藝工作座談會。會議認真聽取了縣文旅廣體局、縣文聯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對2019年度優秀協會和優秀文化文藝工作者、優秀著作、優秀作品以及2020年初抗疫一線優秀文藝工作者和作品進行了表彰。
  • 《易經》提醒:人到中年,多照這三面「鏡子」,做個有福之人
    例如,在戰國時期,李斯提倡「老鼠哲學」,他只強調現實利益,喜歡用智慧取勝,不重視仁愛,正義和道德,自己也沒有養成品德高尚,並沒有積累美德。最後,李斯父子兩個被秦二世斬首。因此,曾國藩的結論是:靠鬥智鬥力得來的強勝,因為強勝而迅速興旺,也會因為強勝而徹底慘敗。比如李斯、曹操、董卓等人他們的才智卓著,因為他們沒有養成道德風範,最終的災難失敗也非同尋常。
  • 致道絕學:學習儒家、佛家、道家文化,做一個有修養、有福報的人
    人出生之時,人心並無善惡,所有善惡都是意念所為,正所謂「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但是人人心裡都有一桿秤——良知,它能辨別善惡。一個人不斷地努力斷惡修善,不斷地格物致知,不斷地意誠心正,久而久之他的修養便能起來,智慧便能顯現。有智慧的人才有機會經營好家,而後有機會治理好國,而後有機會讓世界充滿和諧,天下太平。《鬼谷子》曰:「真人者,與天為一,而知之者,內修煉而知之,謂之聖人。」
  • 有一種修養,叫做聽人把話說完
    這句話體現的是對人的尊重,同時也體現了一種做人的修養,我們應該努力成為這樣的人,讓自己聽別人把話說完。另外,很多時候,你不聽別人把話說完,你就沒辦法真正掌握別人言語中的完整意思,這樣很容易造成誤會,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 潭州日語講師木兮專訪:希望學生知識儲備和內心修養都有很大提升
    官方稱呼: 木兮 人送外號: 堅強2. 您為什麼會選擇教師這個職業?對老師這個職業有敬畏之心3. 您認為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方向:您在教學中秉承著怎樣的教育理念?
  • 「『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中組部、山東省委指導支持下,自2015年6月以來,濟寧市充分發揮傳統文化資源富集的優勢,積極探索運用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幹部政德修養的新方法新途徑,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幹部為政之德」為主題,傾力打造了特色鮮明的幹部政德教育基地。
  • 拉卜楞人將思想高尚的人稱為「散巴尕繞」(意為「潔白的心靈」)
    是故,拉卜楞人將思想高尚的人稱為「散巴尕繞」(意為「潔白的心靈」)。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白」是美好、正義、高尚、純潔、祥和、光明、善良、真誠、喜慶、合理、正確、祝福等之代名詞,它在拉卜楞人的生活中有著突出地位和廣泛體現。拉卜楞人對白色的崇尚由來已久,從古老原始苯教之白色崇拜,到印度佛教傳入,藏傳佛教形成後之白色崇尚,這一文化現象至少沿續了千餘年的歷史。
  • 以文化人 化人以強:南通職業大學校長馬成榮在2020年開學典禮上的...
    2020年10月22日,南通職業大學校長馬成榮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發表「以文化人 化人以強」的講話,以下是講話內容。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暨軍訓匯報會。首先,我謹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6000餘名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
  • 國學文化起名:300個經典大氣、智慧與涵養並存的女孩名大全
    近年來,國人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前兩年央視的《詩詞大會》包括近來的《國家寶藏》等節目的熱播,既讓我們感受了中國文化歷史之美,又讓我們看到那些徜徉在書海裡的女孩氣質是多麼的優雅。詩中的「懷瑾握瑜」已經成為了一個成語,意思是具有高尚純潔的品德。「知瑜」可以理解為具有美玉一樣的美德和豐富的才學知識。江南易林認為「知瑜」適合作為女孩名字,寓意寶寶知書達禮、懷瑾握瑜、氣質優雅。
  • 優秀西政人!我們又獲獎了!
    大賽匯集了全國優秀學子,既是大學生展現風採、實現自我的廣闊舞臺,也是外語教育領域播撒智慧、促進創新的溝通平臺。大賽著重考察參賽選手的學術性、思辨性、拓展性、創造性等要素,助力提升學生的語言、思維、跨文化交際及分析解決問題等多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