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卜楞人將思想高尚的人稱為「散巴尕繞」(意為「潔白的心靈」)

2021-01-14 貓貓美美小事

崇尚形式俗語說:「百裡不同風,千裡不同俗」,由於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從而形成不同的風俗習慣,民俗對自然環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和選擇性。在拉卜楞,「白」除在表達色彩本身意義上同漢文化相同外,從轉義方面講,則與漢文化的觀點恰恰相反,多代表合理、正確、忠誠、純潔以及至高無上的意思。

是故,拉卜楞人將思想高尚的人稱為「散巴尕繞」(意為「潔白的心靈」)。人們的傳統觀念中,「白」是美好、正義、高尚、純潔、祥和、光明、善良、真誠、喜慶、合理、正確、祝福等之代名詞,它在拉卜楞人的生活中有著突出地位和廣泛體現。

拉卜楞人對白色的崇尚由來已久,從古老原始苯教之白色崇拜,到印度佛教傳入,藏傳佛教形成後之白色崇尚,這一文化現象至少沿續了千餘年的歷史。當你步入拉卜楞時,躍人眼帘的首先是白色的佛塔、白色的佛殿、白色的經幡、白色的帳篷和白色的羊群。每逢喜慶之日或迎接活佛時,人們要用白粉在門前繪出喜慶的花紋;迎來送往要獻上潔白的哈達;家人去世時要用白粉劃出路線,將其靈魂引向極樂世界。

生活中人們喜歡穿白色襯衫、騎白色的駿馬;宗教活動中,無論是祭祀神靈,還是叩拜高僧大德都離不開獻上潔白的哈達。祭祀時離不開苯教所謂的「三白」,僧侶們誦經祈禱時,常用糌粑捏成各種形狀的施食,用來供奉鬼神,這種施食有白、紅兩種,白施食是在成形糌粑團上直接澆上酥油,這種施食分別代表寂靜和憤怒。

拉卜楞花季少女上發前,要用摻了牛奶的水洗胞;每每大年初一清晨,人們要用奶水洗臉,以求新的一年好運在身。婚俗中,從說蝶到完蠟禮物中不可缺少一條白色的哈達;新娘要穿白衫,騎白馬,新始下馬時在白色能用白毯鋪路;出嫁之日若遇大雪紛飛則認為是幸福美滿之古兆等等,諸如此類無不說明「自」在拉卜楞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對白色之尚喜愛是人們的共同追求。

人們看來,白色與神靈有關,是拯救人的神,作為神靈的標誌如白塔.佛股,與白色有關的聖,爸水等具有奇異的神力。人、白色、神三位一體,緊緊聯繫在一起,自色被神至化。無論是原始宗教,還是現代宗教,它對人們思想.生活,文化,道德等的影響極為深遠,尤其是在全民信教的拉卜楞地區,宗教教義成了人們行動,行為的準則,宗教意識直接影響到民族心理。由此說明,研究民俗不能脫離宗教學,因為宗教支配著人們,而人們又利用宗教來充實、豐富著自己的精神生活,二者不可棄一。

哈達文化白色哈達如同白雲給人間架起了感情橋梁,猶如潔白的羊毛給人以溫暖,猶如皓月圓滿讓人間充滿美好與喜慶,也猶如潔白牛奶給人以生命和幸福。它永遠象徵著拉卜楞人高潔的品格和追求生活的目標。在拉楞,由於傳統文化、宗教信仰之深刻影響以及不同民族的人們在此大雜居,即使是一些簡單的習俗和心理上面,都蒙著一層民族文化模式的外衣,文化的影響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可以說,人們的任何一種行為方式和活動都是文化的產物、文化影響著個人的喜怒哀樂,也影響著本民族如何面對生與死,如何看待事物的美與醜、善與惡、真與假等等。 公元641年和710年,先後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吐分別與松贊幹布、赤德祖贊聯姻,使吐溶的經濟,文化等諸多方面進一步得到完善和充實。吐密玉朝勢力日益強大,不但統一了整個雪域高原,而且將其勢力範圍擴展到現在的不丹,當時不丹就生產手工精製的絲織品叫布魯克布,藏語稱其為「布熱」。唐蕃交流日趨頻繁之際,兩朝官員會面時主要見面禮品就是不丹的布魯克布和唐朝的絲綢,這與古代漢族的禮帛相類似,亦與哈達的異名「見面錦」的含義相吻合。隨著社會的發展,民間貿易、官員的相互拜訪逐漸增多禮帛逐漸演變成了如令的哈達。

據史書載,哈達是在薩迦法王,元朝國師八思巴時流傳。公元1247年,八思巴隨同其伯父薩班貢嘎堅贊在涼州(今甘肅武威)會見了太宗次子闊端,並在宮延生活多年,首創了西藏宗教界領袖人物和蒙古皇室成員建立直接聯繫的這一禮儀。忽必烈繼位後,封八思巴為「大寶法王」,被尊為國師、帝師、並賜玉印。1265年,他第一次返藏回薩迦寺時,當時他從內地帶來大量的優質「內庫」哈達向衛藏族聚居區各大寺院的菩薩、佛像及僧眾官員敬獻和賜奉哈達,此後,哈達在藏族地區流傳。

在拉卜楞,哈達就其顏色而言可分為白色、淡藍、純藍、黃色,其中以白色最為常見。獻白色哈達是拉卜楞人最普遍的一種禮儀現象,也是崇尚白色這一文化觀念一個重要、明顯的體現。五彩哈達是獻給菩薩和彩箭用的,按佛教教義的解釋,這種哈達是菩薩的服裝,只能在特定的場所使用,一般不隨便利用。五彩哈達的五種顏色藍、白、紅、綠、黃分別表示藍天、白雲、太陽、河水和大地。

哈達的種類大體可分為三類,即內庫哈達、阿喜哈達、索喜哈達。內庫哈達是從皇室內庫拿出長二丈、寬二尺左右的特製上等品,屬特製絲織的老式哈達,它的花紋全部用金線織出,由七個梵文和三個圖案聯合組成。內庫哈達可分為「吉祥八端」「 有寂安樂」、「化日呈祥」和「長壽」四種,其邊沿織有長城圖案,中央織有右旋海螺等八瑞祥圖,上下兩端繡有「二龍戲珠」,左右兩邊印有象徵堅不可摧、永恆吉祥的「」字符。與內庫哈達相對應的便是外庫哈達,後來把外庫哈達叫做索喜哈達。

阿喜哈達和索喜哈達又各自分為上三等,其中上等阿喜哈達是用絲綢面料製成,質地優良,長六尺、寬尺許,印有吉樣或菱形圖案。另外也有人把阿喜哈達的仿製品「阿扎哈達」單獨劃為一種。阿喜哈達,又稱「阿由喜」,阿由是蒙語,其意為無量佛,這種哈達表面織有八瑞樣圖,邊沿織有萬裡長城圖,現今人們還是普遍使用。另有一種短小藍色的哈達,由活佛、喇嘛在哈達中間挽成金剛結,念咒加持給人作護身符用,亦稱蒙古式哈達。哈達作為拉卜撈地區民間傳統的一種社交禮品,對它的使用頗縣講究,根據不同場合,不同對象有不同的規矩、規格和方式。不同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等級的人,均有不同的獻贈規矩。對於菩薩、佛像、活佛、喇嘛以及官員、教師、長輩不得直接敬獻,一般經代理人或身邊工作人員轉獻,有時對後三者可雙手捧獻於對方手裡,但切勿讓對方低頭受獻,舊俗認為,讓對方低頭很不禮貌。對於同齡、同事、同學等身份相同的人即可直接獻贈。

在民間,個人使用哈達則比較隨意可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而定。獻哈達時,必須將哈達疊成雙稜,整整齊齊把有稜角的一邊對著對方,躬身俯首,雙手奉獻,以表恭敬和誠意。接受哈達的人要彎腰略低頭,雙手承接,以表謝意。通常給活佛、高僧、長輩敬獻哈達時,要求躬身九十度,雙手敬獻哈達時必須過頭頂,獻到對方手裡或獻放於座前桌上。同輩之間獻哈達,一般略躬身,把哈達呈送到對方手臂上。若對晚輩或下屬贈哈達,可將哈達搭到對方肩上或遞到對方手臂上即可。使用哈達還需注意的一點是,因黃色代表著淵博知識,崇高地位,無量功德,所以,它只能敬獻給佛像、活佛和高僧,俗人之間不能互相獻黃色哈達。

任何一個民族的民風民俗均有文明的精華和消極落後的一面,在此所談拉卜楞地區的哈達禮俗文化而言,確屬積極向上,而且其文化內涵也豐富多彩;它像皚皚雪山一般給人們帶來無盡的力量和勇氣,同時獻上哈達表示友誼長存、純潔無暇、祝福真誠。

通過對拉卜楞這一習俗文化的闡述,我們認為,民俗是集體的,也是社會的,它作為民族傳統的文化之一,對民族心理的影響十分深遠,尤其是它的教育功能。優良的民俗,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幫助人們識別真善美與假惡醜,也可以培養人們健康、正直的倫理道德。體現在拉卜楞人身上的諸多美德,如尊老愛幼、熱情好客、大公無私、樂於助人、知恩圖報、同舟共濟、誠實知恥等都是在具體的民俗活動或說是民眾文化中逐步形成。正如有學者所言,藏族的許多美德「就是在受其習俗影響的團體活動中進行並獲得發展的」如此看來,無論一個國家,還是一個民族,建立一個健康的文化體系是非常重要而必要因為「文化在人生的每一個轉折點上,都在調整我們的生活。不論我們意識到與否,從生到死一直有不斷的壓力督促我們,去遵循別人為我們定好的某種行為模式」它多方面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

相關焦點

  • 蘭州-拉卜楞寺-桑科草原-郎木寺-扎尕那-花湖-西部牧場-繪唐卡...
    唐卡是中國民族民間藝術的珍品,也被稱為藏族的「百科全書」。充滿信仰的人們合手匍匐在路上禪定寺磕著長頭的老者給人帶來心靈的震撼甘南我來了【活動費用】優惠團期:成人3099元,兒童1699元;5、領隊:全程專業戶外領隊並持有國導證上崗絕非傳統導遊,10人及以下為司機兼領隊;6、保險:50萬元保額旅行社責任險、34萬元旅遊意外險。
  • 拉卜楞寺的活佛轉世系統
    甘肅省甘南州夏河縣的拉卜楞寺是格魯派六大寺院之一。格魯派自15世紀以後實行活佛轉世制度,因此,拉卜楞寺也施行藏傳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拉卜楞寺及其屬寺的一般活佛由嘉木樣活佛卜算決定。活佛,按字面意思就是活著的佛,實際上是指已經修行成佛的人。
  • 遊行記,拉卜楞寺,郎木寺
    進入藏區切記:在藏區不要隨意拍人,進寺廟自覺關閉相機,以免被本不歡迎漢人的藏民訓斥。我們來這裡是想看看:規模巨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群,拍攝全景恢宏壯觀。朝轉全世界最長的轉經長廊積累功德,為自己和親友祈福。拉卜楞寺來由介紹:夏河拉卜楞寺藏語全稱為:「噶丹夏珠達爾吉扎西益蘇奇具琅」,意思為具喜講修興吉祥右旋寺。簡稱扎西奇寺,一般稱為拉卜楞寺。
  • 看點丨曬佛,祈求眾生平安,拉卜楞寺的這個大法會引人注目
    毛蘭木法會即夏河拉卜楞寺正月法會,藏語意為「祈願大法會」。拉卜楞寺毛蘭木法會源於1407年宗喀巴大師在拉薩舉辦的祈願法會,第二世嘉木樣久美昂吾(1728年-1792年)時流傳至拉卜楞寺。拉卜楞寺毛蘭木法會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隆重、神秘的法事活動也吸引了眾多的旅遊者。
  • 甘南5日遊自駕路書:蘭州+蓮寶葉則+扎尕那+若爾蓋,行程住宿規劃
    自駕甘南的線路很多,通常是從甘肅省會蘭州出發,下面為大家介紹甘南五日遊。甘南五日遊:全程1600餘公裡,自駕遊玩用時5日,日均行車300公裡。參觀景點有:尕海、蓮寶葉則、扎尕那、唐克、若爾蓋花湖、九曲黃河第一灣、阿萬倉溼地、拉卜楞寺等。
  • 徒步扎尕那四十餘裡遇見最美景色,觀日出看到了仙境般的扎尕那
    甘南扎尕那之旅是果兒感覺甘南行最精彩的一段旅行,既有朗木寺去扎尕那大雨中的驚險歷程,又有在海拔三千多米徒步二十多公裡的艱難超越自我記錄,更有在扎尕那美景前露營的快樂體驗,這些經歷都是一生寶貴財富使人難忘!這也是我寫這篇遊記的動力。不為別的!
  • 作為地名的拉卜楞
    拉卜楞是藏語拉章的變音,意思為寺院最高活佛的府邸。因此,拉卜楞寺所在的地方就被稱為拉卜楞。在歷史上,作為政教合一的拉卜楞寺的勢力非常強大,其屬寺有108座,影響力遍及甘肅、青海、四川等地。因此,拉卜楞作為地名,既指拉卜楞寺的所在地也指拉卜楞寺在政教方面所輻射到的地區。
  • 甘南藏傳佛教學府拉卜楞寺,聖潔之感佔據著我的心靈
    藏傳佛教六大宗主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坐落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城兩郊的大夏河,是世界上藏學體系最完整的藏傳佛教寺院。坐北向南的拉卜楞寺總面積八十多萬平方米,建築面積四十多萬平方米,主要雄偉的宮殿建築九十多座,包括佛殿、學院、大活佛宮邸、僧舍及法苑、經壇、佛塔等,是一組莊嚴巍峨、氣勢磅礴、宏壯雄偉、金碧輝煌的極具藏民族獨特風格的建築群。近似梯形的拉卜楞寺建築材料就地取材,外部的建築材料是石料,內部建築材料是木材。各種建築以不同的顏色區分不同的功能和級別。
  • 夏河一處小眾景點,拉卜楞寺最大的單體建築,能俯瞰拉卜楞寺全貌
    很多人去過這個小眾景點,只不過沒有刻意去關注它的名字,貢唐寶塔是拉卜楞寺的地標性建築,因外表是金黃色,所以在陽光下非常耀眼。登上寶塔頂部的開放空間,整個拉卜楞寺建築群盡收眼底;這裡是很多攝影愛好者偏愛的地方,也是拉卜楞寺香火最旺的地方之一。
  • 行走甘南:夏河縣拉卜楞寺,藏傳佛教格魯派著名寺院,雪景超美
    拉卜楞寺現任寺主嘉木樣·洛桑久美·圖丹卻吉尼活佛 ,1948年生,青海省岡察縣人,1951年由十世班禪大師認定,1952年農曆二月十一日坐床。 迄今為止拉卜楞寺的活佛已近100多人,最為著名的是嘉木樣和「四大賽赤」活佛系統。
  • 精心研製防疫藏藥,發揮藏醫特色優勢——甘肅夏河縣藏醫醫院為抗擊...
    其學術脈絡承襲拉卜楞寺曼巴扎倉。建院初期,政府就特聘拉卜楞寺曼巴扎倉高僧旦巴嘉措大師擔任領導崗位並主持藏醫藥專業工作多年, 由此無論是服務理念、辦院宗旨,還是臨床用藥方劑、藥材採集加工、配方劑量劑型等,為承襲正統的拉卜楞寺曼巴扎倉學術流派奠定了基礎,既是現在也是該學術脈絡的忠實繼承者和發揚者。
  • 一個人的西行——朝拜拉卜楞
    旅行代表一種態度,有的人喜歡熱鬧,喜歡去車水馬龍的豪華都市,而有的人喜歡安靜,喜歡去人跡罕至的人間秘境。都市固然熱鬧非凡,但是偶爾也要逃離都市的喧囂,踏入那些「養在深閨人未識」的聖地,去享受自然的美好。
  • 佛殿音樂「道得爾」,讓人在溫暖中回味無窮
    拉卜楞寺的佛殿音樂,有著獨特的傳承和近三百年的歷史。在歷代嘉木樣大師的關懷下,這支被安多藏民稱為「道得爾」的樂隊一直發展、延續下來,成為拉卜楞獨有的文化形態。白天各殿堂全部開放,僧俗煨桑焚香,添油叩首,繞轉經輪。晚上殿堂僧舍燃燈,僧眾誦經,樂隊奏樂,以示紀念。第二類。各學院宗教活動中的佛殿音樂。1、時輪金剛法會,此會由時輪學院舉辦,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備彩土供、修時輪金剛曼荼羅,選高僧十餘人舞蹈誦經,樂隊奏樂,樂隊中吹法螺一人,吹嗩吶一人,擊鈸一人,擊鼓一人。
  • 甘南夏河:拉卜楞寺、桑科草原
    初次接觸宋師傅,感覺人很老實、穩重,曾經當過兵,有20多年駕齡,年紀45歲,精力充沛。經長跑的路線是 甘肅 、 青海 。遺憾的是 甘南 這條路線是第一次跑,原來還期待宋師傅能夠給我們兼職導遊,這個希望落空了。好在這條路線以自然景觀為主,有一些人文景觀到景區再尋找導遊吧。我們這次最大的優勢是近乎自由行,宋師傅表示我們的時間很寬鬆,可以沿途隨拍隨行(只要具備停車條件)。
  • 鳥卜在拉卜楞流行較廣
    鳥卜鳥卜在拉卜楞流行較廣,也是一種原始古老的佔卜法這種卜法是根據鳥的叫聲,尤其是通過烏鴉的叫聲來進行預測,判斷吉兇,如黃昏時烏鴉在東方尖叫預示仇敵在向自己逼近,從西南方向輕叫,則又預示自己的願望將得以實現;聽見烏鴉在背面叫預示辦事能成,前面叫,則又預示兇多吉少。
  • 甘肅夏河的拉卜楞寺,世界藏學府,東方梵蒂岡
    敦煌莫高窟堪稱世界藝術寶庫;天水麥積山石窟譽為東方雕塑館;夏河拉卜楞寺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宗主寺之一;武威白塔寺是西藏歸屬中國版圖的歷史見證。康熙五十三年(1714)建立「拉章」(即嘉木樣佛宮),「拉章」音變為「拉卜楞」,意為寺院最高活佛府邸。
  • 扎尕那村的「詩和遠方」
    兩層的木質建築,幾間精心裝修的純藏式客房,黃昏時分,炊煙嫋嫋,餘暉灑在榻板房的屋頂,靜謐的村莊和大自然合二為一,安撫著人們躁動的心靈。9月9日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縣益哇鎮拍攝的扎尕那村(無人機照片)。
  • 人的身體和心靈是從哪裡來的?中國思想認為,它們都來自於天地
    中國思想認為人的身體和心靈都來自於天地。具體地說,人的身體源於地,人的心靈源於天。地賦予了人的肉體,天賦予了人的神靈。 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是與天地並列的第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