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15日),廣州市政府第78場疫情防控新聞採訪活動開進廣州醫科大學,並請來了「大咖」鍾南山,與19位在穗工作學習的外籍人士座談交流。
鍾南山用PPT,全程英文向在場的外國籍人士介紹了中國防控疫情的舉措,並分享了自己對於全球疫情防控的觀點。
1、武漢當時關閉離漢通道,是個正確的選擇。
2、快速阻斷病毒傳播,關鍵是及早實施戴口罩和採取有效防護;並儘可能減少人群聚集,互相保持距離。
3、連花清瘟等中醫藥對病人治療有幫助。
4、康復者血漿治療是一種有益探索。
5、氫氧混合氣體治療能有效降低氣道內阻力。
6、需要警惕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播,更加注意密切接觸者和重點疫區人員。
7、群體免疫不是一種好辦法。
8、外國學生和中國學生沒有區別,應該同等對待。
9、由於境外輸入,中國出現個別感染案例,但不代表疫情就會第二次爆發,大家可以逐步恢復工作、上學,但如果你有外國的朋友來,還是需要小心、注意防範。
「我當時在中國,了解到病毒傳播的風險,專門買了500個口罩,寄回澳大利亞給我的父母。可是無奈的是,即使有口罩,我的爸爸也不願意戴。現在,澳大利亞天氣越來越冷了,我也很擔心,怎樣說服我的爸爸戴上口罩?」
提問環節,來自澳大利亞的小哈的問題,充分體現了針對戴口罩的中外差異。對此,鍾南山表示,很多外國人不願意戴口罩,這裡面的確有觀念的不同。但是在密閉、狹窄的空間,還是提倡要戴口罩,做好防護,像電梯這樣的地方,人與人的距離近,有傳播病毒的可能。
鍾南山強調,特別是在南半球即將進入冬天的情況下,因為過去的經驗體現出,病毒在一個相對比較低的溫度段裡,表達更加活躍。所以在非洲這樣氣溫比較高的地方,如果疫情防控措施比較得力,隨著氣溫的升高,疫情傳播比較可能會呈現下降趨勢。
「One world,One fight!」鍾南山最後說,我們處於同一個世界,在這場全球抗「疫」戰裡,世界各國都在一個戰壕裡。
延伸閱讀:
鍾南山:做好防控不會再出現疫情暴發,局部少量感染不可避免
4月14日,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接受媒體訪問,解答新冠肺炎疫情相關問題。
主持人提問,隨著國內疫情相對穩定,但隨著輸入性病例持續存在,對我們會有什麼潛在性的危險?復工復產的情況下,輸入性病例會讓國內疫情嚴重化嗎?
鍾南山表示,經過前一階段將近三個月的積極防控,我們國家採取非常強力的抑制政策,現在國內傳播基本沒有或者很少。中國處於聯防聯控的情勢下,自己產生新的病人以及傳播降到最低,現在的問題是在國外,中國以外的很多國家,包括歐洲、美洲、非洲、東南亞,現在的疫情比較嚴重,患者繼續增高。這些人凡是有交流,就有可能重新發生一些疾病。風險是永遠存在的,我們不可能沒有交流,現在國內國外很大的差距,國外病例還在增加,接觸人群感染存在的機率很高,他進來(入境)以後可能會有傳染,要避免出現群體性的暴發。
鍾南山說,目前群防群控,大家都有了自我的防護意識,比如聚會、在小的地方開會等,我們都有明確規定。按照這樣的規定,即使有一個或者幾個感染,一旦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就不會出現像第一波那樣的暴發,局部有少量的感染是不可避免的。
對於復工、復產、復學,鍾南山表示,現在大多數地方已經復工、復產了,復學很快要開始了。在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房間裡面有很多人群聚集,當然很值得警惕。「再加上我們各方面的自我保護,我自己的看法,產生比較大的互相傳染機會不大。最後可能面臨著外來輸入的傳染風險,風險不等於現實,如果能夠做到原來那一套積極的防控,保持距離,平時不參加集會等情況,我想不應該產生比較大的疫情。」
全球確診超197萬例
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新冠肺炎疫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15日7時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197萬例,共計1970879例,累計死亡逾12.5萬例,共計125678例。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綜合 人民日報 澎湃新聞 人民日報海外版
流程編輯:TF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