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病毒研究連登Nature、Science,饒子和院士團隊有何秘訣

2020-12-24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就在剛剛過去的一周,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饒子和領銜的兩項新型冠狀病毒重要研究,連續兩天先後在國際權威期刊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

這兩項研究在全球範圍內,率先破解了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體內存活、複製至關重要的主蛋白酶RNA聚合酶的原子級別解析度結構,其中主蛋白酶結構觀察的埃數達到1.7埃(編者備註:1埃等於0.1納米),對抑制新冠病毒的藥物分子篩選和研發具有非凡意義。

饒子和院士 | 受訪者供圖

作為兩篇文章的通訊作者之一,饒子和院士在接受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WLA)上海中心專訪時表示,冠狀病毒主蛋白酶、RNA依賴的RNA聚合酶一直是研究團隊長期攻關的關鍵靶標,多年的研究積累為新冠研究中獲得突破奠定了基礎。為更好地推動全球對新冠病毒的聯合研究,團隊成果第一時間和全球共享,並向全球幾百家著名大學、研究所和公司的實驗人員提供了結構數據,下一步將與相關優勢團隊合作繼續推動新藥的發現以及可能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

01 / 死 磕 「病 毒」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饒子和院士告訴我們,早在2003年「非典」暴發之後,他便果斷促成多方合作,組成了一支富有戰鬥力的「SARS研究小組」,僅一個月就在世界上解析了首個SARS病毒蛋白質(主蛋白酶)的三維空間結構,為抗SARS藥物研發提供了關鍵結構依據。

自那以後,饒子和院士及其在中科院、清華大學、上海科技大學的團隊,就和冠狀病毒「死磕」上了。多年來,新的病毒不斷出現,他們的核心目標卻只有一個——無論病毒結構多麼複雜,都要把它的老底揭穿。

編輯

饒子和教授與聯合攻關團隊在上海科技大學實驗室 | 受訪者供圖

去年10月底,在WLA發起召開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饒子和院士向全球公布成功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結構的研究成果這個巨大而複雜的病毒像俄羅斯套娃一樣層層疊疊,搞清楚它的病毒結構及其組裝的機制,為疫苗的研發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這一成果也被中國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評選為「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2019年10月29日,饒子和院士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介紹《非洲豬瘟病毒結構與組裝機制研究》| WLA上海中心供圖

2019年年底,中國始發新冠疫情後,饒子和院士團隊迅速投入了新冠病毒的解密中,整個春節泡在了上海科技大學。在拿到新冠病毒的一周時間內,饒子和/楊海濤課題組就已經測定表達出新冠病毒3CL水解酶(Mpro)的高解析度晶體結構,也就是本月9日在Nature上詳細解析的主蛋白酶

主蛋白酶(Mpro)堪稱「剪刀手愛德華」般的存在,只有通過它神奇的「裁剪術「,才能將新型冠狀病毒繁衍複製必須的兩條超長複製酶多肽(pp1a和pp1ab),「剪」成精準的多個零件(如RNA依賴的RNA聚合酶、解旋酶等等),並進一步組裝成一臺龐大的複製轉錄機器,啟動病毒的複製。

截圖來自Nature雜誌

由於主蛋白酶在病毒複製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且人體中並無類似的蛋白質,因此主蛋白酶就成為抗新冠病毒的一個關鍵藥靶。

而在Science4月10日發表的另一項研究中,饒子和院士/婁智勇教授/王權教授等組成的「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則把目光聚焦於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又稱nsp12),這也是冠狀病毒複製/轉錄機制的又一關鍵核心。研究團隊解析了RdRp與輔助因子nsp7和nsp8在2.9埃解析度下的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截圖來自Science雜誌

研究解析的複合物結構顯示,新型冠狀病毒的RNA聚合酶具有其它病毒RNA聚合酶的保守特徵,並含有套式病毒(Nidovirus)的NiRAN(Nidovirus RdRp-associated nucleotidyltransferase)特徵結構域;同時病毒RNA聚合酶與病毒的非結構蛋白nsp7和nsp8組成了轉錄複製機器的核心單元。

在下圖計算機模擬圖形顯像中,可以看到一個看起來很像手掌形狀的結構。同時在「手掌」末端靠近「手腕」(N端)的地方,首次發現了一個被成為「β發卡」的結構域這一發現為闡明新型冠狀病毒RNA聚合酶的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新的線索。

RNA聚合酶的手掌型結構域和「β發卡」的結構域 | 圖片來源:Science

02 / 尋 找 「藥 物」

看清病毒的結構,為的就是找到「破解之術」。

雖然在過去30年間至少出現了30種新發傳染病(如SARS、 MERS等),但如何能在疫情期間迅速找到具有臨床潛力的藥物仍然是一個重大挑戰。

饒子和院士告訴我們,攻關「聯盟」除了解析新冠病毒「攻城略地」最重要的兩個核心結構,還設計了研究策略,進行相關的藥物研究。

由於新藥開發周期長,找到對病毒有類似抑制作用的「老藥」(即成藥、臨床試驗藥物以及天然產物)是應對突發性流行病效率最高、最具可操作性的手段。

主蛋白酶是抗病毒藥物的一個關鍵靶標,在破解了結構後,攻關「聯盟」開展了從頭設計、計算機虛擬篩選和高通量篩選三種不同的研究策略,對10000多個老藥、臨床藥物以及天然活性產物進行篩選,發現了數種對主蛋白酶有顯著抑制作用的先導藥物(編者備註:先導藥物指的是對抑制病毒有作用的化學分子,可用於改造和修飾從而開發新的針對性藥物),其中包括雙硫侖(disulfiram)、卡莫氟(carmofur)、依布硒(ebselen)、紫草素(shikonin)、Tideglusib和PX-12等。

後續的抗新冠病毒實驗顯示,依布硒能在細胞水平顯著抑制新冠病毒的複製,該藥已用於治療聽力障礙等多種疾病的臨床試驗(完成臨床二期),並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表現。上述研究成果,為迅速開發具有臨床潛力的抗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被中國民間音譯為「人民的希望」的抑制新冠病毒潛力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是以RNA聚合酶為藥物靶點的藥物,在關於RNA聚合酶的研究中,攻關團隊發現了新型冠狀病毒RNA聚合酶行使功能的關鍵胺基酸殘基,並通過與「C型肝炎病毒聚合酶ns5b-索非布韋(Sofosbuvir)效應分子」複合物結構進行比對,提出了瑞德西韋和法匹拉韋(Favipiravir)的效應分子(即代謝後的最終產物)抑制新型冠狀病毒RNA聚合酶的可能作用模式。

瑞德西韋藥物的作用機理 | 圖片來源:Science

理解清楚瑞德西韋,以及如法匹拉韋等候選藥物的效應分子如何精確靶向抑制病毒RNA合成,進而發揮藥效活性,為深入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複製的分子機理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同時,對RNA聚合酶靶標的了解,為後續新冠病毒治療混合物的開發和廣譜類的抗病毒特效藥都開闢了新途徑。

饒子和院士 | 受訪者供圖

饒子和院士向我們透露,團隊在向全球共享了研究成果後,得到了多方面的回應和合作邀約,在各項研究中,下一步的主要方向仍然是新藥的發現以及可能的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

03/ 長期的基礎科研路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

在接受我們的專訪時,饒子和院士一再強調17年磨一劍為今日快速發布兩項高質量研究奠定的基礎。

同時,攻關團隊的老師和學生勇攀科學高峰、堅持不懈的精神也是獲得科研成果的保證。「他們中的很多人三個月都幾乎沒有怎麼休息,整個春節都在實驗室奮戰。 上海科技大學和清華大學學校各級行政為研究團隊也同時為科研提供了多種保障措施,包括上科大冷凍電鏡平臺為項目的順利開展創造了有利條件。」饒子和院士表示。

上海科技大學冷凍電鏡試驗設備 | 圖片來自上科大

這場疫情對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衝擊,對生活造成了極其嚴重的影響。如何在短時間內研發特效藥和疫苗同樣面臨巨大挑戰。此前,我們曾報導世界頂尖生命科學院所——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生命科學專家發表相關評論,對此次病毒結構關鍵性的發現,包括藥物研發和疫苗研發,要在那些長期對基礎科學研究投入的國家產生,對此,饒子和院士表示,從科學發展規律的角度上而言,這個評論具備其合理性,新藥和疫苗的研發需要積累和多個環節的投入,需要基礎研究的突破;同時,整個項目也是一個很大的工程,需要組織多個團隊聯合攻關,群策群力,按照科學研究規律積極有序進行,方能實現。

中國近年來對基礎科學的大力投入,提出的科技興國戰略和中國牽頭國際大科學計劃的目標,正在為解決世界性重大科學難題發揮中國的作用,發出中國的聲音。

在去年2019年10月29日舉行的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主席、2006 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便特別把掌聲送給到場的中國及華裔科學家,並點名讚賞了饒子和教授及其科創團隊。羅傑指出「中國是世界科技方陣的一支重要力量,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3月25日,饒子和院士向美國、英國、法國的科學家介紹團隊科研成果,受到海外科學家的高度評價 | 圖片來源: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

今年3月25日,由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發起並指導,WLA上海中心智庫與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產業促進中心共同主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協辦的「科技戰疫」線上國際研討會上,當饒子和院士向美國、英國、法國的與會科學家分享和介紹了研究成果後,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科學顧問、牛津大學糖生物學研究所所長Raymond Dwek教授等科學家表示,中國科學家的科研成果讓他們印象深刻。

目前,饒子和院士的科研團隊依然奮戰在病毒研究和藥物研究的一線,並力爭下一個突破的早日到來。

研 究 原 文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09/science.abb7498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223-y相 關 報 道

1、在抗疫藥研與病毒賽跑!饒子和團隊破解新型冠狀病毒關鍵水解酶晶體結構

2、攜手科技戰疫!看看這16位全球大咖在這場線上國際研討會上說了啥~

3、饒子和/楊海濤團隊重大突破登Nature,率先破解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

4、饒子和團隊解析非洲豬瘟病毒等十項成果獲評「2019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撰文:WLA上海中心記者 小文 )

相關焦點

  • 手持3D模型,饒子和在上海講解非洲豬瘟病毒迄今最清晰結構
    10月29日,清華大學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饒子和手持一類似俄羅斯套娃結構的3D模型,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主旨演講環節再次介紹其團隊最新的研究重點。10月29日,清華大學教授、上海科技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饒子和手持一類似俄羅斯套娃結構的3D模型,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主旨演講環節再次介紹其團隊最新的研究重點。
  • 「頑童」院士開會玩「積木」?他竟拼出了新冠病毒的「邪惡之眼」
    科技日報記者 張佳星誰也沒注意,一位演講者「偷偷」帶了個小包上臺,而且在臺上講著講著就從包裡拿出「積木」玩起來……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偷偷」帶了個小包上臺。(上臺時沒注意,只能下來的時候補拍)這位鶴髮童顏的「頑童」院士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原校長饒子和。在11月27日召開的首屆中國衛生健康科技創新發展大會上,饒子和院士用手裡的3D列印「積木」,拼出了新冠病毒的「邪惡之眼」——吸入從人體細胞中掠奪的生物資源,噴湧出海量病毒。
  • 中國團隊工作榮登《科學》封面:發現新型抗新冠病毒候選藥物
    《科學》雜誌封面報導了來自中國科研團隊的一項重要研究——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柳紅/許葉春/蔣華良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楊海濤/饒子和團隊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張磊砢/肖庚富團隊通力合作,在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發現一類結構新穎、高效、安全的抗SARS-CoV-2病毒候選藥物。
  • 斯坦福駱利群院士2年5篇CNS:3篇Cell,1篇Nature和1篇Science
    駱利群(LIQUN LUO),美國科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Howard Hughes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史丹福大學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畢業,在美國布蘭代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自1997年起在史丹福大學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神經生物學課程,並組建實驗室研究神經通路的發育和功能。
  • 潘建偉、陸朝陽團隊實現量子優越性:原型機九章登Science
    論文連結: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12/02/science.abe8770量子優越性是指量子計算擁有的超越所有經典計算機的計算能力,即可以解決經典計算機不能解決的問題或比經典計算機有顯著的加速(一般是指數加速)。
  • Science新成果揭曉瑞德西韋作用靶點的結構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院士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了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三維空間結構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中國團隊 Nature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
    雷鋒網此前報導過,國際範圍內病毒的命名均由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負責,此次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之所以被國際病毒分類委員會命名為 SARS-CoV-2,原因就在於新冠病毒 SARS-CoV-2 與多年前的「非典」病毒 SARS-CoV 之間的關係——二者存在明顯區別, SARS-CoV-2 有其新穎性,但同時二者屬於同一類型,具有親緣性。
  • 頂尖專家雲集,共論病毒學發展!2020全國病毒學會議舉行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聞玉梅院士作主旨演講「我國發展病毒學的短板和建議」。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福院士,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以及二十多位專家等先後做了精彩報告,從病毒鑑定、檢測診斷、研究模型,病毒感染、免疫與致病機理,疫苗和治療幹預研究等多方面集中展示了我國醫學病毒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和動態。
  • 鍾南山團隊從尿液中分離出病毒,有何重要意義?
    在開展病毒溯源研究方面,鍾南山院士團隊專家、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教授團隊聯合廣州海關首次從廣州本地被感染的病例樣本中成功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毒株,為進一步開展疫苗和藥物研究打下基礎。其後,該團隊又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標本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mice 的研究論文,研究使用新冠病毒(SARS-CoV-2)感染 hACE2 轉基因小鼠,研究了新冠病毒的致病性,相關結果曾於 2020 年 2 月 28 日提前發布在預印本 bioRxiv 上。今年2月,Elisabeth Bik,再次曝出驚人消息:她和她的團隊發現,至少超過 400 篇來自不同作者和機構的文章,似乎都是由同一個「工廠」產生的,而這些文章的作者主要來自中國的醫院。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研究團隊...
    「九章」初步展示了量子計算的強大算力,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為未來實現規模化量子模擬機奠定了技術基礎。在應用方面,潘建偉表示,「我們將把它初步用於量子化學、圖論組合數學的一些研究,甚至也可以用於一些機器學習的研究」。
  • 【科技前沿】柳紅/楊海濤/許葉春/張磊砢合作團隊基於結構的藥物...
    多聚蛋白前體產生的非結構蛋白參與了病毒亞基因RNA和四個結構蛋白(E蛋白、M蛋白、S蛋白和N蛋白)的產生,進而完成子代病毒的繁衍與釋放。由於主蛋白酶在病毒的生命周期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且人體內沒有同源蛋白,故主蛋白酶是一個抗病毒藥物研發的理想靶點()。
  • Nature最新封面:一鍵返老還童!復旦校友恢復了老年小鼠視力
    但目前,尚未有研究證明,DNA甲基化是否會驅動細胞的「年齡變化」,從而控制了衰老。因此,研究人員就假設,如果DNA甲基化確實控制了衰老,那麼擦除一些「足跡」就可能會逆轉「活生物體」內細胞的衰老,從而讓細胞「返老還童」!
  • Nature、Science 連發:890 萬年歷史的...
    近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小行星探測器、吉尼斯紀錄認定的「世界首架從小行星帶回物質的探測器」「隼鳥號」(Hayabusa)的後繼探測器「隼鳥 2 號」(Hayabusa 2)傳回照片,再次助力人類對地球起源、演化進程的認知。
  • 韓漫家有雙妻珠熙
    (記者劉碩、朱筱) 饒子和院士:如何率先發現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原標題:饒子和院士:如何率先發現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 11月16日清華大學饒子和院士發表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加強傳染病基礎研究,從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新冠》主題演講,介紹了世界上首個新冠病毒關鍵藥物靶點的發現過程,以及其團隊對新冠病毒轉錄複製機器的研究。